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理性决定中国未来
内容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本书主要是让中国人从自已开始反省“自己”的责任在哪里?

本书探讨了很多热点问题:房地产泡沫与次贷危机,简要分析了中国当前这波房地产上涨的起始时间、背景及各种因素;从三聚氢胺牛奶事件提出:应该是谈企业责任和企业精神的时候了;企业盲目追求规模、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非理性发展,中国企业应该从规模向质量转型了;食品的安全与吃的理念有关,我们吃的理念应该转变;“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不能得到改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实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也在里面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内容推荐

什么是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今天最应该重视的问题呢?无论是政府或普通百姓,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

答案是:理性决定未来,规范左右成败!

中国经济历尽艰辛发展到今天,如果不能很好把握局面,将会影响今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

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本书主要是让中国人从自已开始反省“自己”的责任在哪里?

本书探讨了很多热点问题:房地产泡沫与次贷危机,简要分析了中国当前这波房地产上涨的起始时间、背景及各种因素;从三聚氢胺牛奶事件提出:应该是谈企业责任和企业精神的时候了;企业盲目追求规模、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非理性发展,中国企业应该从规模向质量转型了;食品的安全与吃的理念有关,我们吃的理念应该转变;“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不能得到改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实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也在里面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家长应该从管教孩子的方法、从自己的心态是否正常开始反省。

现在真的到了一个应该发出呼吁的紧要关头:救教育先从救孩子开始吧!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房地产问题席卷世界

 一、简单回顾中国当前这波房价上涨的起始时间、背景及各种因素

1.这一波房价上涨的起始时间

2.房价上涨的背景

3.中国的房价究竟高不高?

4.住房确实存在过剩

5.确实存在需求,但这种需求却不是完全来自真正的消费者,需求已经不正常

6.高房价对经济的发展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

7.持续上涨的房价让房地产人士也开始担忧

8.高房价为何得不到抑制?

9.泡沫信息在近几年中国房价上涨中的种种表现

10.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

 二、最近的一次房地产泡沫带来的灾难

1.什么是次贷危机

2.危机如何发生

3.危机爆发的原因总结

4.次贷风暴引起的危机,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三、房地产泡沫教训:海南、北海房地产泡沫

 四、北海房地产投机活动

 五、最早的房地产泡沫: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土地“疯”

 六、日本房地产泡沫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七、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房地产泡沫的惨痛经历

 八、香港房地产泡沫带来的损失

 九、中国房地产出路

第二篇 企业家,应该是谈责任的时候了

 一、三鹿奶粉事件始末

 二、企业责任感的萌芽:加多宝向灾区捐款1亿元

 三、陈光标,中国无可争议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四、2008年的中国企业家集体形象

 五、应该是谈企业责任和企业精神的时候了

第三篇 中国企业应该从规模向质量转型

 一、“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不应该再是低成本

 二、“价廉物美”不应再是中国的骄傲

 三、现在应该是企业转型的时候了

 四、新《劳动法》实施:一次巨变和阵痛

 五、矿难让人触目惊心

 六、GDP是什么?冷静看待GDP数据

 七、有关GDP的故事

 八、我国的GDP所承受之重以及GDP在中国的变味

 九、学者看GDP

 十、中国正在淡化GDP

第四篇 食品的安全与吃的理念转变

 一、吃的理念应该转变:由只讲数量转变为更加追求质量

 二、不要一味讲究食品的好看、味美,而忽略了食品本来的颜色、味道

 三、解决食品安全的出路”

 四、建立食品加工区,集中管理个体户的食品生产,是目前保障食品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第五篇 救教育从救孩子开始吧

 一、家长:先从自己做起

 二、一人上学全家忙

 三、家长,你究竟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

 四、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与其年龄相符

 五、家长,不要误解素质教育,给孩子一点自由吧!

 六、家长、学校,给孩子一点自己的空间吧!

 七、惊呼:现在的小孩居然不会玩耍了!

 八、奥数狂热,是不是只能永远下去,疯狂无法改变了?

 九、应试教育下,对孩子教育的二些畸形认识与做法

后记

试读章节

开发商借助各种媒体大肆宣扬房价上涨

开发商借助各种媒体,列举出房价继续上涨的诸多理由,比如,“房屋需求旺盛”、“实际购买力不足”、“土地价格上涨抬高房价”、“房价上涨推动土地价格上升”等等。

利用有关部门发布各种房价上涨数据

房价是公众高度关注的重要经济信息,但只有科学、准确的房价信息才是有效信息。一些部门发布的房价信息不仅过于笼统,而且随意性很大,常常根据领导需要搞出“不同版本”,不仅有粉饰政绩之嫌,而且对消费者产生很大的误导。

公开、准确的数据不仅仅可以使购房者作出相对理性的购买判断,同样也可以帮助开发商进行投资开发方面的合理判断,这样就可以保持一个理性的供需市场。

目前房地产市场上流传的某些数据存在误导市场和政府决策的可能。统计数据“失真”现象愈演愈烈,大致可分如下五种情况。

第一种是“自身失真”,就是说统计数据本身是注水和掺假的,以地方统计数据为甚。由于现有统计体制和政绩考核体系的缺陷,地方政府的数据往往不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得出,而是出于政治需要得出。

