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和谐甘肃读本(勤政民本篇)
内容
编辑推荐

和谐,是通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基因,是起自华夏文明源头的价值追求。和谐,是流淌于大漠戈壁的古老清泉,是回响于陇原山间水际的灵动乐符。甘肃作为中华文明十分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有史以来发展进步的每一步都浸润着和谐的清风细雨。

《和谐甘肃读本》丛书是甘肃建设和谐社会的见证之作。

本书为该丛书之《勤政民本篇》分册,主要记录了张永祥、魏公河、颜宗信、施雅风、宋有年等人的有关生平事迹。

内容推荐

《和谐甘肃读本》丛书是甘肃建设和谐社会的见证之作。丛书分《勤政民本篇》、《法治保障篇》、《千秋名范篇》、《孝亲睦邻篇》、《仁爱慈助篇》、《诚信行世篇》、《多彩生活篇》、《惠民隆业篇》、《山川和美篇》、《科学发展篇》10个分册。各分册主编多为资深记者,文章分别以记者的眼光如实记录了甘肃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改革、经济建设、法制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文化建设以及传统优良道德恢复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生动展示了今日陇上生气勃勃、活力四射的面貌,和陇原人民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

本书为该丛书之《勤政民本篇》分册。

目录

公仆情怀

清水长歌——追记原清水县委书记马健虎

张永祥:平淡之中见激情

忠魂——追记优秀共产党员李星明

魏公河: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他走了,远去的背影如碑——记陇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勇

誓死捍卫“生命线”——记甘肃省公路局局长赵彦龙

为了人民的重托——记兰州市西固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金德

一位劳动局长的“劳务日记”

史录俊:踏上南极的甘肃人

心贴大地为百姓——记镇原县屯字镇党委书记李四科

乡亲们的贴心人——武都县龙坝乡党委书记王必俭纪事

颜宗信:大山里永远留存着他的足迹

裕固骄子索国民

热血耀警徽——记甘谷监狱干警杨建林

火眼金晴苏大庆

草原上绚丽的格桑花——记甘南州卓尼县扎古录镇计生专干杨淑英

赤子之爱

追逐科学之梦——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詹文龙

中国现代冰川之父——施雅风

程国栋:热血融筑青藏线

高雄厚:走在科技创新的大路上

王洪超:冲锋在前的人

绽放生命的美丽——记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残疾教师房锋生

米祥仁:点亮百姓心中的灯

青春在焊花里闪光——记长庆油田采油二处女子焊工班班长刘玲玲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记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高级畜牧师赵希智

绿色向大漠延伸——记张掖市甘州区红沙窝林场党支部书记孔建军

永不言悔的“扫把头”——记陇南市武都区环卫所所长张献国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记中央企业优秀党员许福宗

好民兵谈卯成

乡村礼赞

梧桐常青——记农村改革带头人刘全国

走过桥坡——农民企业家陈沛和他的创业之路

老板党员宋有年

老典型焕发新青春——记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吴岳村党支部书记卢定华

为了让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记张掖市甘州区沙河镇兴隆村党支部书记贾兴国

治沙英雄石术柱

情系乡亲——记永昌县朱王堡镇勤奋修造厂厂长张祯

引得春风度玉关——记玉门市柳河乡红旗林场党支部书记顾天祥

山乡领头雁——记康县阳坝乡宋沟村村委会主任冯明芝

豆宪弟: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好“村官”魏怀文

党旗映红赤子心——记泾川县党原乡丁寨村党支部书记王德良

他改写了一个村庄的命运

一片丹心为百姓——记通渭县华家岭乡大牛村党支部书记张克勤

一个农民党员的境界——记山丹县陈户乡范营村党支部书记陈永琳

山沟里绽放的“马兰花”

——记东乡县乡村教师马兰农民党员刘福的戏剧人生

大山深处的文明使者——记全国农村电影优秀放映员、裕固族牧民兰卫兵

团队风采

风雨过青江

决战陇原——甘肃省党政军民抗震救灾纪实

大山深处的坚守——甘肃陇南党员干部抗震救灾英雄谱

甘南藏区,党旗高高飘扬

决战“109”,突破嘉陵江——兰州军区某集团军抗震抢险实现“两通”纪实

生死间的旷世之爱——记“9·6”陇南公安消防支队成县中队英模群体

为了学生和乡亲——记抗震救灾中范坝中学的老师们

为“天路”护航——兰铁民警援助青藏线纪事

公安队伍的楷模——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榆中县公安局

木寨岭下创业人——记岷县梅川镇白阳坡村党支部

给旅客以亲人般的关怀——记兰铁局兰州客运段广州三组

警徽在高原上闪耀——记甘南州消防支队

雄关脚下的村支书

后记

试读章节

2005年3月3日,原清水县委书记马健虎,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年仅43岁。

时隔两年之后,记者来到清水县,听干部群众讲述马健虎的故事,就像追忆逝去的亲人。在悲痛、惋惜的氛围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人们心目中的“好官”与百姓的血肉联系,感悟到“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的朴素哲理。

殚精竭虑,抓几件大事

清水县,国家级贫困县。1996年1月,马健虎走进了清水。此后9年间,他历任清水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把自己的生命融进了清水的山山水水,直到逝世。

1998年2月,马健虎当选为清水县县长。“千头万绪,温饱第一。”马健虎说, “不能尽快使全县贫困户解决温饱,我还有何脸面当县长!”

