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南宋科举制度史/南宋史学研究丛书
内容
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以杭州(临安)为例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唐代和北宋的科举

 第一节 唐代的科举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

二、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病

 第二节 北宋的科举改革

一、科举条制的改革

二、考试内容和科目、学校的改革

 第三节 北宋科举中的发解试、省试和殿试

一、发解试

二、省试

三、殿试

 第四节 北宋科举对士人的优待

一、扩大科举取士,从优任命进士合格者

二、特奏名的设立

三、对发解和落第士人的优待

第二章 南宋的发解试

 第一节 发解试的种类

一、流寓试

二、牒试

三、国子监试

四、州郡发解试

五、对得解举人的优待

 第二节 发解试的解额和州郡贡院

一、发解试解额的确定和变化

二、免解

三、解额的不均

四、解额不均之害

五、州郡贡院

第三章 南宋的省试

 第一节 类省试

一、南宋初年的类省试

二、四川类省试

三、四川类省试的防弊措施

四、四川类省试实施的意义

 第二节 省试

一、省试时间的确定和考试科目的变化

二、省试考官——帘内官

三、省试考官——帘外官

四、举人的考试和录取

五、省试别头试

 第三节 考试条式与礼部贡院

一、考试条式

二、礼部贡院

第四章 南宋的殿试

 第一节 殿试和考官

一、南宋殿试概况

二、关于殿试策

三、殿试考官

 第二节 正奏名进士的唱名、甲第、赐出身与授官

一、唱名、甲第与赐出身

二、新进士授官

 第三节 特奏名及其授官

一、特奏名进士的条件

二、特奏名考试

三、特奏名进士授官

 第四节 童子科与赐出身

 一、童子科

 二、赐出身

第五章 宗室子弟和归正人科举

 第一节 宗室子弟的应举

一、有官锁应,无官应举

二、宗子量试

三、宗子取应

四、宗子科举的利弊

 第二节 归正士人的应举

一、对归正士人应举的优待

二、归正士人应举的利弊

第六章 经义标准的变化和对后世八股文形成的影响

 第一节 经义标准的变化

一、南宋前期的政治形势与经义标准的变化

二、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对以经义取士的重大影响

 第二节 八股文雏形的出现

第七章 南宋的制举和武举

 第一节 南宋的制举

一、两宋制举科目及其沿革

二、两宋制举应举者资格的变化

三、南宋制举的考试、等第和授官

四、南宋制举评述

 第二节 南宋的武举

一、两宋武举沿革

二、南宋武举的考试、等第和授官

三、南宋武举功用不彰之原因

第八章 科举舞弊与反舞弊——一场永无休止的“战争”

 第一节 南宋的科举舞弊

一、场屋之外的科举舞弊

二、场屋之内的科举舞弊

 第二节 南宋政府防范科举舞弊的措施

一、对应试士人籍贯的甄别

二、对怀挟、代笔、传义、继烛等防范

三、对封弥、誊录中舞弊现象的防范

四、对试官徇私舞弊的防范

五、对权势子弟窃取科名的防范

六、南宋科举舞弊严重的原因及教训

第九章 对科举官员的问责

 第一节 对担保和举送失实的问责

一、担保失实的问责

二、对发解举人超过定额和“成绩纰缪”的问责

 第二节 对拟题及考校失误的问责

一、拟题失误的问责

二、考校失误的问责

三、封弥、誊录失职的问责

 第三节 对场屋监督不力和管理不严的问责

第十章 科举制度与南宋社会

 第一节 科举制度促进南宋的社会流动

一、下层平民的社会流动

二、下层平民社会流动之原因

三、官僚阶层的社会流动及原因

 第二节 科举制度推动了南宋文化的普及

一、读书人数剧增

二、书籍大量流布

 第三节 科举制度促进南宋学校的发达

一、中央官学

二、地方官学

三、各地书院

四、乡塾村校

 第四节 科举制度造就南宋前期学术的繁荣

一、宋学的产生和勃兴

二、南宋前期学术繁荣的原因

 第五节 科举迷信对士人的影响

一、科举迷信的各种表现

二、科举迷信成因浅析

三、科举迷信对士人的影响

 第六节 对南宋科举制度的历史评价

一、南宋科举的积极意义

二、南宋科举的弊病

附录

 一、南宋进士科取士一览表

 二、南宋知贡举、同知贡举及监试一览表

 三、日本栗棘庵藏《舆地图》南宋“诸路州府解额”表

 四、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摘录)

 五、宝祐四年登科录(摘录)

 六、咸淳七年科举史料

 七、《淳熙重修文书式》、《绍熙重修文书令》

 八、元代科举史料

后记

编后语

编辑推荐

南宋科举乃是南宋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上承取士众多、制度趋向严密的北宋科举,下启以八股文取士的明、清科举(元朝科举尚处于过渡时期),认真研究南宋科举,有助于我们了解这项选举制度的利弊和从前期向后期的演变过程,对今天人才的选拔和改进各种考试制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南宋空前繁荣的学术文化与科举制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值得我们加以探索和研究。这就是笔者所以不揣识昧,决定将南宋一朝的科举作为研究对象来撰写本书的原因。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十章, 内容涵盖唐代和北宋的科举 ; 南宋的发解试 ; 南宋的省试 ; 南宋的殿试 ; 宗室子弟和归正人科举 ; 经义标准的变化和对后世八股文形成的影响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南宋科举制度史/南宋史学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忠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81236
开本 16开
页数 3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6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3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6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