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罗烽集/抗战时期黑土作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阅读罗烽,历史的烽烟便扑面而来,文字裹挟着血泪相混的悲怆,洋溢着在苦难中高歌的豪迈,直击人心。这自然是罗烽独有的力量。通过他的文字可以触摸一段历史,感知一个时代精神的脉动,亦可倾听到书写者灵魂深处的歌哭,在这种意义上,罗烽和他的文字当然不朽。

本书为《罗烽集》,主要收录了“最后的一次试验”、“左医生之死”、“一条军裤”、“万答话”、“莫云与韩尔谟少尉”等二十余部小说,供读者朋友们欣赏。

内容推荐

《抗战时期黑土作家丛书》为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沦陷以后至抗日战争胜利)与黑龙江文学有密切关系的作家作品选集,收录了金剑啸、萧红、高兰、萧军、塞克、舒群、罗烽、白朗、罗荪、关沫南等有重要影响的黑土作家的作品。本丛书的出版,将使广大读者尤其是文学研究工作者全面了解抗战时期黑龙江的文学创作;在黑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通过阅读黑土作家的作品,将深刻了解这块土地曾经孕育出的文学精英,增强文化自信。

本书为该丛书之《罗烽集》分册。

《罗烽集》主要收录了罗烽的“呼兰河边”、“最后的一次试验”、“第七个坑”、“生意最好的时候”、“左医生之死”、“一条军裤”、“三百零七个和一个”、“万答话”、“莫云与韩尔谟少尉”等二十余部小说,供读者朋友们欣赏。

目录

前言

小说

呼兰河边

最后的一次试验

第七个坑

特别勋章

旗手

生意最好的时候

到别墅去

左医生之死

荒村

一条军裤

空军陆战队

娄德嘉兄弟

重逢

三百零七个和一个

横渡

累犯

万答话

遇崇汉

归来

莫云与韩尔谟少尉

粮食

附录

罗烽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一连三天呼兰河桥的日本铁道守备队的防守所加紧着防御的工作:战沟上新近覆盖了枕木和土;在防守所的房顶上也新搭成了一个小小的了望台。士兵们轮值着班,昼夜在那里守望。而且有四架重机关枪各据盖沟的一角,探出凶残的脑袋,向着无边的郊野窥视着。

他们把防守所四周的小榆林通通砍去。还有比较高茂的蒿草也被连着根儿拔出来了。这样,从防守所向四郊了望,只有天空和原野的分线,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小村落,在北方露着模糊的头。

日头从东起来再落到地平线上的时候,一种恐怖就赶来了,从远处飘过来的洋炮声,随着黄昏的加深,密度增厚起来,这时候了望台上的守望兵,盖沟外的夜哨兵就全绷紧了面皮,窥探那无影的轰动,从他们贼眉鼠眼的态度上,很可以证明他们英勇的武士道的灵魂,已经被炮声所征服了。

由于他们真实的自扰,在防守所范围内的“联运处”突然森冷得象座墓地。一天里,我们除开办理三四车船客货联络不得不离开“联运处”而外,我们为了避免麻烦起见,就老是呆在那儿。

有一个好喝酒的名叫中根的二等兵,一从了望台下班就跑到我的办公室来:

“剥走狗大大的……阿木奈得哪!”

随后,他习惯地用他不自然的苦笑,来掩饰他过分露骨的恐惧。而且照例拿去几张纸,说声谢谢就走了。

中根这种表示,就是一个无言的告急。我们不问可知,他们又从谣传里得来不少所谓“剥走狗”企图袭击他们的消息,其实“剥走狗”不会那么愚的:他们决不能以可贵的实力来袭击这南面临河,北衔铁道(距防守所北三公里是呼兰车站,那里驻守着一大队日本铁道守备队),一点油水没有的仅仅二十个洋跳子的防守所。

然而,一天早晨,刚起床不久,我在办公室里看见对面防守所了望台上的守望兵向外瞄放两枪,接着他就拼命地喊叫起来。盖沟四角的机关枪也同时象爆豆似的乱响了一阵。留在防守所里的中尉和十个守备队立刻全副武装,弯着腰跑向守望兵所指的那面去。隔一些时候,他们架回一个大约十二三岁的孩子,中根牵着一条棕黄色的牛犊跟在后面,他仿佛决斗获胜的武士那么兴奋着。