马健虎亲任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在深入调研全县24个乡镇、337个乡村之后,他提出了对农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根据清水地多人少、山多川少的实际,实现人均5亩地,其中2亩川地、梯田集中种粮食,3亩山坡地种草栽树。

这一决策,看似简单,却从根本上调整了清水的农业产业结构,对清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清水人告别了“春天一把籽,秋后一抱柴”的广种薄收的务农方式。粮食产量在播种面积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反而大量增长,到2000年时比1996年翻了一番;男一方面,山坡地种草栽树带来了林草畜牧业的长足发展,清水县一跃成为畜牧业大县。

还有一种变化静悄悄:大批腾出来的劳动力离开土地,从事养殖、加工和劳务。

终于,2000年,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清水县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这是清水县一个历史性成就。

2001年5月,马健虎任清水县委书记。他带领干部群众开展了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其中,退耕还林是马健虎主持脱贫攻坚的精彩之笔。在“以退耕还林统揽农村经济工作”的思路指导下,全县到2004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4万亩、荒山造林29万亩。全县6万多农户有4万多户成了退耕户。

2004年,省上在清水县召开了退耕还林现场会。在全省14个示范县综合评比中,清水力拔头筹。此后,清水又被确定为全国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示范县。

2005年高考揭榜,往年是天水市倒数第一、第二的清水县,上线率跃居全市第二。人们还发现,这个有名的经济困难县,学校硬件建设竟然高居全市第一。惊讶之余人们才明白,在马健虎任期内,清水县连续7年抓“两基”.攻坚成果开始显现。

确实,在马健虎任期内,清水县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各类教育项目资金1.07亿元,使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走进清水县,人们会看到,清水最好的房子是校舍,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优美的环境是校园。

不仅如此,清水人至今清楚地记得:在马健虎担任县长、县委书记的7年中,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倍,全县GDP增长3倍;7年间,全县共争取各类项目建设资金5.77亿元,相当于改革开放以来前20年投资总和的5倍;2004年,清水县招商引资首次突破1亿元……

不注重个人政绩,不搞形象工程,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扶贫攻坚工作上,清水县曾推迟实现整县解决温饱目标的完成时间。在“双基”达标工作上,又推迟完成时间。这几次重大的决策,都与马健虎有关。

1999年,中央要求“本世纪末整体解决温饱”。清水县也不例外,省、市要求提前完成,并且要验收。当年年底, “交卷”的时间到了,但是从乡镇到县上,两种不同观点针锋相对。

一些干部认为,全县农民人均产粮和纯收入已达到国家“钱粮双三百”标准,可以宣布全县已整体解决温饱;未达标的乡村,以后努力补齐。马健虎时任清水县县长、县扶贫领导小组组长。他认为,全县还有5乡13村没有整体解决温饱,清水整体解决温饱的时间必须推迟一年。

马健虎是扶贫领导小组组长,未按期完成解决温饱的工作,责任在他身上。况且,宣布整县解决温饱,不仅可以完成省、市交给的任务,还能获得30万元奖金。如果宣布未达标,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甚至直接影响马健虎的政治前途。

马健虎犯傻了吗?难道不考虑政绩?有的人为了政绩不惜弄虚作假,他最终会作出推迟的决定吗?一时间,全县上下议论纷纷。

1999年1 2月的一天,在县委常委会议上,出现了少有的紧张气氛,一个严肃而重大的抉择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马健虎坚持说:“如果我们按照省、市时限突击脱贫,达到省、市验收标准,市上能奖励30万元,其实这是‘小钱’,是政绩款、面子款,老百姓得不到实惠。如果我们求真务实,上级会更加重视我们的困难和问题,老百姓将会受到更大的益处。”

当时的县委书记白志家支持马健虎的意见。1999年1 2月27日,马健虎拿起沉甸甸的笔签发文件,向市上如实汇报,要求将达标期限推迟一年。

马健虎不在乎政绩,2000年,清水县在教育“双基”达标中也是如此。那几年,清水教育确实有较大的发展,但教育欠账仍不少,距国家、省、市“两基”达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马健虎和县上主要领导大胆决策,提出将“两基’’达标时间向后推移,并以县政府文件上报。马健虎说:“宁肯不达标,也不穷达标。如果推迟达标时间,清水县将有更多的时间把工作搞得更实一些。更好一些。”

省教育厅负责同志被他实事求是的态度所感动,同意将清水县推迟“两基”达标时间的意见向省政府汇报。就这样,清水“两基”达标验收时间从2000年推迟到2004年11月。清水因此先后得到国家工程资金5000多万元,成为全天水市教育项目立项最多、资金投入最多、校舍建筑面积最多的县。

