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黑金红流(解读国投新集二十年)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煤炭企业的筚路蓝缕传奇发展史,一个新国企持续创新的科学发展之路。

从企业家精神到创新文化、执行文化,再到将企业迅速做强、做大、做持久,教育训练是纽带、是桥梁、是手段,也是钥匙。共识管理是提升组织执行力的必由之路。

作者与国投新集有着十二年的工作往来,同国投新集一起经历了它的发展历程。书中梳理了一个与煤有着不解之缘的企业二十年发展的轨迹,以及这轨迹中透出的德行、精神、理念和管理文化。

内容推荐

2009年是国投新集能源股份看限公司(简称国投新集)创立二十年周年。国投新集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起来的能源企业。作者与国投新集有着十二年的工作往来,同国投新集一起经历了它的发展历程。书中梳理了一个与煤有着不解之缘的企业二十年发展的轨迹,以及这轨迹中透出的德行、精神、理念和管理文化。本书对广大企业管理者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可作为企业发展史类的图书进行阅读。

目录

作者自序 盘点与超越

引子 国投新集:大风起兮云飞扬

 红与黑:中国煤炭行业的新形象

为什么是红与黑

“新集”红在哪里

上了《人民日报》

胡锦涛:“看了《新集的年轻人》,我就来了”

 新集现象:在变与不变中前行

新集速度:“飞船定律”与平原旋风

新集水平:行业标杆竖起来

新集贡献:进入中国纳税500强

 两任老总与一个企业

老刘总:五十知天命?

小刘总:三十而立

两任老总共同演绎的故事

上部 托起太阳的人:开疆破土创辉煌

第一章 霸图基业(1989-1996年)

 煤海“情缘”

凤都煤城

农业有小岗,工业谢一矿

从童工到矿长

1987:淮南要建新集矿

历史回放:一场没有打完的官司

刘明善出山

两个值得琢磨的细节

造一个东方鲁尔

 新集会战

两间破草屋的秘密

荒原竖起脚手架

“丐帮帮主”的典故

294天

铭刻l989这一年

 激情燃烧的岁月

“当年两井到底”

“一厘钱”精神+“八项素质”要求

四百级台阶的故事

百日大战与拓荒牛

花家湖的鞭炮声

八里塘:再来一次“百日大战”!

 “中国能源系统改革之星”

第二章 鼎革维新(1997~2002年)

 机制·识势

酝酿:现代企业之路

风暴:亚洲金融危机

挫折:H股未能上市

 交接·转型

刘明善急流勇退

日本之行

刘谊“扛鼎”新集

继承:顺势而为要事第一

 开拓·阵法

创新:十项改革新举措

亮相建威:关于“抓大放小”的决策

决策破难:安全管理论“贡”行赏

以情动人:辞谢老专家

转航:收缩战略

走上一个新台阶:管理信息化

 关于创业与守业的思考

第三章 宏图再举(2003-2006年)

 刘庄,是一场战役

那时刘庄很寂寞

1997:她叫新集四矿

寒流

5年5个月:重返大赵村

 刘庄,是一个奇迹

200天会战

龙卷风

600份合同

刘庄第一刀

刘庄的“名誉矿长”

刘庄矿的四个第

刘庄不只是一个矿井

 另一个战场

壮举:两淮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勘探

标杆管理:掀起学习的热潮

第四章 跨越未来(2007年至今)

 红色:从《中国的能源政策》说起

从刘庄到板集,再到口孜东

李鹏总理的文章

中国的能源之困

 绿色:亚洲第一矿

煤炭是黑的,产业是绿的

安全第一,和谐矿区

 蓝色:驶向资本蓝海

上市:我叫“国投新集”

借资、投资与融资

华尔街风暴与“蝴蝶效应”

“做中国最好的上市公司”

 启示与思考一:“新集”的幸运

中部 大道精微:变革创新的科学发展之路

第五章 新理念:形而上谓之道

 淡马锡与国投新集

国投实践淡马锡

淡马锡模式影响新集

 海尔是“海”,新集是“新”

思维新理念:领跑“微观创新”

决策新理念:先人后事

链接一十年“唯一没有遗憾的决策”