从此而后,戒备就更加森严了:在防守所的门外加了一个岗位;了望台上守望兵手里的望远镜,老是堵在他的眼睛上面。

从此而后,一种尖锐的叫声,经常地塞住我的耳朵。当夜里要睡觉的时候,刚一闭眼睛,就有一个孩子的阴影,他呈露着满身都是模模糊糊的血迹,强迫让我看,我非常害怕,非常愤怒,又非常悲哀,最后我用被蒙上了头,好使那悲惨的影子跟我隔绝;但是不行,尖锐的叫声反而越发尖锐地往我耳朵里锥刺着:

“中国人哪,中国人哪,受难的中国人哪!”

这一夜,完全被恶梦纠缠着,有时,那尖锐的叫声,把我从朦胧中惊醒,我仔细审查,这声音是真的,并不是我的错觉。

第二天,我特地从窗子里往外看那条受难的牛犊,它被拴在防守所山墙下一根木桩子上,周围附近的短草已竟被它吃光了,它的眼睛过分地凸出着,伸长着脖子向四下张望,它是在望它的母亲呢,盼望母亲来解救它这受难的、饥饿的孩子。 它总是爱喊叫,虽然不怎样尖锐,但它给我的刺激,有着同样的害怕,愤怒,以及悲哀的感觉。当它用前蹄搔着地,仰面长叫的时候,防守所门前的岗兵就对它不耐烦地唾骂着,可是,它并不因为这唾骂而停止了它的要自由、要不饥饿、要找慈爱母亲的要求,它几乎发了狂,它用尽了所有的力量,企图拉断绳子,或那根木桩。它顾不得岗兵的唾骂,它好象了解它是处在绝大的危难中,畏缩,失望,乞怜,哪一样都没有用,只有拼着自己的全力,才能冲出这一个难关。

然而,它终于疲倦了。这时候岗兵走到木桩跟前,紧了紧绳结,回头在它还没有生犄角的头上拍了两下,意思好象是表示“亲善”。

到下午,从防守所里发出的叫声,不象起初那样尖锐了,偶尔一声象是为痛苦碾碎了的嘶哑,偶尔一声象是渺茫不可及的垂死的呻吟,偶尔又沉寂了,屏息着倾听,那是守备队的翻译朝鲜人李得浩压制着嗓门的叫骂:

“实说吧,操你奶奶的!……这钉点儿年纪,你挺不住……说,说,都在什么地方?”

“我死了好,给我一个痛快吧……我什么都不知道。”

这是我第一次听见孩子的声音。我想:这孩子是犯了什么罪了呢?我一点儿都不能猜想啊,不过,孩子的命运已经在意会中决定了!

牛犊又开始嚎叫起来。处在这不宁的周遭里,我的精神简直失去了安静的权利,它让我看,它让我听,而且它让我不停地想……从现在想到未来,从生想到死。

“你想什么?”同事张问我。

“我什么也不想……”

“你的眼睛发直。”

“直吗?我在看那条小牛。”

“是的,小牛饿了。”

“你可以救救这小生命吗?”

“不能够,你的恻隐之心太广了。”P3-5

序言

有一种汲取叫做永恒。如果你有幸拿到这套十卷本的《抗战时期黑土作家丛书》,进而,又将这套书放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视界中阅读,那么,你将会随时感受到这种汲取的发生。

一、汲取历史的至真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1945年8月15日——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大日子——中午,日本天皇的《停战诏书》正式播发,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距离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已经过去了三个月。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这是一个世人皆知的事实。然而,在这“世人皆知”的背后,却遮蔽着一个耐人寻味的发问——战争开始的时间。关于这个问题,在亚洲,中国、朝鲜和韩国等国专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学者们认为,开始时间是日军进攻卢沟桥的1937年7月7日。非洲国家则以1934年12月5日,即意大利突然进攻埃塞俄比亚军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前苏联国家一致视德国突然进攻苏联的1941年6月22日为战争开始时间。美国则单方面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美国珍珠港。中国的传统历史书上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为战争全面爆发的时间(是全面爆发,而非局部战争的开始),欧洲各国也均以这个日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间。于是,在更广泛的官方话语中,这场战争被定义为“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可是,当那个所谓的开始降临在波兰的同时,有一首朗诵诗也正从大轰炸中的中国山城重庆飞出,响彻大江南北:

十年啊!

