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陌生的旅程(小说卷)/潘寄华儿童文学作品选
内容
编辑推荐

寄华的童话作品是一个斑斓的世界,洋溢着童心童趣的五彩,是小读者向往的天地。本书是这位以多年的劳绩和智慧为孩子们写作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是其娴熟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构建文本的代表作。

小说的架构有西方“流浪汉小说”的轨迹,详尽地铺陈了齐良骥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途经日本,再到美国的漫长旅程。一路上这位十三岁的小小少年的所见所闻,都作了实录性的描绘。

内容推荐

该小说共分十章,它讲了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齐良骥到美国寻父的历程。小说的架构有西方“流浪汉小说”的轨迹,详尽地铺陈了齐良骥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途经日本,再到美国的漫长旅程。一路上这位十三岁的小小少年的所见所闻,都作了实录性的描绘。行文中穿插的“七色花”的童话,又为作品增添了亮色。更重要的是作者不是单线铺陈,她把旅程和孩子的心路历程自然融会,亦明亦暗,亦虚亦实,互相映照,相得益彰。空间的位移和心灵的激荡,使齐良骥这个少年人物塑造有血有肉,跃然纸上,有立体感。作者还运用了悬念的方法吸引读者,把探寻齐良骥父母的离异的原因作为小说的关注对象,结尾也是开放性的。父亲找到了,离异的谜底揭开了,但是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齐良骥又将开始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前面的路又该如何走?作者没有说,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由读者的阅读创造来完成。

目录

中篇小说:

 陌生的旅程

 小孔师傅的文化缘

短篇小说:

 男孩莫管

 祁小舰的心事

 一幅漫画

 屈伸老师和他的学生们

 种子选手的角逐

 金沙江畔的少女少男

 孢

 童心的祭奠

 桔园村的女儿

 蓝天不寂寞

 梦幻卧龙山

 爷爷和孙子

 一篮血橙

 小矮人

童年梦幻的轨迹(后记)

试读章节

唉!这就是人生!其中总免不了夹杂些个灾难和残酷的东西。比如自己吧,虽说长相不斯文,可要是在钢厂当车间主任的父亲不因病去世,自己兴许也能念个大学文凭、干个脑力劳动什么的。

宽肩膀司机跳下车来,转到车后,打开车后盖,一边帮男孩拎出旅行箱一边为他排解:“我说小兄弟,别再愁眉苦脸的啦!又不是上断头台。瞧你这箱子,上面还贴着到美国去的字条呢!能到国外去走走看看,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机会。”男孩蚊子般小声说:“那是我妈怕有同样的箱子会弄混,所以做个记号。”

年轻的司机继续劝解道:“说真的,小兄弟,出国的人我见多了。谁不是喜笑颜开的7有的甚至还得意忘形!像你这样的,我还是头一回见。就凭这,我对你有好感。常言说的好,车到山前白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发哪门子愁啊!再说了,即便像武侠书上说的,什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又怎么样?不是还得一天一天过日子吗?在国外好歹熬个十年八年,念个硕士博士,再回来报效祖国,多棒啊!到那时呀,你就好好地孝敬你妈,把每月的工资全交给她,她就什么都明白了。就算她没白疼你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到那时候……哎,你要是打的碰巧坐上了我的车,可别装着不认识我啊!”

一番话说得男孩终于笑了,紧蹙的双眉渐渐舒展开来,有些羞涩地说:“哪能呢!”

小小少年心想:“世上真是好人多!妈常说老北京人热心善良,真是不假!”

宽肩膀司机见他笑了,也特别高兴,说:“你瞧你瞧,你笑起来多好看!多俊的小小子!干口马苦着脸玩深沉呢?”

