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管理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第一本教你全面塑造身、心、灵的智慧书。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命是一切的本钱!

本钱需要管理,更需要智慧。

《生命管理智慧》引领我们找到欲望、情感、精神、心灵的平衡,找到精神家园的归宿,找到认识我们自己的生命之门!

内容推荐

本书旨在通过对生命管理智慧的探讨,阐释生命管理的理念、内容、方法、步骤、意义,从而总结出生命管理的普遍规律,形成理论框架,以期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管理生命,使我们的生命更健康、更智慧、更幸福、更自在。

本书力图不陷入冗长的概念、理论和体系之中,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深奥的道理以科学的逻辑浅显易懂地表达出来。

目录

导言

前言 智慧的生命

第一章 和

 和的三重含义

和于生命之体

和于生命之相、之用

和于生命之性

 你的生命中有三个“我”

本我

自我

超我

 生命管理从认识自我开始

要快乐,还是要成功

心灵几边形

凤凰涅槃

凤凰重生

 合情合理——自我诊断

第一步:返观内照、命由情生

第二步:人我平等、情欲相生

第三步:生命放大、欲归于法

 人情事理——专业(社会)诊断

第一步:返观内照、脱去外衣

第二步:人我平等、戴上面具

第三步:生命放大、人格独立

 情理之中——自然诊断

第一步:返观内照、点点为

第二步:人我平等、线线生机

第三步:生命放大、面面相和

第二章 通

 你的生命中有三种力

西方成功学的思维模式

中国人的立体思维模式

 通情达理——自我诊断分析

情绪如清风

情智交融

你的压抑从哪里来

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情理相通——专业(社会)诊断分析

生命中的阳光和月光

人生需要戴上面具吗

塑造面具

你不快乐的原因是不独立

 一通百通——自然诊断分析

你的生命是收敛的,还是张扬的

无限生机的抽象思维

看到的、听到的未必真实

第三章 秩

 智(秩)心广大——情理法的管理

知我在_

放下聪明才能透出智慧

生命的秘密在于秩序

 志(秩)在四方——理法情的管理

生命中的内加外等于几

人生只有一个矛盾

生命的精,气、神

 智(秩)者无为——法理情的管理

你知道利用场效应吗

学会轻松

生命管理“十二字诀

第四章 窍

 情窍于秩——情理法的管理

生命归零

生命归零法

三味大药

锻炼是养生还是消耗

养生调心法

 理窍于内——理法情的管理

好为人师与乐为人父

好奋进与好内养

好厚味与好清淡

好思考与好行动

好执著与好多疑

好浮夸与好沉默

 法窍于尊——法理情的管理

大音无声法

内语振动法

第五章 调

 生命管理测试调整图

生命管理测试调整图的意义

生命管理测试调整图的原理

生命管理测试调整图的内容

案例分析

答案与建议

第六章 理

 理顺关系——情理法的自我梳理

概念上的自我梳理

精神上的自我梳理

人际关系上的自我梳理

走出误区,理顺关系

 理所当然一理法情的专业(社会)梳理

 调整境界——法理情的自然梳理

睁眼虚视法

五行相生法

动静两相宜法

自修音声法

“阿、那、松、哈”四字法

第七章 平

 适度平衡——情理法的自我平衡

建立宏观生命观

我是独一无二的

不做大多数

智者的选择

挖掘生命的潜能

归于平衡

大平衡

 平衡设计——理法情的专业(社会)平衡

人生需要自我设计

影响人生的要素

判断内外要素平衡的方法

 三点平衡——法理情的自然平衡

平衡个人、社会、天地自然的关系

把握“和、秩、调、平、通、窍、理、和”八字秘诀的原则

第八章 和

 三法归和——情理法的自我调和

身体上的和

精神上的和

心灵上的和

 心气合一——理法情的专业(社会)

只吸不呼

全身呼吸

五脏呼吸

两吸一呼

 八字和源——法理情的自然调和

后记

试读章节

如何管理我们的生命?

