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梦呓(红楼时光)
内容
编辑推荐

《梦呓,红楼时光》,作者就是个90后少女作家、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得主周悟拿。

跨越百年,现代少女与曹雪芹进行了深度对话,是灵动文字与千回百转的少女情怀,是一段深藏心底的红楼时光,是一段至真至纯的梦中呓语。

内容推荐

一部《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成为不朽的经典,自然有它充足的道理。

《梦呓·红楼时光》是作者悟拿作为一个情感丰富心思细腻的少女,从自己清澈的视角出发,于鸿篇巨制之中获知感悟,领悟繁华之后的真实。最可贵的,是她用一支炽热的笔,悉心记录下了她获得的每一份感怀。

她把她内心烙印最深的人儿一一刻画,使之立体、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书中你们可以读到爱憎分明、性格爽朗的晴雯,读到悟拿对她命运的唏嘘和无尽的怀念;读到因完美而生活却又因过于完美而害其一生的宝姐姐,读到悟拿所慨叹的对这样的女子的无奈;读到最著名的感花伤怀、因鸟落泪的黛玉,读到悟拿写到最喜爱的人物时毫无保留的小女儿心情和脉脉无尽的婉转笔触……

目录

[晴雯] 一夜芙蓉红泪多

[薛宝钗] 但祈来生为知己

[王熙凤] 他生未卜此生休

[妙玉] 幽径无人独自芳

[司棋] 唯有同归慰寂寥

[贾元春] 忍将青春换浮云

[贾迎春] 不闻水昼敲棋声

[贾探春] 莫向东风怨别离

[贾惜春] 静默无情送潮归

[林黛玉] 旧时月色在潇湘

[贾宝玉] 芒鞋破钵随缘化

[香菱] 风波不信菱枝弱

[紫鹃] 报答平生未展眉

[王夫人] 以爱为名的伤害

[贾环] 愿君须怜稚子心

[尤三姐] 梦里不知身是客

[袭人] 爱恨怜愁任人评

[史湘云] 白萍吟尽楚江秋

[刘姥姥] 世间多少甘苦事

[龄官] 路过这样的思念

[李纨] 绵绵远道不可思

[小红](林红玉)] 未尝酒醉已清醒

[芳官藕官等] 用青春搭台唱戏

香冢依旧,不见葬花人——悼陈晓旭

试读章节

[贾惜春]静默无睛送潮归

素来喜欢决绝的女子。以前看《倚天屠龙记》的时候最喜欢赵敏,就是因为她为了自己所爱而抛弃荣华,与心上人比翼天涯的决绝。亦喜欢卓文君的那一句“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杜十娘那一句掷地有声的“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也是一种宛如泠然玉碎的决绝。决绝的女子,有着敢爱敢恨的毅然,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果敢。

蓦然想起《红楼梦》中的小惜春。她不也是一个演绎出决绝之美的女子吗?

曾经,她是绣户侯门的闺秀,每日足不出户,只与姐妹们一同嬉闹,笑语殷殷。

曾经,她将画笔视为知己,笔落惊风,千点墨下,她用隽永的图画记下了大观园的繁华盛世。

对她的第一次出场,雪芹先生用“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轻轻带过。这淡淡一笔在我心田上描下了她的形象:身材小巧玲珑,头发梳成可爱的式样,双手规规矩矩地背在身后,就像一个邻家小妹妹一样羞涩地站立着。

是的,邻家小妹妹。在我像她那么大的时候,或许最遗憾的事情无非是错过了最喜欢的动画片的大结局,最闹心的事情莫过于伙伴有最新的玩具而自己没有。那样的年龄应该和“冷漠”“看透”“愤世嫉俗”“明哲保身”这样的词语完全没有关系,所有的烦恼都只是浅黄色的蜂蜜水,即使有点招蚊子,也会马上风干。

在刚看到小惜春时,我怎么也想不到,她最后的结局竟会是落发出家。

看过《红楼梦》的人一定会记得惜春作画一事,并且一定都为这位四姑娘的非凡画技而惊叹吧。但惜春更让读者们印象深刻的,应当是她在“抄检大观园”一事中表现出的冷酷绝情。

凤姐等人在惜春的丫鬟入画的箱子中,找出了一些男人的物品,而这些物品实际上只是贾珍赏赐给入画的哥哥的。在入画辩解后,一向以厉害著称的凤姐都说“这话若果真呢,也到可恕”,而惜春却坚持要将入画赶出去,还说“嫂子若依他,我也不依”。她甚至要求风姐当场把入画带走。要知道,入画是从小就伺候她的丫鬟,二人朝夕相伴,照理说应该感情不浅才对。而从惜春的言语之间,竟然看不出丝毫主仆之情。她只希望不要将自己牵扯进这些是是非非之中,把其他人如何处置都和她毫不相干。