又逗得齐良骥一笑,只是心中仍然苦涩:“我是舍不得离开我妈,她身体不好……”

“嗨,这话在理!难得你小小年纪有这一片孝心!”年轻的司机挠挠头,思忖片刻后说:“小兄弟,咱们虽说是萍水相逢,你若信得过我呢,以后我可以每隔十天半月抽空去你家看看,帮你妈干点杂活。我这人天生是干活的料,有的是劲儿。”

听了这话,齐良骥动情地用双手紧紧握住宽肩膀司机的手臂恳求道:“大哥哥,你当我的大哥哥好吗?”见年轻的司机点了头,他突然哽噎了,“那我就把妈妈托付给你啦!我们家没什么亲戚,我会永远感激你的!”说着,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宽肩膀司机见状,眼睛也湿润了。他悄悄用手抹去眼泪,口中却说:“你看你看,你怎么又这样了?我可不会玩你这些个情调。”说得齐良骥又破涕为笑。

临别,司机大哥哥揽着小小少年细瘦结实的肩膀,十分真诚地说:

“小兄弟,我是个粗人,虚长了二十三岁,只读到高中毕业就手握方向盘开车当‘拽无儿’啦!虽然知道该给你说点临别赠言,但文绉绉的话咱不会说。好好走前面的路吧!有困难咱不怕,咱一块儿想办法克服。谁叫咱们是男子汉呢!记住,咱中国人活得要有骨气!咱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别到了那边,就只会唱星条旗永不落了!”

齐良骥坚定地点了点头。

齐良骥静静地坐在候机室里,他已经托运好行李,领了登机牌,而且通过了查验护照的出国通道。现在,在那本护照上面,不仅有美利坚合众国驻北京总领事馆批准的入境签证,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准予出境的印章。

虽然每一道手续都使这个小小少年感到茫然和陌生,但在周围热心人的提醒帮助下,都一关一关很顺利地通过了。这使即将出国的齐良骥在感受祖国大家庭温暖的同时,也产生了对祖国深深的依恋。小小少年的心中,翻卷着情感的波澜。有一种难于割舍妈妈般的离别祖国的孤单、失落和痛苦。

他回想着刚才那位陌路相逢的司机大哥哥。大哥哥叫赵华海,他写了姓名和住址给齐良骥,还把汽车驾驶执照上的姓名及相片给他作了一番核对。其实,即使齐良骥不核对,仅凭直觉他也相信大哥哥是个好人。在与最亲爱的妈妈天各一方的离别而倍感悲痛之时,齐良骥特别庆幸自己遇到了这么好的一位大哥哥。P3-5

序言

评寄华的儿童文学创作

何开四

(四川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四川作家协会副主席)

(茅盾文学奖评委)

(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

(编审·教授)

寄华是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如果从1981年她进入这一创作领域算起,已有近30年的历史了。光阴荏苒,而她一直童心未泯,笔耕不辍,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出绚丽的儿童文学之花,受到小读者的热烈欢迎。她的作品除集结出版外,还大量入选各种儿童文学精品集,获得了包括冰心儿童文学奖、文化部蒲公英儿童文学奖等众多的奖项。她的作品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鲁迅说过,少年的情形就是将来的命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认为,儿童时代形成的情节将成为一个人一生的内驱力。因而儿童的健康成长,其意义不言而喻。文艺是形象和情感的系统,它的感性色彩最容易为少年儿童接受,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文学应该是我们文艺园地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值得大家高度关注。但毋庸讳言,中国当代的儿童文学创作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不少作家以为这是“小儿科”,不屑一顾。看看大量的国外动漫产品占领中国的影视市场和阅读空间,我们就知道差距了。正因为如此,对坚持在这一领域的儿童文学作家,我们应该表示敬意。即将出版的寄华童话精品集《海的梦》、寄华少年儿童小说选《陌生的旅程》、寄华纪实文学集《地球另一面的风景》,是这位以多年的劳绩和智慧为孩子们写作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我很有兴趣地读了寄华的这些作品,获益多多,而且有感于心,故写了下面的文字。

(一)

寄华的童话作品是一个斑斓的世界,洋溢着童心童趣的五彩,是小读者向往的天地。有人认为,儿童文学反映的是成人所理解的儿童审美意识,克服这种“代沟”是一个永恒的难题。这话无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不尽然,因为成年人也有他的童年记忆。一个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是童心未泯,并能整合其知识资源和阅历,构造出新的艺术世界。在我看来,寄华具有这方面的才能。她的作品具有孩子的视角,又有更深刻的内涵,是孩子们阅读的期待视野,又是对这种期待视野的超越。因而能不断给小读者提供新鲜的东西,保持旺盛的创造力。我不妨根据其作品略作分析和概括。

