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目录大纲是作者整理的,目的是希望让初学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正确的基本佛法概念,不会因为经典太多不知从何下手。看完本书之后,对佛教在修行方面所需知的基本教义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再进一步学习各宗各派的教理。也可以此为敲门砖,深入学习佛教经典,选择适合自己的修持法门。
所谓“四圣谛”,是佛陀依人类的思惟方式,非常科学化地开示生死与解脱的因果关系。若不懂得四圣谛,必定不知佛所说的生死与解脱是怎么回事,所以,四圣谛是佛教徒必须学习的最基本佛法。
图书 | 四圣谛讲记/新加坡广超法师佛学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的目录大纲是作者整理的,目的是希望让初学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正确的基本佛法概念,不会因为经典太多不知从何下手。看完本书之后,对佛教在修行方面所需知的基本教义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再进一步学习各宗各派的教理。也可以此为敲门砖,深入学习佛教经典,选择适合自己的修持法门。 所谓“四圣谛”,是佛陀依人类的思惟方式,非常科学化地开示生死与解脱的因果关系。若不懂得四圣谛,必定不知佛所说的生死与解脱是怎么回事,所以,四圣谛是佛教徒必须学习的最基本佛法。 目录 序言 第一讲 苦圣谛 一、苦——流转之苦 (一)我死后何去何从? (二)宗教的再生说 (三)再生的迹象 (四)六道众生 (五)流转之苦 (六)佛弟子对再生的态度 二、苦——因果无常 (一)因果的普遍信仰 (二)因果律 (三)惑业苦的十二因缘 三、苦——五蕴无我 (一)五蕴 (二)十二处与十八界 第二讲 集圣谛 一、集——烦恼迷执 (一)根本烦恼 (二)随烦恼 二、集——业海无边 (一)业的定义 (二)业的分类 (三)业的活动 (四)有业的行为但无造作者 (五)业的止息 第三讲 灭圣谛 (一)涅槃寂灭 (二)趋向涅槃的四果与所灭十结 (三)世间道的出离 (四)出世间功德的差异 第四讲 道圣谛 一、道——以戒为师 (一)皈依 (二)戒律 二、道——净心观法 (一)生起智慧的基本条件是戒和定 (二)五停心观对治烦恼与增长智慧 (三)修智慧的观行 三、道——唯一道路 (一)道圣谛有三十七道品 (二)资粮道 (三)加行道 (四)见道 (五)修道 (六)无学道 (七)修道因缘的建立 四、道——方便多门 (一)菩萨道 (二)六波罗蜜 (三)发菩提心与修菩萨道的历程 (四)总结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四圣谛讲记/新加坡广超法师佛学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0662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1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首版时间 | 2009-07-01 |
印刷时间 | 200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2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8 |
宽 | 155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