人才培养新理念:投资+规范

运行机制新理念:扁平化+市场化

链接二新机制释放新活力

管理团队建设新理念:“打造动车组”

链接三动车组与将将之人

制度管理新理念:因地制宜和因事制宜

链接四防治“大企业病”

科技进步新理念:高科技、信息化、环保型、人性化

第六章 新管理:形而下谓之器

 管理大未来

1999:质量效益年

向管理精细化迈进

新目标:自动化

 二十年的核心秘密:责任制

业主负责制

项目法人责任制

内部模拟法人责任制

 权变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从身份到岗位

转岗机制:让“能上能下”落地

历练制度:从“雾里看花”到“浪里行船” 

三大体系岗位价值工资制度

 管理的跨越: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合一

人情与制度:“没有退路的责任”

第七章 新经营:伐谋伐交

 战略经营:多元化、专业化与一体化

前时代:投资多元化

后时代:产业专业化

产业链时代:煤电一体化

 永续经营:打造百年老店

百亿资源,百年梦想

大商至信,大道至诚

“新优二号”,品牌制胜

本质安全,恒久优势

 集约经营:走内涵发展之路

从“倒算成本”到“倒逼成本” 

安全第一VS成本控制:“大大马拉小小车” 

自力更生VS拿来主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征服海斯别克

第八章 新科技: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软理念新技术

深挖掘:专业化技术掘出奇迹

广积累:可持续发展开源节流

ERP:八年磨一剑,助推精益管理

“小改小革” 

 人本化数字化

以人为本:“一把手”开拓信息先河

数字系统:智能化建设效益良多

撬动地球:能源大战略路在前方

 科技创新成就绿色矿区建设

 启示与思考二:人与胜利

下部 文化奠基:以人为本的企业之厦

第九章 新集精神:浩然磅礴气,昂扬激越声

 企业精神是企业之魂

动力引擎:企业家精神

精神流动:时代性、特色性

 自强不息:风雨兼程二十年路,激情满怀创业史

奋当先,勇向前,艰苦创业之路

创一流,争第一,追求卓越之路

力开拓,谋跨越,创新创造之路

 厚德载物:开拓进取无止境,与时俱进铸和谐

和谐为本,境界追求

博大胸怀,无私奉献

 本章附录 新集的软实力

第十章 人本文化(上):以心为本

 新集是棵“梧桐树” 

干事业,凝聚人才

安全管理,吸引人才

人性化的政策,广揽人才

 新集是个人才“孵化器” 

实岗锻炼,培育新人

不拘一格降人才

创新,变招工为招生

 建立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本投资

投资典范:“津归派”

求知:海外学习与取经

第十一章 人本文化(下):经营人心

 凝聚与共识:团队建设

从培养双职经理讲起

领导诚信的力量:“天龙八部”们的感言

技术团队:“金银铜牌”与综采公司成立的故事

“职工为我师”

 这个可敬的企业

人性化的“瘦身运动” 

票子、车子与房子

保险与救济

传说中的“九大关注” 

“亲母节”:温暖换来1+1>2 

 这群可爱的人

新集人托起红日

第一份回扣

新集之“景”:女子巡逻队

安装小曲奏出激情大合唱

门口停着竞争对手的大巴

没有感人事迹的感人事迹

启示与思考三:为成功架一座希望之桥

并非终章 创新在继续

后记

试读章节

“当年两井到底”

庆祝大会的鞭炮声声犹在耳时,刘明善已经开始部署新集下一步的工作。

下一步,是新的一年,1990年;也是新的年代,90年代。

1990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满怀信心迎接九十年代》:“回顾过去十年的征程,展望未来十年的前景,我们满怀豪情,充满信心。”不过,乍暖还寒,事实上整个中国的态势还让人无法乐观。

20世纪80年代的轰轰烈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终结,萧索落寞的气息氤氲在中国内地,经济的委靡不振已经进入到第二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在5%上下。

国务院开始“治理整顿”,物价逐步平稳,但社会需求被抑制,仓库积压到了惊人的程度。市场疲软到那些永远有理的经济学家都不知道如何出来打圆场。那些在上个十年风光无限的企业家们终于回过神来,那个物资紧缺、卖什么赚什么、愁买不愁卖的年代结束,曾经井喷式释放出来的民众消费热情已经荡然无存。现在,把产品卖出去是最难的环节。下岗成为描述工业现状的流行语,也是消费抑制的一个前兆。邓小平说:“和世界上特别是同东亚、东南亚国家地区比,这叫滑坡。”而一位西方经济学家则说:“没有必要继续将经济压制到完全死亡的境地。”