首先,寄华的童话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之源,是人类得以不断蜕变更新的动力。儿童的心智因与原始思维接近,有泛灵化的趋势,在这方面较成人更突出。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童话。读寄华的作品,你进入的是一个想象的世界。离奇曲折的情节,超出世俗层面的奇思异想扑面而来。这种想象,在寄华创作的童话中大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结合起来,形成神奇的反差和张力。如《玉皇大帝下凡记》就很典型。作者讲了三个故事,分别是“天宫话今昔”、“七仙女下凡留学记”、“天上掉下个王母娘娘”。三个故事都非常有趣。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人造卫星、火箭以及电视在天宫引起的震荡,给人以“洞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七仙女下凡留学的经过。每个仙女都如意地找到了在人间的项目,唯独绿衣仙女的项目遭到否决,因为王母娘娘说“亮胳膊亮腿地跳芭蕾舞太不成体统”,令人忍俊不禁。第三个故事讲的是王母娘娘动了凡心到人间经历的形形色色,充满了喜剧色彩。作者对两个世界的转换十分自然,无缝对接,符合小读者的审美心理习惯。另一类作品则全是从现实世界出发,由当代少年儿童做作品的主角,是由想象力自由发挥作用的常人体童话,而且这类作品在寄华的童话中占很大的比例。《漾漾的生日》《小地理学家漾萌》《小凯的天空》《不眠的冬季》《夏日的森林梦》等作品都是其中典型的篇什。我下面仅以《小地理学家漾萌》一篇略作分析。

濛萌的爸爸,是一个地理学家。作品写了濛萌和考察队外出的一系列奇遇和异想天开,以及异想天开在童话中的实现。其经历的景观都是写实的,但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活动,则全由想象力支撑。其中包括神奇的湖水、泉水和漾萌的快速成长,漾萌的搬山活动,漾萌改变沙漠等,都具有超乎自然的力量,是在想象中征服自然。而这种想象又有现实和心理的依据,是儿童美好心灵的对象化,同时充满了童心童趣,也是小孩梦幻中成为参孙力士的英雄情节。这样的作品对小读者还有励志的作用。

寄华的童话还有一个可贵的品格,就是注意对小孩思维方式的循循善诱。这也许是很多儿童文学作家还没有意识到的。我很喜欢她的《爸爸+妈妈≠妈妈+爸爸》。这个标题就非常有意思,小孩看了就会脑筋急转弯,问个为什么,“有这样的数学题吗?”童话讲的是宾宾的爸爸大乱和妈妈二闹太喜欢吵架,“战争”一起,摔盆打罐,全家人不得安宁。宾宾不胜其烦,但也没有化解的方法。但童话就是童话,自然有宝贝出现。一个偶然的机会,宾宾因扶助一位老婆婆,得到了回报,老婆婆先后送了他佛橘、草莓等神物,缓解和制止了家庭的吵闹。但最终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时间一久,故态复萌,“战争”再起。老婆婆最后送了宾宾一个水晶葡萄。童话的神异在此得到充分的发挥。因为水晶葡萄能改变人的身份。爸爸变成了妈妈,妈妈变成了爸爸。身份的改换,使爸爸妈妈从根性上理解了对方,从此战争烟消云散,家庭归于和谐。宾宾曾一度想找老婆婆使他们复原,“可他一直没去找,因为现在这样,不是挺好么!”这个童话除了想象力的丰富外,还富于思维的智慧。人很难认识自身,人间的纷争很多都是自以为是,缺乏沟通而致。这个童话实际上讲了一个换位思维的问题,只有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从封闭的自我中跳出来,才能对事物和他人有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一篇童话在娓娓道来中却蕴含了深刻的哲思,这是寄华对童话作品的创造!

