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法律监督权研究--以法律监督权的发展历程为主线
内容
编辑推荐

该书立足于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以不同时期实定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权为研究依据,对法律监督权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理论进行了客观的再现和系统的论述,进而探求法律监督权未来在我国的发展方向,使得颇具争议的法律监督权透过历史的迷雾渐进清晰起来。

内容推荐

任何制度都是历史的产物,正确地探讨和研究法律监督权应当追寻其制度发展的历史轨迹。法律监督权在苏联和我国的发展历程表明,社会主义国家检察机关的检察权即是法律监督权,其建立的初衷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正确实施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受不同时期特殊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法律监督权在宪法定位与具体实践之间存在四次偏离,直到今天这种偏离依然存在。目前,法律监督权进行理性回归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我国法律监督权应当跳出当前以打击刑事犯罪为主要任务的藩篱,回归到其建立的初衷上来;检察机关也应由专门打击刑事犯罪的机关,回归到社会主义法制的守护者上来。

目录

第一章 法律监督权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法律监督权急待建立

一、原有的检察机关已被摧毁

二、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十分猖獗

三、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盛行

四、苏维埃政权制定了大量的法律

 第二节 分散监督模式的失效

一、各级苏维埃的法律监督

二、国家监察人民委员部的法律监督

三、审判机关的法律监督

四、司法人民委员部的法律监督

 第三节 关于设立检察机关的争议

一、是否设立专门的检察机关

二、何种隶属关系的检察机关

第二章 法律监督权的生成及发展

 第一节 初建时期的苏维埃法律监督权

一、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定位

二、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主体

三、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内容

 第二节 探索中的苏维埃法律监督权

一、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主体

二、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内容

 第三节 走上"神坛"的苏维埃法律监督权

一、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定位

二、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内容

 第四节 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理论小结

一、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理论基础

二、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建立初衷

三、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 法律监督权在我国的引入

 第一节 法律监督权引入我国的原因分析

一、现实方面的原因

二、制度方面的原因

 第二节 法律监督权引入期的实定法规定

一、宪法上的规定

二、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

 第三节 法律监督权引入期的实践运行

一、提起公诉

二、审判监督

三、侦查监督

四、职务犯罪监督

 第四节 苏联法律监督权对我国的影响

一、我国对苏联法律监督权的借鉴

二、我国法律监督权的独具特色

第四章 法律监督权在我国的发展

 第一节 法律监督权在我国发展的背景

一、国内政治形势得以好转

二、国家的主要任务相对调整

三、法律监督制度得到认同

 第二节 法律监督权在立法上的发展

一、宪法关于法律监督权的规定

二、检察院组织法关于法律监督权的规定

 第三节 法律监督权在司法上的发展

一、一般监督权的具体运行

二、司法监督权的具体运行

第五章 法律监督权在我国的波折

 第一节 法律监督权波折的原因

一、左倾思想的冲击

二、群众运动取代依法办案

三、法律监督理论受到曲解

四、中苏关系的交恶

 第二节 法律监督权波折的表现

一、法律监督成绩遭受否定

二、法律监督权受到缩减

三、法律监督组织遭到破坏

 第三节 法律监督权波折时期的具体运行

一、司法监督权的运行

二、社改检察活动的开展

第六章 法律监督权在我国的恢复

 第一节 法律监督权恢复的背景

一、法律监督权在“废墟”的基础上恢复

二、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十分猖獗

三、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未健全

四、我国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

 第二节 恢复的法律监督权体系

一、各级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

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专有职权

 第三节 恢复的法律监督权主体

一、法律监督机关的组织体系

二、法律监督机关的领导体制

三、法律监督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

 第四节 恢复的法律监督权特色

一、法律监督权的社会主义性

二、法律监督权的普遍性

三、法律监督机关领导体制的双重性

四、法律监督机关内部的民主集中性

五、法律监督机关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第五节 现阶段我国法律监督权所受到的挑战

一、苏东国家法律监督制度的消亡

二、西方检察理论的冲击

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

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到完善

第七章 法律监督权在我国的回归

 第一节 法律监督权的回归条件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

三、实定法的规定

四、依法治国的方略

五、现实的法制情况

 第二节 法律监督权的具体回归

一、立法环节的法律监督权

二、执法环节的法律监督权

三、司法环节的法律监督权

四、守法环节的法律监督权

 第三节 法律监督权主体的回归

一、法律监督权主体定位的争议

二、法律监督权主体地位的具体回归

 第四节 对当前有关法律监督权热点问题的回应

一、民事检察权问题

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问题

三、民事公诉问题

四、量刑建议权问题

结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法律监督权研究--以法律监督权的发展历程为主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任文松//王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475694
开本 32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26.34
丛书名
印张 10.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0: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