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是全世界华人商海扬帆的成功典范,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越来越多的人在探究他成功的原因。李嘉诚的成功是否能被复制?从没有知识,没有金钱的下层穷苦孩子如何成长为拥有庞大资产的华人首富?阅读完本书,相信你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本书以时间为轴,用大量翔实的资料描绘李嘉诚的成功之路,从他出生、童年、逃难到香港,到做塑料花起家、1979年成功取得和记黄埔控制权、建立地产王国,再到介入卫星电视及电讯领域,以详尽的资料展现了李嘉诚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图书 | 李嘉诚的财富传奇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嘉诚是全世界华人商海扬帆的成功典范,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越来越多的人在探究他成功的原因。李嘉诚的成功是否能被复制?从没有知识,没有金钱的下层穷苦孩子如何成长为拥有庞大资产的华人首富?阅读完本书,相信你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本书以时间为轴,用大量翔实的资料描绘李嘉诚的成功之路,从他出生、童年、逃难到香港,到做塑料花起家、1979年成功取得和记黄埔控制权、建立地产王国,再到介入卫星电视及电讯领域,以详尽的资料展现了李嘉诚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内容推荐 本书以时间为轴,用大量翔实的资料描绘李嘉诚的成功之路,从他出生、童年、逃难到香港,到做塑料花起家、1979年成功取得和记黄埔控制权、建立地产王国;再到介入卫星电视及电讯领域,以详尽的资料展现了李嘉诚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目录 上部:青年时代 第一章 诞生在书香门第的李嘉诚 第二章 快乐的童年读书生活 第三章 抗日烽火下的课堂 第四章 在逃难中迅速成长的李嘉诚 第五章 少年丧父,挑起全家重担 第六章 在舅父钟表行的工作经历 第七章 挑战自己,从事五金推销 第八章 李嘉诚的塑胶情缘 第九章 李嘉诚的第一次创业 第十章 长江塑胶厂的第一单生意 中部:创业中兴 第十一章 初期的长江塑胶厂遇难 第十二章 在塑胶花市场一展雄风 第十三章 抓住地产商机再创辉煌 第十四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十五章 李嘉诚和他的孩子们 第十六章 在地产危机中大显神威 第十七章 长实骑牛上市尽显风流 第十八章 成功超越置地 第十九章 与汇丰银行合作兴建华行 第二十章 斥资创建汕头大学 第二十一章 大踏步入主和黄 第二十二章 购入香港电灯公司 下部:辉煌大业 第二十三章 纯粹的投资家 第二十四章 拍卖场上的“擎天一指” 第二十五章 众豪商合力摇撼置地 第二十六章 9号码头鹿死谁手 第二十七章 开拓海外市场 第二十八章 痛失爱妻 第二十九章 借壳上市 第三十章 峰回路转的收购之战 第三十一章 马鞍山一役 第三十二章 地产巨头齐心对抗港府 第三十三章 勇闯电信业 第三十四章 横跨南北圆旧梦 附:李嘉诚名言 试读章节 万事开头难。李嘉诚为了自己的事业能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天天劳心费神。他依然保持自己多年来的习惯,勤勤恳恳地工作,没有丝毫懈怠。现在虽然已经是一厂之主,但是李嘉诚还是如做推销员时一样,每天工作16个小时。李嘉诚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他只有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使“长江塑胶厂”能够名副其实地成为“长江”。李嘉诚正在不动声色地去实现自己的抱负。虽然在做推销员时,有很多人夸奖过他有过人的智慧和常人难及的才智,但是李嘉诚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过人之处。因为他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建立在辛勤劳动之上的。他想起父亲讲的古代神童不思勤勉和江郎才尽的故事,时刻提醒自己要勤奋努力。他知道,可能世界上有天才,但是他自己不是,他的成功,完全来自于他比别人多一点勤奋。所以,李嘉诚不敢放松自己。因为他知道,在商场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李嘉诚很快地发现一天24小时根本不够自己用,他恨不得一天能有48小时。