春节过后的几周内,坏消息接踵而至。国内,农业部部长说,粮食减产,形势严峻。外经贸部官员为出口下降愤愤不平。统计局公告写着,工业产值再创新低,全中国经济都在疲软。钱其琛用一句诗形容说是“黑云压城城欲摧”。显而易见,1990年,并非是最适合刘明善与新集人大展身手的一年。

今天活跃的中国企业家,泾渭分明的有两种人,一是柳传志和王石这些20世纪80年代前期下海的先觉者,再是1992年那个“春风吹来满眼春”的创业元年里不计其数的“冲浪人”。但80年代向90年代过渡的那三年,即便是已完成原始积累的柳传志、王石们都有无所适从的焦虑感。所以,在市场经济的低谷选择逆流而上,无论是刘明善还是新集人都需要更大的勇气。

新年伊始,刘明善提出当年目标:质量全优,速度第一;完善管理,全面提高;两井到底,总体推进。

目标里面,“两井到底,总体推进”令业内人士不可思议。刘明善要带领新集人在短短一年时间,实现煤矿两个主井到底的艰巨任务。在一般情况下,矿井到底至少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时间。

这到底是自信还是自大?是目标还是噱头?是理性的思考还是内心的冲动?

西方社会学家探询成功人士精神世界,发现了成功的两种本质力量:前者是在严格缜密的逻辑思维引导下艰苦工作;而后者是在突然、热烈的灵感激励下立即行动。可当可能改变命运的灵感在世俗生活中喷发时,绝大多数人习惯使它窒息而亡,然后回到原来的生活常轨。很多人并不会意识到,内在的冲动是人类潜意识通向客观世界的直达快车。

但是,对于刘明善,目标一旦选定,就必须勇敢地走到底,义无反顾,永不回头。

为实现目标,刘明善改组新集煤矿的管理体制。当时,煤矿管理体制跟政府的体制极其相似,官僚众多,机构重叠,出了问题没人管,效率低下。为此,刘明善力求把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权力集中起来。为防止决策不明,又在集中的权力内部实行分权,这就是新集名扬行业的“项目法人责任制”。

具体的操作现在听起来并不复杂,在当时的煤炭系统内部却是一个创举。刘明善直接向安徽省省政府申请成立“新集矿区管委会”。管委会是矿区的最高行政机关,成员由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以及矿区企业的领导们组成。职能包括人事制度、劳动管理、审批等一系列职能。一旦管理经营出现问题,领导们先在内部进行激辩和讨论,确保决策民主,而形成决议,则立刻进行审批并通过,从根本上简化了层层报批的烦琐程序,杜绝原来的推诿扯皮,给煤矿管理松了绑,就等于给发展的速度松了绑。

管理经营的问题一旦理顺,职工们的热情也随之被激发出来。新集的职工,上到工程师,下到一般矿工,人人日夜奋战在原野上,期待图纸变成现实、旷野生出黑金。

有人理解新集精神是20世纪50年代的不怕牺牲,在激情燃烧的1990年,包括刘明善在内,每一个新集人早把个人安危抛在脑后。刘明善身先士卒,天天吃喝在矿里面。他甚至带着三个六十开外的“老头”,经常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的冻结井筒里待上6个小时。

很多新集人甚至都不明白:“作为一个矿长,为什么要在井底待那么久的时间。”大多数时候,领导者一个默默的举动产生的感召力要胜过千万句豪言壮语!确实,只有那些坦荡无私的灵魂才有资格诠释什么叫榜样的力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7月27日,张集区变电所突然发生事故,造成正在施工的新集煤矿全矿停电。此时主井和副井井筒内,正有三十八名工人在施工。三十八人中,一部分是新集自己的矿工,一部分是施工单位的建筑工。