第二种是“发布失真”,就是指有关部门在发布统计数据时,发布的数据不完全,只反映了某些方面的数据,作为整体根本没有参考价值,使公众无法判断和比较,反而造成误解。像这类数据发布还不如不公开。

第三种是“传播失真”,主要指媒体在报道时由于专业性不足或“偏见”,导致统计数据“失真”。

第四种是为了行业利益,发布的数据在统计时首先就偏向了行业利益。

第五种是房产数据被操控。一些利益集团、一些所谓的调查公司、一些被利用的学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散布的没有任何价值的数据信息。那些经常发布市场趋势和价格走向的中介咨询机构和媒体很难正确说明市场的真实情况。一则他们有关市场的调查和统计并非十分准确、全面;二则他们毕竟也是靠市场生存的商业机构,作出的分析不可能十分客观。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上,对房价及其内涵判断不清,原因之一就是,社会公众在房地产市场中没有知情权,房价信息被垄断。处于数据信息劣势下的消费者可能花了大价钱还没有明白自己买的房子到底值不值这个价?消费者最关心的这些问题,往往得不到真实的数据信息。而数据信息是房地产市场的基础,掌握多少数据信息量,数据信息渠道畅通与否,处理加工数据信息能力的强弱,是衡量房地产市场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

作出各种预测。鼓吹房价继续上涨

我们前面说过预测本来就有天气预报效应,如果各种预测都说房价还要上涨的话,它对人们的行为就有诱导作用。

不管房价是上涨还是下跌,都是实际存在的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据“偏理”得出的预测并不总能与结果相符,因为这首先就不是一种科学的“预测”态度。

既然专业人士有意对“理由”进行刻意“选择”后再作预测,人们就有理由怀疑预测者预先选择了替“被挑选”的“理由”所代表的利益方说话。因而这些预测必定倾向于维护这些人的利益甚至预测本身就是为维护他们的利益而造舆论。

某权威的科学机构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称,未来两三年内北京的房地产价格不会走低。媒体对这一消息作了广泛的报道。毋庸置疑,这一预测结果由这样一个科学的权威机构发布,应该有其内在的科学道理,其客观性与公正性同样可以不予置疑。问题是,这样一条消息,在广大消费者那里,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像这种特殊时候影响销售的根本原因还不是房价和品质,最根本的是整个社会对消费者心态的影响。购房人往往还有从众的消费心理,就是买涨不买跌。当公众获知这样一些科学的预测结论后,在不少人认为房价可能下跌的情况下,原本不打算买的人也许想买了,原本想等着降价的人不想等了。结果就势必造成事实上的房价不会走低又会上升,至少也会造成公众住房消费心理的看涨。那么,我们可以说,这种不走低及可能的涨势,可能不是房地产市场真正走势呈现的结果,而恰恰是这样的消息所导致的结果。这里,科学预测起到的是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可能起到力挽狂澜的效果。那么,这样的科学预测,本意虽好,却可能造成公众利益事实上的损害。

对于那些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其走势又都是由公众自身的行为选择或说相互博弈所决定的预测,却不一定就能达到预测的效果,反而可能使公众受其伤害。比如,股市走势预测及股评等,预测者越权威,其本身就越有可能影响股市的走势。某些股评家的所谓“预测”带来的是股民的利益受损,这方面的例子是有的。

也许,那些不一定科学或者并不权威的预测,公众姑妄听之,可能不会对公众的行为选择产生多大影响。但是,科学的、权威性的预测,对于公众的消费行为选择,有着导向性的和决定性的影响。因而,这种预测,其本身也就难以做到事实上的客观、公正、中立,却成为事实上的介入市场其中了。因此,这样一类的预测,科学的、权威性的机构,还是少搞为妙,即使要做,也不宜公开。但愿这个问题能引起人们进一步的深思。

利用有关专家或与专家勾结,发表各种观点,大肆鼓吹房价上涨论

在这轮房价上涨热潮中,出现了很多专家的声音,而一般老百姓也爱听所谓专家的看法。所以就出现了房地产商利用有关专家或与专家勾结,发表各种观点,大肆鼓吹房价上涨论。

《中国青年报》披露了一位学者一边利用专家身份发表房价看涨的种种理由,一边私下疯狂投机炒房,还与房地产公司老总称兄道弟。

从股市到房市,站在利益集团前面做代言人、吹鼓手的学者专家太多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找到一条治理之路,因此只能告诫公众,对这些专家学者,不能光听他们怎么说,还得看他们站在什么地方说,替谁说。当他们出现在楼盘开盘仪式上时,不管说得如何漂亮,其实都只不过是为了引诱你掏钱而已。这时候的他们不再是专家,而是纯粹的推销员而已,跟售楼小姐属于同一类人,所不同的只是多披了一件叫“专家”的外衣。P42-45

序言

什么是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今天最应该重视的问题?无论是政府官员或普通百姓,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

答案是:理性!