所以,对于时间,他一向都非常吝啬。通常李嘉诚会在每个月初为自己做好计划,每周总结一次,每天临睡之前总结当天的工作,检查自己的不足,并且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在办厂初期,李嘉诚的工作表是这样安排的: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外出推销或是采购,当他到达办事的地方时,正好是别人刚上班的时间。李嘉诚从来不乘出租车,如果距离远,就选择公共汽车;路程近的,就是凭双脚行走,这样做是为了节省每一分钱。李嘉诚是温和沉稳、不急不躁的人,但是走起路来却是健步如飞。因为他时刻都在抢时间,既要省下出租车费,又要讲究效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他只能从走路上下工夫。李嘉诚60多岁时,仍然保持着疾步行走的习惯。据汕头大学的师生回忆,李嘉诚在视察他出资兴建的汕头大学时,上楼下楼,行走在校园之中,步履矫健,陪同的中年教师都气喘吁吁,颇感吃力。 到了中午,李嘉诚会马不停蹄地赶回筲箕湾,先检查工人上午的工作情况,然后和工人们一起吃简单的工作餐。工厂里没有餐桌,大家只能蹲在地上,或是七零八落地散坐在四处。李嘉诚看到这种情况,内心非常不安。他是个不愿意亏待别人的人,而且他非常清楚,如果员工没有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是不可能安心工作的。于是,他向大家保证,这样的日子不会长久,他一定会尽快解决吃饭的问题。不久之后,在长江厂刚取得一点盈利的时候,李嘉诚就兑现了诺言——抽出钱来,改善伙食质量和就餐条件,稳定员工队伍。他对一名塑胶业的同行说:“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能以诚相报。”初创时期的长江厂条件非常艰苦,厂房破旧,操作间的工具也非常不好用,员工的住宿和伙食也都不好,但是却很少有工人跳槽。其实,长江厂的凝聚力,就是建立在“诚”字上面的。 晚上,已经劳累一天的李嘉诚也不能早早休息,他仍有许多做不完的事情。他要记录工厂每天的收支情况,做成账本;要记录推销的情况,使自己对产品销量胸中有数;规划产品市场区域;还要设计新产品的模型图;安排好明天的生产任务;即使在这种繁忙的状态下,他仍然要每天坚持自学。他说,塑胶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日新月异,新原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款式都在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如果自己不努力学习,很快就会落伍。所以在李嘉诚那里时间永远不够用。 李嘉诚从建厂之初,就同一般的员工一样,吃住都在厂里。他每个星期回家一次,看望母亲和弟弟、妹妹。每次回家他都是行色匆匆,母亲看到他日渐消瘦,心疼不已,总是劝他回家来住,可以改善伙食,但是李嘉诚总是说时间不够用而狠心拒绝母亲的一番心意。李嘉诚也会去舅舅庄静庵家里,和舅舅探讨工厂的生产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当他每次看到表妹庄月明时,都会不自觉地脸红,为此还被表弟表妹们取笑。表妹庄月明正值18岁芳龄,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她和表哥不一样,当李嘉诚在外面为生活而奔波时,表妹庄月明正在香港英华女子学校读高中。她一如既往地关心表哥,而且时常向父亲问起表哥的近况。他们这对表兄表妹还时常回忆起李嘉诚初来香港时的样子,以及李嘉诚拜表妹为师学习广州话、英语时闹的笑话。他们两人开始渐渐地发现,对方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李嘉诚虽然很瘦,但是精神却非常好。他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多苦多累,都会感觉到幸福,永远都会有使不完的力气,不会觉得疲惫或是厌倦。在工厂的规模稍微扩大一些的时候,李嘉诚在新蒲岗租了一幢破旧的小阁楼。李嘉诚既在这里处理工厂的公事,接待生意上的伙伴,又把这里当成是厂里成品的展览室。有时候如果工厂仓库放不下成品时,也会运到这里。同时,这幢小阁楼还是李嘉诚的栖身之所。李嘉诚就这样,将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长江厂,长江厂成为他全部的生活内容。 P76-78 序言 香港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的夜景分外迷人。可以说到香港游玩的游客一定不会错过中环灯光秀。他们虽然同港人一样共同陶醉在流光溢彩中,但是鲜有游客知道,供应中环灯光秀的电力,乃至整个香港岛的用电,全部来自李嘉诚创立的长江集团旗下公司——香港电灯公司。 