和是生命管理的核心。

和,是指和合。生命原本相合。人与人相和,人与社会相和,人与自然相和;和于情,和于理,和于法。对于每个人来说,一切生命活动莫过如此。可是有多少人能理清这些关系?

生命管理密码表一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这些关系。

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宇宙中,俯瞰银河系那巨大的旋臂,我们肯定会感叹它的精致和美丽,更会惊奇那些巨大的星球运行竟能如此的和合与和谐。如果没有银河系、太阳系这种复杂而精致的结构长期稳定地运行,没有地球亿万年进化而来的和谐运转的复杂的生物圈结构,我们的生命将栖身何处?

即使是我们的身体,也是亿万个细胞共同奏响的一支交响曲,一旦有一些不和合、不和谐的声音发生,那肯定就成了疾病。

人的生命是由于和合因缘,才来到这个世界的。人们在追求自我超越,最大化地放大自己的欲望、获取财富的同时,应该以和为本,以和为生命的核心,与天地相和、与社会相和、与自我的内在秩序相和。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核心。

和的三重含义

和于生命之体

与生命之体相和,即每一个体生命与自然法则相和,这是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相和,也是生命管理的关键所在。身体健康、精神快乐、心灵宁静,是我们孜孜不懈追求的目标,而只有道法自然,与天地合一,自我内心自然放松,我们才能得到健康、快乐、宁静。

和于生命之相、之用

和于生命之相、之用,即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相和、与身边社会环境相和。个体生命的一切欲望、价值,都是通过社会群体生命来实现的。个人的价值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必须符合群体生命共同认知的价值理念。

和于生命之性

与天地自然法则相和,与社会法则相和,同时还要与自身的本能——情欲相和。和于自身的情欲,就是和于生命之性——人之本性。

情欲是原始的生命力,是个体生命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情欲是人性中的自然属性,是人作为个体生命的权利。失去了生命的原动力,压抑了生命的内在活力,健康长寿、幸福快乐无从谈起。

今天是以人为本的时代,是充分发挥自我个性和创造力的时代。重温东方传统文化、学习孔子的伦理道德,不是要压抑我们的个性,而是为了更好地充实我们的精神,使我们在个性张扬时不失去方向。个性的释放是为了我们走向更高的文明。

从表面看,欲望与自律是一对矛盾。实际上,有了自律,个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个人的欲望想要得到社会的承认,首要的是遵守社会法则;在遵守社会法则的同时,又不能压抑生命的本能欲望。尊重自己,才可能获得社会、他人的尊重。

人有四种行为特性:

一是舍己为人的行为特性。动物为了捍卫自己的巢穴、保护自己的种族,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很普遍的。人也是一样。许多宗教信徒为了自己的信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例子从古至今屡见不鲜。

二是损人利已的行为特性。强大的动物为了自己的生存,经常捕食弱小者。人类社会也是弱肉强食,先进的控制落后的,血缘、种族、地域、资源战争始终没有停息过。

三是损人损己的行为特性。两个动物为了争夺食物,人们为了争夺疆土,结果两败俱伤,就是害人害己的愚蠢行为。  四是利人利物的行为特性。《中庸》强调“成人、成物、成己”,并指出“成己,仁也;成物,知也”。能帮助他人成长,成就、成全他人,是仁爱的表现;能帮助物类,使之成长、成就、成全,则是智慧的展现。利人利物的思想是一体圆融的,实际上是以利己为中心的,利人、利物,利我即在其中。

生命是一个大家庭,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是一个和合因缘,和是生命健康、快乐、幸福的基础。

生命管理将和的三重含义归结为法——天地自然法则;理——社会法则、情——个体生命的情欲。

生命管理就是对法、理、情之间的关系进行管理。

法、理、情的相和关系,即三者的平衡关系,生命的体、性、相、用的平衡关系,生命的先天与体、性、相、用的平衡关系,生命的先天与后天的平衡关系。此三重关系是复杂的、立体的、相交叉的。

体、性、相、用的平衡不仅是生命现象的平衡。人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烦恼、痛苦和迷茫、疑惑,其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们不能从生命的体、性的角度来认识相、用。

