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影响最普遍的经济学经典,经典阐释资本的本质力量,一部影响地球50%以上人口的巨著。
一部该读却一直未能读的书,让阅读经济巨著走进“悦读”时代。
林昇秀所著的《人人都能读懂的资本论》深入浅出地诠释了这部巨著,指导人们重新研究《资本论》,从而发现资本主义的经济秘密;并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鞭辟入里的分析,提醒那些对资本主义抱有幻想的人,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生产方式。
图书 | 人人都能读懂的资本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资本论》——影响最普遍的经济学经典,经典阐释资本的本质力量,一部影响地球50%以上人口的巨著。 一部该读却一直未能读的书,让阅读经济巨著走进“悦读”时代。 林昇秀所著的《人人都能读懂的资本论》深入浅出地诠释了这部巨著,指导人们重新研究《资本论》,从而发现资本主义的经济秘密;并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鞭辟入里的分析,提醒那些对资本主义抱有幻想的人,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生产方式。 内容推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而并非社会主义或者是共产主义。这部内容丰富的书籍自始至终讲述的都是资本主义的实行策略和运转流程。在他所生活的时代,马克思目睹了资本主义在英国从诞生到成长的整个过程,因此他能够用科学的方式对当时的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创造出这部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重要的科学文献。 林昇秀所著的《人人都能读懂的资本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诠释了这部巨著,指导人们重新研究《资本论》,从而发现资本主义的经济秘密;《人人都能读懂的资本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鞭辟入里的分析,提醒那些对资本主义抱有幻想的人,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生产方式。 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要学习《资本论》 第二章 资本主义将所有的物品都视为商品 第三章 货币的资本化 第四章 “利润”来源于工人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劳动时间 第五章 为了自己,你是否应该更认真地为资本家工作呢 第六章 技术越发达,越容易受剥削吗 第七章 绩效工资制度——自愿性“剥削”的升级 第八章 自私的人类,符合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性 第九章 资本家是如何使用利润的 第十章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蛋糕”的争夺战 第十一章 垄断资本和经济恐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现象 第十二章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利润率会逐渐下降 第十三章 帝国主义——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第十四章 国家的立场绝对不是中立的 第十五章 人民群众成为主人的社会真能实现吗 试读章节 生产关系是区分社会形态的标准 奴隶主-奴隶: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首先,我们看看奴隶社会。如果对奴隶社会进行划分,大体上可以按照身份等级,将参与“生产活动”的人群分为奴隶和奴隶主这两种阶级。也就是说,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奴隶主一奴隶。在这个社会中,一方面,奴隶会被标上价格,像商品一样任由奴隶主进行买卖,他们没有报酬,也没有人身自由,像家畜或是机械一样不停地进行劳动;另一方面,奴隶主将奴隶的劳动成果以“奴隶主,,的身份完全占有。在奴隶制社会,奴隶主是坐享其成、压榨奴隶的社会统治势力,即统治阶级。你们也许会认为,他们也太不人道了吧!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现在我们把这个问题先放到一边,过会儿再进行讨论。 领主-农奴: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我们曾学过,国王将庄园通过合约或赏赐的形式分配给封建领主,而农奴又隶属于这样的庄园。在庄园里,农奴拥有能够自行耕种的小规模土地,而且土地所生产出的农作物可以自由分配。当然,由于这份土地是由国王赏赐给封建领主的,因此农奴没有随意处置的权利。每周(七天)有三天左右的时间,农奴会在自己的田地里干活;而其余的三天则在领主的土地,即领主所掌管的土地里干活。假如他们是基督教徒,兴许每周还能享受一天的休息时间。 农奴在自己的地里劳作和在领主的地里劳作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对于农奴而言,在领主的地里干活是得不到任何好处的。相反,领主却可以每天悠闲地待在家里,并享有农奴们种出来的农作物。大体上,西方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这么一种形态。 资本家-工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我也曾经在公司上过班。我没有房地产,也没有创业的资金,我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听凭他们的差遣。也就是说,我是一名工人。而公司的社长,即资本家,拥有投资事业所需的资金,即生产资料。他们可以利用这些钱来购买土地,建造工厂,购买机械,雇佣劳动力。