寄华的童话还注重对少年儿童灵魂的净化和品质的提高。她善于在特定的语境中把真善美和假恶丑加以映照对比,从而升华出一种境界。《长脸巫婆和圆耳朵巫婆》就是很有兴味的一篇。两个巫婆是朋友,都爱美,自然也有法力。随着岁月的流逝,她们都开始衰老了。童话中两个巫婆互为参照,为美而竞争。长脸巫婆以其自然的力量维系其风韵。圆耳朵巫婆则大有机心,既做假,又设陷阱,让对方出乖露丑。美是装不出来的。圆耳朵巫婆的种种作为,是对美的亵渎。童话的结尾,通过风神对圆耳朵巫婆的施法,让其露出秃子的本相,尽情嘲弄了这个巫婆的虚伪。揭示了美在自然,美在心灵,从而给人以教益。

寄华的作品以其丰沛的内容和出色的艺术表现力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童话世界,她受到小读者的热烈欢迎,就不是偶然的。

(二)

寄华还创作了大量的少年儿童小说。这些作品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反映了当今中小学生多彩的生活。和童话的从现象出发有别,寄华的小说植根于现实,极富特色,它有儿童文学的鲜明特征,又是一个作家富于个性化的写作。对此我也略加评析。

当代社会生活生气勃郁,为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另一方面,转型期的社会也十分复杂,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不可避免地对青少年产生影响。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不能只向小读者展示莺歌燕舞,也应该全方位地写出社会的真实。青少年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儿童文学同样有一个引领作用。寄华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她讴歌生活中的美好,也不避讳生活中的消极和阴暗。《屈伸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写了屈老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敬业精神,特别是把他对仕途经济和忠诚教育事业的选择作了对比性的描写,是一曲当代人民教师的礼赞。《金沙江畔的少女少男》抒写了金沙中学的少年在暑假里勇做弄潮儿的豪情,折射出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活泼。《梦幻卧龙山》写三个少年自组探险队想去卧龙山、在途中帮助军属老奶奶的故事,反映了当今少年美好的心灵。这些篇什自然流畅,情节生动,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而寄华的另一些小说则是直接切入社会问题。《童心的祭奠》写了儿童福利院的孤儿蜀秀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蜀秀的爸爸是一个消防英雄,因公负伤。蜀秀的妈妈则抛弃了她的爸爸。这给蜀秀带来了精神创伤。以后蜀秀的爸爸去世了,蜀秀又遭到一次沉重的打击。作品的可贵之处是写出了一个七岁小女孩的坚强,爸爸的小小骨灰盒始终陪伴着她,并内化为一种精神力量。作品最后写蜀秀帮助另一个小男孩走出情感的困境,十分感人,我们分明在蜀秀身上看到了圣洁的光辉。《祁小舰的心事》是写两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故事。祁小舰的爸爸是一个军人,是他的偶像。但爸爸离世了,妈妈则要和他的同班同学杨茂生的爸爸结婚。这对两个孩子都是不能接受的事。怎么办?如何克服这种尴尬?小说蹊径独辟,大胆地写了当代少年的自立。他们作出了这样的决定:虽然他们没有权利干涉父母的婚姻,但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对!你爸爸搬到我家,我就搬到你家,咱们俩一起住。”姑且不论这种选择在以后的日子可行不可行,但你不能不佩服这两个孩子的勇气和自主精神,小说真是别具一格了。更有趣的是《男孩莫管》。在当代生活的形形色色中,“莫管”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事。千事万事,最好莫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俗语所谓“闲事少管,走路伸展”。明哲保身成为很多人的信条。流风所及,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叫小孩少管闲事,成为家庭教育的潜规则。小说正是以这一社会问题展开。妈妈生孩子,爸爸到医院,途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负了重伤。血的教训,更助长了“莫管”的意识,妈妈干脆就给小孩取名叫“莫管”了。小说是以“我”(莫管)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的。围绕的中心事件是住宅楼中武爷爷的鸽子被无端毒死所引起的纷争,牵涉到多户人家,而且矛盾越来越复杂。“我”家自然是“莫管”。但一个被称为“总统”的小姑娘却义不容辞地介入了这一事件,而且解决得颇为圆满。这一“义举”感动了大家,人们都开始改变“莫管”的陋习,主动为别人着想了。妈妈的金戒指掉了,是武爷爷从臭泥沟里找出来,妈妈也进步了!她终于主动承认鸽子死亡是误食了自己家中忘收的老鼠药所致,并下决心改掉“莫管”的毛病。连“我”的名字,也改为“莫袖手”。小说对社会中人们之问的冷漠进行了抨击,复归了“世界很小,是个家庭”的温馨,有丰富的蕴涵。行文幽默,富于趣味,是一篇极富创意的小说。在我看来,这篇小说还可以写成系列小说,“莫管”完全有可能成为我们儿童文学画廊中的一个典型人物。

