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喜连成
内容
编辑推荐

邱苏滨的长篇历史题材小说《喜连成》是一部反映牛子厚家族3代人近60年历史的长卷,一部准备了近30年的作品。全书展现了现代传奇商人、吉林巨富牛子厚桀骜不驯、乐善好施、设粥场、办孤儿院、创喜连成科班,终于成就中国京剧由衰而盛的命运经历,塑造了一个对于当今具有参照意义的爱国商人形象。

小说取材于吉林牛家的传奇家史,生动地展现了一个被历史忽略的真实人物的传奇生涯,以及清末至民国近60年间的生活画卷!

内容推荐

官府的盘剥压榨,列强的巧取豪夺,便富可敌国关东牛家,到了牛子厚这一辈,家道中落了……

老东家牛子厚,承乐善好施的家风,设粥厂、办孤儿院,冬舍棉夏舍单,接济穷苦,散财无数;他性情凛然,桀骜不逊,冻死饿死也不屈服于列强,再穷也要创办自己喜爱的京戏科班——喜连成。终于成就了中国京戏由衰而盛的一段佳话……

《喜连成》取材于吉林船厂牛家的传奇家史,生动地再现了一个不可被历史忽略的真实人物的传奇生涯,以及清末至民国近六十年间的生活画卷!

邱苏滨的长篇历史题材小说《喜连成》,展现了现代传奇商人、吉林巨富牛子厚桀骜不驯、乐善好施、设粥场、办孤儿院、创喜连成科班,终于成就中国京剧由衰而盛的命运经历,塑造了一个对于当今具有参照意义的爱国商人形象。

试读章节

李婉儿犹犹豫豫地走进源升厌。

她在牛家这么多年,还真没到这源升庆来过。牛家的绸布庄、首饰店、瓷器行之类的倒是经常光顾,那多是牛家女眷们感兴趣的地方。每次路过源升庆,她都充满好奇地想要进来看看,女伴们说这是钱庄,没啥好看的,就把她拉走了。今天她终于忍不住,自己走了进来。

源升庆是牛家升字号买卖的总号,大掌柜、二掌柜等平日里都在里间,铺面是钱庄,三面设着柜台,柜台上有木栏,留着几个小半圆的窗口,顾客存银取银的都从这小窗口跟里面的伙计交流;棚上扯着几条带滑轮的绳子,票据都用夹子挂在绳上,从这头到那头来回地传递着。李婉儿打量着店内的一切,觉得很新鲜,看见正在柜上照应着生意的二掌柜,便怯怯地笑着,说要打听点儿事。二掌柜认识她,笑脸迎着,问有啥事。

李婉儿问:“咱这儿钱庄里,是能让钱生钱吗?”

二掌柜笑说:“能,是能让钱生钱。”

李婉儿又问:“咋个钱生钱的法子?”

二掌柜告诉她:“说起来就复杂了。简单跟你说吧,有人把钱存在咱这柜上,用着就取,用不着就存着,咱给他算利息。存的多了,时间长了,利息就多,这不就生钱了吗?”

李婉儿就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是些散碎银子,说也想存些银子,让它生出点儿钱来。

二掌柜笑了,说婉儿,你还是拿回去慢慢花吧,你要是指着这点儿钱能生出钱来,得等白了头发。掌柜的把银子包好,还给李婉儿。

李婉儿接过来,有些不甘,还想说什么,牛子厚进来了,看见李婉儿,问了声你来干啥。李婉儿没回应,挺难为情地走了。牛子厚也没叫她,进来问二掌柜婉儿来做啥。二掌柜说婉儿想存点儿钱,又笑说她那点儿钱,都不够咱开个折的。

牛子厚乐了,说快去把她叫回来,给她立个折。以后凡是来咱源升庆的,不管存多少,咱都给存。

二堂柜就急忙追出去喊李婉儿。

过了些天,李婉儿正在自己的屋门口,跟几个女孩子坐在房檐下抓嘎拉哈,乌雅氏带着翠玉还有几个丫环来了,她急忙站起身施礼。

乌雅氏却视而不见,阴着脸对翠玉说:“进去,翻!”

