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异乡
内容
编辑推荐

这书里的人,书里的事,就发生在身边。浓浓淡淡,起起伏伏,如你我所经历的那般真真切切,囫囵囵是人世间的常情常态,他们率性使情,如雷如电,他们情为心迷,如风如雨,一样也是铭心刻骨,让人动容不已。本书讲述了一群外国艺术设计师在中囯深圳的情爱生活。

内容推荐

他们率性使情如雷如电,他们情为心迷如风如雨……本书讲述了一群外国艺术设计师在中囯深圳的情爱生活。

试读章节

纽约的冬天特别寒冷。

在曼哈顿第六大道的街头,手提设计稿箱的苏珊,裹着厚厚的大衣,贴近街边缓慢地走着。

穿过第六大道和百老汇大道的交叉口,苏珊在接近三十四街的转角处停了下来。她解开大衣腰带,拉了拉被风扯得皱皱巴巴的大衣,重新把腰带束紧、扣好;又把倒塌了的大衣领子竖起来,往脖子里按了按;然后将设计稿箱紧紧夹在手臂里。她略弯些腰,迈开步子,一转弯,走进了三十四街。

凛冽的寒风朝苏珊劈头盖脸地刮来。她稍一停顿,横着移向街边,侧着身艰难地迈着步子。风忽而横扫,忽而直驰,在马路上乱碰乱撞,呜呜呼啸。她没再停下来,或左或右转动身体朝前走着,走着……渐渐地,风的势头开始减弱,威力逐渐变小了。她变得轻松起来,脚步愈来愈轻捷,一抬头,名声显赫的曼哈顿帝国大厦出现在了眼前。她知道,只要走过这栋庞然大物,就到第五大道了。

出了街口,她点上一支炯,站在街角望了望朝向,确定只要沿着第五大道往北走,便可以找到今天要去的JNC·C公司了。她之所以这么急着去这家公司,那是因为这家公司的凯文总裁前几天亲自给她打了几次电话,说有重要的事跟她面谈。一天前她和这位总裁约好了今天下午三点见面。

很快,她按照凯文总裁告诉她的地址,在第五大道上一栋白色大楼前停了下来,推开高大的玻璃门,走进大厅,在墙上看到了的JNC·C公司字牌。她走到一张沙发前,放下设计稿箱,脱下厚厚的大衣,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着,双手捂了捂被风吹得有点僵硬的脸,然后拿起箱子和大衣,挺直身子走进电梯,上了三十六楼。

出了电梯一转弯,便到了JNC·C公司。当她走进这家公司的接待室时,发现橱窗里陈列着许多大小不同的游艇模型,觉得非常奇怪。心想,自己以前没有和这家公司有过来往,难道这家公司的老板需要请一个设计男人领带的设计师?

前台的接待小姐很礼貌地问了苏珊的姓名后,将她领进了一间办公室。

办公室很大。在高大的玻璃窗前,站着一位头发有些花白,手里拿着烟斗的老人。他一动不动,像是在沉思,又像是在看着窗外林立的高楼。那样子犹如一幅色调有些凝重的油画。

苏珊站在办公桌前。老人缓缓转过身来,挪动着不太灵便的步子走到苏珊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番,最后把目光停在了苏珊的脸上。老人看了一会儿,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苏珊被老人看得有些慌乱,刚才还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这会儿变得有点不知所措了。

“苏珊?你是苏珊吗?”老人轻声问道。

“是,是的,凯文先生。”苏珊有些拘束。

“苏珊,你坐吧。”老人指了指边上的一张三人沙发后,自己先坐了下来。苏珊迟疑一下,坐在了老人的边上。老人棱角分明的脸』二气色不是很好,有些花白的头发却梳理得整整齐齐。当发现苏珊在看着他时,他浓长的眉毛下,一双眼眶凹陷的大眼睛透出了慈祥的光亮。老人嘴角微微一颤,眼睛里隐隐约约地有了些泪光。

“你还认得我吗?”

“不,我不认识。”

“难道一点儿记忆都没有吗?”