在后来与尤氏的对话中,惜春还说出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有人背地里议论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上了”这样的话。当时尤氏好不难堪,对惜春说:“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

看到这里,一定有很多人为入画鸣不平,谴责惜春的自私与冷酷。可是,作者的这一段描写极其客观,对惜春并无任何责备之意。从惜春的第一次出场到抄检大观园,她已经逐渐由少不更事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有了佛家“了悟”的少女。她的孤僻冷漠,其实完全是环境的产物。是什么让这个年幼的少女过早地成熟了?是那个腐朽的家族。她敏锐地察觉到了大厦将倾,她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处境。身边的那些来来往往的人,终将各自奔往各自门,没有一个对她存有真情,没有一个会照顾她走到最后。她只能强迫自己迅速地成长,她的绝情与自私,其实只是一个弱小少女的自我保护。作者寄予她的,其实是一种深切的同情和哀叹。

与此同时,她也越加认识到,尘世之人所追求的,其实都一样滑稽。她不屑于追求荣华富贵,不愿意被滚滚红尘牵绊。她如遗世独立,毅然地在世俗的激流之中抽身而退。

其实,我一直都更喜欢清澈而缓慢的成长。我觉得成长本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享受整个成长过程,然后自己体会出每一种感觉,才算长大。可是对于惜春来说,她似乎缺乏了“成长”这个过程,她仿佛直接跳过了这条长路,出落得冷静成熟。若是追根究底,是她成长时的外界环境担当了“揠苗助长”的刽子手,硬生生地将这个女孩推往黑暗的前方。

我喜欢第二十二回中惜春的谜语:“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或许,惜春的确能够在日夜不倦的诵经中,寻找到自己内心的光明。只是是否寻到了这样的光明,个中意味亦只有她自己知晓。

古来画者皆寂寞。因为他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大多异于常人。他们看到了,于是尝试着去表达,去重现,可是真正能够读出画中意味的人总是为数不多。因为观众不会知道,他们想要的其实不是赞扬或者评论,他们想要的甚至与言语无关。他们只需要共鸣,只需要观众看到画面那一刹那感受到的震撼与冲击。可是多么悲哀,这一切依旧无法言传只能意会。

我一直觉得,只有能够真正做到“胸中有沟壑”的人,才能用画笔描绘出比自己双眼看到的情景更充实广阔的画面。这需要有一种对于人世的超脱以及潇洒。惜春的画该是多么意境悠远、深沉悲凉呢?可惜不得一见,着实感到遗憾!P51-56

序言

那是在温柔而平和的一个夜晚,我接到悟拿发来的电子书稿。按捺心中的波澜,匆忙跑去学校超市的打印店。当打印机缓缓吐出一页又一页洁白温热的书稿时,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捧在手心里。厚厚一沓文章就像一个精美的银质首饰盒,古朴却美丽的匣子里盛放的会是怎样的美玉抑或金银珠宝?小小的猜测和想象使我的内心充满了甜蜜的期待。

新月曲如眉。有淡淡的清风拂林而过,小径两旁的盏盏路灯坚守着自己的心事,始终不肯摇曳墨色的影子。银白月光与橙黄灯光下, “梦呓”两个字低调而天真地咧着嘴笑。这是悟拿阅读《红楼梦》数年数遍之后的心情随想集,赋予其如此简洁的名字,我想大略是她热切情愿沉醉在这样金红的梦中不愿醒来,她殷殷期待自己的吟唱能够有人倾心聆听。

一部《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成为不朽的经典,自然有它充足的道理。我等后辈同前辈一样地欣赏与喜爱,吟咏和赞颂,却始终未曾真正沉下心来细细怀想一丝一缕的真切情愫。于是深深钦佩悟拿在拥有超然的灵秀和聪慧之外,对文字执著的探究与安然的多思多想。

读《梦呓·红楼时光》,最深的感受便是这不仅仅是一册阅读名著《红楼梦》之后的读后感,更多的是作者悟拿作为一个情感丰富心思细腻的少女,从自己清澈的视角出发,于鸿篇巨制之中获知感悟,领悟繁华之后的真实。最可贵的,是她用一支炽热的笔,悉心记录下了她获得的每一份感怀。

为每一个人物的顺途而亮起掌声,为每一个灵魂的落寞而掉下眼泪。来到悟拿的视野,我看到了比原本阅读《红楼梦》得到的感受之外更多的风景。描摹尽雪芹先生笔下的所有人物是难以达到的理想,那么悟拿把她内心烙印最深的人儿一一刻画,使之立体、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便是优秀而令人赞叹的工程。我读到了爱憎分明、性格爽朗的晴雯,读到了悟拿对她命运的唏嘘和无尽的怀念;读到了因完美而生活却又因过于完美而害其一生的宝姐姐,读到了悟拿所慨叹的对这样的女子的无奈;读到了最著名的感花伤怀、因鸟落泪的黛玉,读到了悟拿写到最喜爱的人物时毫无保留的小女儿心情和脉脉无尽的婉转笔触……我甚至读到了那些身世惨淡卖唱寄生的伶官儿,悟拿不会忘记她们所带来的别样情怀,悟拿珍存了每一丝的悸动,用精确的文字为我们把握住那些,原本只是一瞬即逝的飘忽的感动。