翠玉和几个丫环就冲进了李婉儿的房间。

乌雅氏又说,“淑贞,淑英,淑琴,你们几个过来,以后不要跟这个手脚不干净的人在一起玩!”

李婉儿愣愣地站着,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闹蒙了。一会儿工夫,翠玉从屋里出来,拿着一样东西交给乌雅氏。

李婉儿看清是一只手镯,脸立刻变了,扑上去要抢:“给我,那是我的,是我的!”

乌雅氏躲开她,举着手镯问:“别动!从哪偷来的?说!”

李婉儿气急了,一口气没上来,就晕了过去。

王氏从丫环锦玉嘴里听说了这件事,撂下大烟赶过来看李婉儿。

李婉儿正躺在炕上,默默地流泪。王氏就有些愤愤不平,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呢,她就不肯给我个面子?你婉儿有再多的不是,也轮不到她跑到这儿来吆五喝六。

李婉儿流着眼泪说:“妈,是婉儿的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王氏叹了口气:“唉,婉儿你也是……让妈说你啥好呢……往后缺啥东西,言语一声,妈帮你。咱家也不在乎多点啥少点儿啥。”

李婉儿腾地翻身跳下炕,跪在王氏面前,哭着说:“妈,我没偷,真的没偷!”

王氏问:“那你告诉我那些东西是哪来的?”

李婉儿就不吭声了,只默默地流泪。牛子厚特意为她在钱庄立了一个折子,这让她很是兴奋,她知道她也可以让钱生钱了。她就翻出了藏了多年的小布包,只留下了一只手镯,把其他几件首饰都送进了当铺,换了五十两银子,又都送进钱庄里存了起来,没想到就惹了这么大的罗乱。她后悔自己有些忘乎所以了。

牛子厚回来的时候已经天黑了,乌雅氏告诉他李婉儿偷首饰的事,他难以置信。李婉儿存进钱庄第二笔银子的时候,二掌柜觉得奇怪,就跟牛子厚说了。牛子厚也怀疑她从哪儿弄来五十两银子,但也没多说什么。李婉儿的举动,忽然让牛子厚生出了一个主意。以往钱庄多是为那些大户服务,零散银两的生意是不做的,其实也没有谁想着拿零散的银两来立折子。可市面上这样的散碎银两肯定很多,穷人也有发财的欲望,让小钱生小钱,那也是一种理财,何况小钱积攒起来,对于源升庆钱庄来说,也是一笔大钱,何乐而不为呢!牛子厚不禁对李婉儿刮目相看,这个女孩子竟然会有此种想法,真是出人意料,如果是个男人,当是个堪用之人。

这会儿,他翻看着乌雅氏放在面前的那几件首饰,也找不出替李婉儿开脱的理由。这些首饰是牛家恒升当掌柜的送来给乌雅氏的,说是李婉儿送进当铺的,换了五十两银子。掌柜的说他知道婉儿是大院里的人,可不是主人,她哪来的这些首饰?他怕有什么岔头,就拿来请大奶奶查看查看。乌雅氏打发走当铺掌柜,回头叫上翠玉等几个丫环,就抄了李婉儿的东西,结果又抄出了一只手镯。

乌雅氏说:“哼,从一开始我就看她不是啥好来头,你和妈还总护着她,把她惯得不知自个儿是谁了!”

牛子厚说:“你看你,叨叨起来没完了?跟个丫头一般见识,也不怕人家笑话!”