2004年11月10日,清水县历史性地完成教育“双基”达标。听到这个消息,在北京治病的马健虎欣喜万分,从病床上爬起,写下了四句诗:“见贤思齐求辉煌,校舍即是德政碑。稚童书生天际外,陶令怡然荷锄归。”P3-5

序言

和谐,是通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基因,是起自华夏文明源头的价值追求。我国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由来已久,它推崇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主张“和而不同”,认为事物总是在千差万别中相依共存,和睦相处。“和”的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政治理念的核心范畴之一,经过五千年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逐步演化成了中华民族追求的理想境界,积淀成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价值目标,锻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它数千年生生不息,历久而弥新,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一直发挥着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和谐,是流淌于大漠戈壁的古老清泉,是回响于陇原山间水际的灵动乐符。甘肃作为中华文明十分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有史以来发展进步的每一步都浸润着和谐的清风细雨。从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到伏羲女娲的古老传说,从周先祖的崛起到横扫六合一统华夏的大秦帝国,从张骞凿空西域到丝路文明的兴盛,从魏晋南北朝的短暂纷乱一直到隋唐帝国的繁荣,河陇大地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在某个时段的翘楚,丝路两侧沃野千里,胡商蕃客穿行如织,史载其时“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宋元以降,甘肃因国家政治经济中心东移南迁而成僻壤,加之兵燹迭起,天灾频仍,至近代已异常凋敝衰败,以致左公慨叹“陇中苦瘠甲于天下”。尽管如此,这片土地却用和谐的乳汁滋育了中华56个儿女之中的46个,它们之间数千年的融合繁衍与和睦共生,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最终确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60年沧海桑田,30载创新发展,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为古老的甘肃翻开了新的历史纪元,从新中国第一个油田——玉门油田的建设到现代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以及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的确立,从“两弹一星”撼动世界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从“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到现代产业化农业的遍地开花,从追求温饱这一维持生命最基本的需求到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驼铃古道正在闪现璀璨光芒,千里陇原正在焕发勃勃生机。

《和谐甘肃读本》丛书是甘肃建设和谐社会的见证之作。丛书分《勤政民本篇》、《法治保障篇》、《千秋名范篇》、《孝亲睦邻篇》、《仁爱慈助篇》、《诚信行世篇》、《多彩生活篇》、《惠民隆业篇》、《山川和美篇》、《科学发展篇》10个分册,近300万言。各分册主编多为资深记者,文章分别以记者的眼光如实记录了甘肃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改革、经济建设、法制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文化建设以及传统优良道德恢复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生动展示了今日陇上生气勃勃、活力四射的面貌,和陇原人民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它既是2600万甘肃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扎扎实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见证,也以丛书形式保存了一份鲜活的史料。丛书即将付梓之时,恰值新中国60周年华诞庆典之际,谨以此为献礼,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谨以为序。

二〇〇九年九月

后记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和谐甘肃读本》丛书终于面世了。有一些幕后的情况,尚需交待几句。

关于甘肃省近些年来发生的深刻变化的报道浩如烟海。对这些文章加以精心挑选,利用图书的形式集中起来,分门别类编辑成册,既有宏观展示甘肃改革建设大局、传递最新信息、鼓舞人民士气之功用,也是为后世的研究者保存了一份鲜活的史料,为此我们才策划了这套丛书。本丛书的启动,得到了甘肃新闻出版局局长张余胜,原省局副局长、现任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管钰年,省局副局长李玉政、袁爱华四位领导同志的热情支持。他们或亲任主编、撰写总序,给予编辑思想上的指导,或肯定这套丛书在政治方面的价值,或支持这套丛书在甘肃“农家书屋”中推广,深入千家万户。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这套丛书是很难成功出版发行的。

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是本丛书的策划者。他提出了选题,构想了各分册的布局,并全面主持了丛书的组稿计划、版式设计、出版、发行诸项工作。他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精细缜密的谋划能力,经验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使这套丛书的运作得以有条有理的平稳推进,终于如期出版。作为助手和丛书计划的执行者,副社长管卫中具体做了各分册主编遴选、各册内容布局设计,学术和文字、结构把关乃至大量的选稿、改稿工作。编辑部主任原彦平担负了繁重的编辑工作。文化社副总编车满宝参与了本丛书的策划。副社长王奕承担了繁复细碎的出版程序安排和发行协调工作。副总编温雅莉承担了丛书版式设计联络工作。编辑陶伟等人以篦子梳头般的精细完成了书稿的编校工作。

这套丛书的完成,与诸位主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总主编之一玄承东和各分册主编多为资深记者。他们目击和见证了甘肃这些年在方方面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党和人民的奋斗过程。因此,在编书时就胸有成竹,把握得当。

丛书出版之日,向上述同志谨表谢忱!

和谐甘肃读本丛书编委会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和谐甘肃读本(勤政民本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苟保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48395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5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4.2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