“是的。”

这时,敲门声打断了两人的对话。一位小姐走进来倒了两杯咖啡,放下咖啡壶后,轻轻地走了出去。

“我姓孙,中文名叫孙承中。”老人挪动了_—下身子。

“孙……”苏珊瞪大眼睛,说出一个字便愣住了。

怎么可能?是不是自己听错了?她重新端详着眼前的这位老人,紧张地在他脸上搜寻着二十多年前的记忆,心怦怦地乱跳着。

“苏珊,我是你的父亲……我老了,可能和你童年时记忆的不一样了.…..’’老人说罢,眼光垂了下来。他说话的声音很轻,缓慢的语速像是在教堂里的十字架前作着忏悔。

苏珊的目光仍然停留在老人的脸上。老人欠了欠身子,甚至抬起头,向苏珊凑近了些。这是想让她看得清楚些?还是……还是向她表示些什么?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她像触电似的,浑身一颤,老人浓眉下凹陷的大眼睛,和她每天早晨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的眼睛是一模一样的。这是我的父亲?她问自己,刚一摇头,又停下了。她曾无数次在脑海里描述过父亲的形象,却没有一次是完整的,唯独这双凹陷的大眼睛,总是那么清晰。这是她五岁时,父亲给她留下的最深记忆。

苏珊无法再看下去,一股酸楚从心里涌起。她转过脸,咬着牙不让眼眶里的泪水流出来。

P1-2

后记

傍晚时雨越下越大,雨点打在玻璃窗上劈劈啪啪地响着。随着夜深,雨声渐渐地模糊了,后来,便听不到了。当晨光透过窗帘投射进来时,我写完了这部书稿的最后几个字,有些疲惫,心里却畅快。

我想写这书里的故事已经好久了。

很早,我便去了美国。在遥远的异乡,终究没忘了深邃、奇妙的方块字,这或许是一种延留的情结。多年以后,我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我去了上海,去了徽州,寻索记忆中的青石路、灰白巷、红砖楼,想把纷纷扰扰的思存、情惊写出来,让心灵有份慰藉,却总也迷离恍惚,难以笔下流畅。后来,我旅居到了深圳。这里谐和融畅,使我原本有些郁忡忡的身心,怡愉松爽了起来,这里开通明达,少了偏狭和疏斥,如我生活在纽约那般自由而宽舒。尽管远离亲故,但日子久了,我在这里有了新的朋友,还居然有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好、知交。他们怀揣梦想,漂洋过海,涌入这个鲜活的城市,他们来来往往,寻寻觅觅,在这里或喜或忧,或欢或愁,滋生着可歌可述的故事。我记着有个作家说过:“文章,它是一段故事,属天地早有了的,只是有没有宿命可得到。”这世上的事,真是回天转地,我感叹,冥冥中还有了这个宿命,我激动,欣欣然真有了这份机缘。于是,我写就了这样的一本书,与其说它是小说,不如说它更像是一次追逐,随着故事里的人,自自然然地演绎了下去。

我把书写完了,但书里的故事依然在继续。

这书里的人,书里的事,起初写的时候,也曾苦苦冥想,斟酌再三。什么行文布局的结构、形式,故事情态的异变、机巧,我都责求能够逐新趣异。但写着写着,便忘了这些套数框框,也不再贪羡妙语美词了。我感动、心跳、落泪,全因这些书里的人就在面前,这些书里的事就发生在身边。浓浓淡淡,起起伏伏,如你我所经历的那般真真切切,囫囵囵是人世间的常情常态,真实得使我不忍心去臆造,去雕琢,去粉饰。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男男女女,在这个开放的现代城市里谈情说爱,成就了现代人的现代情爱故事。他们不再像《西厢记》里的张生和崔莺莺那般娇羞隐涩,遮遮掩掩,也没了《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爱恨情仇的凄凄惨惨。但他们率性使情,如雷如电,他们情为心迷,如风如雨,一样也是铭心刻骨,让人动容不已。我感触深深:在现今不乏滥情、假情、矫情的社会里,仍然有人追逐着真情、深情、纯情。在太多的假、恶、丑中,更有真、善、关在延续,在闪放。这样的情境使我心里宽慰了不少,也安妥了许多。  

书出版了,我自然心存感激,而最想说的便是:谢谢你,深圳!

写完这些话,关了电脑,我长舒一口气,心想,写了本自己想写的书,真好!我推开窗户,雨后的空气,还夹着点潮湿,扑面而来,倒是格外的清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异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沈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77365
开本 16开
页数 3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2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7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