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那些心理学
内容
编辑推荐

什么样的水,养什么样的鱼。好孩子成长需要好环境、好妈妈以及妈妈的好心态、好的心理学方法。本书结合妈妈一定要懂的那些心理学知识,介绍了教子的心理学法则和方法,并提出了许多心理应对方案,用温情之“水”滋养和谐快乐之“鱼”。

内容推荐

什么样的水,养什么样的鱼。好孩子成长需要好环境、好妈妈以及妈妈的好心态、好的心理学方法。

好妈妈是孩子最有效的老师,好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师。

别以为小孩子的心理很简单,妈妈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先懂他/她再爱他/她;妈妈要学会消除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障碍,为孩子煲好心灵鸡汤,为孩子种下成功的种子。本书结合妈妈一定要懂的那些心理学知识,介绍了教子的心理学法则和方法,并提出了许多心理应对方案,用温情之“水”滋养和谐快乐之“鱼”。

目录

第一章 小孩子的心理不简单

 幼儿完美敏感期:妈妈不要做错事

 0~1岁婴儿期:建立基本信任的关键阶段

 宝宝3岁前的记忆哪里去了

 3~12岁为何叫“水泥期”

 孩子在童年需要经历哪些心理体验

 孩子的每个“第一次”都很重要

 踢开绊脚石,孩子有三个不快乐时期

 如何面对孩子的第一、第二反抗期

 让孩子像孩子,孩子不是“小大人”

 教子心理小提示: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吗?

第二章 什么样的水, 养什么样的鱼:好孩子来自好环境

 环境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遗传”不是教育失败的“挡箭牌”

 “小冤家”来自“大冤家”

 高期待的父母是“妖魔”

 父母吵架,孩子不幸

 孤独妈妈背后的愤怒目光

 孩子最需要的四种成长环境

 教子心理小提示:葬送孩子的四种不良环境

第三章 请用正确的方法爱孩子——做孩子最好的心理师

 缺失爱,导致孩子“心理性矮小症”

 “心理肥胖儿”的溺爱综合征

 拥抱孩子,远离“皮肤饥饿”

 母爱,孩子心理的安全岛

 父爱水平影响孩子的智商高低

 被爱也有自主权:爱不是限制自由

 让自己做一个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吧

 教子心理小提示:从颜色看教育孩子的秘密

第四章 小孩子大心理——孩子行为背后鲜为人知的真相

 孩子为何喜欢扔玩具

 淘气鬼背后的秘密

 孩子喜欢告状是怎么回事

 虐待小动物:孩子精神压力的定时炸弹

 总是抱着洋娃娃的小女孩

 “世上只有妈妈好”,过分依恋也是病

 嫉妒心,孩子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

 听话的孩子≠好孩子

 多动症让孩子的屁股长钉子

 孩子为什么要说谎

 教子心理小提示:孩子处于压抑状态的表现

第五章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气质不同教养大不同

 越早了解孩子的气质,就越好教育(一)

 越早了解孩子的气质,就越好教育(二)

 儿童的气质类型有好坏之分吗

 胆汁质孩子的教育:热情是动力,冲动是魔鬼

 黏液质孩子的教育:执著虽好,但需要变通

 多血质孩子的教育:不要做情绪多变的小交际家

 抑郁质孩子的教育:让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学会不敏感

 教子心理小提示:宝宝气质小测试

第六章 巧用赏识和批评,把握孩子心灵跷跷板

 不要太苛刻,没有不犯错的孩子

 赏识和批评的“三八线”

 赏识,满足孩子的“成就需要”

 体罚,孩子身痛,家长心痛

 父母惩罚孩子别说“不要你了”

 温和的处罚:计时隔离

 批评孩子有学问,一天最多两次

 挖苦、讽刺让孩子心理出现障碍

 教子心理小提示:九种温和惩罚孩子的方法

第七章 良医治未病,不要让孩子的情绪越过“警戒线”

 指涂法,让孩子在涂画中发泄情绪

 给孩子一个宣泄的空间

 积极暗示,让孩子摆脱坏心理

 运动,让孩子摆脱坏情绪

 哭泣是自然的康复过程

 教子心理小提示:坏情绪会“传染”

