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屠格涅夫卷(名家名译插图本)/文学大师的短篇小说集
内容
编辑推荐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呈现,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的同时,暴露了农奴制的黑暗与残酷,也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傀秀晶德。而短篇小说《术木》则以屠格涅夫的母亲为原型,讲述了农奴制下普通人的悲惨命运。本书共收入14篇屠格涅夫各个时期的短篇作晶,充分展现了他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卓越的艺术成就。

内容推荐

屠格涅夫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也是十分卓越的。这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杰出的诗人、大散文家,读他的小说是一种极其愉悦的艺术享受。他善于讲叙故事,他的小说总是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绝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把他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融入生动的故事之中,使人如入亲历之境。

本书共收入14篇屠格涅夫各个时期的短篇作晶,充分展现了他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卓越的艺术成就。

目录

木木

旅长

《猎人笔记》精选

 黄鼠狼和卡利内奇

 草莓泉

 我的邻居拉季洛夫

 利戈夫

 梅奇美人河的卡西扬

 总管

 管理处

 孤狼

 列别江

 塔吉雅娜·鲍里索夫娜和她的侄儿

 歌手

*屠格涅夫小传:在俄罗斯心上写作的人

试读章节

然而总管的指望却落空了。太太一心惦记着卡皮通的婚事,甚至夜里跟陪伴她的一个女人谈话时只讲这件事情;这种陪伴女人是她养在家里专门为她夜里失眠时给她解闷的。她们同值夜班的马车夫一样在白天睡觉。加夫里拉在早茶后去向太太报告家务时,她劈头第一句话就问:“我们操办的那门婚事怎么样了?行吧?”他自然回答说,进行得再好不过了,还说卡皮通今天就要来叩谢太太的。太太有点不舒服,她过问家务的时间不长。总管回到自己屋里后召开了一个会。这件事的确需要特别讨论一下。塔季扬娜自然不会顶撞,但卡皮通却当众大声宣布,他只有一个脑袋,没有两个,三个……格拉西姆则严厉地、迅速地把所有的人都看了一遍,不肯离开下房的台阶,似乎他已猜到他们正在商量对他不利的事。与会者(其中就有那个管餐柜的老仆人,他的绰号叫“尾巴叔叔”,平时大家总是怀着敬意找他出主意,虽然只能听到他这样回答:“原来是这样,是的;是的,是的,是的!”)首先决定,为了防备万一,先把卡皮通锁在放净水器的小贮藏室里,然后大家才郑重其事地动起脑子来。用武力解决,当然很容易;可是天哪,这不行!真要打闹起来,太太会不安的——那就要倒霉了!怎么办呢?他们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不止一次发现,格拉西姆容不得酒鬼……他坐在大门口,每当看见有人喝得醉醺醺的,歪歪戴着帽子,跌跌撞撞地走过他面前,他总要气愤地扭过头去。他们决定教塔季扬娜假装喝醉了酒,再摇摇晃晃、东歪西倒地从格拉西姆跟前走过。可怜的姑娘好久都不肯答应,但后来终于被说服了;再说她自己也看出来,不这样她就摆脱不掉那个追求她的人。她去了。卡皮通也让人从贮藏室里放了出来:因为事情毕竟跟他有关。这时格拉西姆正坐在大门口的石墩上,拿铁铲在地上戳来戳去……在所有的角落里,在所有的窗帘后面,都有人注视着他……

这个诡计完全成功。格拉西姆一看见塔季扬娜,起先还像往常那样,又是点头,又是亲热地哇哇叫着;后来他盯着她看了一阵,扔下铁铲,跳了起来,走到她跟前,把自己的脸挨近她的脸……塔季扬娜吓得更加摇晃不已,只好闭上了眼睛……他一把拽住她的手,带着她飞一般穿过整个院子,跑进那间开会的屋子,把她径直推到卡皮通身上。塔季扬娜一下子晕了过去。……格拉西姆站了一会儿,望着她,一挥手,冷笑一声,然后迈着沉重的脚步回自己的阁楼去了……整整一天一夜他没有从里面出来。马夫安季普卡后来见人就说,他从门缝里看见格拉西姆坐在床上,一手托着脸颊,只偶尔发出轻轻的有节奏的哞哞声,哼唱着,也就是说,他不停地摇晃着身子,闭上眼睛,晃着脑袋,那副样子就像马车夫或者纤夫慢声慢调唱他们的悲歌一样。安季普卡看着都害怕起来,于是就走开了。第二天,格拉西姆才走出他的阁楼,在他身上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变化。只是他的脸色似乎变得更加阴沉,无论对塔季扬娜还是对卡皮通都不加理睬了。这天晚上他们每人挟了一只鹅一道去见太太,一周后两人便结婚了。就在他们举行婚礼的那天,格拉西姆的举止也没有什么异常;只是他从河边回来时没有运来水:他在路上不知怎么把水桶弄散架了;这一夜他在马房里那样热心地给他那匹老马擦洗身子,弄得那匹马在他的铁拳下,像风中小草那样来回摇晃,脚都站不稳了。

