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物理学史话/思想学术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冰编著的《物理学史话》是思想学术系列中国史话丛书之一,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内容推荐

王冰编著的《物理学史话》讲述了:中国古代物理知识的起源可远溯至华夏祖先钻木取火及制造使用石器工具。在“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中国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其间,既有曹冲称象“为世开智物理”,也有张衡发明地动仪“穷物理之极致”,更有指南针的发明应用于航海……而明清以后科技的落后和西方近代物理学知识的传入,在对传统物理学知识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赋予其新的发展契机。《物理学史话》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目录

一 引言

 1.“物理”与“物理学”

 2.中国古代物理学的特点

 3.古代有关物理学知识的重要书籍和人物

 4.关于本书结构的说明

二 中国古代的物质观念及物理思想

 1.“五行”及“阴阳”

 2.物质的可分性

 3.元气学说

 4.物质守恒思想

三 力学

 1.时间、空间、运动

 2.力、惯性

 3.简单机械及其应用

 4.流体力学知识

 5.材料力学知识

四 热学

 1.火的使用与取火方法的发明

 2.对热的本质的认识

 3.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

 4.关于冷热燥湿概念与物态变化

 5.关于热的实验与应用

五 声学

 1.对于声的认识

 2.振动及其应用

 3.古建筑的声学效应

 4.乐器的制作与使用

 5.乐律学知识

六 光学

 1.几何光学基本概念

 2.几何光学成像

 3.大气光学和晶体光学现象

 4.光学器具

七 电和磁

 1.自然界中的电现象和磁现象

 2.静磁和静电现象

 3.磁性的认识与应用

八 明清时期西方物理学的传入

 1.明末清初物理学知识的传入

 2.传统物理学走向终结

 3.晚清物理学知识的传人

九 20世纪上半叶的物理学

 1.物理学教育

 2.物理学研究

 3.中国物理学会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人们现在常常用“物理”一词作为“物理学”的简称。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部门,研究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从宏观到微观,无论处于低速还是高速的运动状态之中,它们所产生的最普遍的现象和最一般的规律,都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

物理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物理规律时时处处都起着作用。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之后,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逐渐积累起最简单、最初步的物理知识。所以,无论在东方或西方、中国或外国,物理学知识的起源都相当早。而且,物理学也和其他学科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欧洲古代,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总称。西语中的“物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即指“自然”,引申为“自然哲学”的意思。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它的各个部门逐渐分别形成独立的学科,如天文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等,逐渐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去。直到近代,才有了具有近代科学意义的物理学学科。

在中国,近代科学的物理学体系是从西方引进的,“物理学”一词也是从1900年前后才开始使用的。然而,“物理”这个词却早已应用得十分久远。中国古代对“物理”这两个字的解释是“事物之理”。例如,“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淮南子·览冥训》),“帝聪明有机断,尤精物理”(《晋书·明帝纪》),其中的“物理”指的就是事物的道理。虽然在论及事物的道理时,也有个别情况涉及自然现象或规律的,比如,北宋名僧赞宁(919~1002年)称颂发明地动仪的张衡“穷物理之极致”,南宋叶适(1150~1223年)称赞曹冲称象“为世开智物理”,但是“物理”一词始终没有专门的科学意义。古代甚至还有用“物理”题名的书,像晋代杨泉(公元3世纪)撰《物理论》,明末清初方以智(1611~1671年)撰《物理小识》,然而它们也决非近代科学意义上的物理学著作。

中国在正式使用“物理学”这个名词之前,晚清曾有一段时间用“格致”或“格物”统称包括声、光、化、电在内的自然科学。“格致”或“格物”也就是所谓的“格物致知”,语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后世对这句话虽有不同的解释,但总的来说是指研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如果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格致”、“格物”与“物理”的含义是相同的。但晚清使用的“格致”、“格物”则是专指自然科学知识。

P1-2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物理学史话/思想学术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25795
开本 32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3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物理
图书小类
重量 0.1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O4-092
丛书名 思想学术系列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