还要说的是,寄华的小说在艺术表现上颇具功力,能娴熟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构建文本。中篇少年儿童小说《小孔师傅的文化缘》《陌生的旅程》就是其中的代表,都具有很高的文学品味。拿《陌生的旅程》为例,该小说共分十章,它讲了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齐良骥到美国寻父的历程。小说的架构有西方“流浪汉小说”的轨迹,详尽地铺陈了齐良骥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途经日本,再到美国的漫长旅程。一路上这位十三岁的小小少年的所见所闻,都作了实录性的描绘。尽管繁复纷呈,但作者有驾驭文字的能力,并不枯燥。行文中穿插的“七色花”的童话,又为作品增添了亮色。更重要的是作者不是单线铺陈,她把旅程和孩子的心路历程自然融会,亦明亦暗,亦虚亦实,互相映照,相得益彰。空间的位移和心灵的激荡,使齐良骥这个少年人物塑造有血有肉,跃然纸上,有立体感。作者还运用了悬念的方法吸引读者,把探寻齐良骥父母的离异的原因作为小说的关注对象,结尾也是开放性的。父亲找到了,离异的谜底揭开了,但是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齐良骥又将开始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前面的路又该如何走?作者没有说,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由读者的阅读创造来完成。这很接近现代接受美学的理论。寄华的匠心独运,可见一斑。

除了童话和少年儿童小说外,寄华还写了大量的纪实文学,其中《地球另一面的风景》可称为代表作。因为有孩子在美国,作者有机会出国体验。和我们大量见到的旅游文学的一类作品不同,寄华始终不忘自己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职责。她坚持为孩子们写作,用多彩的笔触描绘异国风情,给我们展现了另一个世界的五光十色。

《地球另一面的风景》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抒写了在美国的见闻,其中很多直接和儿童的生活有关。如《万圣节·南瓜节·洋鬼节》《温水游泳馆·好一群活泼泼的鱼》《杰米一家》《阿默尔斯来了流动游乐园》等,不胜枚举。这些作品读来十分亲切,你能感受到只要是孩子,无论中外,那种天真烂漫的童心童趣都能给人以感染,让你进入一个纯洁的世界。美国是一个节日多多的国度,而孩子都是节日的主人。《万圣节·南瓜节·洋鬼节》写小孩过节就非常具有情趣。三个节其实就是一个节,这篇文章写出了万圣节的独特性。有两点尤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对南瓜的状写,南瓜在美国是应节不应食,它脱离了实用功能成为节日的装饰品,雕了脸谱的南瓜是节日不可或缺的吉祥物。二是万圣节的参与性。这一天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装扮为鬼神,借人还魂。满街的小孩都成了小鬼,而且都可以于当晚到任何一家去索要糖果。作者把这一景观写得绘声绘色,从“大鬼”写到“小鬼”,再写穿着鬼服的黑人小姑娘,笔墨曲尽其妙,把现实世界幻化为童话世界。《温水游泳馆·好一群活泼泼的鱼》则写了在游泳池的孩子们的健康活泼,具有独特的蕴含。美国是一个崇尚体育的国度,从来是奥运会的金牌大户,“体力就是国力”,这些文章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儿童的生活,也给我们以启迪。

《地球另一面的风景》还涉及到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比较的问题,它既是儿童的读物,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不无借鉴。我姑以两篇文章为例,以概其余。在《一所美国的公立小学》一文中,作者以麻省的一所小学为个案做了剖析。小学校如童话般的环境、小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教师的因人施教和统一教材的废弃、小学生很多的假日、注重孩子的娱乐和天性……这些“放羊式”的教育和我们‘‘]真鸭式”的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值得我们反思。当然作者也没有作简单的肯定和否定,对美国教育中不看重师道尊严,对学生的不严格,乃至学生中严重的“两极分化”,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表现了一个作家严肃的思考。《优曼什的绿茵场·红队和蓝队》写得很有激情。红队和蓝队都是孩子足球队,但对抗的激烈不逊于成人。而家长忘情地投入也让人感佩。作者于此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深知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亚于外国的父母,但是中国的父母能否舍得让孩子这么幼小就接受这样严格的训练以增强体质、培养毅力呢?!能否在休息日牺牲唯一能睡懒觉的时间,站在北方初冬的寒风中那么专注地为孩子踢足球呐喊助威呢?美国的孩子在冬季很冷的时候上身穿件防寒服,下面还穿着一条单薄的短裤出来玩耍……这些孩子从小经受的锻炼可想而知。”我觉得这段话,讲得非常好,值得我们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长思之。