随后,资本家让工人们不断地创造劳动产品,然后将这些产品拿到市场上进行销售,赚取其中的利润,从而不断增加自己的财富。这一过程就是将劳动力变成商品的过程。工人们虽然不清楚自己所付出的劳动力究竟有多大价值,但会定期从资本家那里获得一定数额的雇佣金。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工人”的关系就是在这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也可以将这种关系称为“资本主义形式的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生活的保障,倘若卖不出去(无法上岗工作),就只能等着饿死。出于这样的原因,工人们的处境得不到社会的保障,在社会的底层风雨飘摇。近年来,青年人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话题。对于工人们来说,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无疑是维持生计的唯一方法。 想必,现在大家已经对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有了大概的了解。或许大家并没有察觉到,原来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竟还存在着资本家一工人的关系!原来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当然,我们无法仅凭资本家一工人的关系,即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来面面俱到地表现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形态,但至少可以确定资本家一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 在生产活动,即劳动占据着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的情况下,决定自己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一名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还是当一名工人,其生活的质量存在着天壤之别。这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最基本的常识之一。 学生3: 老师,据我所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并非只存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据说,在中南美地区的一些农场里,至今都还存在着奴隶的身影。如此一来,这个国家中就并存着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和奴隶制的生产关系。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释这样的事实呢? 在各个社会形态中,人民大众所处的地位 老师: 你说得没错。事实上,在韩国也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在新闻节目中,我们偶尔能看到“某某人从小过着奴隶生活”等内容的报道。当然,这样的事情极少发生。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个“极少”上面。其实,任何社会中都有可能并存好几种生产关系。例如,韩国在转换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与封建性质的生产关系即地主一佃农的关系并存的。 在给一个社会下定义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这个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是什么。例如韩国的社会就是以“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它的性质就属于资本主义社会。 我们言归正传,在讲述这种生产关系的时候,有一点必须要了解清楚,就是在每个社会中辛勤劳动的人们,即具有奴隶、农奴、工人之称的“人民大众”,在过去和现在的生存处境。 在奴隶制社会中。人民大众是奴隶,他们的处境根本就不是人类所能接受的,说是禽兽的待遇也毫不夸张。在这样一种古老的社会形态下,奴隶主会把奴隶当做货物进行买卖,并且用鞭子肆意地抽打他们,奴隶在奴隶主的监督下不停地劳作,得不到丝毫喘息的机会。同时,奴隶每天只能领到维持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微薄的报酬,而且他们所有辛勤劳动的成果都无条件地归属于奴隶主。虽然有些品性较好的奴隶主会改善一下奴隶的生活,但本质上的情况并不会改变。 P8-10 序言 看到马克思《资本论》的人们都会做出何种反应呢? 反应1:“我对有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事情不感兴趣。” 反应2:“现在谁还看那种过时的书籍!” 反应3:“我是有点兴趣,但问题是它的内容太多,而且也不好理解。” 虽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但想来大都不会脱离以上三种情况。其实,人们都走进了一个误区。现在,就让我为大家拨开这层厚厚的云雾吧。 对于“反应1”: 首先我们要弄清一点,马克思所撰写的这本书,名叫《资本论》。显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而并非社会主义或者是共产主义。这本内容庞杂的书籍自始至终所讲述的都是资本主义的实施策略和运转流程。除此之外,你如果想要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论述中找出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评述,那么无论你怎样仔细地挖掘,也都是徒劳的。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在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还没有哪个国家实行过社会主义制度。