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余医案诠解》乃清末民初医家刘子维所撰,门人李俊诠解。全书分四卷十四门,选案214例,刊于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笔者认为,本书所载医案,从临床的角度验证了中医的脏腑生克制化关系理论的正确性,充分体现了《内经》《伤寒论》对临证处方的重要指导作用。作者在继承的基础上又独具一格地创新、发展了中医理论。且本书更体现了圆运动的思想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说理透彻,药不虚设,一味之变,必有深意,用量轻重,惟病是从。熟读此书,对加深理解和认识中医理论,进而将其正确、灵活地运用于临床都会大有裨益。
图书 | 圣余医案诠解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圣余医案诠解》乃清末民初医家刘子维所撰,门人李俊诠解。全书分四卷十四门,选案214例,刊于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笔者认为,本书所载医案,从临床的角度验证了中医的脏腑生克制化关系理论的正确性,充分体现了《内经》《伤寒论》对临证处方的重要指导作用。作者在继承的基础上又独具一格地创新、发展了中医理论。且本书更体现了圆运动的思想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说理透彻,药不虚设,一味之变,必有深意,用量轻重,惟病是从。熟读此书,对加深理解和认识中医理论,进而将其正确、灵活地运用于临床都会大有裨益。 内容推荐 《圣余医案诠解》为清末民初医家刘子维所撰,门人李俊诠解。全书分四卷十四门,选例214例,刊于1945年。医案作者重视脏腑气化的特异性和人体气机的升降浮沉,临证用药独具特色。李俊用《内》《难》《伤寒》等典籍给予明确的诠解。原书为繁体竖排本,未再版。此次点校在保留原书内容的基础上,对其错讹予以纠正,分卷断节,点注句读;用适合当今读者习惯的简体横版重新编排。书末附录刘子维的老师刘沅的相关医论,使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其学术思想,追本溯源,开阔思路。本书适于中医院校师生、临床中医师、中医科研工作者阅读参考。 目录 卷一 中风类 咳嗽类 阴盛阳虚类(附:消渴、劳伤、痿痹、虫症、瘙瘁、饿病) 卷二 阳盛阴虚类 (附:厥狂) 诸痛类 霍乱吐泻类(附:吐酸、吞酸) 二便类 卷三 诸血类 眩晕、盗汗、不寐、潮热类 眼、耳、鼻、舌、喉、齿类 卷四 痢疾类 黄疸、湿热、水肿类 女科类 幼科类 刘止唐医论选编 药王说 医论 无极太极图解 三元图解 八卦图解 性命图解 五行图解 四象图解 河图洛书说 乾坤坎离说 先天后天说 天地说 五行说 性命说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圣余医案诠解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清)刘子维//李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13228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2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49.49 |
丛书名 | |
印张 | 9.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3 |
宽 | 142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