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百千(白话美绘版)/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向来重视儿童教育,很早就有“蒙以养正”或“养正于蒙”的说法。因为这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启少儿之蒙昧,所以又称“幼学”或“蒙学”。

在众多的蒙学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号称“三百千”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百千(白话美绘版)》(作者郝艳华)从蒙学角度出发,选编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合其为一,定名为《三百千》。

内容推荐

为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百千(白话美绘版)》从蒙学角度出发,选编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合其为一,定名为《三百千》。

《三百千(白话美绘版)》(作者郝艳华)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目录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试读章节

石氏大家族的组成比较复杂,又多有外族人加入,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支为卫国大夫石诺之后。春秋时,卫国有一公族大夫名石□,因他对卫国有功,故世代贵为大夫。他的后人就以石为姓。另一支石氏出于“昭武九姓”之一。还有一支石氏则是古代鲜卑族乌石兰氏所改。

汉代石苞,字仲容,因貌美而被誉为“石仲容,姣无双”;又因才智过入,在汉文帝时居大司马之职,封乐陵郡公。晋代的石崇与王恺斗富,以蜡代薪,作锦步障50里,奢靡一时。

西周时,姜子牙的嫡孙、齐丁公吕饭的儿子季子将君位让给弟弟叔乙,自己则食采于崔邑,人称他为崔季。崔季的后代就以祖上的食采地为姓。

春秋时齐大夫崔杼,东汉侍御史崔朝,与班固、傅毅齐名的大才子崔驷,唐代诗人崔护、崔□,明代名臣崔呈秀,清代学者崔述等都堪称中国历史上的崔姓名贤。

出自姑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传说黄帝的裔孙伯倏受封于南燕,被赐为姑姓。后来,他的后世子孙就简化姑为吉。另一支吉氏为周朝大臣尹吉甫之后。周宣王时有大臣名尹吉甫,他的后代就以他的字为氏,称为吉氏。

汉代有太医令吉本;唐代有宰相吉项,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户部侍郎吉中孚。

最早见于晋代。晋代有钮滔,宋代有钮钊,其后为钮氏。清代,满族中有钮祜禄氏.后有人简化为钮氏。

元代宣慰副使钮克让,明代德安知府、广东参政钮衍,清代画家、音乐家钮贞,文学家钮树玉,著有《说文解字校录》《说文解字附字考》。

出自共工氏。本为伏羲大臣,后被大禹驱逐流放,共工氏的族人为避难,便在共头上加龙,改共工氏为龚氏。另有一支龚氏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晋国晋惠公即位后.谥其兄申生为共君。申生的后代就以共为氏,其中一支支庶子孙为避仇,便将共改为龚,是为龚氏。

汉代龚胜以明经好学与高风亮节著称于世,他在汉哀帝时为光禄大夫,王莽篡汉后,因受汉厚恩,不肯以一身事二姓,绝食而死。清代爱国诗人、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浙江仁和人,善诗,诗风绮丽奇肆.有“龚派”之称。

西周时,周宣王封上古颛项帝之孙重黎的后代休父于程国,他的后代就以国名为氏,称为程氏。另一支程氏为春秋时晋国荀氏之后。春秋时,尊贵显达的晋国荀林父之后□□食采于程邑,他的子孙就以邑名为氏,称为程氏。

我国民间流传“赵氏孤儿”的故事,其中那个与公孙杵臼一起定计救出赵氏孤儿,并将其抚养成人直到为赵家报仇雪恨的赵家门客,就是赵朔的好友程婴。赵家大仇已报,程婴亦杀身以报友人。他的忠于故友、大义凛然一直为世人敬仰。

夏代时,夏王少康封自己的儿子季杼于会稽,时有稽氏、会稽氏。这支夏禹的后代历夏、商、周三代,到汉代初年,有稽氏家族的部分子孙播迁于谯郡的嵇山定居,并以地为氏,改稽氏为嵇氏。这是最早出现的一支嵇氏。三国时魏国嵇康,本姓奚,后由会稽迁至谯郡的钰县,居于嵇山旁,其后便以地为氏,称为嵇氏。第三支嵇氏是由少数民族鲜卑复姓统稽氏所改。  西晋秘书郎、忠贞节烈名士嵇绍乃嵇康之子,晋惠帝时为侍中。永兴初年,他跟从惠帝与成都王司马越交战于汤阴,两军交锋,晋军大败,惠帝的侍卫都跑光了,只剩下嵇绍一人保护,结果他就在皇帝的身边被害,血溅御衣。等到惠帝被救出重围,左右要把那件溅血的龙袍拿去洗,惠帝阻止说:“此嵇侍中血,勿浣。”

