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濮阳年画之旅/中国濒危年画寻踪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颗痴心,十年寻访,百折不弃,千载绝唱,万里迢迢……倾心呈现独一无二的中国年画寻踪之旅。

由沈泓编著的这本《濮阳年画之旅》是《中国濒危年画寻踪》丛书之一。它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真实记录了作者寻找濮阳年画的行程,包括在田野和深山的跋涉,对濮阳民间年画艺人的叩访,以及濮阳年画濒危告急的生存状况。

内容推荐

  这是一次全新的人文之旅,这是一抹深刻的文化记忆,这是一幅多彩的民俗画卷。

《濮阳年画之旅》是《中国濒危年画寻踪》丛书之一。

由沈泓编著的这本《濮阳年画之旅》以田野考察的写作方式,对濮阳年画的传承区域、历史溯源、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年画传人以及濒危状况作了详细的记述,并配有百余幅精美年画,融知识性、艺术性和鉴赏性于一体,具有珍藏和存世的价值。

目录

序(英)

第一章 刘堤口村寻艺人

第二章 激情飞扬刘怀京

第三章 颛顼遗都源流长

第四章 帝舜故里传说多

第五章 舜耕历山姚墟在

第六章 名胜古迹可觅踪

第七章 人文灿烂耀年画

第八章 大弦戏与大平调

第九章 文武财神保家仙

第十章 七十二位全神图

第十一章 宋通银画三女神

后记

试读章节

◆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在濮阳年画《七十二位全神之位》中称为道德真君,名列天地全神第三。

三清是“道”的化身,是道教所供奉的诸神中职位最高的三尊神祗,全国各地,凡有道教,大都建有“三清殿”,供奉这三位道教始祖。

其中,元始天尊象征道教的第一大世纪,混沌宇宙的“洪元”时期;灵宝天尊象征道教的第二大世纪,阴阳分明的“混元”时期。上述的二位太尊仅存在于神话之中,无任何的文字历史档案可查。

而代表道教的第三大世纪,万物生长的“太初”时期的道德天尊,才有了老子李耳生存活动的历史记载,有出生地和毕生事迹可查,有著作《道德经》可学。

在中国民间,还有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将道德天尊称作“太上老君”,比喻为“道祖”。

后来,道教中人将太上老君这样一位天神赋予人间的人物老子,老子原本姓老,名耳,字聃,楚国人,因中国古代“老”与“李”同音,所以变姓为李。 《玄门日诵早晚课》中的“太清宝诰”,就是讲的这位太上老君。道教宫观中的三清殿,都有太上老君之神像或神位。其神像常作一白须白发老翁,手执羽扇,居元始天尊的右侧位。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均设有太上老君的神位,亦居元始天尊的右侧位。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的诞辰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在农历的二月十五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

传说中的道德天尊居太清仙境,位于玉几下大赤天宫。齐梁道士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定太清太上老君为第四中位,居太清境太极宫,即三十六天中之第三十四天,在三十三天之上。

◆女娲娘娘

娲娘娘即女娲,又称女阴,凤姓,生于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

在中国上古神话中,女娲是人类的创造者,是补天的女神,她的名字源于原始人对蛙的崇拜。母系氏族中以“蛙”为图腾的民族,那时蛙被看成为繁殖力旺盛的象征。

也有人认为,女娲的名字源于原始人对水产生物贝类的崇拜。古时,娲与赢字义相通,赢属蚌类,蚌分两扇,被作为女陛某一器官隐秘象征。

还有一说,说女娲名字源于原始人对石头的崇拜。石为土精,蛇又是土地的象征。因此,女娲被描绘成人面蛇身,具有抟土造人的神奇本领。

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女娲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

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传说女娲与伏羲为兄妹,她与伏羲结婚而产生人类,后来女娲禁止兄妹相婚,这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由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的情况。

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

《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甚为广泛深远。至今中国云南的苗族、侗族还将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神话传说中女娲化生万物,地位非常高,在三皇之上。传说中伏羲、女娲既为兄妹又为夫妻,均为一家人,列入三皇时有时两个人都选中,有时只选一人作为代表,尚书宣传的伏羲、神农、黄帝三皇观点为大多数人认可,女娲所在的是母系社会,之后是父系社会,以男为尊,所以后来女娲在三皇之下。