乌雅氏冷冷地说:“她是一般的丫头吗?妈都认了她干闺女了,谁知道将来能成啥气候!”  牛子厚说:“你不就是怕将来喜贵跟她好上吗?明天跟妈说一声,打发她走就是了,去了你一块心病。”

乌雅氏笑了,这正是她想要达到的目的。见牛子厚说出这话,她也见好就收,伸手想收起桌上的首饰,牛子厚却忽然一把按住她的手,说:“等等!”

乌雅氏的脸变了:“咋了?你还想送给那个李婉儿不成?”

牛子厚说:“这些东西不是咱家的。你看看,这做工,样式,还有这质料,都不是咱家的首饰行出的。这好像是南方产的东西。”

乌雅氏说:“就算不是咱家的东西,她一个丫头,从哪儿弄来这些贵重物件儿?”

牛子厚说我明天问问她,乌雅氏哼了一声,表情就有些悻悻的。

第二天吃完早饭,牛子厚和乌雅氏正坐在客厅里喝茶,金玉珊来了,神情很急,见了礼,就说婉儿出走了,留下了一封信。原来她也听说了李婉儿偷首饰的事儿,一早上就去看李婉儿,屋里没有人,炕上收拾得利利索索,梳妆台上留了一封信。她拿着信就急急忙忙来找牛子厚。

乌雅氏哼了一声,说:“跑了?心虚了,没脸见人吧!”

牛子厚也说:“这丫头,跑啥?说清楚不就完了!”

乌雅氏说:“她能说清楚就不跑了。”

牛子厚要过信,打开了看。婉儿的字写得不错,娟秀,清丽,看着就像她人一样可人。信中写道:“牛东家:婉儿走了,不是因为害怕,是伤心。牛家大院里,竟然没有人相信婉儿,婉儿留在此还有什么意思呢?婉儿没有偷,婉儿穷死饿死,也不会干那种丢人的事。婉儿有口难辩,只能让苍天作证。婉儿不是无情无义之人,您的大恩大德,婉儿没齿不忘,日后容当报答。”

牛子厚看完信,沉吟了好一会儿才说,婉儿冤枉了,那些首饰是她家传的。她是那个落难的官宦人家的小姐。为了逃生,才谎说自个儿是奶妈的女儿,陪小姐的丫头。

金玉珊也说:“是啦是啦,我一开始看着她就不像是丫头。”

乌雅氏嗔着她:“一开始?你早干啥了?现在显着你了?”说完,也不知是跟谁赌气,一甩手走进里屋。

牛子厚吩咐人赶紧去找李婉儿。P60-62

后记

牛子厚,一个不该被中国文化史遗忘的人。但其实,他已经被遗忘了,只偶尔还被了解中国京剧史的人提及一下,但也只是偶尔,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每每谈到中国京剧,理智的人会顺嘴提一下他的名字,提到他投资办的喜连成京戏科班,提到这个科班为中国京剧舞台培养出的一科又一科的京戏艺人,仅此而已。人们更津津乐道的,是那些名垂青史的京戏大家,他们的艺术成就,及与他们的艺术成就同样吸引人的奇闻逸事。历史就是这样,人们关注的是看得见的风光,鲜有人在意这风光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者的牺牲。更何况,牛子厚还不该是默默无闻者。他本来应该是一个在中国文化舞台上大放异彩的人物。如果没有他,中国京戏的历史就得改写;没有他,那些伴随中国京戏的起起落落而发生的故事就没有那么精彩。

作为长篇小说《喜连成》的主人公,牛子厚是这部小说的魂。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当他进入到我的文学视野的时候,我无意于将他拔高或者贬低,我只是按着我的文学思路将这一个人物自然地展示出来。人物及其家族历史本身带有的传奇故事,为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何剪裁和重新构建,是创作者最起码要做的,而虚构,则是最能体现创作者思想和创作逻辑的部分。将一个或几个真实的历史人物置身于我所建构的虚幻的小说世界中,并让他们从容自在、潇潇洒洒地演绎自己的人生故事,则是我勉力追求的。我希望读者在看这部作品的时候,有一个清醒的意识,这是在读小说,而不是家族故事,更不是史料。如果为了减少羁绊和罗乱,我在写作时完全可以把人名和人物都虚化处理,但那又有违我写作的初衷。因为我喜欢牛子厚这个人物,喜欢牛家的人,敬佩这个家族为地方公益、为中国的文化事业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奉献,我相信直至今天,这种奉献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应该大肆弘扬的精神。我希望为他们作传,这种意念由来已久。