你的生命中有三个“我"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三个“我”——本我、自我、超我。许多人烦恼痛苦,是因为处理不好三个“我”的关系。

本我

本我是感性的,是生命的本能状态。

20世纪70年代,我学徒的工厂涨工资。那时涨一级工资,大概10元钱左右。10元钱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小的数字。涨工资并非人人有份,而是有比例的。我们班组共有9个人,按70%的比例算,涨工资的应为6个人。9个人中,有2个学徒工,学徒工不参加涨工资,但占人头。

P2-5

序言

“受惠于很多人,却让很多人因我而受难,往后将还有承受不完的痛苦。剩下的余生只会是别人的累赘……不要太过于悲伤,生和死不都是自然的一个形象吗?不要道歉,也不要埋怨谁,都是命。火葬了吧。然后在家附近的地方立个碑就足够了。”

这是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在遗书中的一段话。

之所以引用它,是因为它再一次向我们昭示了生命中的无助与无奈。

我们不是卢武铉,我们无法身临其境地体验他承受的巨大压力,无法设身处地地体会他的痛苦和迷惘,也很难想象一个曾背负着国家命运的人为什么扛不起自己内心的苦难。

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看做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短途旅行的游客。路途上既有鸟语花香、风景如画,也有满目荆棘、山重水复。飞流直下的快意,常常被激流险滩所逆转。在生命旅途中,有欢欣,也有悲凉;有喜悦,也有忧伤。

什么才是这段旅行的真意?我们如何安排好每一个景点的旅程,让我们这一生能够有更多的坦途、更多的美丽,而不是更多的坎坷、更多的晦涩?这也许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生命,需要管理。

生命管理是一个大课题,它既包括身体管理,也涵盖精神管理与心灵管理,即使是我们身边的环境,同样也是我们管理的对象。我认为,单单身体管理就已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精神管理与心灵管理则更为寥廓、玄妙。

本着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原则,本书旨在通过对生命管理智慧的探讨,阐释生命管理的理念、内容、方法、步骤、意义,从而总结出生命管理的普遍规律,形成理论框架,以期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管理生命,使我们的生命更健康、更智慧、更幸福、更自在。

生命的魔性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人为什么有七情六欲?人为什么生病?人为什么烦恼痛苦?人的精神归宿到底在哪里?人为什么不成功,为什么成功了也不快乐?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首先要了解自己,认识生命。

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饿了有食欲,渴了有饮欲,困了有唾欲,冷了有暖欲,异性相悦有情欲。人有本能的欲望这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欲望永无止境。

人是先天一炁与父精母血和合因缘而生,来到这个世界前就有欲望。随着成长,欲望的记忆被唤醒,加之欲望本身的惯性,直至有限生命的结束,人很难跳出欲望的魔性。

人如果执著于“欲望”,将“欲望”无止境地放大,就是着魔。

“贪、嗔、痴”的“贪”,就是无止境的欲望之心,是烦恼、痛苦的根源。人因“欲”而贪,贪不到便嗔恨,嗔恨一切阻碍实现自我欲望的人和事,甚至恨自己,恨自己为什么命运不济。人又因贪嗔而愚痴。

放下贪、嗔、痴,就是放下魔性。而放下魔性的觉性,是生命本来的自在光明性,就是佛性。

觉醒还是沉沦,全在自我把握。

生命的智慧

欲望能带来烦恼和失败,又能带来快乐和成功。如何平衡欲望,拥有生命的智慧?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生命管理所要讨论的,就是生命管理的智慧——以生命的智慧应对生命的欲望,以智慧的管理应对欲望的生命。

生命管理智慧法则一:建立智慧的生命观

智慧的生命观,是站在宇宙大生命的角度来看待个体生命和群体生命的,也是站在未知的生命的角度看待已知的生命现象的。

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的内在生命规律不可能超越天地自然规律。违反了天地自然,人就会从正常的生理状态进入病态的生理状态,甚至死亡状态。我们要尊重生命的内在秩序,找到自己生命的平衡点,了解自己的生命轨迹。

