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京蚁族
内容
编辑推荐

“尊严是什么?是成功者才能拥有的东西。即使他是我们嘴里的傻逼,他成功——不管大小,他都有尊严。而我们现在,没有资格谈尊严”——谨以此书献给在都市挣扎的蚁族们,你们的青春和梦想应在春天里绚烂绽放。

阅读《北京蚁族》(作者巫解),请以“筷子兄弟”《老男孩》背景音乐伴读。

内容推荐

“巫解”是北京一所二流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留京。由于专业冷僻,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于是经常处于失业的窘况之中。由于生活的压力,巫解的第一任女友白艺与他分手。后来,他又遇到了活泼可爱的李乐乐,两人相爱,同样由于对巫解的失望,李乐乐也跟他分手。后来,一直写小说的巫解终于得到一个好机会,一举成名。

与巫解一起留京的还有他在大学诗社中结交的几个铁哥们——崔哲、大马、老驴。他们跟巫解一块住在北京的一处城乡结合部。他们原本对生活充满希望,想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处境,如考研、考公务员等等,但命运跟他们一次次地开玩笑,终让他们坠入无言的结局。

《北京蚁族》取材社会热点,以作者巫解自身经历为蓝本,诙谐而轻松的展示了“蚁族”们痛并快乐着的“胸闷”生活,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同属“蚁族”,每位读者都能轻易的在《北京蚁族》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书里那些深入他们内心的文字,必将感动整个中国。

目录

一 那些不知去向的岁月

二 她叫李乐乐

三 多事之秋

四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五 颓唐与伤害

六 你住过地下室吗?

七 我没有故乡

八 离别

九 关于梦想

十 它选择突如其来

十一 我们都有新生活

十二 关于谎言

十三 看上去挺美

十四 我叫王小刀

十五 关于命运

十六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白艺走了。

回到租住的9平米的小平房,我一脸颓废地栽到床上,想用一个上午的时间来消化这个事实。

和其他失恋的笨蛋不同,我不用对为何分手而百思不得其解。很简单,从2006年6月毕业以后,我已经换了6个工作,而每份新工作之间还有1~3个月不等的休整期。也就是说,在一年的时间里,我工作的时间只有不到5个月,平均在每家公司待了不到一个月。

这个频率,其实连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我想,是我用有力的实际行动,让白艺对我彻底失望了。我打破了她想要靠我俩的努力尽快在北京立足的美好愿望,我让她对“我会让你幸福”这句越来越遥远的承诺看不到兑现的日期。

大多数时间,是乖巧的白艺用她不到2000块的月薪付着房租、水电费、米钱、菜钱,以及我俩从地摊买来的廉价衣服钱。换句话说,这一年来,是她养着我这个自大而无能的懒汉。

想到这,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接着,我头疼欲裂。

我对自己说:你得找份新工作好好干了,今后可没人像老妈一样养着你了。

说完,嗜睡如命的我又昏睡了过去。

我昏睡了3天。其间吃过大约10包方便面,去过6趟厕所。除此之外,我的主要人类活动就是做梦。

我做了很多梦,它们错综复杂,纠结混乱。如果说梦是另一种现实的话,那就相当于我在另外一个世界里生活了三天。这个科学的推断,抵消了我不少空虚。

醒来后,我像整理相片一样整理了这些梦,但它们大多都是模糊的,真正有画面感且分辨率在200万像素以上且符合逻辑且富含寓意的只有一个。下面,我就试着描述一下吧——

那是一个漆黑的时空,不知何时不知何地,我在持续地坠落,貌似自由落体。而在我头顶三寸的地方,有一团燃烧着的物质在追我,它同我一起坠落,离我却越来越近。我能感受到的不是火的灼烧,而是那团物质的重量,很重很重的重量,我感受得非常真切,它就像压住齐天大圣的那座五指山,让我无处可逃,让我彻骨绝望。

我之所以对这个梦记得如此清晰,是因为它总能在那团物质就要压住我的时候,及时地把我惊醒。而且不止一次。当然,每次惊醒后不到一分钟,我又会昏睡过去,嘴里嘟囔着:去你妈的。

又当然,我也梦到了白艺。她还是那样喜欢笑,喜欢调皮地拍我的头,喜欢在大冬天里啃冰冷的甘蔗,一脸满足,喜欢在刚吃完饭并大叫“撑死了”之后,立刻把零食填在嘴里,喜欢在睡觉的时候把两条腿横在我肚子上,直到我不断抗议,才不情愿地将它们拿下来……

从衣着判断,那应该是我们的大学时光,但我又不敢确定,因为她的脸一直在晃动,仿佛幻影,我甚至不敢肯定那就是白艺。

我突然想给她打个电话,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拉着我的手不由自主地伸向了手机。但在按下通话键的一刹那,我又反悔了。我丢下手机,看着灰暗的水泥地,一边发呆,一边盘算着接下来该做些什么。最后决定:先吃饭,然后去网吧投简历。一#4

网吧像以往一样乌烟瘴气,里面坐满了为cS和魔兽事业而奋斗的有志青年。烟草和方便面混合的气味,让我倍感亲切。

登记身份证,交钱。

然后我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开机,打开中华英才网,找到编辑、记者一栏,开始选择那些最不起眼的小公司,然后打开邮箱,将我存在里面的简历群发出去。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充分证明我是个熟练的求职者。

在即将关闭中华英才网的时候,我鬼使神差地盯上了化工一栏,我十分想进去看看有没有招聘“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的——这是我的专业。但我还是反悔  ’了,赶紧关了这个网页。瞧,我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反悔。

说到我伟大的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还有一段趣闻。

2002年9月,我像个菜鸟一样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曾经满脸天真地问过接待我的师兄:“什么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我们毕业后是干嘛的?”