在濮阳年画《七十二位全神之位》中,女娲居第一排第四位,地位非常高。

女娲娘娘的神话传说中,最著名的神话是女娲造人和补天。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

据《太平御览》记载,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地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

为了让人类永远地流传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传说女娲补天是因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

女娲补天传说描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造人,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

女娲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十分关切,决心炼石以补苍天。于是她周游四海,遍涉群山,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

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

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女娲只好将背负天台山之神鳌的四只足砍下来支撑四极。可是天台山要是没有神鳌的负载,就会沉人海底,于是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就是今天日照市涛雒镇一带。

女娲补天之后,天地定位,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四海宁静。人们在天台山载歌载舞,欢庆补天成功,同时在山下建立女娲庙,女娲娘娘成了一尊大神,很多地方都建有女娲庙,民间年画和民间艺术品中也有大量女娲形象出现,人们世代供奉,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雷神

雷神有多种说法,多种名称,也叫雷祖,也称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或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全称高上神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神霄光明大帝,或称高上玉霄九天雷祖大帝除灾利物天尊,法陛下,禹极雷霆宫,一说九天应元府。

雷神顾名思义为主雷雨之神,道教正一派在一些大型斋醮礼仪中常设有雷祖的神位,并在科仪中有召请雷部诸天君的内容。

雷神在民众的心目中也为替天行道之神。在早期的民间信仰中,雷神是轩辕氏黄帝的化身,后来那一长串的尊称和头衔是道教给封的。

在濮阳年画《七十二位全神之位》中,雷神被称为雷公,雷公在该年画中的地位相当高,位于第一排神的右边。

雷公神像在民间年画中背插双翅,作力士状,裸胸袒腹,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巴长而锐,足如鹰爪。左手执锲,右手执锤,作欲击状。自顶至旁,环悬连鼓五个。左足盘蹑一鼓,世称雷公江天君。在《封神演义》中,他是雷震子。

雷神不是自己单独作法,在一些道观中设像供奉的有雷神部下的五名元帅,即:邓、毕、刘、辛、庞五名元帅。  北宋时期,道教神霄、清徽诸派,崇尚施行雷法。于是,雷之功能不仅在于施雨,而且扩大到了主天之祸福,对“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者行使处罚生杀大权。

所以,古人敬畏雷神,不仅是雷神给人间带来雨水,而且雷神还惩治人间的邪恶,民间常说:“你做了坏事情,小心天打五雷轰”。在一些规模较大的道观和庙宇中,常有雷公电母的供奉。

◆玉皇大帝

玉皇有很多称号,如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昊天通明宫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位于御陛下,在四御当中名列第一。

玉皇大帝是万神之主,位居三清之下,众神之上,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为天上的第一尊神。在道教中,是总执天道的最高之神,统御主宰道教所概括的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阴阳祸福。

民间将玉皇大帝称为“天公”,或称为“上帝”,也叫“昊天上帝”,因为奠都在天上的玉京,所以才称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作为天公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掌有天地万物生成、保育、赏罚的大权,具有绝对不可侵犯的尊严,也是天上众神之主。

有人说,道教尊称他是“元始天尊”,是出于诸天之上的至尊之神。这一观点其实有些问题,玉皇大帝就是玉皇大帝,元始天尊就是元始天尊。在濮阳年画《七十二位全神之位》中,元始天尊位于第一排居中,而玉皇大帝则位于第二排居中,这说明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位神。

比起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具体的天体和气象崇拜,人们对抽象的“天”崇拜出现的较晚,大约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当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后,受到现实政治生活的启发,天上诸神中也出现了至尊的“帝”。以作为天上的最高统治者,后来又进一步人格化,演变为玉皇大帝,成为道教和民间信仰中的最高神明。玉皇大帝地位虽高,但辈分却不高,产生时代较晚。 古代各地几乎都建有供奉玉皇大帝的庙宇。人们认为玉皇大帝是主宰大地万物的至尊神,因此十分虔诚地恭祀,以祈求人寿年丰,消灾纳福。敬祀“天公”的日子,每年主要有除夕夜子时的“敬天公”、正月初九的“做天公生”、六月十五的“做半年”等,其中以正月初九的“做天公生”最为隆重。