生命管理智慧法则二:欲望平衡法

无我之欲

将欲望放大,放到极致,放得连自己都找不到自己了,我们称之为“无我之欲”。此时的欲望转成了大悲之情,从认识世界万相的识转成智,站在天地自然本体的高度,对自己重新诊断,体悟生命的真我,遵循生命的内在秩序,对自己的生命做一次重新的排列组合,找到自我生命的归宿。

欲望的合理性

欲望是先天的,是生命正常生理的需求。当欲望超过了人的本能需要,就成为烦恼痛苦的根源。如果放任欲望,由于生命的空间过小、时间过短,人就要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追求欲望的最大化,就会对别人、对自己构成破坏和冲击:如果压抑欲望,欲望的自私性便会给生命带来破坏,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只有合理的欲望才是积极的、利己利他的。

个体生命欲望与社会规则、自然法则的关系

群体生命的欲望,即达成共识的、共同遵守的社会规则。个体生命欲望如果难以被社会群体价值理念所接受,就难以在社会上得以实现。社会既是个体生命欲望实现的舞台,又是个体生命欲望的抑制地。

要管理好生命,就要处理好个体生命欲望与群体生命价值观、天地自然法则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生命管理智慧》中所讲的情(个人情感、情欲)、理(社会群体价值观)、法(天地自然法则)之间的关系。

生命管理的理念

尊重生命

生命管理的出发点,不仅关注个体生命、群体生命的身体、精神、心灵现象,而且还透过生命现象去研究生命现象背后的本质。

尊重生命,尊重生命内在秩序,是生命管理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将人更大程度地从物欲中解放出来,走向更深层次的精神和心灵的自由。

以情为本

以情为本,不压抑情,不去除情,梳理好情、理、法之间的关系,以法为根本,使情与理融合统一,使情得以最充分的发挥,对个人和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社会发展需要个体生命的生命力,社会没有了个体生命的生命活力,社会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

生命管理的内容

生命管理是“和、秩、调、平”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和、秩、调、平”来源于《黄帝内经》,但《黄帝内经》只讲了人的阴阳五行、人的生理和病理、人的七情六欲,即仅从人的身体和对人体的影响的层面进行讨论,未涉及人的社会层面;而《生命管理智慧》这本书却将它运用于身体管理、精神管理和心灵管理的全过程,将生命看成一个整体,因为精神、心灵、身体是不可分离的。

和:融和

和,是生命管理的核心,是指个体生命的欲望、群体生命的欲望与生命自然法则相融和,即:情、理、法融和;理、法、情融和;法、理、情融和。这三组关系是矛盾统一的,生命管理就是要解决此三者因矛盾所形成的问题,使其达到和谐统一,回归生命自然平衡的本来面目。  秩:秩序

秩,是指生命内在的规律。身体、精神、心灵保持自然秩序,我们的身体才能健康,我们的精神才能平和,我们的心灵才能宁静。

如果说“和”是宏观的,“秩”就是微观的。如果秩序乱了,融和就无法通顺;只有秩序顺畅、平衡、自然,生命才能达到和合的自然状态。

调:调整

调,是指对生命进行调整,即将身体、精神、心灵从失调的状态调整到正常的、协调的状态,回到生命的内在秩序上来,形成新的平衡。

调整的目的是平衡。具体地说,就是情理法的平衡、理法情的平衡、法理情的平衡,是身体、精神、心灵三位一体的平衡。

平:平衡

生命管理的真正秘诀是生命的平衡。锻炼身体、调养精神、净化心灵,都是为了达到平衡。

生命管理讲的平衡,不是生命现象的平衡,而是生命本质的平衡。生命的本质是生命内在秩序和于天地自然法则。平衡的目的是和合,只有平衡了才能和合。

生命管理的方法

要达到“和、秩、调、平”,首先需要“通、窍、理、和”。前者是目的,后者为方法——和对通,秩对窍,调对理,平对和。

“和、秩、调、平、通、窍、理、和”称为生命管理的八字秘诀。

只要灵活运用这八字秘诀,你就能应对身体、精神、心灵上的各种困惑和烦恼,找到解决的方法。

通:通顺

和合之法在于通顺:只有通,才能和。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身体各个系统之间,身心之间,身心与社会、天地自然之间是否通顺,是诊断生命质量与管理效果的主要标志。