这本书还有大量的人物素描。《古怪老头和他的七只猫》《艺术摄影师比尔》《女大学生莱斯丽》《黑人泰森》《肖恩和苏珊》《农场主托马斯》《印度小姑娘丽莎》《残疾老妇人艾伦》《敢与男子争高下的才女密斯章》《小个子的女能人密司黎》等,这些文章文学性强,特别是能在动态中刻画人物的性格,即使篇幅不长,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描写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文字我尤其喜欢。《让人声声叹的密斯特儿秦》是一篇曲折有致的人物素描。作者选取了几个典型的片段,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秦在美国的拼搏过程。秦无疑是精英,但要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同样困难。求学、进公司、自主创业,最后到微软,每一步都不能踏空,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他终于走过来了。但是文似看山不喜平,“泰极否来”,秦的脚背上生了个炎性肿块,久治不愈,花了两万美元也无济于事。只好回国求医。喜剧的是,花了二十元人民币就万事大吉。文章就此戛然而止,却十分耐人寻味。《敢与男子争高下的才女密斯章》则更富人生况味。章是一个争强好胜的才女,不甘屈身于丈夫之下。已过而立之年又育有一子的她,居然还要重新去读书,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学业完了后才幡然悔悟,“她感到了在自己的生命中,爱情似乎比事业更可贵。”这点睛的一笔,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了。

《地球另一面的风景》以其独具的风姿,为我们展示了寄华才情的另一面。我想无论是小读者还是成人读者都会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阅读的快感。

以上对寄华儿童文学创作三个方面的评述,只是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可能挂一漏万,权作抛砖引玉吧。多年来寄华默默耕耘,勤奋写作,成绩斐然,为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作家。就我所知,她现在正埋头于一部儿童文学长篇的创作,谨致美好祝愿。祝她创作生命常青,为孩子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2008年3月于成都市天涯南苑

后记

童年梦幻的轨迹(后记)

我从小喜爱文学,对作家极其景仰和崇敬。记得小时候在北京上卧佛寺小学和奋斗小学时,我的那些稚拙的作文很受老师赞赏,常拿在课堂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弄得我脸绯红,像被人窥见了心事般的害羞。当一名作家对童年的我来说,确实是一个遥不可及、高山仰止的神秘梦幻般的境界。

可是,当我长大后,终于积蓄并鼓足了勇气想把从小

便不绝于缕地萦绕在脑际的作家梦幻付诸实践而开始伏案练笔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却突然降临。面对无数文学作家被打成了黑帮黑线,世界文学名著成了封资修大毒草的严酷现实,我的心痛楚得颤栗不已,当作家的理想,就这样在莫名其妙的彷徨痛苦中破灭了。

我一直珍藏着的一枚印有绿色文稿格子图案的书签,也被单位造反派当所谓封资修物件抄去了。虽然这只是一枚卡纸做的素雅书签。

那是20世纪50年代我在北京奋斗小学读高小时,同另一名男同学代表全校少先队员和参加全国作代会的作家联欢的纪念。当时,北京各所小学只选派1至2名作文最佳的少先队员参加联欢。就是在这个温馨难忘的联欢晚会上,到会的少先队员们每人得到了一枚这样的书签。而我这个系着鲜艳的红领巾、腼腆文静的女孩,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捧着那枚印有绿色文稿格子的小小书签,敬请茅盾、老舍、叶圣陶、冰心、秦兆阳、赵树理、袁鹰、沙鸥、臧克家等十几位著名作家在那上面留下了潇洒而又郑重的签名。

