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思想的表情(旧闻依然鲜活)
内容
编辑推荐

《冰点周刊》强调新闻的思想性,但这种思想性是理性的、温和的、建设性的。相对于许多媒体而言,《冰点周刊》更加看重新闻的表现性和可读性。它不喜欢干巴巴的思想,而是钟情于那种“有表情的思想”。

《冰点周刊》排斥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新闻风格。它提倡的风格是平实的、朴素的、含蓄的、隽永的。不猎奇,不靠制作刺激的新闻标题吸引读者的眼球。它一以贯之坚持制作严肃新闻,但严肃不等于僵化、呆板,更不画地为牢。

本书为《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最有分量的“特稿”之精选结集,主要收录了《镜头追踪黑社》、《第33块纪念石》、《千万别跟我提房子》、《一户人家的村庄》、《那些变成石头的肺》、《底层表情》等新闻作品,供读者朋友们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最有分量的“特稿”之精选结集。

“特稿”切入时代,直击现场,描摹“底层表情”,看似朴实无华,却以深度著称,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底层民生见长。因为契进我们的生命,故虽为“旧闻”,却依然如此鲜活。所配记者手记,让我们感受新闻魅力的同时,感悟新闻背后的思想、责任与良心。

目录

序言

一、直击现场

 镜头追踪黑社会

 记者与记者的对话:亲历式的警匪大战

 火车惊魂记

 记者手记:做一部“新闻大片”

 的士总动员

 记者手记:下次见着这一天繁星会是什么时候?

 万家灯火为谁熄灭

二、特别关注

 第33块纪念石

 记者与记者的对话:摆放第33块石头的人

 星条旗旁的红色干部

 让总统们头疼的女人

三、拼接历史的碎片

 大栅栏:由生活变成回忆?

 记者与记者的对话:眼睁睁见证大栅栏的消失

 博友玩出的历史拼图

 回家吧,那些被遗忘的老兵

 四、时代的典型样本

 千万别跟我提房子

 记者与记者的对话:在新闻中本色演出

 拆迁时代的典型样本

 记者手记:考察一个拆迁样本

 就这么失败了吗?

 记者手记:典型的尴尬处境

五、有一种利润威胁生命

 一户人家的村庄

 记者手记:心灵的寂寞是相通的

 有一种利润威胁生命

 记者手记:“癌症村”调查记

 一个拒绝道路的村庄

 记者手记:玉狮场还能挺多久?

六、底层表情

 那些变成石头的肺

 记者手记:他们的生命为何一路“枯萎”?

 底层表情

 记者手记:捕捉“底层表情”

 无声的世界杯

 记者手记:不一样的世界杯

试读章节

镜头追踪黑社会

秘拍

“哎呀!快点,快点,掉头走过去。”一个男人沙哑急促的声音,“不好,发现了,发现了!”

黑夜的海南省海口市街头,路灯下的草地上,两个壮汉正对一个倒在地上的人拳打脚踢。画面一闪而过。

“拍到没有?”另一个声音急切地问。

“拍到一点点。”沙哑声回答。

“我真怀疑你的拍摄技术了,按了那么久,你拍不到呵?”

“我按着了嘛,你车一拐弯就闪过去了嘛。”

争吵的两个人,是海口市公安局的警察。他们正在秘拍一起抢劫案。开车的是符传泉,拿摄影机的叫吕大俊。俩人掉转车头,又回到案发地。

打人的人跑了。被打的是个“摩的”司机,摩托车和身上的钱都被抢走了。符传泉和吕大俊赶紧将伤者送往海口市人民医院。在急诊室,他俩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5个浑身是血的人躺在里面,全是当晚在市区遭到暴力抢劫的市民。

2003年“国庆节”前后,海口市“两抢”案频发。海口这个不算大的城市,多的时候一天能发案20起左右。“飞车贼”胆大包天,有时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实施抢劫。被抢对象多是“摩的”司机,以及在公园、路边谈恋爱的男女。

海口市公安局警力紧张,即使把全局警力都撒到路面,也像撒胡椒面儿。“飞车贼”作案快,跑得快,很难举证。局里决定由符传泉和吕大俊搭档,成立一个秘拍侦查小组,任务是跟踪犯罪嫌疑人,秘拍下犯罪过程,用以取证。侦查中,只能拍,不能抓,摸清犯罪嫌疑人的背景后,最终一网打尽。

符传泉是海南入,三十来岁,长得精干,身手敏捷,冲劲足,胆子大。他本来是治安警,但酷爱刑警职业,亲历过多起大案的侦破。吕大俊五十多岁,身体有些发胖,戴眼镜,模样更像文人。12岁时他曾被招到部队体工大队跑马拉松,后来上过老山前线,但岁月不饶人,如今心脏不太好,血压也高。他在海口市公安局政治部工作,强项是摄影摄像。

