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篮球的秘密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百年篮球史备忘录,青少年篮球启蒙教科书,当代篮球第一城大报告,赵瑜体育三部曲再续篇!

《篮球的秘密》是我国首部全方位、多向度、多侧面反映篮球文化发展及其改革实践活动的纪实作品。在作品中,赵瑜坚持了他一贯的对现实的建设性和批判性,强烈地呼唤体育体制改革,完成了一部填补空白之作。

内容推荐

《篮球的秘密》是我国首部全方位、多向度、多侧面反映篮球文化发展及其改革实践活动的纪实作品。在作品中,赵瑜坚持了他一贯的对现实的建设性和批判性,强烈地呼唤体育体制改革,完成了一部填补空白之作。

赵瑜是一位很讲究文体意识的独特作家,这部书稿在写法上也很有创新性。作者采取了一种开放式的、拥抱式的“圆桌”型召唤结构,用第一人称与读者交心、对话、恳谈,一下子拉近距离,形成了一个交流、解惑、释疑的话语场,雅俗共赏。

《篮球的秘密》共收录了《对东莞的人文历史还有哪些话说?》、《东莞的体育传统厚不厚?》、《东莞篮球是如何起步的?》、《早年的球星有多酷?》等文章。

目录

《篮球的秘密》序言

1 为什么要写篮球这部书?

2 中国篮球为什么发展缓慢?

3 体育与教育该不该合为一体?

4 我为什么要来东莞考察?

5 怎样理解“篮球是永恒”的这个说法?

6 中国古代有类似篮球的运动吗?

7 篮球运动是怎样诞生的?

8 篮球何时进入中国?

9 我们为什么挚爱篮球?

10 打篮球可以提高智商和情商吗?

11 东莞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宜打篮球吗?

12 东莞的人文历史环境适宜打篮球吗?

13 对东莞的人文历史还有哪些话说?

14 东莞的体育传统厚不厚?

15 东莞篮球是如何起步的?

16 早年的球星有多酷?

17 篮球何以成为老一代共产党人的最爱?

18 怎样看待计划经济时代的篮球历程?

19 80年代的中国篮球为何普遍降温?

20 80年代的东莞篮球为何没有降温?

21 袁李松先生怎样支持农民打篮球?

22 常平农民是怎样逼近全国冠军的?

23 常平农民是怎样夺取“丰收杯”桂冠的?

24 东莞的篮球环境变成啥样了?

25 卢元镇先生如何看待篮球文化之根?

26 CBA冠军奖杯为何以牟作云命名?

27 篮球人到底有没有出路?

28 篮球人到东莞有出路吗?

29 河北队郝焕新为啥要来宏远?

30 马永忠一家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31 我为啥喜欢张冠豪式的本土球王?

32 中学生篮球队志在何方?

33 宏远男篮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34 中国篮球会不会重蹈足球覆辙?

35 中国篮球职业化距离NBA还有多远?

36 宏远男篮是怎样夺取CBA总冠军的?

37 新世纪俱乐部的希望在哪里?

38 篮球改革为什么上冷下热?

39 东莞篮球对中国篮坛变革是何作用?

40 为什么要以大朗考察报告结束全书?

后记

《拥抱篮球》歌曲

试读章节

毫无疑问,学校体育对提高国民体质水平是极端重要的。学校体育是一个人终身体育的最重要阶段,它对引导学生认识体育,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激发体育动机,提高运动能力,养成锻炼习惯,确立终身体育思想,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民族英杰辈出,他们伟大的人生往往与体育紧密相连。远的不说,就说近些年闻名于世的钟南山、袁隆平等大科学家,都是体育运动的高手。袁隆平曾在自由泳项目中夺得过全省亚军,如今80多岁了仍然坚持锻炼,他说自己是“8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现在每日仍要打一阵排球,工作起来轻松愉快。

于是问题来了,体育恰恰成为我们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最薄弱环节。校园里,体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高校经费当中并没有竞技体育这个部分,高水平运动队也就办不下去。大中学生体育竞赛难以与国际接轨,参与体育活动普遍被人视为“瞎耽误工夫”,打篮球不过是随便玩玩而已,学分才是最要命的第一要义。