第八章 “近水方能救近火”,及时消除孩子成长的心理障碍

 孤独症——宁可一人看蚂蚁也不和其他孩子玩

 怀疑癖——樱桃是什么颜色

 空想——小猫会变成老虎,很远的海上生活着巨大的怪兽

 占有欲——丧失自我,成为物质的奴隶

 自卑感——你的不允许代表着他连一个杯子也不如

 恐惧——看到小鸡就吓得乱叫

 强迫症——一个小时就要换双袜子

 教子心理小提示:宝宝的“物品所有权”和“物品分配权”

第九章 好心理养出来,要为孩子煲好心灵鸡汤

 公共场合给孩子留面子

 蹲下来,和孩子平等交流

 给孩子充分的信任

 爸妈要保持思想的“统一战线”

 认真回答孩子的每个为什么

 不去过多干涉他,孩子也有自己的心灵空间

 教子心理小提示:不要让孩子讨厌自己的性别

第十章 送给孩子几枚心理成功的种子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让孩子深信自己会成为优秀的人

 同理心,设身处地理解别人

 自律自控,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一诺千金的孩子是金子

 分享,懂得给予的孩子会收获更多

 挫折承受力,孩子不是易碎的瓷娃娃

 让孩子拥有勇敢冒险精神

 教子心理小提示:正确归因,孩子才能认清事实

第十一章 要避免的教育误区

 不给孩子说话的权利

 贿赂,不正当交流的开始

 不切实际的许诺会给每个人带来焦虑

 唠叨妈妈会让孩子患上“心理慢性症”

 放纵是孩子任性的来源

 冷暴力,让孩子走向心灵南北极

 不让孩子玩耍,孩子就没有了成长

 小时总是让他做不喜欢的事,长大后他就会做让你不喜欢的事

 粗鲁的教育不能培养出礼貌的小孩

 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玩具和把自己当成孩子的玩具

 教子心理小提示:要挟和压迫造成孩子低逆商

试读章节

周末,妈妈带着三岁的丫丫一起去游乐园。两个人玩了一圈下来,又渴又累。这时,妈妈从包里拿出一个大苹果给丫丫。丫丫得意地拿着苹果看来看去,很是高兴。妈妈说:“丫丫,给妈妈吃点好吗?你一个人吃不了。”说着,妈妈便用小刀从苹果上切了一块。但是,这个举动却让丫丫大哭起来,还把剩下的苹果很生气地扔在了地上。妈妈也有些生气,自己吃块苹果都不行吗?为了哄丫丫,妈妈不得不又拿出一个苹果给丫丫,丫丫这才不闹了。

丫丫真的不懂事吗?其实不是的。此时的丫丫正处于“完美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宝宝对事物的关注,已经从原来的对物质本身的关注,转移到物质带来的精神上了。这是孩子精神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个时期的宝宝非常在意周围的事物是不是符合他自己的审美要求,是不是完整没有缺陷。而当他们喜欢上一个东西,就连它的形状也一起爱护起来,一旦发现完整的形状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感到愉悦和欢欣鼓舞。如果有人破坏了事物的形状,或达不到他们对事物形状的要求,他们就会不依不饶地发脾气、哭闹,或是努力去将它恢复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样。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行为更容易被大人误解,以为他们不懂事或是任性、倔强。

其实,最先做错的是大人。往往是大人先破坏孩子心中构建起的“完美形象”,让他们喜爱的东西残缺了,他们才会发脾气。所以,不要单方面地以为孩子是错误的。只要大人换一种方式理解孩子,那么就会发现孩子是在保护自己喜爱东西,而这正是怜爱和审美的开始。

所以,如果你发现宝宝开始对某些东西苛求起来,就要考虑他是不是进入了完美敏感期。在生活中就要尽量不破坏孩子对完美的需求。其实,完美是宝宝美好的需求,保护了这一需求,也就是保护了宝宝提升自己的需求。而如果你不小心破坏了宝宝的完美需求,就要尽量帮孩子恢复。这样孩子也就不会哭闹了。