主井和副井正在冻结,井筒温度是刺骨的零下15摄氏度。断了电的矿工能坚持的时间不可能很长。他们的生命危在旦夕。

刘明善听闻,立刻在指挥部发布命令进行抢救。由于停电,平时的营救措施使用不上。刘明善实行应急措施,迅速从附近的村子搭用了农业电缆,用吊桶提人。而这些工人在等待救援的时候并没有惊慌。吊桶下到井筒里后,新集的矿工们竟然把吊桶首先让给施工单位的建筑工人,让他们先上去。每耽搁一分钟,会多一分钟的危险。新集人把生的希望首先留给了别人。内在的力量葳蕤着,一切都盘旋于心。十六个惊心动魄的小时过去了,每个人都顺利获救。刘明善感慨,新集速度的诞生与创造,虽有管理机制调整后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每一个新集人的努力与忘我。

还有人理解新集精神就是20世纪60年代的苦干精神,在激动人心的1990年,从刘明善往下,每一个新集人都是“工作狂”。

P39-41

序言

2009年是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投新集)创立二十周年,而我与国投新集的交往掐指算来竟也有十二个年头。作为新集的老朋友,一个以“启人心智、助人成长、助企发展”为己任的我,似乎真的应该写点什么。然而提起笔来,才真切地感觉到我对新集的了解是那么的模糊和抽象。我犹豫和彷徨。况且时间、精力以及许多其他需要顾及的因素都使我迟疑不决。但从这个话题提起后每接触一次新集,都使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探求、梳理与表达的冲动。因为新集不仅是一个企业,它有着太多值得挖掘、彰显的启示力量,有着太多可歌可泣的人。于是我出发了,辗转、追问、寻找,我的希求简明而又模糊——认识和梳理一个与煤有着不解之缘的企业二十年发展的轨迹,以及这轨迹中透出的德行、精神、理念、管理与文化……

(一)

一个企业是有生命底蕴的,如同一个人有价值含量一样。而这个生命底蕴和价值含量是与时俱进的,到了一个时间的节点,就应该仔细地做一次“盘点”,以了解自己的现状,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对比关系,调整或重新确立前进的方向、目标与路径。

盘点一词常用于商品库存、生产在制品等有形物,而这里的所谓盘点,是指通过外视与内省,理性而不是感性地对个人或组织成长史及现状进行回顾、总结与分析,进而达到实现新的自我超越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一个人内省自己的人力资本价值,就是要定期盘点自己在理念、标准、能力、心态四个方面的现状,重新审视和评价自己,发现差距,明确今后改善或提升的目标。这四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紧密相连。只有一个方面占有优势时,难以获得成功;但只要有一个方面的劣势,却必然出现短板效应。只有当理念前瞻,标准高于一般,能力足以承担或胜任,心态良善并积极向上时,人力资本价值才会最大。

自然人是如此,法人也应同样如此。国投新集现任总经理刘谊对我说:“国投新集是在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创建并发展起来的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全过程,但这个企业有许多特殊的地方:特殊的地质条件、特殊的生长环境、特殊的发展历程,现在已经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企业。这次的回顾与总结就是一次盘点,盘点的结果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和超越,要影响这个企业今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是的,国投新集正是怀着这样一种通过外视内省、立足于超越自我的盘点心态,来回顾和总结自己所走过的二十年创业历程。

创业七年,新集现象就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和行业内外的关注,因此企业有大量的文字积累:公开出版的和内部交流的,报道性的、论文集式的、专著式的以及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式的。当我埋头于这几百万字的浏览和阅读时,新集人高度自觉的报国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永不停歇的敬业精神、势不可当的创业激情、志存高远的志向、令人惊叹的辉煌业绩,以及许许多多令人荡气回肠的真实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震撼了我!二十年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创造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奇迹,我无法再犹豫,不能再彷徨,也无须再顾及什么。我要在进一步深入调研和总结中学习,要用文字,将国投新集二十年所走过的变革创新的科学发展之路,真实地素描给读者、解读给读者,以期让外部读者能从国投新集的盘点中受到启发,找到可以复制的优质蓝本;让一代代新集人从老一辈创业者所走过的艰苦历程中,从企业领导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引导企业走上一个个新台阶的轨迹中受到教育、相知共识,使“创一流,争第一,勤奋、节俭,多奉献”及“真诚、信心、责任、沟通、激情”的新集精神更好地得以传承,使新集的创新力、团队凝聚力、组织执行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各级员工的心态调整到最佳水平。