这一切都是在春天发生的。又过了一年。这期间,卡皮通完全堕落成一个无可救药的酒鬼,当真毫无用处了,所以他受命带着妻子坐上大车,给遣送到遥远的乡村去了。动身那天,起先卡皮通还强打精神,并且一再担保,不管把他打发到哪里,就是送到乡下婆娘洗衣服时把棒槌放在天上的地方,他也不会没有活路的;但后来他泄了气,开始抱怨,说这是把他发配到无知的粗人中间去了;最后他变得有气无力,连自己的帽子也戴不上了。有个好心人把帽子扣在他的头上,拉正了帽檐,从上面一拍,给戴好了。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乡下人已经手拉缰绳,只等着别人说一声“上帝保佑!”的当儿,格拉西姆从他的小屋里出来,走到塔季扬娜面前,送她一条红布头巾作纪念——这头巾还是他一年前为她买的。塔季扬娜在此以前对自己一生的种种不幸总是非常淡漠,一忍再忍,可是到了这一刻,她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上车之前,还按照东正教的礼节吻了格拉西姆三次。格拉西姆原想送她到城门口,起初还在她的车子旁走了一阵,可是走到克里木浅滩时他突然站住了,他一挥手,就顺着河返回去了。P14-16

序言

正如本书书名所表示的,《木木》是一部屠格涅夫的短篇故事集。屠格涅夫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很熟悉。他的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以及他的成名作《猎人笔记》,还有《阿霞》《初恋》、《春潮》等中篇小说在我国有广泛的传播,年长一些的读者都熟悉这些作品,因此向年轻读者介绍屠格涅夫的作品很有必要,可以引导年轻读者了解这位俄罗斯大作家,引导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他的作品,从而去认识俄国十九世纪中叶的一些社会状况,了解这个阶段的俄国历史和社会思潮。

伊·谢·屠格涅夫是俄国19世纪的杰出作家,1818年11月9日生于俄罗斯中部奥廖尔省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一个濒临破产的骠骑兵上校,母亲瓦尔瓦拉·彼得罗夫娜从她叔叔那里继承了一大笔财产,是个拥有五千农奴的大农奴主。她对农奴和仆役十分专横残忍,常对他们施以酷刑,因而引起屠格涅夫对当时俄国实行的封建农奴制的强烈憎恶和对被压迫的农奴的同情。这对他一生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他一生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的反映。1827年屠格涅夫随家迁居莫斯科,1833年就读于莫斯科大学,思想上颇受当时莫斯科进步思想的影响。1834年屠格涅夫又随家迁居彼得堡,进入彼得堡大学学习,并开始了他初期的文学活动。1838年至1841年他在德国柏林大学听课,结识了当时一些旅居德国的俄国社会活动家。1841年屠格涅夫返回俄国,认识了革命民主主义大批评家别林斯基,受到不少熏陶,这对他反对农奴制观点的形成和一生创作生涯起过很大作用。后来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国外度过。由于他长期脱离国内的社会生活,也造成了他写作中的一些缺憾。但是屠格涅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反映俄国社会思潮和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品,尤其在19世纪六十年代前后,俄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增长、封建农奴制面临崩溃的年代,屠格涅夫的创作变成了当时历史的记录,表现了那个历史阶段的某些本质方面,因而他的作品的思想内容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而他的艺术成就也是十分卓越的。

农奴制濒临崩溃问题是俄国19世纪中叶的社会中心问题。五十年代俄土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专制农奴制的腐朽,事件的发展使许多俄国人睁开眼睛,看到改革的必要,其时广大农民也由于深受压迫而掀起暴动的浪潮。面对农奴制改革的方法和道路问题,革命民主主义者寄希望于农民革命,主张将土地无偿分给农民,而一些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即所谓自由主义者却持改良主义观点,拥护沙皇带有欺骗性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在这场风雨中,屠格涅夫既赞成消灭农奴制,却又出于人道主义,希望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会给农民带来幸福而反对农民革命。屠格涅夫这种思想上的矛盾在他的作品中有深刻的表现,而在我们这部故事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屠格涅夫对农奴制的强烈仇视,他对农民的同情。在这一点上,屠格涅夫表现了他的民主性和进步性,当然是值得肯定的。