反观举国体制的体育系统,可叹只有这个系统的人马才能代表中国与国际大赛接轨参赛,教育系统的人马根本不沾边。在2003年以前,凡去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当局便公开造假。我记得八一队的王治郅还代表大学生去参赛哩。即使是高校当中产生出少数运动尖子来,体育系统也不给你注册。例如清华大学的田径飞人胡凯,只能选择在重庆注册。而整个体育系统,每年都有大批体育人才被无情淘汰,大好年华,打不着金牌者超过99%以上,极少数打着金牌的人只是经济收入稍好一些,但也没什么好出路。在中国,呈现出教育系统体育人才奇缺而体育系统人才大批浪费的无奈现状。高校不是体育人才的“加工厂”,顶多算是少数退役运动员的“收容站”。没法子,两大系统两张皮,壁垒森严各顾各,封闭起来自说自话,吃亏的便是整个中华民族。

说到体育师资奇缺,我想起一组数字。那是在1987年,山西体育军团在第六届全运会上从全国第9位大面积崩溃,全省只在少数运动项目上获得6金5银6铜17面奖牌,名落全国第23位。而广东所获金牌为山西的9倍,总分为山西的7倍半。顿时,山西各界起而讨论本省差距,省体委主任谷威先生被迫“下岗”。这时,省会太原的市府领导贾鸿鸣先生也乘兴发表长篇文章,严肃讨论一省一市的体育忧患。其中谈到,由于全省体育教学人才的流失,造成全运会上的44个项目中山西居然空缺了20个项目之多,当然无法与各省市匹敌。而截至1987年,山西省体育教学人才的短缺总额达到了10500多人,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贾先生无奈地写道,“即使按照我省现在每年培养200—250名体育专业人才的速度计算,也要在50年后才能缓解这一矛盾。加上当前体育师资流失的状况仍然得不到有效制止,势必使这一矛盾更为尖锐”。这篇颇具分量的长文于1987年12月8日破例在《太原日报》发表后,曾经引发了人们持久的讨论与强烈的反响。那时我即将发表《强国梦》这部作品,因此对贾文印象很深。又是25载春秋逝去,而今,中国体育教学与社会辅导状况依然堪忧。有统计表明,按照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平均每2000人应配备至少一名体育指导员,因此我国急需80万至100万体育指导老师,才能达到一个较低的需求标准。那么,国、省两级体育专业人才,包括运动员和教练员,每年总要淘汰好几万人,如果让他们去担任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学工作,一般地讲,那是绰绰有余的事。为什么成全不了这个美好的愿望呢?还是在于体育与教育两张皮,在于社会体育活动欠发达。

考察东莞地区,这个问题却已经全面解决了,很令人有些意外。我们将在本书下一部分细说详述。这里继续讨论体育与教育的关系。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常有直穿本质的惊世之语。他谈到人类何以常常弃善作恶时认为,“罪恶来自于不良教育以及不健全的身体”,一下说到点子上了。最近,就在我写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就是2010年12月12日,中国五部委一项联合调查公布,目前,我国有至少3000万孩子的人格健康受困。这五部委是:国家人口计生委、教育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科协和中国计生协。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约有3.67亿,独生子女有1.26亿。其中,半数以上的小学生只为“较好的学习成绩”感到愉快,别的顾不上。而产生消极性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与家长交流和沟通出现问题”,或者是“同学之间出现矛盾”;上了初中后,有六成以上的孩子与父母吵过架,甚至讨厌父母亲;进而上了高中,凡参与调查的孩子均苦恼于“自己不知如何跟别人打交道”。父母和老师将90%的关注都放在了学分上,而对人际交往和人格健康的关注不足10%!面对危机,五部委共同召开了“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启动会”,却并没有多少积极主动的措施出台,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学校里出现危机,在校外能补起来吗?而毫无疑问,体育运动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对健康人格的塑造,包括法制观念的确立,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体育可以引领孩子们的性格意志走向成熟。相反的例子也很多,请看湖南省,社会体育工作者针对118名有着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做了一番调研,这118名未成年的孩子们被关在少年犯管教所或者工读学校中,年龄在13岁至18岁之问。分析的结果令人心寒:这批孩子在出事之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只有四人,为3%;在小学期间参加过校级训练者只有两人,不足2%;在中学期间参加过校级训练者,仅仅一人而已!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失足青少年,没有受到过最具公平与契约特征的体育运动的熏陶,不懂得体育运动所彰显的社会公德,他们的上进心难以在体育竞争中得到激发。确实,体育运动能够给予青少年健康向上的正面刺激,足以减弱他们在犯罪时的心理动因。P12-15