到今天,

整整的十年!

自从日本强盗

举起了侵略的屠刀,

用我们东北人的血,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脸上

涂了个“九一八”,

今天,

整整的三千六百五十天啊!

十年!

这充满了耻辱与悲哀的十年。

十年!

这充满了贫困与苦难的十年。

这充满了呻吟与饥饿的十年。

十年!

这充满了迫害与屠杀的十年。

十年!

这充满了死亡与毁灭的十年。

十年!

这汇集了人世所有的哀愁。

悲惨的三千六百五十天啊!

……

十年来,

我们死亡,

我们毁灭,

但从我们死者的坟头,  与染透了黄沙的碧血,

生长出

更强大的,

更英勇的行列!

——高兰《十年》

这是中国人民用血肉写成的事实。当传统的世界历史记忆将“开始”投向波兰,相当于四个波兰面积的中国东北,已经惨遭日寇侵略的屠刀三千六百五十天的涂炭,也承载了中国抗日儿女三千六百五十天的浴血奋战!可为什么,那众说纷纭的“开始”论中竟没有一个想到那块英勇的土地和三千万的不屈儿女?直到2005年,胡锦涛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宣布:“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段十余年的抗战史才算得到了一个公正的评价。

听到胡锦涛主席的讲话,时年八十二岁的抗联老战士李敏,徒步来到当年抗联的密营,涕泗滂沱,呼唤着当年战友的名字说:“你们听到了吗,历史没有忘记你们!”

……

同样,你不能忽略了白朗。她的短篇小说《伊瓦鲁河畔》、《轮下》、《生与死》以及散文《探望》均有很鲜明的艺术特色。《轮下》,一篇带有报告文学特点的纪实性小说,为中国当代纪实文学立传的请记住,这一文体的“越轨”,就源自白朗。《轮下》以1932年秋哈尔滨大水灾为背景,表现了难民与日伪反动当局的斗争。情节中有难民代表被宪警推进囚车,他的老婆抱着孩子横卧在囚车轮下被活活碾死的悲惨场面。侵略者的残暴统治由此被揭露得淋漓尽致。后来有学者评价她的这篇作品说:“笼罩着凄楚沉郁的悲剧气氛,描绘了波澜壮阔的群众斗争场面,并且在描写时采用电影蒙太奇的结构手法,把人物对话、动作心理刻划、组合成一组组电影镜头,平行交叉,迭复剪辑在一起,使小说文简流畅,人物个性突出,情节迭宕,节奏明快。”

至于塞克的救亡歌曲、罗荪的评论、金剑啸的舞台剧本、罗烽的《满洲的囚徒》、关沫南的《蹉跎》,都各有其“越轨”的艺术表现之所在,从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各自的印记。

《抗战时期黑土作家丛书》又是一套极具收藏价值的珍本书。不但尽量收录了十位作家当年的初版作品,而且整理了尽可能完整的作家创作年表、提供背景的文集前言等。比如《高兰集》中收入了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几部高兰朗诵诗集中未曾收录的包括诗歌、散文等体裁在内的三十余篇作品。又如,丛书所收录的舒群诗歌作品源自舒群1934年出版的诗集《黑人》,这些诗歌亦为新中国建国后首次面世。还有一些资料是作家们的亲属第一次提供,弥足珍贵。这次有机会完整地弥补历I史的缺憾,堪称文坛的一件幸事。

有一种汲取叫做永恒。《抗战时期黑土作家丛书》的十位作家,今天都已经走入了历史的白山黑水:最早的金剑啸,至今殉国七十四年有余;最后的关沫南,也已经辞世七个春秋。

然而,当我们合上这沉甸甸的文集时,耳边分明响起羽泉的清唱:

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坚强

是什么离去让我们悲伤

是什么付出 让我们坦荡

是什么结束让我们成长我们以为,《抗战时期黑土作家丛书》已经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抗战时期黑土作家丛书》编委会

2010年12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罗烽集/抗战时期黑土作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293739
开本 16开
页数 3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3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6.7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0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