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训诂学史话/思想学术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周信炎编著的《训诂学史话》是思想学术系列中国史话丛书之一,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内容推荐

周信炎编著的《训诂学史话》讲述了:训诂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在释解古文献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其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而更好地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训诂学萌芽于先秦时代,经过汉魏、隋唐及宋元明各朝的发展,终于在清代达到了一个高峰。清代不仅出现了两个主要的训诂学流派——吴派和皖派,涌现了一批著名的训诂学大师,而且出现了大量杰出的训诂学作品,比如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邵晋涵的《尔雅正义》等,这些作品对民国直至如今的训诂学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目录

一 训诂学的萌芽——先秦

 1.训诂及其起因

 2.先秦训诂的几种体裁

 3.先秦训诂的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训诂的兴盛和训诂学的形成——两汉

 1.训诂兴盛的原因

 2.传注的繁荣和郑玄的训诂学

 3.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尔雅》

 4.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5.世界上第一部大字典——《说文解字》

 6.第一部通过语音探求语源的专书——《释名》

 7.小结

三 训诂学的保守——魏晋南北朝隋唐

 1.保守的主要原因

 2.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3.新专著的撰著和旧专著的注释

 4.集解、义疏的产生和《五经正义》

 5.小结

四 训诂学的转折——宋

 1.理学的兴起和“六经注我”

 2.宋代的注疏和朱熹的训诂学

 3.《说文》学的兴起和训诂理论的归纳

 4.小结

五 训诂学的萧条——元明

 1.萧条的原因

 2.元明训诂学的成就概说

 3.小结

六 训诂学的鼎盛——清

 1.训诂学复兴的原因

 2.清代训诂学的成就和特点

 3.清代考据的两个主要流派——吴派和皖派

 4.段玉裁和清代的《说文》学

 5.王氏父子和清代的雅学研究

 6.余论

七 训诂学的突破——民国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本书要讲的,是我国传统学科之一——训诂学的发展史。首先,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下究竟什么是训诂。

一提起“训诂”二字,有些读者朋友可能会感到陌生,然而,只要是对传统语言学略有了解的人就会知道,在传统语言学即“小学”中,训诂是与文字、音韵鼎足而立的一个重要部门。训、诂二字最初是单用的,连起来用,始见于汉代毛亨的《毛诗诂训传》,“诂训”即是训诂,在古代就有把《毛诗诂训传》称为《毛诗训诂传》的。此后,“训诂”一词基本上就定型了,如在《汉书·儒林传》中就曾多次出现,它实际上已经成为学科名称。“训诂”就是解释,凡是用语言解释语言在古代都叫训诂。唐代小学大师孔颖达说:“诂训传者,注解之别名。”又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然则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并见《毛诗正义》)。无论是用今语解释古语,用通语解释方言,还是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难懂的话,都属于训诂的内容。用今语解释古语,是训诂的重点;对文献中的词义语义进行训释,则是训诂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工作。

按其性质的不同,训诂大略可以分为三个种类:正文体训诂、传注体训诂和专著体训诂。正文体训诂一般指存在于先秦典籍的正文之中的语言解释现象,是训诂萌芽时期的形式。尽管后世的典籍中也时有这种形式的训诂出现,但跟后两种训诂比起来,它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人们在谈到训诂时很少包含到它了。传注体训诂指为了让人们读懂典籍而对它们进行专门的注释,即传、注、笺、疏之类,这一类训诂兴盛于汉朝。专著类训诂指不是针对某一种典籍,而是针对字词本身而进行的训释,较突出的例子如西汉扬雄的《方言》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刘熙的《释名》等。这一训诂类型的兴起也是汉朝及汉朝以后的事,它标志着我国训诂学的产生。

训诂既是用语言解释语言,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同一种语言文字,为什么还需要训诂?尤其是有时候人们面对的并不是古代而恰恰是当代的语言,也同样需要进行解释,这又是何道理?

其实非常简单,首先,人们在交际中为了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需要对自己所说的词语加以解释;其次,为了科学地认识事物,也需要对语言作精密的分析,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这两点,实际上也是训诂产生最盲接的原因。

P1-2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训诂学史话/思想学术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信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25801
开本 32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1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3
丛书名 思想学术系列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7: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