我为失去这枚珍贵的书签,内心哀痛了许久,我也为此成了“文革”的保守派。

待漫长的十年浩劫过后,我的韶华岁月已经一去不返,我步入了与谌容的小说《人到中年》里所描述的情形相类似的中年。

除了每天紧张的上班,我还要在家中“扮演”好贤妻良母的角色,忙碌地跳“锅边舞”,并料理其他家务。那时候,生活还没怎么好转,我的两个儿子经常打赤脚,穿的衣裤差不多是洗一回就得补一回。我鼓励他们好好读书,殷切地期盼他们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直到两个儿子先后考上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我才得以全身心地伏案练笔。

为了提高文学修养,我每天下班后挤出时间自修了大学中文系课程,并获得文凭。

由于热爱写作,1984年我调入原宜宾市文化局。

那时候我每天除了上班,还孜孜不倦地每晚练笔到深夜,而且长期坚持,乐此不疲。我以古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精神,将“成功是什么?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血汗”这句名言演绎诠释得淋离尽致。

确切地说,我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涯是从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办的《中学生文艺》和《少年,少年》杂志起步的,蓦然回首,距今不觉已历二十几度春秋。不论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前任的张京社长,何群英、蓝星等位副社长还是现任的王建平社长、杨初副社长,都是我从心底里感激和尊敬的人!他们都是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的繁荣作出贡献、功劳多多的好领导!在儿童文学创作上,他们也都从领导角度培养扶持了我。而杜定纪、纪光碧、胡本常、李义兴、汤继湘、徐华等位编辑老师,则都是在我创作过程中,给过我鼓励的师友。

是杜定纪老师在《中学生文艺》上给我发了第一篇儿童小说《种子选手的角逐》,并告诉我说,该小说受到了少年儿童的欢迎。是胡本常、李义兴两位老师鼓励我写童话,将我引入了奇思妙想的童话之门。又是杜老师通知我说,我发在《中学生文艺》上的童话《花丛下的壁虎》被陈模、汤锐选中,编入了《中国新时期童话佳作选》。这对于初学写作的我来说,是多么大的鼓励呀!而这次与马及时各出三本儿童文学原创作品集,我除了衷心感谢王建平社长、杨初副社长对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的支持,感谢审读室的万付华、吕莎老师和终审曾胜利主任,道一声:“让你们费心啦!”

由于创作,我进入了四川儿童文学界,结识了四川儿童文学界的精英人物蔺瑾、丁隆炎、王泉根、彭思远、邱易东、韩蓁、龙武霖、马及时、郑光中、李华、李开杰、黄一辉、谭小乔、韦玲和她的班马,当然还有现在名气最大的杨红缨……由于儿童文学这棵长青树,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了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

随着向省外的投稿,我又逐渐加入到中国儿童文学界的队伍中来。九寨沟笔会、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讨交流会,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黄山歙县笔会以及四川省作协巴金文学院的会议和活动,使我见到了那么多富有才华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才华出众的成人文学作家们。随着发表作品的增多,我还结识了许多喜爱我作品的读者小朋友……以上这一切,连同文学创作本身带给我的精神愉悦,都化作了对我自身的激励和鞭策。

2003年,《儿童文学》杂志创刊四十周年之际,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除了出一本例行的《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十年选》,还编辑出版了一本名为《岁月留香》的纪念文集。我接到约稿信,满怀挚爱的激情和一颗至诚感恩的心,写下一篇《我与(儿童文学)的情缘》的短文,收入《岁月留香》内,记录下我在创作过程中与这个号称中国儿童文学第一刊的杂志,和这本杂志的读者小朋友、编辑老师和儿童文学作家们结下的情谊。同时,这二十年来,我的作品也有幸被选入《儿童文学》的两个十年选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多种精品集中……

回想二十几年前,我甚至不敢给《儿童文学》这样的国家级杂志投稿,投到《东方少年》就止步了。《东方少年》发了我的童话和小说,其中一篇童话被《童话选刊》转载。新蕾出版社那边,《童话季刊》也在发我的童话,并将我的作品选入《中国当代优秀童话选》。《儿童文学选刊》也刊登了我的《画家和小鸟》。一日,我忽然收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来信,通知我参加儿童文学讲习班的学习。我非常高兴他们终于注意到了我。在学习期间,我的指导老师是刘滢,我从她那手漂亮流畅的字体和中肯严格的评点上,看出她是一位水平很高的老师。后来我才知道,她就是当时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遇衍滨社长的夫人。