他俩认识了七八年,彼此合作十分默契。吕大俊说:“阿泉使个眼色,我就知道他要怎么行动;他说一句话,我就明白他下一步要干吗。”

每天晚上8点开始守候跟踪,开车沿大街到处转,一直到次日凌晨六点多钟,有时则要24小时连轴转。初步侦查的结果是,近来海口“两抢”高发的原因之一,是一大批“两牢”人员刑满出狱。这批人常用的作案手段,是把“摩的”司机诱骗到团伙成员事先埋伏的偏僻地段,然后抢劫,且很会伪装。作案时,他们经常捆绑受害人的手脚,用臭袜子堵嘴或用胶带封嘴,用刀威胁受害人,稍有反抗便下毒手。

阿香18岁,在美容美发店上班。夜里下班,她搭一辆“摩的”回五指山路的住处,路过永和豆浆店门口,被两名“飞车贼”盯上,从后边飞抢阿香的包时,把她从飞驶的摩托车上拖下,阿香头部着地当场摔死。符传泉和吕大俊赶到现场时,人们正把死去的阿香往救护车里抬。

险象

在街上,符传泉和吕大俊盯紧着两个男人,他们骑在一辆摩托车上,总是在临街的自动取款机前转悠。一个外地妇女,刚取了几千元钱,上了一辆“摩的”。骑在摩托车上的两个男人盯住她,跟在后边。符传泉和吕大俊开车也紧随其后。

取款的妇女毫不察觉,快到农垦医院时拐上一条僻静的小路,女人下车给“摩的”司机付钱。刹那间,两个男人“呼”地把摩托车开近,一把拽住女人身上的包。女人抓住包不放,被拽倒,又被拖出好几米。符传泉和吕大俊在车里看得真切。见她还抓住包,不撒手,摩托车上的男人突然掏出一把枪,对准躺在地上的女人。

“砰——”的一声震耳的枪响,吕大俊心里急切地念叨:“完了、完了!死了、死了!”他手里举着摄像机也忘了拍,眨了几下眼睛,再看,摩托车已不见踪影。符传泉站在车外,双手举枪。他边跑边喊: “吕老师,你快去救人!”

吕大俊紧张地跑到女人身边,看见她的裤子、衣袖都磨破了,露出血淋淋的皮肉,手里还紧紧捂着包。吕大俊结结巴巴地问:“你被枪打到没有,打到没有?”女人坐起来,呆呆地望着他。

不一会儿,吕大俊才明白过来,就在摩托车上的人开枪之前,符传泉已抢先开了枪。“真是千钧一发,枪下救人。女人没事,我却不行了。”吕大俊本来心脏不好,血压又高,受了这惊吓,胸口透不过气来,赶紧回车上吃药。

没想到,三天后的夜晚,这两个持枪抢劫的男人,又跟符传泉、吕大俊不期而遇。一路跟踪到海口万绿公园,两个男人溜下车,蹑手蹑脚钻进树丛,蹲在一对情侣身后的不远处。

符传泉和吕大俊趴在草地上,拿出摄影机,对准前边的两个劫匪开始秘拍。“待了没一会儿,嘿,那家伙又把枪掏出来了。”他俩屏住呼吸,盯住摄像机的监视屏。

突然,一道白光从吕大俊的监视器前闪过。他一怔,抬眼朝白光闪落处瞅去,脑袋顿时要炸了。

“好家伙,是一条两米长的毒蛇。”草地上的蛇,蠕动着身子,朝符传泉爬去。吕大俊一急,脱口而出:“小心,小心!蛇、蛇、蛇!”符传泉举着摄像机,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他往身后挥了挥手,让吕大俊别出声。

十来米外,掏出枪的劫匪随时可能动手;而在身边,一条毒蛇正伺机袭击。“真是飞来横祸,飞来横祸!”吕大俊说,当时他感到心在“怦怦”狂跳,“像要爆炸了”。

“这条蛇也怪,一般蛇发现了人会溜走,可它就是不走,围在阿泉身边转来转去。他妈的,难道是条美女蛇吗?”过后他才弄清,符传泉正好趴在蛇洞上,蛇回不了窝,所以才围着他打转。

这是一条银环蛇,被它咬一口恐怕性命难保。吕大俊死死盯着这条蛇,看它要干什么。蛇在草地上“沙拉沙拉”地蠕动,爬上符传泉的小腿,吕大俊“哎呀呀呀!”地叫起来。

符传泉穿着一条短裤,他感觉到小腿凉飕飕的,有东西在爬。蛇爬过符传泉的背,顺着他的左肩溜下来。

吕大俊看得一清二楚,一急,不知不觉又喊起来:“呀!小心、小心!别让它咬到!”

