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说的是“大幸者的不幸,大善者的不善”,它以“一支正道曲,千红无孑遗”的社会理念,谱写了一曲令人热耳酸心的“青春的悲歌”,发出了“救救青年”的呼喊。
具有对称美是《红楼梦》结构学的一大特点,但并不是它的总体特点,它的总体特点是对称中有不对称、不对称中有对称,从而形成的均衡美。
《红楼梦》后四十回,在情节演绎上与原著貌似,在思想底蕴上与原著神离,一为“讽喻文学”的佳作,一为“叛逆文学”的经典。
图书 | 红楼管窥(张锦池论红楼梦)/名家解读红楼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红楼梦》说的是“大幸者的不幸,大善者的不善”,它以“一支正道曲,千红无孑遗”的社会理念,谱写了一曲令人热耳酸心的“青春的悲歌”,发出了“救救青年”的呼喊。 具有对称美是《红楼梦》结构学的一大特点,但并不是它的总体特点,它的总体特点是对称中有不对称、不对称中有对称,从而形成的均衡美。 《红楼梦》后四十回,在情节演绎上与原著貌似,在思想底蕴上与原著神离,一为“讽喻文学”的佳作,一为“叛逆文学”的经典。 目录 导人探幽别开佳景——《红楼管窥》序……刘敬圻温孟孚 前言 《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与戴不凡同志商榷 一 小引 二 乾隆年间的看法 三 脂砚斋们的说法 四 如何理解书中的“矛盾现象” 论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一 来自两种管教思想之对立的影响 二 来自两个世界之对立的影响 三 来自两种社交路线之对立的影响 四 来自两种文化之对立的影响 五 来自两种婚姻观念之对立的影响 六 贾宝玉叛逆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七 贾宝玉叛逆思想的历史局限 八 后四十回中贾宝玉叛逆思想的逆转 论林黛玉的性格及其爱情悲剧 一 林黛玉思想性格面面观 二 曹雪芹笔下的宝黛爱情悲剧 三 高鹗笔下的宝黛爱情悲剧 论薛宝钗的性格及其时代烙印 一 作者对薛宝钗的基本态度 二 薛宝钗性格的基本特点 三 薛宝钗性格的时代烙印 四 薛宝钗亦属悲剧人物 论元春的加封及其人生悲剧 一 小引 二 元春形象的基本特点 三 元春形象的特殊意义 四 后四十回中的元春形象 论妙玉的皈依及其精神悲剧 一 小引 二 妙玉的身世质如“金玉” 三 妙玉的品性洁若红梅 四 妙玉之所以还俗 论秦可卿的病由及其命运悲剧 一 “托梦“乃秦可卿思想的反映 二 “淫”非秦可卿思想性格的特点 三 秦可卿的病由和死因 四 秦可卿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巧姐的人生历程及大观园的时间跨度考 一 小引 二 巧姐与大姐:《红楼梦》创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三 巧姐与香菱:巧姐被卖时的年龄与大观园的时间跨度 四 巧姐与二丫头:巧姐的最后归宿与贾府的“琮兰齐荣” 李贽的“童心”说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一 引言 二 葆有“童心”的叛逆者形象 三 具有“童心”的女奴们形象 四 “童心”被污的年轻女子形象 五 失却“童心”的封建统治者形象 六 简短的小结 论《红楼梦》的悲剧底蕴 一 书中交织着两种审美观点 二 世上鲜见的大善人 三 天下少有的幸运儿 四 大幸者的不幸,大善者的不善 论《红楼梦》的三世生命说与两种声音 一 我对书中神道问题的基本看法 二 非因神设事,是以事设神 三 一支王道曲,千红无孑遗 四 “四大皆幻设,唯情不虚假” 论《红楼梦》主线 一 引言 二 “通灵玉”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 三 贾宝玉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 四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论《红楼梦》的结构学 一 引言 二 本旨:三种悲剧构架 三 情节:“三波九折”相激成澜 四 主线:一主双宾联络交互 五 余论:“三”和“四”及“正”和“闰” 《红楼梦》的均衡美及其数理文化论纲 一 引言 二 从芳官的耳环说起 三 从人物安排上说起 四 从章回布局上说起 五 从重大关目上说起 六 从情节线索上说起 七 从通部格局上说起 八 结论 九 余论 究竟是“讽喻文学”的杰作,还是“叛逆文学”的经典——论《红楼梦》后四十回 一 引言 二 高鹗辈续补后四十回的基本方法 三 高鹗辈续补后四十回的指导思想 四 高鹗辈续补后四十回的总体功过 论《红楼梦》与启蒙主义人性思潮 一 引言 二 美——人的仪表 三 美——人的才智 四 美——人的情欲 五 美——人的本性 六 简短的结语 附录 《媳婳词》:贾府被抄的导火线——兼说《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一 小引 二 从贾政忙征《娩姬词》说起 三 从贾宝玉因何关入“狱神庙”说起 四 从《红楼梦》的惯用笔法说起 《红楼梦》研究百年回眸 一 椎轮草创期 二 更新转折期 三 全面拓展期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红楼管窥(张锦池论红楼梦)/名家解读红楼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锦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3699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0 |
出版时间 | 2009-08-01 |
首版时间 | 2009-08-01 |
印刷时间 | 2009-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7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1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68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