匣中自然盛放的是再珍爱不过的首饰,可令我,也会令读者吃惊的是,这些饰品并非每一样都璀璨夺目,价值连城。名贵的美玉安安静静躺在那里,悟拿用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重新客观而新颖地观察与描摹。朴素的碎链也一样不卑不亢存在着,悟拿甚至用更多的心思来揣摩它们的美丽。悟拿如此来呈现不同人物的特质,更让人感动于她的感性却不失公正的思想,于是会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便是: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意义,不必探究,无须考证,有故事的人自然很美,有思想的生命便是传奇。

一次次惊叹于悟拿笔触的细腻。她亦将自己的一些性格观念与行为习惯自然融入到对《红楼梦》人物情节的赏评中。典雅悠扬,字字珠玑,浑然天成般捕捉到微小而深刻的细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散文中很多的语言,都可以称为诗。这理应是作者自小喜爱吟诵并摹写诗句而得来的玳瑁气质。她从《红楼梦》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中,谈到自己的生活态度,是最真挚情怀的表露。譬如“我一直是一个简单的人,向往着像清泉一样纯净自然的人际关系,对任何复杂的算计都有天然的恐惧”,再譬如“我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一直希望能够挣脱开身上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束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自然而然,在重新想象这些《红楼梦》中的人儿时,也把作者悟拿的点滴思维糅合到了一起。

这便是我想说的,悟拿给我的深切慨叹,不亚于任何一个红楼之中的美丽女儿。  与悟拿相识已接近五年的时光,在她十八岁的美丽年华里,她给我的感觉依然如初:烂漫的心态,细腻的思想,纯美的笔触,优雅的成长。总觉得写出这些在旁人看来惊叹不已的文字对悟拿来说,是努力之后自然的成果。只因为她一直以来的灵气不泯,加上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勤奋,倾吐的文字必然会越来越美。

悟拿的文字给人的感受,始终是可以安下心来继续阅读下去的温柔。三月的光线是晶亮而温暖的,一如我读她的文字时的心境。她的散文即便有淡淡的忧愁,也不过是一缕浅蓝色的霞光,折射着非同一般的美丽,亦短暂停留稍纵即逝。她的念想总是让人惊喜地慨叹,在纸与字的这端,只想抱一抱这个有着别样色彩的雅致女孩儿。于是这些散文能够结集出版,是值得庆贺与庆幸的事情,因为总是感觉,悟拿的文字,还是适合因了淡淡的铅香,一枚一枚烙在洁白的书页上,让人捧卷赞叹,合卷沉想。

悟拿喜欢把《红楼梦》中的百态女儿比作花朵,她自然不会知晓我也愿意把她比作花朵。斑斓如悟拿,悠扬婉转如悟拿,她有粉色玫瑰一样的温柔与乖巧,也有金黄葵花一样的明朗和蓬勃,更有绛紫鸢尾一样的优雅且迷人。

挑选了千千万万种花儿,最最愿意,把她比喻为茉莉花。

那种小小的,从不张扬的花朵,用它单纯却绝不单调的一袭洁白盛放尘间。有人说,白色的花朵是上苍给世间植物最大的恩赐。那么我愿意相信悟拿也继承了纯洁的意志和婉转的心,一点一滴,倾情摹画她所见所想的最真感动。生命中最美丽的年华,若能像茉莉一样悄然开放,清香溢远,那么成长之中所有的经历,便部是宝藏。字如其人,悟拿的文章已然和她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且让我们静静期待悟拿更多的作品,给予她最真的祝福。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愿她幸福莫离,真情莫离。

2009年3月于石家庄

书评(媒体评论)

妙辞清泪两连珠,似洒相思醉不苏。

一去潇湘路香渺,凭谁寄予寸肠书?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张晚姝

通过这些文字,我感受到一个少女在用心灵努力探求现实之外的世界和书本之外的人生。这是一个才女的读书札记,也是一个少女的成长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系学生 吕晴朗

以90后的审美眼光和人生体验读《红楼梦》,经典在新的阅读环境下又有新的意义生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其情感映照下,溢发别样的美质,展示生活的多彩。

——著名青少年文学作家 伍美珍

很欣喜能看到有90后的孩子沉下心来细读《红楼梦》,很高兴能看到这样沉静而有内涵的文字被出版。

——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秀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梦呓(红楼时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悟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844217
开本 32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09
13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5: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