走在香港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屈臣氏、百佳超市,他们都属于长江集团。如果到香港的葵青港——世界第三大货柜港,就会看到来自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货车,24小时在繁忙作业,在港口来往穿梭装货、卸货。长江集团旗下的香港国际码头货柜有限公司,同时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私营码头货柜经营商,食品、药品、服装、家具和电脑……你能想得到的日常用品,全部要经过这家公司。在香港行走之间,人们总是可以发现李氏集团的身影。香港每7套私人住宅中,有1套便是由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建成。英国《金融时报》说:“除非有人愿意迁出岛外,或是不用任何电力,才能与李氏业务划清界线。” “李嘉诚”三个字,成了香港人,乃至全球华人眼中财富的代名词。他在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中身价缩水103亿美元的情况下,仍然拥有162亿美元资产,仍然稳居2009年《福布斯》香港富豪排行榜首位,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中居第16位。李嘉诚同时也是成功的代名词,他从1950年创业至今,长江集团没有一年亏损;他个人的资产,没有一年少于前一年。也就是说,无论大的经济环境如何,李嘉诚总是能够赢利。 一个企业家,在一个国家或是一个产业称霸,那就可以算是成功者,称得上是商界的明星。而李嘉诚旗下的产业横跨了地产、酒店、电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港口、零售等领域,事业跨越55个国家,无疑,这使他成为华人历史上横跨产业最多、国家最多的企业家。 李嘉诚在华人界拥有最庞大的资产,且热衷于公益事业。他秉承了儒家文化的“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在成功的同时不忘造福于民。 2006年9月,《福布斯》杂志集团执行董事长史蒂夫·福布斯将第一届“马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颁发给华人首富李嘉诚。史蒂夫·福布斯说:“我祖父(《福布斯》杂志的创办者)以前常说,做生意的目的是制造快乐,而不是积累金钱。没有人比李嘉诚更符合我祖父的理念。他是一个商人,也是一个慈善家,他是我们这一代与后代人的好榜样。” 从1980年开始,李嘉诚陆续投资18亿元,创建了汕头大学;1994年捐资1100万元,在家乡潮州建立50所基础教育学校;1997年捐资1000万美元,建设北京大学图书馆;2000年捐资2400万美元,参与国家互联网InternetIT发展计划;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1.3亿元……李嘉诚说:“只有你做些让世人得益的事,这才是真财富,任何人都拿不走。”他表示自己将会把三分之一的财产用于公益事业。 李嘉诚所做的这些事情,都足够成为传奇。更具有传奇色彩的是,李嘉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来自于自己的打拼。没有家族企业的背景,没有人际网络,李嘉诚只是从内地移居到港居民,且学历也仅仅是小学毕业!可以说,李嘉诚是真正从白手起家到富可敌国的。 李嘉诚是全世界华人商海扬帆的成功典范,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越来越多的人在探究他成功的原因。李嘉诚的成功是否能被复制?从没有知识,没有金钱的下层穷苦孩子如何成长为拥有庞大资产的华人首富?阅读完本书,相信你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本书以时间为轴,用大量翔实的资料描绘李嘉诚的成功之路,从他出生、童年、逃难到香港,到做塑料花起家、1979年成功取得和记黄埔控制权、建立地产王国,再到介入卫星电视及电讯领域,以详尽的资料展现了李嘉诚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李嘉诚的财富传奇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林汶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72809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38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