屠格涅夫对农奴制的揭露,我们首先可以在短篇小说《木木》中强烈地感受到。农奴、看门人格拉西姆从小河中救起一只溺水的小狗,对它百般呵护,几乎把它当成伴侣,视为宝贝,可是由于小狗的叫声搅扰了女主人的清梦,女主人竟然认为下人养狗“犯了王法”,无法容忍,必要置其死地而后快。事件经过一番曲折,格拉西姆面对着专横的女主人再也无法保护他的爱犬——他身上感情的寄托,只得拴上两块砖头,亲手将爱犬溺死于河中。这是一幅多么叫人动容的景象!而这个残酷的农奴主老太婆的原型竟然就是屠格涅夫的亲生母亲,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屠格涅夫对农奴制的憎恨和抗议有多么强烈。英国著名作家高尔斯华绥曾说:“在艺术方面,比这个更强烈的对专横暴虐的抗议还不曾发生过。”

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是一部借猎人出猎的见闻揭露沙皇专制制度下广大农奴遭受农奴主残酷奴役、处于水深火热生活中的纪实作品,它用活生生的事例向读者展示了俄国农奴制下广大农奴的悲惨生活。而《猎人笔记》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暴露农奴制的黑暗与残酷,而且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德。作者没有以地主老爷的态度居高临下地看待农民,像以往许多作家那样把农民描写成愚昧无知、缺乏崇高品德、只是一些应当受到怜悯的对象。作者在本书中往往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和农民一起打猎,平等地谈论农民的生活,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发现、描写这些普通劳动人民的许多优秀品质,表现出他深厚的人道主义和民主思想。在《猎人笔记》中屠格涅夫背着猎枪,在猎户陪同下,走遍附近的农村田野、荒山野岭、江河湖泊,接触了无数劳动人民。在他的笔下出现了普通的农民、工人、大学生、县城医生、独院小地主、磨坊主、破落小贵族,以至家仆和使女,而农民的孩子在他的笔下则成了一群容貌俊美、聪明爽直、充满幻想、勇敢勤劳、活泼可爱的小伙子。作者把他的感情倾注在这些普通劳动人民身上,他没有任何贵族的架子,而和这些善良的农村劳动者打成一片,这在贵族出身的作家中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屠格涅夫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也是十分卓越的。这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杰出的诗人、大散文家,读他的小说是一种极其愉悦的艺术享受。他善于讲叙故事,他的小说总是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绝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把他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融入生动的故事之中,使人如入亲历之境。在作家的笔下,晴朗的夏天,“太阳不像炎热的大旱天那样火烧火燎,不像暴风雨那样昏暗火红,而是那样清澈明亮、温煦辉煌,它从一抹狭长的云彩底下冉冉升起,焕发出鲜明的光彩,沉浸在一片淡紫色的雾霭之中”。在天气不稳定的秋天,“天空时而布满疏松的白云,时而有几处突然晴朗了一会儿;于是从散开的乌云中间露出一小块蓝天,它明朗可爱,宛如美丽的明眸”。俄罗斯的乡村,“缓坡小丘的长长坡面上,葱茏的黑麦正轻轻地泛着涟漪;几片云朵投下的淡淡阴影在它上面缓缓地移动着。远处森林郁郁苍苍,池塘波光粼滟,村庄橙黄闪亮;成百的云雀腾地飞起,歌唱着,又急速落下来,伸长脖子,停在土堆上……”几个农家小孩在夜牧的牧场上,围着篝火,讲着鬼故事:夜里在造纸厂走来走去的家神,坐在树枝上向人招手的女落水鬼,变成小绵羊在坟墓上诱人的鬼魂,在树林里让人迷路的林妖……这一切都在他们的嘴里生动地讲述着。屠格涅夫是一位描写景色的能手,在他的小说中几乎每一篇都有大量的景色描写,而这些描写决不落入俗套,而是每一篇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篇都使人觉得清新美妙,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作者用这些秀丽的大自然风光衬托了农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作家对俄罗斯大自然和劳动人民的热爱。作者的艺术成就在今天无疑仍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屠格涅夫卷(名家名译插图本)/文学大师的短篇小说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译者 冯春//沈念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444702
开本 32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6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