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社会史学家戴玄之的代表作,在义和团研究史上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本书首先对“义和团为白莲教的支流”这一成说提出了全面的挑战,最早从信仰、仪式及其文化内涵上厘清了义和团和白莲教的关系,对义和团的兴起、联军侵华、东南互保、中外合议等连续的一系列事变做了考证性的阐释。自戴著之后,有关义和团起源的各家研究,皆为其话题的延伸。
图书 | 义和团研究(历史与社会经典重刊)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社会史学家戴玄之的代表作,在义和团研究史上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本书首先对“义和团为白莲教的支流”这一成说提出了全面的挑战,最早从信仰、仪式及其文化内涵上厘清了义和团和白莲教的关系,对义和团的兴起、联军侵华、东南互保、中外合议等连续的一系列事变做了考证性的阐释。自戴著之后,有关义和团起源的各家研究,皆为其话题的延伸。 内容推荐 《义和团研究》是戴玄之先生的第一部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书分八章,从义和团的源流、本质、蔓延、排外,到战争之酿成、东南互保、八国联军的行动、最终达成和议,均在细密、谨严的考证基础上,有简练、生动的叙述,再现了义和团运动的动态全景图。 目录 戴玄之教授行述/Ⅰ 路遥序/Ⅲ 蓝文徵序/Ⅸ 自序/Ⅺ 第一章 义和团的源流/1 第一节 劳乃宣“义和拳乃白莲教之支流”之说不足信/1 第二节 义和团的起源/5 第二章 义和团的本质/15 第一节 义和团的本质与降神附体的真相/15 第二节 义和团与白莲教无关/25 第三节 释疑/33 第三章 义和团大起的因素/36 第一节 列强侵略压迫的刺激/36 第二节 教士教民的欺凌/37 第三节 天灾的影响/43 第四节 政府的鼓励/44 第四章 义和团的变质与仇外/56 第一节 义和团的变质/56 第二节 会党的活动/61 第三节 义和团的仇外/69 第五章 旧派态度与战争之引起/72 第一节 新旧两派的态度/72 第二节 下诏宣战/79 第三节 围攻使馆及北堂/82 第六章 东南互保及排外的蔓延/87 第一节 首倡东南互保者的异说/87 第二节 盛宣怀与东南互保/90 第三节 互保范围的扩大/95 第四节 排外运动的蔓延/99 第七章 联军的行动/105 第一节 大沽天津的攻夺战/105 第二节 向北京进军/109 第三节 联军的暴行/111 第八章 中外和议/119 第一节 帝后西奔与义和团的瓦解/119 第二节 中外和议的进行/126 第三节 辛丑条约的签订/133 附录一 许袁三疏真伪辨/143 附录二 董福祥上荣中堂禀辨伪/164 再版后记/19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义和团研究(历史与社会经典重刊)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戴玄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7702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3 |
出版时间 | 2010-09-01 |
首版时间 | 2010-09-01 |
印刷时间 | 2010-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56.707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4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