序言

读完《篮球的秘密》,非常欣喜。

这部以篮球文化和思考体育改革为题材的纪实作品就要问世了,可以肯定,它已经获得基本的成功。篮球文化在当今虽然拥有广泛的群众性,且热爱者日众,超过了足球,但像这样正面展示篮球文化的魅力,并以一座新兴城市为考察点的著作,却是稀缺的。因而,《篮球的秘密》应是我国首部全方位、多向度、多侧面反映篮球文化发展及其改革实践活动的纪实作品。它既追溯了中国的篮球文化,又探究了东莞与篮球改革的不解之缘;它放眼于全国和全球的篮球风云,同时把广东东莞作为叙述坐标,对群众性体育文化的意义展开了深入生动的、妙趣横生的描绘和评说;在作品中,赵瑜坚持了他一贯的对现实的建设性和批判性,强烈地呼唤体育体制改革,完成了一部填补空白之作,相信会为群众喜闻乐见,并会引起文化界和读书界的思考和关注。

这部作品的选题非常好,一般人很难想得到。据我所知,它是由东莞市宣传部王道平部长提出来的,显示了难能可贵的智慧和眼光。文联林岳主席始终把它作为重点题材来抓,对作者的采访和调研提供保证。当然,作品的成功也得益于选对了作者。不是谁都能驾驭这个题材,也不是有了写作积极性就能写得出,它需要厚积薄发,需要对体育文化理念有过深刻的研习和思考。这样的人在国内很少。拥有《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的丰富写作经验的作家赵瑜,无疑是最佳人选。这部作品之所以丰富有趣,有随手拈来之功,与作者调动了自己从少年时代起多年来参与体育活动的体验密切相关。

这部作品集知识性、历史性、新闻性、现实性、哲理性、趣味性于一体,很好读,有多方面含义。它由两条主线构成,并贯穿始终,一条是对篮球的人文历史和篮球的文化意义的揭示;另一条是对东莞与篮球改革的缘分,东莞深厚的篮球群众基础,以及今天如何成为篮球之都的由来的生动描写。这两条主线,时分时合,互相缠结,共同深化改革主题。书稿没有停在展览篮球的趣闻逸事上,而是由现象而深思,指出篮球是一种集体运动项目,有助于培育自信、协作、忠诚度和领导力,有助于培育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揭示了中国篮球改革的必要性。科技发达和工业化对人产生异化作用,加速了灵与肉的分裂,而体育社会化则是一个巨大的“减压阀”,篮球改革把大家集合在同一块土地上,使人们得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共同推进了这场经济大潮,携手为建设一座新兴城市而奋发图强。书稿写东莞的部分,从美人鱼杨秀琼到举重王陈镜开到张冠豪,从常平农民队勇夺全国“丰收杯”冠军到宏远队六摘CBA联赛冠军,写来生龙活虎,很好看。作品比较好地回答了,东莞体育如何以篮球为突破口,在社会化和职业化两个方面做出改革创举,震动了中国篮坛,也吸引了篮坛精英的倾心关注。

赵瑜是一位很讲究文体意识的独特作家,这部书稿在写法上也很有创新性。作者采取了一种开放式的、拥抱式的“圆桌”型召唤结构,用第一人称,与读者交心、对话、恳谈,一下子拉近距离,形成了一个交流、解惑、释疑的话语场,雅俗共赏,篮球也有精英与大众两大板块,作者主要选取了大众化的尊重读者的写法。总之,这主要不是写给官员的、不是写给精英的,而主要是写给球迷、草根百姓们的书,也很适宜青少年阅读。