窍:开窍

秩序之法在于开窍:通过各种手段,打开被堵塞的窍穴,使我们的整个身心回归到生命内在秩序与天地自然和谐的状态。

理:梳理

调整之法在于梳理:梳则顺,理则清。通过梳理,身心才能够达到调整的目的。调不是对治的概念。

和:调和

平衡之法在于调和:通过身体、精神、心灵的各种调和方法,使生命的各个系统之间始终处于平衡和谐状态。

生命管理的步骤

生命管理的步骤一:诊断

诊断分成自我诊断、专业(社会)诊断、自然诊断三个步骤。

自我诊断——情理法的诊断

从个人角度出发进行诊断,包括身体诊断;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诊断;精神(本我)诊断:个人情欲与社会群体价值观之间关系的诊断;个人情欲与群体价值观、天地自然法则之间关系的诊断。

专业(社会)诊断——理情法的诊断

从专业(社会)角度进行的诊断,包括理、情、法、已知、未知、社会、精神等内容。

专业诊断与自我诊断的出发点不同,前者的自我空间是无限的,后者的自我空间是有限的。

自然诊断——法理情的诊断

自然诊断包括的内容有:法、理、情、未知、心灵、超我、心力。

自然诊断与自我诊断、专业诊断有所不同,是《生命管理智慧》中的一种特殊的诊断方法,又称纯客观的诊断。自然诊断是从天地自然法则出发,对个人情欲、社会群体生命价值观进行诊断。

生命管理的步骤二:管理

管理是从个人、社会、自然三个层面,即情理法、理法情、法理情进行管理,包括的内容有:已知、未知、身体、环境、精神、社会、心灵、本我、自我、超我、自力、借力、心力。

生命管理的步骤三:调整

调整与诊断、管理一样,是从个人、社会、自然三个层面,即情理法、理法情、法理情进行调整,包括的内容有:已知、未知、身体、环境、精神、社会、心灵、本我、自我、超我、自力、借力、心力。

生命管理的步骤四:平衡

平衡与诊断、管理、调整一样,也是从个人、社会、自然三个层面,即情理法、理法情、法理情进行平衡,包括的内容有:已知、未知、身体、环境、精神、社会、心灵、本我、自我、超我、自力、借力、心力。

生命管理密码表

生命管理虽然复杂,但我们可以将它总结为八个字,即“和、秩、调、平、通、窍、理、和”。“和、秩、调、平”是过程,“通、窍、理、和”是方法,以“自我”、“专业”、“自然”为三维,以“法、理、情”为轴线,对生命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管理。

倡导生命管理的意义

《生命管理智慧》一书建立了整体的生命观,将个体生命放到整体生命中进行分析,为个体生命打开了生命发展的新空间。它让我们站在天地自然和生命本体的角度来看待生命现象,并非仅仅站在生命的现象上来研究生命,解决和避免了许多生命中的误区和因误区造成的不必要的痛苦和压力。整体的生命观强调生命的自然法则和生命的内在秩序,以此作为生命管理的依据和要义,使生命找到方向。通过自然法则、生命内在秩序的引入,开启生命的潜能和深层智慧。《生命管理智慧》一书,将为复杂的生命管理理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路和系统的管理方法,思路清晰,方法简捷、实用,易于操作。它还对人的精神压力、情感归宿、个人欲望、社会角色等问题,指出了应对的具体方法。通过生命管理的五张表(生命管理密码表、生命管理密码表1~4)、两张图(生命管理测试调整图与生命管理测试答案比对图)、八字秘诀和测试题,给出了具体的管理建议和方法,这是同类身体养生和人生成功学方面书籍所没有的。

什么是生命?生命为什么需要管理?人的精神归宿在哪里?人与社会、天地自然是什么关系?怎么处理好这些关系?生命内在的本质是什么?你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如何自我诊断?你对自我和周边的环境到底了解多少?你对自我的诊断准确吗?应该怎样诊断、评价自我才是客观、真实的?你还有哪些潜力没有挖掘?真正的智慧是什么?如何打开生命的宝库?生命管理的妙窍是什么?怎样管理生命才是最科学、最合理、最切合实际的?养生与生命管理的异同之处是什么?你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健康、快乐、成功、自在的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为什么长寿的妙窍不在动也不在静、不在外也不在内,而在平衡?什么是以情为本?

