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洲所著的《唐代东南的历史地理》主要研究唐代东南的历史地理,包括:地理名物考释、东南行政区划建置沿革、诸州县之地理形势、唐代东南的生态环境、定居区域的地理类型等内容。对唐代东南的历史地理情况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图书 | 唐代东南的历史地理/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学术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吴洲所著的《唐代东南的历史地理》主要研究唐代东南的历史地理,包括:地理名物考释、东南行政区划建置沿革、诸州县之地理形势、唐代东南的生态环境、定居区域的地理类型等内容。对唐代东南的历史地理情况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地理名物考释 一 地理通名诠释 二 《禹贡》南方州域之考辨 淮、海惟扬州 荆及衡阳惟荆州 梁州之华阳 《通典·州郡典》关于东南州域之划分 三 主要的地理标志和分界线 四 唐以前行政建置与人口分布重心 两汉之区划与形势 两汉诸州域间人口分布:兼与唐代比较 晋代以降东南区划的推进 五 风俗地理之演化 迁、班二史之论断 《隋志》、《通典》论九州风俗 《寰宇记》东南诸州风俗条 六 唐代以前与唐代的东南地理要籍 唐以前总志和私撰方志等 唐代官修总志和图经等 第二章 东南行政区划建置沿革 一 唐代行政区划等级与东南的一、二级建置 二 贞观十二年东南行政区划 三 贞观十二年之后政区建置沿革系年考订 四 区划界线与勘界问题 五 唐代与当代行政区划对照 第三章 诸州县之地理形势(上) 一 山南东道 襄州 邓州 唐州 隋州 均州 房州 郢州 复州 荆州 峡州 归州 夔州 万州 忠州 涪州 澧州 朗州 二 淮南道 扬州 楚州 滁州 和州 濠州 寿州 庐州 舒州 蕲州 黄州 安州 光州 申州 三 江南东道 润州 常州 苏州 湖州 杭州 睦州 越州 明州 婺州 衢州 处州 台州 温州 福州 建州 泉州 汀州 漳州 第四章 诸州县之地理形势(下) 一 江南西道 宣州 歙州 池州 洪州 江州 鄂州 沔州 岳州 饶州 吉州 袁州 信州 抚州 虔州 潭州 衡州 邵州 永州 道州 郴州 连州 二 岭南道 广州 韶州 循州 潮州 端州 康州 新州 第五章 唐代东南的生态环境 一 地质地貌状况 二 气候与生态 岭北的季节循环 岭南气候与“瘴疠” 三 物种与生态 虎 象、鳄、蛇等 四 唐代东南总体优良的环境质量 环境破坏与资源消耗的隐忧 第六章 定居区域之地理类型 一 人口定居区域之地理类型:三层次概念剖析 二 定居点的微观类型 豫为城池 农业人口定居点暨村落之地理形态 三 定居区域的中观类型 江南 云梦泽 三峡 豫章 山地丘陵 海滨 四 山川形势之宏观分区 淮南 两浙宣歙 江西 荆楚 福建 岭南 五 三峡以下之长江水系 六 定居区域地理类型的综合考察 基础设施 户口规模与分布密度 理论模型与现实状况 七 唐代东南地理:作为历史的边界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一 古代文献 二 辞典、工具书和地图册 三 当代论著 四 中译论著 五 外文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唐代东南的历史地理/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学术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9644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18 |
出版时间 | 2011-05-01 |
首版时间 | 2011-05-01 |
印刷时间 | 2011-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928.642 |
丛书名 | |
印张 | 2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