师兄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反问了一句:“你报这个专业的时候没有事先弄清楚啊?”

我惶恐地回答:“我胡乱报的。”

他十分意外:“胡乱报的?”

我说:“嗯。当初我闭着眼,拿枝笔在一本印着一堆专业的小册子上游走,睁开眼时,笔下正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这几个字,于是我就填了它。”

“啊?”他被惊着了,继而语重心长地说,“这关系你的前途,哪能这么儿戏啊?你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看把师兄惊着了,我只好如实交代:“我喜欢中文,可我们那小破学校没有文科班,这是我的报复。”

师兄说:“哦,原来是这样。其实你的专业不错的,在化工学院数一数二,毕业了主要研究纳米材料什么的,属于高科技。”

我一听到“纳米材料”,心里乐开了花。纳米我知道,高精尖的玩意啊。

可不到一个月,我的纳米梦就破灭了。一个本学院的老乡告诉我,纳米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没错,但那是博士后研究的玩意,至于我们本科毕业生能做的,基本就在水泥、玻璃、耐火砖这几个行业了。

他居然还仰着头问我:“师弟,这仨行业你喜欢哪个?”

我无语。当时心高气傲的我怎么可能甘心一辈子与水泥、玻璃和砖头打交道呢?P2-4

后记

敲完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是2010年11月的某个深夜,凌晨3点多。

我离开电脑桌,点上一支烟,把整个身子陷进沙发里,想要把脑袋清零,什么都不想,只是静静地抽完这支烟。

但我没有做到。一个念头一直在脑子里盘旋:我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小说?

为了它,我几乎用掉了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不是在写,就是在想怎么写,怎么把它写得更好。这是我近几年来做的最有毅力的一件事,谈不上完美,却算得上善始善终。

一开始,我以为是为了记录,给某段不靠谱的生活留个案底,目的是就此决绝,一刀两断。我把它取出来,放到纸上,就像取出寄居在我体内数年的结石。之前,它时时侵扰我,令我苦不堪言,之后,我跟它不再有半毛钱的关系,我的内心将获得安宁幸福。

——这是我曾经的美好愿望。

抽完那支烟后,我并没有感到一丝轻松。我伸手在原来的位置摸了摸,那块结石还在,依然坚硬如铁,凛然不可侵犯。至此我才明白,看来这块石头跟定我了,酒杯浇不灭它,一本小说显然也难当此任。

可必须承认的是,我从这个小说的写作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快感,它是那么的酣畅淋漓,某些时刻,我的每个毛孔都像吸食了海洛因一样手舞足蹈。一个个熟悉的文字,就像从我体内跑出的一只只小兽一样调皮可爱,它们在那里交头接耳,热切攀谈,兴起时还会朝我笑。

这种感觉让我无限迷醉。

我终于弄明白了,从一开始,我就不是为了记录,而是为了表达。

我想表达,我想告诉你我体内有这么一块石头,我想说说我对这块石头的一点看法,我想弄明白这块石头的来龙去脉,并迫不及待地想告诉你们我的研究成果。我甚至想问问:你们体内也有这样一块石头吗?

我想说说现实的巨大和坚硬,爱情在它面前脆弱如鸡蛋,只是一套60平米的房子就可以让所有眷恋粉身碎骨。而我又隐隐约约听到鸡蛋在唱歌,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幻觉。

我想说说梦想的诱人和凶残,尤其对于一个并不强大的理想主义者来说,它会像砂石一样把你磨得血肉模糊。它美好而戏谑,光明亢奋与黑暗颓唐比翼齐飞。可没了它,灵魂何处安放?

我还想说说命运。我一直是个宿命论患者。我不知道上苍与人类的真正关系,我也不知道人生的剧本是否真的早已被写好,但我能感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存在,它轻捻手指,一切就会在瞬间灰飞烟灭。可我们就能因此放弃努力吗?这显然不能作为自暴自弃的借口。

我想说,这些都是我要急切表达的,至于表达到什么程度,那都是功力所限,无可奈何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世界上的书,其实只有两种:一种是好看的,另一种是不好看的。我不是自恋之人,不能只为了自我表达的过瘾,让读到它的人郁闷到抓耳挠腮。我尽力把它往好看里写了,至于好看到什么程度,或者说不好看到什么程度,那也是功力所限,无可奈何了。这个,你们说了算。

另外,我得申明,这是一部小说。既是小说,必属虚构。虚构之外,必有真实。

——此刻,在小说完稿后一个月,也是深夜,点上一支烟,静静吞吐,心满意足。草就这段文字,权当后记。

巫解

2010年12月19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京蚁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巫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37406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4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