周初,周公旦的第四个儿子被封在邢国,也称邢侯。邢国于公元前662年被卫国所灭,邢国子孙失国后就以原国名为氏,称为邢氏。另有一支邢氏为晋国大夫韩宣子之后。春秋时,邢国被卫国所灭,后卫国又被晋国所灭,这时晋国就把邢地封给大夫韩宣子,韩宣子的后人就以地为氏,称为邢氏。

三国时有魏关内侯邢颐,字子昂,其为人性情高洁,时论称其“德行堂堂”,为“真雅士”,被曹操父子赐封关内侯。

在周初分封诸侯时,有一周王室同姓小国叫滑国,地在今河南睢县西北一带,后又迁至河南偃师的南部,最后被晋国所灭.国亡后,其子’孙后代就以在原国名为氏,称为滑氏。

唐代有权臣滑涣,明代有医学家滑寿,时人以能得其“诊视决生死为无憾”。

一支为赢姓伯益之后。伯益为上古舜、禹时的贤臣。伯益的子孙非子的子孙中,有一支受封到jH5乡,其后遂以地为氏。后在周僖王时,非子的六世孙陵被改封到解邑,于是后代就去掉字中的“□”,表示已离开故地,又另加“衣”字,称为裴氏。另一支裴氏为颛项后裔。春秋时,晋平公将颛项高阳氏的一个后裔封在周川裴中,他的后人就以封邑为氏,称为裴氏。

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唐代名将裴行俭、宰相裴度,明代诗人、画家裴爽等都是裴姓名人。

一支传说为上古颛项帝的玄孙陆终之后。一支为齐宣王少子通之后。战国时,齐宣王的小儿子通被封在平原般县陆乡,他的子孙就以封地为氏,称为陆氏。另一支陆氏源于春秋时有戎族陆浑国。另外还有一支陆氏是由鲜卑族三字姓步陆孤氏所改。

陆姓名人有汉代政治家、辞赋家陆贾;三国吴名将陆抗,辅国将军陆逊;晋代文学家、后将军、河北大都督陆机。他与其弟——文学家、大将军右司马陆云,时称“二陆”.唐代茶叶专家陆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清代藏书家陆心源都是陆姓名入。

以地为氏。周初,成王的卿士荣伯被封在荣邑,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为氏,称为荣氏。另一支荣氏源于周朝大夫荣夷公。

春秋时有著名隐士荣启期,汉代有经学家荣广,宋代有诗人荣湮。

西周时,武王的曾孙、周昭王庶子受封于翁地,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为氏.称翁氏。

唐代僖宗时的高士翁洮,以一首《枯木诗》谢绝朝廷的征召,被后人传为佳话。宋代有诗人翁卷,清代有金石学家翁方纲,咸丰时状元、光绪帝老师翁同标等。

一支源于黄帝之子。另一支为周文王之后。周初,周文王之子受封于郇,时称郇伯。郇国后于春秋时被晋国所灭,郇伯的后人就以原国名为氏,后来去掉郇的“□”旁,另加草字头,即为荀氏。除此之外,晋国公族隰叔的后人中也有荀氏,是为荀氏的另一支。  战国时有赵国思想家荀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著有《苟子》32篇,中国历史上十分有名的思想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P111-114