以上这些问题,本书都会一一给出答案。

本书的表达风格

《生命管理智慧》一书力图不陷入冗长的概念、理论和体系之中,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深奥的道理以科学的逻辑浅显易懂地表达出来。

本书注重实用,不追求理论体系,不论证其科学依据,把着眼点放在如何帮助“芸芸众生”管好自己的生命上,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怀。

真正研究“生命管理”的著作很少见,本书的很多创新性观点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人研究我们人类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健康、智慧、成功、幸福的人。

后记

《生命管理智慧》的写作历经一年多,终于完成并出版了。之所以感叹“终于”,是因为它的出世可谓一波三折。

本书起初计划以提纲的形式进行通讲,再根据讲稿整理成册。经尝试后感觉效果不理想,因其过于理论化,涉及面过广,结构松散。经过反复酝酿,还是决定先出书后讲座,于是在2009年5月着手写作此书。

写此书的本意,是针对时下社会上大量关于养生的书籍多是谈身体养生的,而涉及身体管理、精神管理和心灵管理三个层面并综合讨论的书籍少之又少。我认为,生命是一个整体,要管理好生命,身体、精神、心灵不可分离,故才有了本书的面世。

日益强盛的中国,令每一个中国人嗅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气息,感受到了中国人不仅是真的站起来了,而且是快速地跑起来了。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一个盛世中国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但快速发展的时代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使得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人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不少人虽然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同时出现的不是快乐的增加,反而是获得幸福的能力不断下降。国家富强了,日子富足了,为什么人们却快乐不起来了呢?原因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欲望像脱缰的野马无法驾驭。他比我富有、他比我名气大……人们在比较中渐渐地弄丢了真我。许多人成功了,却没有时间和精力享受快乐,因为停不下来,不能停,也不敢停,最主要的还是不愿停下来。

《生命管理智慧》旨在对于生命管理进行一次初步的、浅层次的讨论,更多的是站在东方生命宇宙世界观的角度研究什么是生命的智慧、什么是生命管理的“魂”,它是一部“东方生命管理智慧”。但并不代表我否认西方科学管理生命的方式、方法。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于生命智慧的研究和管理方法,都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都应该弘扬,应该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相互推动,就如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推广一样。只有这样,才是生命研究、生命管理的最终方向和完整智慧。生命是一个整体,对于生命的一切研究也是一个整体,只是探讨的角度、深浅、观点、方向不同罢了,难分对错,不同的时空下各有妙用。

《生命管理智慧》的结构虽然是教程式的,但又不完全按照课程单元进行分类,主要是为了保证其内在的逻辑性、可读性和实用性。“生命管理”是一个大课题,涵盖了生命的全部,包括个体生命、群体生命、已知生命、未知生命,既有东方传统文化的生命观,又有现代科学的生命研究。在此仅以几十万字来完整讨论这个问题远远不够,所以,本书不少地方阐述得一定不够完整、严谨、明了。

《生命管理智慧》的问世,得到了多方人士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感谢总策划人史雅,还有孙卫珏、张春林、王建、赵鸣晓、苏伏子等人。在这里,送上我最诚挚的谢意。

愿《生命管理智慧》成为你管理生命的一个助手,对你的生命有一点启发,这是笔者最大的欣慰。

祝愿天下人多一分快乐、少一分烦恼,这是《生命管理智慧》永远的祝福。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回答“什么是智慧的生命?”

那就是成为一个健康、快乐、成功、自在的人!

曹越

2010年4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管理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404487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083-49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9
18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3: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