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继承者之一,被后人尊为“宗圣”。他倡导“忠恕”、“孝道”,注重自身修养,一生不懈地实践孔子学晚,著有《孝经》和《大学》。本书采用志、传、图、表、录诸体裁,客观、科学地记述曾子的家世生平、著作、思想学说、影响与研究、历代崇颂、曾子后裔、遗址遗迹与纪念性建筑等。
图书 | 曾子志(精)/齐鲁诸子名家志 |
内容 | 编辑推荐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继承者之一,被后人尊为“宗圣”。他倡导“忠恕”、“孝道”,注重自身修养,一生不懈地实践孔子学晚,著有《孝经》和《大学》。本书采用志、传、图、表、录诸体裁,客观、科学地记述曾子的家世生平、著作、思想学说、影响与研究、历代崇颂、曾子后裔、遗址遗迹与纪念性建筑等。 目录 总序 编纂说明 概述 第一篇 家世 生平 第一章 家世 第二章 生平 第一节 从师孔子 第二节 孝事父母 第三节 传播儒学 附:一、曾子年表 二、曾子传记要览 三、曾子年谱、年表要览 第二篇 著作 第一章 《曾子》 第一节 《曾子》十八篇与《曾子十篇》 第二节 辑录 附:一、唐代魏征《群书治要》所引《曾子》 二、《曾子十篇》 三、曾子言论辑录 第二章 《孝经》 附:历代注疏《孝经》书目 第三章 《大学》 附:历代注疏《大学》书目 第三篇 思想学说 第一章 以孝为本的孝道观 第一节 以父母为中心 第二节 忠与孝结合 第二章 自我完善的修养观 第一节 修养方法 第二节 修养标准 第三节 言行一致 第三章 以阴阳学说为中心的自然社会观 第四篇 影响与研究 第一章 古代的影响与研究 第一节 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二节 隋唐至宋元时期 第三节 明清时期 第二章 近现代研究 第一节 专著 第二节 论文 第五篇 历代崇颂 第一章 赠封与祭祀 第一节 赠封与她封 第二节 祭祀 第二章 敕修庙墓与赐予祭田庙户 第一节 敕修庙墓 第二节 赐予祭田庙户 第三章 历代颂赞 第六篇 曾子后裔 第一章 后裔繁衍 第一节 后裔迁徙 第二节 族谱修纂 第二章 后裔优遇 第一节 世袭翰博 第二节 优学优试 第三节 差徭优免 第三章 后裔名人 第七篇 遗址、遗迹与纪念性建筑 第一章 遗址遗迹 第二章 纪念性建筑 第一节 祠庙 第二节 书院及其他 附录 一、轶闻传说 二、曾子故里考文论选 三、碑记选录 参考书目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曾子志(精)/齐鲁诸子名家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瑞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904760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33 |
出版时间 | 2009-04-01 |
首版时间 | 2009-04-01 |
印刷时间 | 2009-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2.35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66 |
宽 | 195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