序言

中国古代向来重视儿童教育,很早就有“蒙以养正”或“养正于蒙”的说法。因为这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启少儿之蒙昧,所以又称“幼学”或“蒙学”。即要求在儿童智慧初开的时候及时施以正当的教育,启迪儿童的智慧,培育儿童的品德,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中华蒙书不仅是儿童的早期教科书,也是人们丰富知识、修身立志、完善自我的重要传统读物,它们无论在文学、史学、哲学方面,还是在语言学、教育学等方面,都曾为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众多的蒙学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号称“三百千”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虽然它们不能体现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历史发展的全貌,但就其流传时间之久、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而言,仍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三字经》是古代蒙书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它是我国古代成书较早的蒙学课本,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是中国韵语蒙书的名篇,被誉为“千古一奇书”。全书虽仅千余字,但内容丰富,概括性极强,且结构严谨、文字简练,三字成句,句句叶(xi百)韵,读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便于记诵。《三字经》在教少儿学习认字,强调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把伦理道德规范、名物常识、经史诸子、历史次第、勤勉好学的范例贯穿其中,教育少年儿童要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师爱友、互谅谦让、刻苦学习的优良品德。其中许多语句,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已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代代传颂、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许多人少年时读过此书,竟致终生不忘。特别是它只用三百字即概括出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变迁、朝代更迭、帝王兴废的历史,有条不紊、言简意赅,因此,还素有“小《通鉴》”和“袖里《通鉴纲目》”的美誉。

《百家姓》也是中华蒙书的精粹之一,成书于北宋初年,作者已无确切资料可考。中国是世界姓氏起源比较早的国家,《百家姓》的编纂充分体现了中国古老文化的悠久历史。从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算起,中华姓氏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了。上古社会,“姓”和“氏”的意义并不相同。“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在当时是一个部落的名称,同一“姓”即代表着由一个老祖母传下来的同一个母系血缘关系,起着“明血缘”“别婚姻”的重要作用。所以,中国最古老的姓如姬、姜、赢、姚等都带有“女”字旁,同姓不可通婚,以避免近亲繁殖,保证氏族人种的健康兴旺。“氏”产生于“姓”之后,它是同姓的分支,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起初,“氏”也是同姓各部落的名称,后来由于一些男子处于部落的重要地位,并逐渐成为部落首领,母权制逐渐被父权制的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这样即产生了男子的特殊标志“氏”。男子称“氏”,“氏”随父亲而来。所以,传说中父系氏族英雄人物的称号亦为“氏”。中华民族最早的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母系血缘关系的部落,一为姜姓,即炎帝神农氏;一为姬姓,即黄帝轩辕氏。至周代,“氏”急遽发展,以至以“氏”代“姓”。于是,泰、汉以后,姓氏合一,“姓”与“氏”不再区分,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中国姓氏的起源、形成、演变和发展曾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诸如以国为姓、以封邑为姓、以住地为姓、以族号为姓、以官职为姓、以职业为姓、以谥号为姓、以祖先名字为姓,还有皇帝赐姓、避讳改姓、避祸改姓、民族姓氏融合等,使不少姓氏发生了变化。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同姓者不一定就是同一血缘,同宗者也不一定就是同姓。

《百家姓》传至今天有多种不同的版本,这里选取较早的472字本,单姓408个,复姓52个。

《千字文》是以常识为内容的启蒙初学的韵文读本,大约成书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535年-546年),作者是南北朝时梁朝的周兴嗣。 《千字文》全文千字,以四言为句,隔句押韵、音调和谐、深浅适度、前后贯通、易读易记、极富文采。它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农耕、园艺、自然常识、饮食起居、修身养性等各个方面,还吸收了不少民间流行的成语、谚语,特别是其中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和对农业生产知识的推广,成为该书可贵的特色。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治本于农,务滋稼穑,□载南亩,我艺黍稷”,将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纳入蒙学教材,是很值得称道的。由于《千字文》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记诵,又切于实用,后来逐渐变为学童启蒙识字的普及读本。从隋朝开始,逐渐流传,影响甚大。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蒙书洋洋大观,难以尽考。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洗,它们中的精华部分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些蕴涵灵光、精彩动人的蒙书名篇,更是句句精当、字字珠玑,孕育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虽然这些读物有其一定的历史与时代的局限,但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文化教育概况,应该说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处宝藏,披沙拣金,对今天亦颇有可供借鉴之处。为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书从蒙学角度出发,从大量传统蒙书中选编了长期流行于世,具有代表性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范本,在保持原作含意的基础上试作今译,并对原文给以必要的注释,目的在于助读和普及传统蒙学基本知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百千(白话美绘版)/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郝艳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801606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94.1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