相反,马克思目睹了资本主义在自己所生活的英国从诞生到成长的整个过程,因此他能够用科学的方式对当时的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如果你是一个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感兴趣的人,并且在看到《资本论》这个书名之后,就顺便以偏概全地否定了对资本主义的兴趣,那就好比一个入由于对佛教不感兴趣,因此不想了解《佛经》的道理是一样的。 对于“反应2”: 第一本《资本论》发行的时间是1867年,差不多是140多年前出版的书籍。出于这样的原因,想必许多人都认为,它的内容太落后,也许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然而,在2008年4月,韩国的《教授新闻》以103名教授和知识分子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一项“对韩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书籍”的问卷调查,结果《资本论》以压倒性的优势排在第一位。此外,比《资本论》更早出版的古典文学书籍,例如莎士比亚的多部戏剧作品、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高丽时代编撰的《三国遗事》、古老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等书籍至今仍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因此,只因《资本论》是140年前出版的书籍,就认定它“过时”是一种毫无根据的说法。这部两个世纪前的著作,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客观准确,绝对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对于“反应3”: 事实上,“反应3”并不能算是误会,只能看做是正常的反应。 一想到长达3000多页的冗长内容,还有生疏、晦涩的单词,想来任何人都会产生腻烦的心理。记得我初次阅读《资本论》的时候,同样也是感到头晕脑胀。而且,即使有些人下定了决心拿起《资本论》,也都会在阅读第一部分的“商品和货币”时,便完全失去了耐性。 其实,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是在于帮助大家克服“反应3”的问题。本书抽出了《资本论》的核心内容,以言简意赅的语言对《资本论》进行了重新编写。而且为了不让内容显得枯燥乏味,我采用了一种授课的形式,将书中的要点一一展开。本书共分为15章,即由15节课组成。虽然不时会出现一些公式,但全都由加减乘除的简单算式构成,因此无需为记不住公式而发愁。算起来,只要你一天能读上两到三个章节的内容,一周就可以对马克思的《资本论》有一个最基础的认识,当然,只要有足够的热情和毅力,你也可以在一天之内掌握住《资本论》的核心内容。 不过,通过这本薄薄的书自然不可能对《资本论》第一、第二、第三册的所有内容进行全面讲解,因此笔者还希望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培养出对《资本论》的兴趣,从而能够直接去阅读完整的《资本论》。有了这本书所打下的基础,想必能够让你轻松、愉快地应付《资本论》中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枯燥内容。 此外,本书并不是完全由《资本论》的内容组成的。为了加强读者的理解,我提出了个人针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而且在最后的章节中,还插入了为解决资本主义矛盾,制订社会新方向的委内瑞拉革命事例。不过,我想再次强调一点:插入这些内容的目的终归是要让读者更加深刻地领会马克思《资本论》的内容。 在即将出书之时,看到美国制造出的这场大规模经济危机在全世界迅速蔓延,这样的局面并不是我想看到的,但我别无他求,只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读者看清那些打着新自由主义的旗号,而将整个世界带入危机之中的资本主义的本质;并希望能帮助大家在这场危机面前找出新的对策。 林昇秀 在堆着钢琴和书籍的小房间里 书评(媒体评论) 如今,各个国家的资本主义都在逐渐陷入危机之中,这也正是我们需要接触《资本论》的主要原因! 作者的说明简洁、明快,提出的问题切中主旨、深入内核。他用一本书将三部总计3000多页的《资本论》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括,而且还为我们讲述了“新的世界”的发展概况。作者对《资本论》和现代资本主义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在该领域更是有着多年丰富的授课经验。对于想要了解《资本论》、想要探寻资本主义社会实质内涵的初级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书籍。 ——金秀行(曾任首尔大学经济学部教授,现任圣公会大学首席教授、韩语版《资本论》译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人人都能读懂的资本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韩)林昇秀 |
译者 | 千太阳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240332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5 |
出版时间 | 2011-03-01 |
首版时间 | 2011-03-01 |
印刷时间 | 201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A811.23-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9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时代之窗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