民间传说正月初九这天为玉皇大帝的诞日,各家要备牲醴“敬天公”,并于厅堂点“天公灯”,以祈求合家平安、风调雨顺。有的地方早餐吃面线加一对蛋,以示长寿和走运。外出谋生的,大都等候做过“天公生”后才离家。在人生仪礼方面,如出生、结婚、寿辰等喜庆日子,也举行拜天、谢天的仪式。

玉皇大帝是居住在天上的,对人间管理不便,所以人们就说灶神是受玉皇大帝的派遣而降临人间的,其身份相当于玉皇大帝的特派员,职责是维护各家各户的安宁和幸福,并监护各户人家的一举一动。

灶神严格履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职责,玉皇大帝听了灶神等神明述职后,稍作准备,腊月二十五日,由诸神陪同,下凡视察人间善恶疾苦,善者表彰,恶者惩处,俗谓“天神下降”。

于是世间凡人又有迎玉皇大帝之举,设香案叩拜,备极虔诚。灶神陪玉皇大帝返回天庭后,至第二年正月初四才与诸神下凡“上班”,于是各家各户又有“接神”之仪。

据《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皇大帝乃昊天界上光严净乐国王与宝月光皇后所生之子。每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五,是玉皇大帝的出巡日,所以,道观要在二十四日的子夜,举行接驾仪式,做道场迎接玉帝的光临,二十五日白天,要举行迎祥赐福道场。正月初九是玉皇的诞辰,道观还要做祝寿道场,诵经礼忏。

在南朝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中,玉皇和玉帝分别是两位尊神:玉清三元宫上第一中位右位第十一为玉皇道君,右位第十九为高上玉帝。

到了宋代,玉皇大帝正式进入到国家的祭天大典中去,玉皇的尊号正式产生。

玉皇大帝臣服于道教的三清,这只是道教自己一厢情愿的做法。在中国民间的排列中,有的恰恰相反,将三清排列为玉皇大帝的臣属,有的将三清排列在玉皇大帝之上。

濮阳年画《七十二位全神之位》中,就是按道教的排列,将三清排列在玉皇大帝之上的。这说明,濮阳在古代是崇尚正道的,属于较为正宗的道教。

P160-166

序言

这些年,我走遍了中国除台湾的各省市地区,寻访中国古代的各大年画产地,行程不亚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次走出了一条中国年画之旅。对于自由行的爱好者,这是一条全新的人文之旅。

年画之旅的结果,是这套《中国濒危年画寻踪》丛书的诞生。丛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真实记录了我寻找各地年画的行程,包括在田野和深山的跋涉,对各地民间年画艺人的叩访,以及各地年画濒危告急的生存状况。

我的年画之旅中,最令我感到沮丧的是,很多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年画生产鼎盛一时的产地。如红船口、夹江、扬州、滕州、柳州、黄陂、北京、无锡、磁县、樟树等地。已经找不到一个民间木版年画艺人了!

现存的年画产地也仅十多处,其中大部分地区仅一两个老艺人在印制年画,如南通、凤翔、聊城等地。老艺人一走,年画就会断流,即使是现在宣传较热闹的绵竹年画、武强年画、开封年画、朱仙镇年画、平度年画,民间也只有两三家艺人在做年画。传统的年画艺术正面临人亡艺绝的困境。

在现代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下,民间木版年画已成为濒危艺术。在笔者开始寻访民间年画的十年间,很多年画产地第一次去的时候,尚能见到年画和艺人,第二次去,已物是人非。年画和艺人都已随风飘逝,渺无踪迹。那时尚无“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说。如今,民间木版年画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民间年画的工程已在各主要年画产地启动,关注和传承民间年画艺术就是弘扬传统文化,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自命清高的人是不会喜欢民间年画的,他们会说它匠气和俗气。它真的俗气简单吗?在民间年画中,耐人寻味的寓意表象随处可见,每一幅画都蕴涵着深厚的传统底蕴和文化意味。有意味的形式、象征、隐喻、谐音、寓意,这些西方现代绘画中的核心元素,我们朝圣般虔诚膜拜的元素,我们苦苦跋涉了一圈也只抓到皮毛的东西,重新回到中国民间年画中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元素原来早已存在于我们土生土长的年画中,遗憾的是我们却视而不见!