(二)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其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著名的科学进步是范式转换的理论。在托马斯·库恩看来,科学的发展并不必然是直线积累的,相反地,它大体是循着传统与突破的方式在进行着,是一种范式通过革命向另一种范式的过渡。按照辩证法的观点,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革命过程。

无独有偶,美国经济学家柯林斯提出企业经营者自觉不自觉地受着一些核心意识、核心观念支配,这些核心意识、核心观念对企业的经营方式、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企业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树立新的核心意识、核心观念。显然,在这里领导者的作用至关重要。

以库恩和柯林斯的思想作为参照,我们来思考一下新集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从初期210万元建矿井的生命河床发源,慢慢蓄势、涨满,冲开无穷阻挠,以一种令人震惊的能量爆发,创造了闻名全国煤炭行业并被迅速推广的新集模式和新集现象,二十年间从无到有,现已发展为市值300多个亿(2009年8月5日为378亿元)。它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至少有两次自觉的、漂亮的范式转换,自觉地以一种新的核心观念代替旧的核心观念,以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代替旧的发展思路,而没有陷入对旧有成功路径的依赖,实为难能可贵。

创业伊始,新集的第一任老总刘明善就勇于开风气之先,把自身置于新观念、新模式的风口浪尖上。20世纪80年代,中国煤炭行业的矿建现状是“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还贷如做梦”。一个年产300万吨的矿井,矿建工期大体需要十年,新集一矿仅用了三年半就建成了一期工程,在坚持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改套扩建为300万吨,只用了一年零二个月。而当年在刘谊直接领导下的二矿建矿速度则更令人吃惊,仅用了常规建矿三分之一的时间——三年零三个月,即完成了300万吨矿井的建设任务,并当年投产当年达到生产设计能力!新集在省市领导给传统煤炭管理松绑政策的支持下,以项目法人责任制,走出了一条煤矿建设投资省、工期短、达产快、效益好、技术先进、还贷能力强的新路子,被作为全国煤矿建设的范例载入《中国能源政策》,在中央举办的“辉煌的历程——建国五十周年成就展”中,新集作为全国第一家运用市场机制建设的现代化矿井,荣列中国煤炭工业的“十项第一”。这是新集的第一次范式转换,实现了新集的第一次跨越。

新集的第二次范式转换是1997年企业改制——成立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第二任老总刘谊,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国有企业三年改革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市场条件、机制环境、竞争格局、经济和技术形式等都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一是在管理上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系统化地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流程、规则,实行了岗位管理,使管理科学化;二是在经营上大胆进行了适时、适度的战略性调整,从多元化到专业化,再到煤电一体化,从战术经营到战略经营,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从短期经营到永续经营,在资金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百亿资源、百年梦想的资源收购;三是从德国引进最尖端的技术,以新、创、精、高的理念推进已经搁浅五年的刘庄矿建设,成功建成了我国第一对数字化矿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新的标杆。四是企业成功上市,使新集走上了现代企业之路,出色完成了企业的第二次创业。管理也是生产力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新集没有止步,没有陶醉于从210万元起步,到市值300多个亿的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成功之中,他们要实现新的跨越,目前正在酝酿第三次创业和进行必要的准备。

(三)

本书不是一部常见的企业发展史,而是从对企业某一历史阶段解读的视角,从一个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对企业剖析的视角,从为读者提供审视、思考、借鉴的需要,从为企业进行传统教育,使员工通过了解本企业创业史,更加热爱企业、忠于企业,进而奉献于企业提供教育蓝本出发,本书除引子外,设计为三部。上部写史,中部、下部分别从变革创新和企业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剖析和解读,因为这两个方面正是国投新集成功的关键。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本书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方式,用一个一个的真实故事来向读者介绍和解读一个新国企——国投新集的创新发展之路。