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积蓄了一些社会问题。

本书主要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反思这些社会问题中“自己”的责任在哪里?

比如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牛奶事件,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缺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关键还是我们企业家自己缺乏企业家的责任、缺乏企业公民意识造成的恶果。

2008年是中国企业家多事之秋,很多著名企业家在这一年做了一些引起争议的事,所以有人说:2008年企业家集体形象崩溃!归根结底,关键还是我们企业家自己企业责任和企业精神的缺失。

本书中也谈到了目前吃的问题,吃牵涉到每个人的利益,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触目惊心,这个问题上我们一方面指责不法商贩见利忘义,商业道德沦丧;另一方面,我们也埋怨相关的管理部门缺乏有效检测、监管手段,执法监督、打击不力等,致使问题食品流向市场,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然而本书的探讨却发现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我们消费者“自己”也负有很大的责任,那就是:消费者自己一味地追求价格低廉、颜色、味道、外观、口感等,甚至对这些的选择超过了食品的正常范围,助长不法商人绞尽脑汁用一些非法的物质、手段来满足消费者这些需求,不可思议的低价格、美丽的外表、诱人的味道掩盖的往往是非法加工所潜藏的危险。理所当然,我们“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反对应试教育,发展素质教育,不要培养只会考试的学生、高分低能的学生,而要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这些口号或教育培养目标,已经说了若干年了,然而看今天的教育,不但没有丝毫改观,反而愈演愈烈。“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未见丝毫改观。

如果说是谁的责任,很多家长立即会说:这是教育体制造成的。

然而,本书的分析却让家长们不得不承认:家长“自己”也是推动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

正是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不但让应试教育繁荣,而且是以牺牲孩子的自由、摧残孩子的健康为沉重代价的。

更让人心痛的是:家长的这种执迷不悟很难用有效的方法来阻止。

来自家长“自己”的阻力远远超过教育体制形成的障碍。

房地产泡沫与次贷危机还阴魂未散,仍游荡在世界各地,中国也正在饱受它的折磨。很显然我们需要持续的、稳定的经济发展,而不需要忽冷忽热、摇摆不定的经济发展。

绝大多数老百姓希望有一个稳定持续的经济发展环境,而不是动荡不安的社会。

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要得到这样的良性结果,理性是非常重要的。

曾经,非理性的一些东西制约了我们的发展并让我们遭受了沉重的损失。

相当一段时间,我们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是:暴发!暴利!不愿意遵守市场规则,这样的结果是破坏了整个市场的和谐。

非理性、泡沫、暴利带给我们的只是短暂的繁荣泡影,当这些虚华的泡影进裂时,留下的将更是满目创伤。特别是反思三聚氰胺牛奶事件,我们的企业更应该理性发展,而不是盲目膨胀。

我们经历了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来的某些数字泡沫,但改革之路本身是曲折的,痛定思痛,加上我们对市场的深入认识,我们正逐步从非理性走向理性。

要想保护我们改革开放带来的来之不易的成果,摒弃非理性、泡沫给我们造成的损失,是我们眼下的当务之急,可能没有任何时候需要这么迫切来谈理性问题。

理性决定中国未来,规范左右成败!

中国正逐步进入理性、规范的时代!

后记

我本来是搞经管类理论研究的,目前主要精力是从事策划学的理论研究,是策划学这个学科的系统构建者,策划经济学的开拓研究者,我本人正全力以赴把这种研究推向世界。

挤出时间来写这本书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

本书探讨的问题除了最后一个是教育,其他涉及经管类理论,加之我本身是记者出身,严格地说我的身份还是记者,我的人事关系还在报社。

用学者和记者的双重身份来探讨这些热点问题,正好不仅能够联系实际而且更可以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

记者要求必须联系实际、现实,搞理论研究则要求严谨、深入。

按理来说不应该来凑这个热闹:写一本没有理论深度的畅销书。

但我的心中时常涌动着一股激情:我要用一些理论加通俗的语言来写一本有关目前我国热点经济问题的书,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谈到有关理性问题。

中国经济已经逐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特征是:理性、规范、微利,不再是过去那种暴发、暴利的时代了。

我们企业的目标不要盲目求高、求快、求大,脱离实际非理性发展,结果只会为非理性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们的经济没有必要为了GDP的数字而非理性发展,产生像房地产这种非理性的泡沫,付出牺牲环境、浪费资源的非理性的代价。

我目睹了太多非理性因素曾经伤害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特别是我们的经济历尽艰辛发展到今天,如果不能很好把握局面,以前的发展、积累就可能毁于一旦。

那么,什么是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今天最应该受重视的问题呢?

我思索了很久,最终得出:

理性决定中国未来,规范左右成败!

是为本书后记。

作者2009年10月18日于成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理性决定中国未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90188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68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