年画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来源和故事,每一个物件都有寓意和说法,哪怕是衣服上最细微的花纹都有讲究。这难道不是巨大的隐喻和象征吗?西方人对此感到神奇而神秘,神往不已,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抛弃自己的博大神奇而求索别人表象的神秘呢?

正如在中国年画最初级最原始形态的纸马收藏中,不断有人惊呼“我发现了毕加索”“我又发现了凡·高”一样,在民间年画这一最成熟的中国民间美术形式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师的完美,还有灵感的源泉。因为它原本就源自泥土啊!而任何大师都离不开泥土!现代人回归自然,就是回归泥土。最简单的,才是最丰富的;最俗气的,或许是最典雅的:同一个圆上,终点就是起点。

那么,让我们顺着圆的轨迹。循着中国古典哲学的智慧精髓,终结我们每日每时此时此刻各种徒劳无益的疲于奔命,回归起点,背起行囊,去寻找散落在各地的即将逝去的民间年画吧!

沈泓

注:本书中的年画全部为作者本人收藏的年画原作。摄影照片均为作者本人摄。书中未注明产地的年画均为滑县年画。

后记

民间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年话”,现今我们过年说的新年祝福“年话”,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四季平安”“大吉大利”“年年有余”“出门见喜大发财”等,几乎都可以在年画中找到。

年话年复一年地繁衍在新年的见面问候中,在邮递的信函中,在电话里,在手机短信上,在电子邮件里,然而,另一种古朴生动的形象年话——年画——却渐渐消逝。

年画表达了民间美好的愿望。在武强年画产地,一个老艺人对我讲述“关帝赐画”的故事:明朝永乐年间,武强城南宋家村有个叫宋良的穷书生,家贫如洗,却心地善良,助人为乐,获得关帝赐画,治好了老母亲的病。从此,就有了“武强年画一年鼓一张,不知花开落谁家”的传说。如今,武强年画和其他年画一样上了邮票,《鹤鹿同春》《五福临门》《步步吉祥》《吉庆有余》《五路进财》等都是吉利的年画。

在杨柳青也有年画年年鼓,一年鼓一张的说法,还有“金驹送宝”“黑驴拉磨”“美人就亲”“春牛耕作”等年画传说。如最常见的年画《莲年有鱼》,就有一个故事:

清乾隆年间,河北胜芳镇有个叫薛富贵的财主,他从卫里(天津市里)回来,船过杨柳青,他登岸游画乡,买了一幅神笔妙手白俊英的《莲年有鱼》。

这张年画往家里一贴,就见那画上的胖小子跳了下来,说:“想吃鱼,您老拿个木盆来。”薛富贵心里一亮,赶忙找来一大木盆。第二天早上,木盆里果真有一条欢蹦乱跳的大鲤鱼。天天这样。薛富贵天天卖鱼,赚的钱越多越贪婪,掐着指头盘算整个胜芳都要姓薛了。

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可抬头一看,那张画变成了一张纸。他“啊”的一声,活活气死了。那画上的大胖小儿怕被钱玷污了自己的灵性,张起荷叶帆,架起莲花船,抱着大鲤鱼,沿着大清河,又回到了杨柳青。 《莲年有鱼》的谐音“年年有余”,年话寓意为生活富裕美好。

民间年画来自民间沃土,充满清新刚健的气息,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具有“从教化、助人伦”“指鉴贤愚,发明治乱”的教育功能。关公、岳飞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成为门神,年画被赋予了惩恶扬善、尊崇忠良、赞美勇武的主题,为劳动民众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起到了激励奋发的作用。可以说,在没有电视和报刊的古代,民间年画是传播最广的寓教于乐的媒体,是儿童成长的教材,也是影响最大的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

每当春节将至,在我们给亲朋好友互相拜年说年话的时候,何不送上一幅民间木版年画?体味传统文化意蕴的同时,最丰富最深情的新年祝福也尽在年画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濮阳年画之旅/中国濒危年画寻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904935
开本 16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1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18.3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