上部“托起太阳的人:开疆破土创辉煌”,主要是以国投新集二十年来重大的或关键的事项为线索,兼顾企业发展阶段和时间顺序两个方面,真实地记述了国投新集二十年的创业史、奋斗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人和事。第一章“霸图基业”,主要写老刘总带领新集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过程,充分展示了老刘总的个性特点、人格魅力和恩威并施的领导风格。同时也展现了新集初期创业者们为了中国煤炭事业的发展,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第二章“鼎革维新”,主要写新集的挫折、转型、领导交替和走现代企业制度之路的历程,素描了一个年轻的领导者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和肱股之臣的辅佐下,以自身的睿智、胸怀、眼光和魄力,克服重重困难,开拓创新,整装待发的英姿。第三章“宏图再举”,则重点记述了刘庄矿——这个标志着我国煤炭行业数字化管理水平的现代化矿井的建设历程,讴歌了国投新集领导和以梁袁为首的刘庄矿的建设者们,是如何进一步弘扬新集精神,以超常的理念、非凡的毅力,快速建成刘庄矿的那些激情燃烧岁月中的感人故事。而与此同时,还专门描绘了另一个战场,即“两淮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和“标杆管理:掀起学习的热潮”,让人们看到新集第二代领导人所领导的新集人志存高远的眼光、心境和承载力,使人受到深深的震撼!没有这样的气魄,这样的眼光,这样的队伍,也就不会有新集的今天。而第四章则主要记述了2007年以后公司上市、绿色矿区建设、以自动化为标志的第三次创业准备等跨越未来的一系列行为轨迹。

中部“大道精微:变革创新的科学发展之路”,从新理念、新管理、新经营、新科技四个视角,分别盘点、总结和剖析了国投新集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其中所引用的故事都是在上部中未加叙述的。在第五章“新理念”’中,除了介绍国投新集在思维、决策、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团队建设、制度管理、科技创新七个方面的新理念外,着力介绍了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新实践,即秉承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意图,积极实践新加坡淡马锡“一臂之距”管理模式对其子公司——国投新集的影响,可以使人从中获得很大的感悟。第六章“新管理”中则重点介绍、总结和分析了国投新集二十年的核心秘密——责任制,向读者展示了“没有退路的责任”在新集快速发展、凝聚人心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让读者清晰地看到国投新集是怎样实现一年一个新跨越,怎样跨越了管理中最难解决的“人情与制度”的冲突问题的。其实,问题并不难解决,只要坚持、坚持、再坚持,把制度变为职工的习惯,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值得思考的是在什么体制、机制下才能做到坚持。人力资源管理是任何企业都应当高度重视的基础性职能管理,“干部能上能下”更是几十年来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然而,如何夯实这个基础,又如何真正实现干部的能上能下,却常常困扰着许多领导和干部、员工。本章对国投新集如何权变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了介绍,有些做法很值得借鉴。第七章、第八章则分别对国投新集的经营创新和科技创新进行了梳理,相信开卷有益。

下部“文化奠基:以人为本的企业之厦”,则是从企业精神、人本文化两个方面,分三章对国投新集的企业文化进行了盘点、剖析和总结,意在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国投新集是怎样获得成功的。第九章“新集精神”,从企业精神对企业的影响、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影响人手,分析总结了国投新集二十年所走过的艰苦创业之路、追求卓越之路、创新创造之路,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及其所带领的团队所表现出的境界和德行,并将“新集的软实力”作为本章的附录。人本文化分为“以人为本”和“经营人心”两章,进一步向读者展现了国投新集在人力资本投资、凝聚人心、助人发展、自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良好效果。文化看似无形,却无不有形。企业的一切活动无不贯穿着一种文化,彰显着一种精神!新集的成功作为一个案例,深刻而形象地告诉我们,领导、权利、制度、流程,都必然以文化为基础,它是一切的思想基础。因此,在制定和实行制度管理之前,首先要进行思想管理,并且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此外,本书在每一部的结尾都有一个启示与思考,围绕幸运、胜利、成功和希望,这些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阐述了作者的拙见。这既是对新集一个阶段的历程以及所取得的成功、成果的点评,也包含着进一步的启示。但愿读者能有所收获。

(四)

尽管一年来个人可以支配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埋头于新集文字资料的阅读之中,而且也曾三次到企业作了实地调研,访谈了不少员工,此后在历时半年的写作过程中,又无数次地向企业方面追要了许多的资料,但仍深感对新集了解不足,理解不够。由于本人能力和水平有限,加之时间太过匆忙,挂一漏万在所难免,管窥之见也未可知。望各方给予谅解和斧正。