第一次知道牛子厚这个名字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回到吉林市(我的父母刚从外地调来吉林工作,所以家也是刚刚搬来)。透过我家的后窗,可见一片青砖黛瓦的平房。本来有序的房区院落被无序地分割着,有的是民居,有的做了单位的木工房。民居里的人们每天在我的眼底下出出进进,木工房里的电锯每天在我耳边“嘶嘶—嚓嚓”作响。老人们告诉我,这一片包括我家住的地方,都曾属于牛家大院。我想,当年的牛家肯定是个大财主了。

我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吉林市戏剧创编室。没想到,在这里,我真真切切地接触到了牛子厚及其与牛家有关的历史。

第一个引我接触牛家历史的是高玉璞先生。他是我在创编室的同事。从他的嘴里我第一次听到了牛子厚这个名字。面对我好奇的探问,他简明扼要地告诉我牛子厚与中国京戏的关系。于是我知道他是在写一本书,一本关于牛子厚与中国京戏的书。一次,我们一起出差到哈尔滨,他约我跟他一起去采访牛家。印象中进的是那种欧式的建筑,高门大窗,房间的光线有些暗,咖啡色的中式家具,一个很大的书案,上面堆着笔墨书籍之类的东西,有些零乱。一个瘦瘦的留着山羊胡子的老者与高先生在交谈。后来在我为写这部小说采访牛家后人的时候,曾想起问那老者是谁。他们推测说应该是牛建章——牛子厚的儿子。那是我见过的牛家最老的一代人。他的容貌也果然酷似晚年的牛子厚。这已经是近三十年前的事了。

当我决定写牛子厚的时候,自然要采访牛家后人。牛家后人已散落各地,有的远在海外,我无缘一一拜见。幸好在吉林市有牛子厚的孙子牛世光和牛世宁先生以及他们的亲人。他们热情地提供相关资料和细节,对我的写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每次与他们面对,我都极力想从他们身上寻找与牛子厚相似的点,或者寻找牛子厚留在他们身上的印痕,无论是相貌上的还是性格精神上的。牛家后人的朴实温和文雅,对曾经繁华的平和淡然,对现实窘境的随遇而安,都令我感慨不已。牛子厚在吉林有“牛善人”之誉,源于牛家“冬舍棉夏舍单”的善举,吉林城的老辈人有不少都喝过牛家施舍的粥。首善之家必然传下良好家风,在牛子厚的后人身上,自然而然地承继下这种良善的品德。我感慨之余未免还有一种哀叹。

牛家人的生活由一个豪门大族的风光归于小户人家的宁静,这是历史和时代的一个轮回点。牛子厚生活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注定了,无论他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办科班进而忽略对家族生意的经营管理,牛家的败落都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一个曾经影响过一段历史的人物的文化价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今天的牛家人能够坦然面对现世的生活,无论这生活给予他们怎样的待遇。这便是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大家族的立世姿态。也许,偶尔的闲暇,看着电视屏幕上那些个出将入相的老京戏艺人,他们会历数这些从科班里出来的艺人们的名字,梅兰芳、周信芳、侯喜瑞、马连良、谭富春、叶盛章、袁世海、谭元寿……而这些名字是根据牛家家族的名谱稍加调整后排列下来的:喜、连、富、盛、世、绍、永、恩、长……