这时,蛇已经爬到符传泉的面前,当蛇头靠近右手时,他一把按住。蛇劲很大,他又腾出左手,两只手才把蛇制住。然后右手握住蛇颈,把蛇捏在手里。

“我当时非常紧张,看着疹得慌,真是可怕。我想喊,提醒他,可喉咙发干,喊不出来。”符传泉用尽全力把蛇攥牢,蛇拼命地挣扎,嘴大开,张到极限,蛇信子“突突”地向外吐,毒液“吱吱”地喷射,溅到摄像机的镜头上。透过摄像机,吕大俊看到张开的蛇嘴,还听到蛇“吱吱”的叫声。

蛇一边死命挣扎,一边用蛇身缠住符传泉的手臂。吕大俊在一旁边拍摄,边小声提醒:“抓蛇要抓七寸呵!”

僵持了几分钟,符传泉示意吕大俊先撤下去。然后,他挺起胸,奋力将手中的蛇抛向远处。眨眼间,蛇便消失在草丛里。吕大俊手里的摄像机一直开着机,意外地捕捉到了这组人蛇大战的珍贵镜头。“我当时想,说什么也要把这一幕拍下来。万一阿泉被蛇咬到,牺牲了,我也好向领导交差呀。否则,我俩在一起,人怎么死的说不清,我得用镜头记录下他光荣的瞬间。”事后,吕大俊开玩笑地说。P2-5

序言

新闻只有一天的生命?

有关新闻,不同教科书上有不同的诠释,其中之一认为,新闻只有一天的生命。这种观点,到了网络年代,似乎更加大行其道。事实也是,越来越多的新闻正变得越来越快,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当然,越来越多的新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轻,浮皮潦草,如过眼烟云。新闻有没有更长久一点的意义?意义何在?不同的认识会导致新闻从业者以不同的姿态和方法制作新闻。相对于网络年代日益“工业化”和“流水线”式的新闻制作,《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愈来愈像一个置身于喧嚣浮躁之外的新闻手工作坊,独特与精致是这家作坊从未停止过的追求。

《冰点周刊》并不认为,新闻只有一天的生命。它孜孜以求的是,即使新闻已经变成旧闻,但其认识价值和文本价值历久依旧弥新。

《冰点周刊》强调新闻的思想性,但这种思想性是理性的、温和的、建设性的。相对于许多媒体而言,《冰点周刊》更加看重新闻的表现性和可读性。它不喜欢干巴巴的思想,而是钟情于那种“有表情的思想”。

《冰点周刊》一直在苦苦寻找一个时代的经典意象。换句话说,它一直在张大眼睛注视着这个时代的“那一滴水”。它摒弃宏大叙事,喜欢在细枝末节的表现中,让读者看到这个时代模糊的背影。它的编辑的口头禅是:故事、故事、故事,细节、细节、细节。

《冰点周刊》并不冰。它只是不那么热衷热点和热闹罢了。冷眼热肠是它的记者进入新闻现场时的状态。在它看来,记者可以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但记者的笔不能泪流满面。一颗悲悯的心,须有一支冷静的笔伴随始终。

《冰点周刊》排斥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新闻风格。它提倡的风格是平实的、朴素的、含蓄的、隽永的。不猎奇,不靠制作刺激的新闻标题吸引读者的眼球。

《冰点周刊》一以贯之坚持制作严肃新闻,但严肃不等于僵化、呆板,更不画地为牢。严肃仅与态度有关。严肃无须板着面孔,恰恰相反,愈是严肃,愈须有趣,好读。

《冰点周刊》十分看重“稀缺”。物质资源因稀缺而愈加贵重,精神资源因稀缺而尤显珍贵。它的报道,很费力地挖掘着我们民族丢失的某些传统,也很用心地传递着我们国家一向缺失的某些价值。

《冰点周刊》不是专业报刊,也不是专给某一部分小众阅读的读物。这里既没有专家,更没有“权威”。它只是根据普通人的常识来判断新闻。在它看来,好的报道直指人心:要么触动心灵,要么震撼头脑。

《冰点周刊》并不偏重厚爱某一阶层或某一群体。它只是根据新闻的本分做事:坚守中立立场,维护客观原则。如果一定要提升其某种价值取向,那就是:它希望自己的报道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有力者汇聚起向善的力量,让无力者获得向上的支撑。

一直以来,便有一些铁杆读者,一期不落地收藏《冰点周刊》,而更多的信息反馈是,几乎每天都有读者打来电话,询问《冰点周刊》的报道何时结集出版。恰好福建教育出版社乐意成全读者的这一愿望。

一份已经翻过的报纸早已变成旧闻,但在相当一部分读者心目中,这些旧闻依然活着。今天,它将以另一种形式,进入人们的书架和记忆,进入历史。这让我们这些办报纸的人,今后更加诚惶诚恐,不敢对新闻这份职业产生半点倦意,失去半点敬意。

杜涌涛

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冰点周刊》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思想的表情(旧闻依然鲜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杜涌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452711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9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2
出版地 福建
235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