还有一个值得欣慰的是,能有机会将教育管理研究的视野拓展到服务对象的具体管理实践中,因而能引发更切合实际的、更深刻的思考,为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力服务,不能不说这是作为一个教育培训机构管理者的一大幸事。

张桐俊

2009年8月5日于天津

后记

写作本书从动议至今历时一年,在解读国投新集持续创新、快速发展的路径以及彰显新集精神的写作过程中,不仅使我在许多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学习,而且使我有机会深入思考、探究和梳理了一些非常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问题。书稿即将呈之于读者,为此,我深深地感谢在本书写作出版过程中从各个方面给予我帮助的人、也深深感谢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助推我写作进步和成长的领导与朋友。

首先我要感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国投新集。是他们给了我这样一个好的素材,使我这个虽不断有思想火花、常怀写作欲望,但又为工作任务所累,而迟迟没有时间坐下来写部专著的人,终于产生了无法遏制的写作冲动,致使我常常自觉自愿地伏案到深夜,又常常在清晨便起身耕耘,并终于有所收获。

我要感谢本单位与我合作共事的领导、同事、可爱的下属、自有师资和客座教授们。正是他们日常工作中的大力支持、高度的执行力、创造力、敬业和忘我精神,确保了教学和服务质量,才维护了与国投新集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并不断增强了我们相互之间的信赖与友谊。

感谢国投新集的相关职能部门、干部员工和可爱的学员们,在提供历史资料、安排采访、实地调研等过程中给予的有力支持;感谢各级领导和企业界的朋友们,感谢与他们的每一次交流所给予我的启发与灵感;感谢为我做了许多助手工作的吴比、洪进,在素材整理、背景资料查寻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智慧的贡献;感谢历任国投新集培训项目的经理和班主任老师,积极为我提供了许多“津归派”们的鲜活素材;感谢《托起太阳的人》、《刘明善三部曲》的作者温跃渊先生、《新集集团集约经营探索》主编陆剑南先生为我提供了许多历史性素材;感谢奇正赢家的支持;感谢所有我参考过的书籍的作者……正是这些,才使我在不断产生的压力下,心无旁鹜、竭尽全力地将书稿完成。

在这里我不能忘记感谢曾引导我、教我写作的恩师和朋友。回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领导让我参加了市文化系统的创评组活动,使我有机会先后接触了刘毓如、肖文苑、刘怀章、孙犁、鲍昌等文化名人和记者,听了不少名家讲座。当时,虽然大家都鼓励我写些东西,而我却深感缺少生活,更缺少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在创作方面没有起步;后来在南开大学读书时,夏家善教授对我作文的眉批让我增添了自信,其激励作用一直持续至今。几十年过去了,有些前辈已经逝去,而我在即将进入第三年龄阶段之时,却得到了欣然动笔的机会。我深知本书的写作得益于那时的学习、熏陶和不间断地思考。当然,也得益于而后几十年管理实践的历练。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始终从各个方面支持和鼓励着我。先生不仅常常为我的遣词造句、典故运用担当文史方面的参谋,而且常常陪伴我写作到深夜;女儿为了本书的写作,则在繁忙的工作和科研任务之余,主动承担了大量的家务并推迟了婚期。

后记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我感觉还有些意思尚未清楚地表达,这就是新集的大量管理实践案例,使我再次将目光聚焦到非常具有普遍意义、但还远没有被普遍重视、没有普遍发挥作用的三个问题上来。即:一是领导者素质、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创新文化、执行文化,从而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是如何实现的;二是领导力的生成机制,即领导者的能力在什么环境条件下,才能转化为有效影响团队及追随者的领导力;三是团队的结构层次应如何划分,领导团队、管理团队、各专业团队、整体团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领导者对各层次团队的依次影响顺序和影响程度。可以说这三个问题对我国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对组织执行力的提升、对企业能否持续创新与发展、对企业能否自觉并有效地开展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组织等,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希望引起更多朋友和广大读者的探索兴趣与研究热情。

张桐俊

2009年9月18日于天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黑金红流(解读国投新集二十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桐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284994
开本 16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2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426.21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3: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