刘滢老师带出来的学生,除我之外,都是儿童文学界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比如董宏猷、沈石溪他们……都令我望尘莫及。所以我在创作成果方面,确实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诚惶诚恐。

必须提及的是,在我给儿童文学杂志写稿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曾经得到康文信、闫振国、徐德霞、王桂馨、赵霞、汪露露等位编辑老师的鼓励支持,我的两篇被《儿童文学》杂志列为文学佳作的散文和童话,康文信和闰振国两位副主编还分别为我写了专题评论。对这一切,我都将永记于心。

尽管我在创作上并不懒惰,但作为女性,在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累赘和羁绊。拿我来说,虽然挚爱文学,由于“文革”,使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付诸水流,成了十年蹉跎岁月。拨乱反正以后,本可披星戴月、争分夺秒、奋起直追,但每天除了上班,回家后首先要当好贤妻良母。直到两个儿子考上大学后,我才得以抽出身来,心无旁骛地伏案拼搏了几年。刚写出了点小成绩,又升级当上奶奶了。接着一个儿子在中英互派留学生时考上公费留学英国,(学成回国后,成为了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一个儿子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考上去联合国的科研中心工作一年后又留学美国。他们知道我责任心强,特别钟爱小孩,又会启蒙教育,便郑重地把孙子托付给我。于是,我的写作只能被迫退居二线。后来,好不容易把带两个孙子的任务完成,二儿子在国外又给我生了个孙女,送回来给我带。这又让我忙活了两三年。我在文学道路上本来起步就晚,再带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哪还有多少精力伏案写作呀!虽然写作从未间断过,但成果难丰,因为我时常感到非常的疲劳。

尽管如此,我丝毫也不怨孙儿女影响了我的写作,相反,我十分珍惜与可爱的孙儿女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我非常爱他们,他们也很爱我,是他们的天真浪漫让我享受到一种与母子问的感情又略有差别的、祖孙间特别温馨的天伦之乐。

周围许多人夸我儿子有出息,给我增了光。还有不少人对我写作不理解,认为我写作已经出了成果,名也有了,奖也得了,电视台也已播了三次专题片……现在该保养身体享清福啦,还淘神费力写个什么劲呀!傻不傻呀!对于此我一笑置之。

我小时候,没进过幼儿园,上小学也是从二年级开始入学,因为入学前已认识一些字。我读书的北京市奋斗小学,原是抗日战争中傅作义将军专为抗日将士子女开办的学校;时至今日,奋斗小学仍然是北京最有名的小学校之一。奋斗二字,数十年来,一直给我以激励。

我九岁的时候,曾读过奥斯托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内容,当时我还看不大懂。但是,我牢牢记住了书中这一段话:“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大约那时候我还小,没读过什么名言名句口巴,这段话令童年的我那么感动!几十年来,它仿佛成了我的座右铭。那就是——决不虚度年华,也不碌碌无为,一辈子尽自己的努力,埋头去做自己喜欢而又有意义的事。能够为祖国的下一代尽自己的一份力,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现在我头脑里还有两部长篇的构思,我想把它们写出来,因而现在很少写短篇。原来写的零星散文,也可收一本,看来今后还要出几本书。虽然我已经是老年人了,精力也一天天在衰减,但只要有少年朋友喜欢看我的作品,我就会一直写下去。

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以来,不论是文化局的哪一任领导,对我的创作都在不同程度上给予了支持。宜宾市委、市政府、宣传部、文联、作协的各级领导乃至文化部、省文化厅、省作协的领导,都对我的创作给予过鼓励。还有全国的一些文学师友,也在不同层面鼓励帮助过我。所以,在这里我要对亲切关怀过我文学创作的领导们、朋友们恭恭敬敬地鞠一躬,致以我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我还要特别感谢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何开四老师对我作品的中肯评价,为我写书序。感谢宜宾老领导袁承禧书记和文化局李力老局长为我题写书名。感谢画家喻正元、张华明、陕辉前等位老师热情为这三本小书插图。

我还要将这种对祖国和人民感恩的心化作永久的精神动力,继续写下去,直至永恒。

寄华

2008年11月于宜宾金沙江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陌生的旅程(小说卷)/潘寄华儿童文学作品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寄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547094
开本 32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7.8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2
14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1: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