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名学的基础教程,本书对地名学和地名研究、地名系统和地名工作、地名文献和地名教学等有关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作出科学、简明的阐述。
本教程既然具有概论、通论的性质,就要力争对地名学基础知识作出名副其实的全面通达的概括之论,以实现使读者初步见到地名学的整体轮廓,学到与此有关的基础知识的目标。
本教程在全书内容的安排上,首先以多侧面、全方位地论述地名为重点,而后论述地名研究、地名管理、地名教学等有关地名学的社会实践诸方面。
图书 | 地名学基础教程(修订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作为地名学的基础教程,本书对地名学和地名研究、地名系统和地名工作、地名文献和地名教学等有关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作出科学、简明的阐述。 本教程既然具有概论、通论的性质,就要力争对地名学基础知识作出名副其实的全面通达的概括之论,以实现使读者初步见到地名学的整体轮廓,学到与此有关的基础知识的目标。 本教程在全书内容的安排上,首先以多侧面、全方位地论述地名为重点,而后论述地名研究、地名管理、地名教学等有关地名学的社会实践诸方面。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现代地名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部独具系统的专著。是作者在掌握国内外有关资料,经过多年考察探索、研究讨论和在高校主讲地名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本书共由12个单元内容组成。论述全面,内容精新,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配图得当,数据确实。对地名学方法论有实际引示之处。 本书适合高校地名专业师生、地名管理和研究人员阅读参考,适合高校地理、历史、考古、地图测绘、新闻出版、城镇规划等专业作选修课程的教材使用。 目录 Ⅰ 导言 一、地名学的研究对象 二、地名学的学科性质 三、地名学的研究任务 四、地名学的研究方法 五、《地名学基础教程》解说 Ⅱ 地名系统 一、地名和地名系统的科学概念 二、地名群、地名层和地名景观 三、地名系统的结构框架 Ⅲ 地名功能 一、地名的社会功能 二、地名的历史功能 三、地名的现代功能 Ⅳ 地名语词 一、地名语词含义 二、地名语词结构 三、地名语源 Ⅴ 地名特性 Ⅵ 地名命名 一、地名的命名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二、地名命名可以采取的主要方式 Ⅶ 地名分类 一、地名分类的科学意义 二、地名分类的依据和原则 三、地名分类的方法 四、地名分类的方案 Ⅷ 地名演变 一、地名的产生及其构成要素 二、地名演变的重要事实 三、地名演变的一般规律 四、中国地名的现代发展趋势 Ⅸ 地名研究 一、地名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地名研究的主要领域 三、地名研究的方法 四、我国地名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Ⅹ 地名图书 一、我国历史上的地名图书 二、现代地名图书的特点及其编纂 Ⅺ 地名管理 一、地名的国家管理 二、地名标准化管理 三、地名行政事务管理与服务 四、地名管理法规 Ⅻ 地名教学 一、中等学校的地名教学 二、高等学校和成人进修的地名学教学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地名学基础教程(修订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褚亚军//尹钧科//孙科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测绘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01930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6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09-08-01 |
首版时间 | 1994-10-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P281 |
丛书名 | |
印张 | 11.7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