在写作过程中,我还有幸采访到了梅兰芳先生的儿子梅葆玖先生。梅先生受约作为吉林市申办魅力城市的代言人将在央视面向全国的观众阐释,他的发言提要是我撰写的。吉林市之所以选择梅先生作为代言人,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梅兰芳先生与牛子厚、与吉林市的渊源。梅先生谈到了梅兰芳刚入喜连成科班时,牛子厚为他改艺名的事;谈到了梅兰芳随科班第一次来吉林演出的过程,还谈到梅兰芳第二次来吉林时专程到牛子厚墓前凭吊的情景。

当我更充分地了解了牛子厚及其相关的历史之后,我改变了想要写一部电视剧的初衷,并毅然放弃了已经写了几十万字的剧本,以一个小说家的心态和视角,重新开始审视牛子厚。

我认为小说的根本精神是要告诉人们一个不可能重复发生的故事和呈现出这故事的内涵。小说家的任务就是如何把这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小说可以虚构,可以变形,但有一种特质是不可改变的,那就是作者的坚守。作者在通过他的人物昭示一种精神的时候,同时就是在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本领。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很庆幸,庆幸我选择了一个最恰当得体的形式。

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五十多万字,它所承载的,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种生命状态的再现,同时,也是我生活的内容和生命的姿态。在书写它的日日夜夜里,书中的人物几乎就像与我生活在一起的亲人或朋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我的心。无论是日常工作时,还是业余生活中,我都鲜有轻松的时刻,那是一种无法摆脱的沉重。中途也曾几次停下,但宿命般的,我总是难以割舍,仿佛是一种召唤,一种叮嘱,一种责任,促使我拾起搁置的段落,重新续写那些人物的命运。

当我在电脑上敲下最后一个删节号作为结尾的时候,我的心似乎已经被掏空了;当人物最终潸然泪下的时候,我的眼泪也不可遏止地流了下来……

好在,随着《喜连成》的出版,我的心终于可以平静下来了。

近十年的写作,期间在我身边发生了太多的故事和变故,庆幸的是,我没有被虚名困扰住,没有被俗世的纷争淹没,没有被利禄所诱惑,我坚守着自己的精神领地,沿着既定的人生轨迹,一路走来。

这一刻,我尤其想念我的父亲。在我踏上文学之路的时候,父亲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每当我创作或发表一篇作品的时候,他的喜悦都是无法掩饰的。他曾一遍又一遍地用复写纸替我誊写稿子,几万字几十万字,一笔一笔地抄下来,那流畅的笔划,精致的笔体,倾注着父亲的爱心,至今想来仍令我泪眼婆娑。遗憾的是,父亲看不到《喜连成》的出版了,但我能感受到他慈爱欣慰的目光,想来心恸,心痛。

在写作《喜连成》的过程中,我得到了牛家后人的无私帮助和支持。牛子厚的孙子牛世光先生和牛世宁先生,孙媳冯玉润女士,以及重孙辈的后人都热情地提供素材,真诚地寄希望于我。遗憾的是,牛世光先生无法看到这部书了。当我在先生的灵堂,面对先生的遗像鞠躬致哀的时候,他那张酷似牛子厚的面容令我恍然如梦。

小说所涉猎的历史对于我来说毕竟是遥远的,因而对于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把握都是很要工夫的。我的先生眭建平,在陪同我采访牛家后人、收集和整理相关历史资料、设计人物和情节以及电脑编辑排版、日常生活方面,都给予了我全力的支持和帮助。可以说,这部书的出版,也倾注了他的心血。

还要提及的是我的朋友和同事孙奇先生,这位同事眼中的百科全书,一直是我最钦佩的学者型的新闻人。他是这部书稿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读者。他帮我校正了书稿中历史知识的误用和常识错误,使我不至于贻笑大方。每每想起,都令我感动。

笔力所限,意犹未尽。在此,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帮助此书出版的人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作者

2010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喜连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邱苏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34577
开本 16开
页数 4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59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6.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72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