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传统救灾思想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广泛搜集、精心整理并认真解读各种相关文献资料,充分吸收和借鉴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救灾思想进行了广泛考察和系统梳理,将其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几个历史阶段,遵从以人为本、以人物为核心的传统学术理念和著述原则,精心撷取典型人物的典型思想,全面分析和总结他们关于防灾救灾的思想主张及其深刻影响,从而形成为一部以救灾思想为线索的中国思想文化史。

内容推荐

本书把中国传统救灾思想(1911年以前)的发展划分为远古三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六个阶段,而战国、两汉、北宋和清代为四大高潮。作者对中国传统救灾思想进行了广泛考察和系统梳理,遵从以人为本、以人物为核心的传统学术理念和著述原则,精心撷取典型人物的典型思想,全面分析和总结他们关于防灾救灾的思想主张及其深刻影响,从而形成了一部以救灾思想为线索的中国思想文化史。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先秦时期:救灾思想的萌芽和初步发展

 第一节 西周之前:救灾思想的滥觞期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救灾思想的飞跃发展

第二章 两汉时期:救灾思想的第一个高潮

 第一节 两汉灾情概述及原因浅析

 第二节 两汉帝王的救灾思想与举措

 第三节 贾谊:重农贵储

 第四节 董仲舒:多方备灾,为儒者宗

 第五节 史学家司马迁与刘向:倡节俭,主赈恤

 第六节 易学家京房和郎:讲论卦气,消弭灾异

 第七节 《淮南子》与《盐铁论》:民为国本,节俭济民

 第八节 贾让、王景等治水专家:治河防灾,以工代赈

 第九节 汉末社会批判思潮:爱民济民,各抒己见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救灾思想的承继期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灾害情况及原因探析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的救灾思想

 第二节 傅玄:重农业,修人事

 第三节 贾思勰《齐民要术》:农业救灾思想的集中体现

第四章 隋唐时期:救灾思想的日趋完备

 第一节 隋唐时期灾情概述及原因浅析

 第二节 隋唐时期帝王的救灾思想

 第三节 姚崇:灭蝗斗士

 第四节 刘晏:灾民自救的倡导者

 第五节 陆贽:养民资国

第五章 宋元时期:救灾思想的新跨越

 第一节 宋元灾情概述及灾害原因浅析

 第二节 宋元帝王的救灾思想及举措

 第三节 苏轼:“救灾恤患,尤当在早”

 第四节 司马光:敦行节俭

 第五节 王安石:“愿见井地平”

 第六节 二程:心系百姓,关注荒政

 第七节 朱熹:“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

 第八节 董煟:荒政专著,引领风气

 第九节 郭守敬:水利神人,千古名存

第六章 明朝时期:救灾思想的持续发展

 第一节 明代灾情概述及灾害原因浅析

 第二节 明代帝王的救灾思想

 第三节 海瑞:一心为民,苍天可鉴

 第四节 张居正:图谋更化,富国强兵

 第五节 徐光启:《农政全书》,有裨荒政

 第六节 荒政典籍:博论纵横

第七章 清朝时期:救灾思想的第三个高潮

 第一节 清代灾情概述及灾害原因浅析

 第二节 清代帝王的救灾思想

 第三节 清初三先生:聚焦于“民”,继往开来

 第四节 魏源:经世致用,“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

 第五节 林则徐:水利为本,全方位救灾

 第六节 曾国藩:“民之得伸,自曾左始”

 第七节 左宗棠:“为政先求利民”

 第八节 张之洞:“务本以养民”

 第九节 梁启超:以民为本,社会保障

 第十节 荒政专著:荟萃宏论,承前启后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传统救灾思想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涛//项永琴//檀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11521
开本 16开
页数 4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0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
丛书名
印张 2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5: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