值得注意的是,0~6岁的孩子不仅有完美敏感期,还有许多其他的敏感期,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秩序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等等。当孩子处于这些敏感期时,就会受内心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直到内在需求得到满足或者敏感减弱,这种动力才会消失。

当孩子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他的心智水平便会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在教育专家眼中,这些敏感期又被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而在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就会有思维开阔、头脑清楚、安全感强的特点,他们还能更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所以,家长要多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些特殊的敏感期,防止自己在这个时候伤害了孩子。

P2-3

序言

从宝贝出生开始,你就满心欢喜地看着他成长。但是,有一天你“惊奇”地发现——这个从妈妈体内出来的宝贝,却和你越走越远,你似乎无法接近他,更无法理解他。

从什么时候起。你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家之后,不是躲在自己的小房间一个人搭积木,就是一个人看动画片。原来见到你就叽叽喳喳的宝贝儿哪儿去了?你以为长大了他就会变好,‘但是,到他十多岁了,却变得更加沉默起来!

从什么时候起,你的小天使变成了“小魔鬼”。他开始对爷爷颐指气使,甚至让年迈的爷爷给他当马骑,在老人大汗淋漓的时候,他还在一边嘟囔, “爷爷怎么这么慢!没意思!”天啦!这还是原来那个纯净的孩子吗?

从什么时候起,你的孩子开始变得难缠起来?身边堆满了零食和玩具,但是他却叫嚷着玩具没意思,零食不好吃,不住地央求你陪他出去买东西,只要见到好的东西就耍尽一切手段要到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你知道那些东西买到家之后,两天的新鲜劲儿一过,他就会扔到一边!

从什么时候起,那个聪明勤奋的孩子开始逃课?如果不是老师找到家里,你恐怕过了两三个月也不会知道!这小家伙为什么就不明白,给他找一位好的家教老师要花多少钱?你每天加班加点为了什么?

你发现他身上的问题越来越多。

当最初生命降临的惊喜淡去的时候,你开始因为他变得焦躁起来——

“我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是这个样子?粗鲁、怯懦、没志气……”

“为什么他就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活泼一点、认真一点、大方一点……”

你绞尽脑汁都弄不懂这一切。为什么自己每天把80%的爱都给了他。但是在他身上,你却看不到20%的成长!

为什么会这样?是孩子错了吗?

错!是你错了!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心灵都是美好的。他们干净、单纯,就像没有雕琢过的璞玉!而母亲就是打磨这块璞玉的磨石!打磨得成功与否,决定了孩子以后是最珍贵的玉石,还是一堆废料!所以,当你发现孩子不能理解你的好意和苦心的时候,首先应该想想自己的问题。

如果你是一位这样的母亲,以为花钱把孩子送到一流的幼儿园、一流的小学和中学,或者把他送到各种名气很大的“艺术班”中,自己一心一意地去上班,为他准备以后成功的“资本”,然后就可以得到一个“全优”孩子。那么,你注定会“人财两空”!

因为,从来没有人可以替代妈妈的职责!妈妈的关怀、帮助和引导,也不是金钱能替换的!如果你把自己的孩子。委托”给别人,在孩子看来.不过是不爱他的表现!而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怎么可能心理健康地成长呢?

试着回答一下下面的问题,如果你还记得回答他的最初答案——

1.当你的孩子和你抱怨练琴很累的时候,你是怎么和他说的?

2.你知道他很胆小,但是当他想去参加班级竞选,又没有勇气的时候,你在他身边吗。鼓励他了吗?

3.当你的孩子对你说,新来的老师如何不好的时候,你又是怎么做的?  问题一:如果你的孩子在抱怨的时候,你只是大吼他一通,那么你会发现他不再抱怨,但是更可怕的是,他开始逃避你!

问题二:如果你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当“头头”的表现欲,这就足以说明你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当然,如果你给了他鼓励,并在他失败的时候进行了挫折教育,那么,恭喜你,你很称职!

问题三:如果你和孩子一起抱怨老师,或者只是听听。那么他的成绩肯定会下滑!为什么不尝试让他不必过度排斥老师。当然,如果是老师的问题.你应该亲自到学校去一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那些心理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059994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2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