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科学技术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思(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深层探索)
内容
编辑推荐

由陈慧平编著的《科学技术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思》所使用的科学技术(简称科技)与人文精神(简称人文)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接近于事实与价值的对应。如果说科学技术偏重于体现物的一面,构成了人的生存环境,属于生产力(第一生产力)范畴,那么,人文精神则主要体现人的一面,支撑着人的自我认同,属于思想意识(包括价值观念)范畴。科技与人文之关联始于人类历史的发端。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共六章节,主要内容为更新信念系统,重建世界观,转变人(人类)的自我认同,从时空进化论看科学技术对人文精神的挑战,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地位,高科技的冲击。

内容推荐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有一行字句亘古弥新:“人,认识你自己”。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往往在历史似乎不再有重大变化的时期、往往在人们自以为已经完全了解和把握自身的时刻,自然、社会或生活中的意外事件或现象会悄然降临,逼迫人们在无奈中重新认识自我,今天,恰恰在人们最需要理论的时刻,理论却不能完满地回答‘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当一种理论无法对现实进行解释和指导时,我们只能延迟,却永远不能阻止它被遗弃的命运。

面向实践是哲学的必然选择,但是把哲学观念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并非轻而易举,它需要思维的穿透力,否则只能得到外在的、表层的“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思》立足于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与科学技术实践,提出了“时空进化论”,并对传统人文精神进行了较为彻底的反思,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一次有深度的尝试。作者认为,知识分子不能凭想当然的批判去寻找救世的捷径,不能只是按照人们乐于接受的信条积累自己的文化资本,而应回归本体论辩证法,从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实践的外部反思转到内部反思,摆正人的位置,摆脱主体形而上学的束缚,在否定之否定中开辟出一条新的生存之路。

《科学技术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思》由陈慧平编著。

目录

导论

  一 时代的问题:科技与人文

  二 一个相关宗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三 本书的难点及思路

 上篇 挑战

第一章 高科技的冲击

 第一节 前所未有的问题

  一 人的生物属性是否是永恒的

  二 精神与肉体哪一个更重要

 第二节 人类认识的窘境

  一 高科技观的误区之一:种族假相

  二 高科技观的误区之二:洞穴假相

  三 高科技观的误区之三:市场假相

  四 高科技观的误区之四:剧场假相

第二章 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地位

 第一节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构架

  一 科技社会构架的动态模式

  二 “科技社会构架”与“社会建构”

 第二节 科学技术作为“天道”的展现

  一 何以存在科学技术

  二 科学技术展现的天道有哪些启示

第三章 从时空进化论看科学技术对人文精神的挑战

 第一节 时空进化论的基本内容

  一 时空进化论是从哲学上对时间、空间的再理解

  二 时空进化论是开放的系统论、非人类中心的辩证法

 第二节 时空进化中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

  一 时空进化的图景分析

  二 科学技术对人文精神挑战的严峻性

 下篇 出路

第四章 转变人(人类)的自我认同

 第一节 转变人的自我认同的必要性

  一 转变人的自我认同:更新世界观

  二 转变人的自我认同:驱除主体形而上学的魔咒

  三 转变人的自我认同:远离“乡愁”与 “自恋”

  四 转变人的自我认同:告别消极的虚无主义和享乐主义

 第二节 主体性再认识

  一 主体性问题的反思

  二 既有的目的论主体性有虚幻成分

  三 主体性的建构应摆脱抽象人性论的束缚

 第三节 人的本体论局限性

  一 人的实践的局限性

  二 人的认识的局限性

  三 人的道德的局限性

  四 人文理想的局限性

 第四节 人在时空进化中的角色

  一 人:权力的载体

  二 人:过渡性存在

第五章 重建世界观

 第一节 世界观重建的基础

  一 自然科学基础

  二 实践基础

  三 哲学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世界观重建的重点:为意识在宇宙中定位

  一 意识是时空进化过程中的动态元素:从物质的运动特征看

  二 意识是时空进化过程中的动态元素:从认知过程看

  三 意识是时空进化过程中的动态元素:从自由与自然的关系看

  四 意识是时空进化过程中的动态元素: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看

 第三节 新世界观的内核:时间的深层力量

  一 新世界观的统一性在于时间之流

  二 新旧世界观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时间的不同理解

第六章 更新信念系统

 第一节 更新信念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 更新信念系统的必要性

  二 更新信念系统的可能性

 第二节 更新信念系统的路径:从封闭走向开放

  一 信念系统的封闭性

  二 打破信念系统的封闭性,保持其开放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科学技术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思(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深层探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慧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92610
开本 16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5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024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