作品由篮球文化的介绍,引人改革话题是明智的、自然的,作者没有采取常见的报告文学正面攻坚,高举高打的大视角,没有选择沉闷的过程化叙述,而是采用了贴近球迷、贴近现实、贴近问题的新路子,值得肯定。总之,赵瑜又为我们带来了一部奇异的力作,相信会是大家很感兴趣的。

后记

参与篮球活动多年,却不敢说已经摸到了这项运动的规律,要写好一本纪实小著,更非易事。篮球牵连着大社会,关系到中国体育体制的变革。

篮球运动也是一种特殊的世界语。

有老友担心,用问答形式来结构一部报告文学,会不会减弱冲击力?会不会影响文学性?会不会比我原先的体育作品减轻分量?这些担忧都是有道理的。而我的思虑在于,一部篮球书,首先是广大球迷和青少年爱看不爱看的问题。尊贵的文学作品当然好,但是,当我们不能将每次写作都推进到文学佳境时,还不如择其要义而行之。能和读者们老老实实讨论几个实际问题,不是作家的福分吗?

我想说的是:北京奥运会前后,高层体育官员誓以一种亢奋与顽强坚守在各自岗位上,我们这辈子,恐怕看不到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希望了。唯有下一代人可能改变这一切,体育的普世价值必将体现在未来中国。如果,我们的工作能让青少年更加懂得——官办体育体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也是好的。人民体育人民办,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国民体育,既离不开政府的投入与支持,又遵守民营市场的规律与法则,是真正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而绝不是政治化,不是国家化,不是衙门化,不是非人化。异变之后的权力体育以及金牌体育,理应被任何一个优秀民族所质疑。

从1988年发表《强国梦》和《兵败汉城》,到后来的《马家军调查》,20多年过去,中国的变化很大,唯独体育界还是老样子。我们呼唤改革的嗓音早已嘶哑,你不靠年轻人靠谁?

忽然想到孔夫子,迎风站立于大河高岸,看黄涛翻卷,感叹不已。是啊,数千年之中国,逝者如斯夫。

书稿即将面世,首先感念总策划王道平先生,为我的篮球考察给予了鼎力支持;更应该感谢文艺理论家雷达先生的智慧与热忱;东莞文联林岳先生和体育局邹联女士,为我九下南国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东莞体校钟自新老师、文联宋媛女士、同行曾小春先生都为这部书付出了艰辛劳动;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中国作家杂志社的黄宾堂、萧立军、金小凤、汪雪涛等编辑老友,为此书问世加班加点,下了很大工夫。所有这些人和事,就像一支优秀篮球队那样,集体作战,分工合作,创造了一种说不尽的愉快。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支持中国篮球的新生,再次呼唤体育体制的改革。

我打过多年篮球,人到中年,终于为篮球写了一本书,此心可慰。往后,我会不会再次书写中国体育呢?没有答案,信马由缰。

往日后记甚简,这回有些哕嗦。

作者·辛卯三月于京

书评(媒体评论)

《篮球的秘密》应是我国首部全方位、多向度、多侧面反映篮球文化发展及其改革实践活动的纪实作品。在作品中,赵瑜坚持了他一贯的对现实的建设性和批判性,强烈地呼唤体育体制改革,完成了一部填补空白之作。

赵瑜是一位很讲究文体意识的独特作家,这部书稿在写法上也很有创新性。作者采取了一种开放式的、拥抱式的“圆桌”型召唤结构,用第一人称与读者交心、对话、恳谈,一下子拉近距离,形成了一个交流、解惑、释疑的话语场,雅俗共赏。

作者没有采取常见的报告文学正面攻坚,高举高打的大视角,没有选择沉闷的过程化叙述,而是采用了贴近球迷、贴近现实、贴近问题的新路子。

——著名评论家雷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篮球的秘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98470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