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遭遇戴帽叶猴/大自然探奇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大自然探奇系列”之一,是继“我的山野朋友系列”之后推出的又一套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书系,是作者在大自然中跋涉三十年留下的珍贵笔墨,辑录了作者多年来探险生活的奇闻奇遇。讲述了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奇趣故事,内容多为纪实小短篇,侧重真实性、报导性和瞬间的感悟。

内容推荐

可怕的五步蛇竟然能死而复生?给猴王照相是如何地险象环生、奇趣迭起?用什么妙计才能让大象乖乖到学校上课?山中急行,却被一只松鼠再三阻挡,它究竟要干什么?雨中巧遇戴帽叶猴,该是怎样地喜出望外?……

大自然的奇趣无穷无尽,让我们共同领略这别具一格的趣!

目录

黄山绿珠——牯牛降自然保护区考察散记

蛇趣——新安江上游考察

黄山山乐鸟

松鼠伴行

给猴王照相

遭遇戴帽叶猴

鹦鹉唤早

大象学校

试读章节

我们在黄山探奇览胜,在一个个藏匿于翠绿艳红中的村寨中寻访,和当地的山民们攀谈。得知我们是来考察动物的,山民们就用上好的香茶、神奇的动物故事来招待我们。那些装在他们脑海里的动物故事像高山流水一样汹涌而出,又像黄山的万千气象一样,让我们感到自己想象力的贫乏。

正是在这样的寻访中,我们得知,黄山有种神奇的山乐鸟。它们常随着云海而来,像是鼓乐齐鸣,为神仙作仪仗先导。它们的歌声就像那天外飞来的乐曲一样勾魂摄魄!虽然山民们很剽悍,自定力也特强,但也禁不住它们的召唤而心旌神摇,似有飘然离开山岭乘风追随而去之势……

山乐鸟,这个黄山精灵,它们用美妙的歌声,抒发了对黄山的热爱之情!

这是一种什么鸟?讲故事的人并没有描绘,因为他们看不到云端中冉冉而来的山乐鸟。

是无稽之谈吗?我们以前听人说:黄山中藏有猴子酿出的醇美的猴子酒;天都、紫云、莲花诸峰的晨曦晚霞中,常有天马飞驰;溪水中有嬉戏的锦鳞鱼……我们对此也会很自然地产生出这种疑问。但之后考察中的奇遇却证明了我们的无知。

也正是这些考察中的奇遇,使我萌生了新的想法:若是将黄山中珍奇的鸟兽虫鱼汇编成册,并在山道上设点招引驯化它们,不仅会大大增加游兴,而且也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对美的追求。

这个异想天开的主意,竞得到黄山主管者的热情支持,他甚至要我主编这本书。我当然没有这样的自信和勇气。因为对于生物学,我只能算是爱好者。由于脑瓜儿笨,在长期跟随考察队考察的过程中,我也仅仅学到了点儿皮毛。而游山玩水、冒险跋涉的兴致即使到今天,也还未比十五六岁时有所减少。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我“行万里路”的结果,不仅多了一些见闻,也生发出不少傻想。相信黄山有山乐鸟,并准备为寻求它们去冒险,就是我的这些傻想之一。

山乐鸟又叫八音鸟。所谓“八音”,是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那时,人们以为所有的乐器都不外乎是由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种材料所造成的。因此,后来的“八音”也指美妙、动听的音乐。例如原来的留声机,就曾被人们称为“八音盒”。

对鸟类的考察非常艰难,而这也只有考察队的队员们最清楚。地上跑的野兽总要留下蹄印,蹄印会告诉你很多信息。天上飞的呢?真有点儿来无影去无踪的味儿。你不能请它们停下让你看个仔细,也无法命令它们张开歌喉。山乐鸟既无形状的形容,也无羽色的描述,到哪儿去找?也许我们和它们都失之交臂了,还认不出它们呢!这样看来,唯有辨音识鸟这一手可行了。然而,山乐鸟的“音”,也如黄山云海一样缥缈。当时,我们没有录音机,也不懂校音器。即使都有了,又怎能在千百种鸟鸣声中分辨出山乐鸟的叫声呢?

要解开这个谜,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难了。科学中的难题和生活中的难题一样,能使一些人知难而退,但也能激起一些人的热情和雄心。

在茫茫的书海中,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些有关的记载——

《黄山领要录》中记载:

山乐鸟,下山则无有,见元汪文节泽民记中:山乐鸟种类非一,余与皮篷雪公审定,声尤清越者三。

一较鸲鹆差大,每集必数十,毛色浅赤黄色。飞鸣而露其袭羽,则腋下碎锦,历历碌碌然,如伶工舞时而见其裼衣之文绣也。

一微似百舌,亦数十为群,其声屡迁,乍听如弹弦索,已作裂帛声,时而大声轰轰,若车轮过市,小声袅袅,如洞箫之音未绝也。

一质小而轻便,飞不过寻丈,声如铃铎之最细者,多至数百,散依丛薄问,琐屑正耐清听,已忽飘扬,随风四散而去。

从以上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朝人汪泽民将山乐鸟中叫声“清越者”分为三种。这种看法既新颖又有见地。

此外,汪泽民还在《游黄山记》中写过这样的话:

夜闻啼禽声甚异,若歌若答,节奏疾徐,名山乐鸟,下山成无。

这些记载虽缺少动物学常识,只凭传说和感性记录,但毕竟为关于山乐鸟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线索。而要窥全豹,只有在实地的考察中去探索了。

游人多在黄山的奇峰怪石处领略它的雄伟壮丽、精巧绝伦,而考察队却是在深谷溪涧、森林深处,探索黄山的奥秘。

考察队的活动,虽然我无法次次都参加,但心却跟着考察队的队员们在大山上跋涉。我像很多青年人那样,有感于黄山之壮美对自己灵魂的净化,因而把锁锁在天都峰的栏杆上,表示自己的心曾到过那里。每当考察队归来时,我们总是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相聚畅谈。那种淳厚质朴的友谊,是黄山给我们的礼物。

据已记录在册的数据,黄山的鸟类共有100多种。其中,有李白为之赋诗求索的白鹇、珍贵的白颈长尾雉、姿态优美的寿带鸟、鸣声如箫的紫啸鸫、善歌的鹊鸲和黄鹂、俊美的绿鹦嘴鹎……这是一个鸟的世界。要在这茫茫的鸟海中寻觅到山乐鸟,谈何容易!

大约在一年之后,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山乐鸟被发现了!大量的事实和科学考察证实,古代文献上所记载的,山民们传说的黄山山乐鸟,其实就是美丽的相思鸟和棕噪鹛。

刚听到这一消息时,我愣了。继而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思绪潮涌。

对于相思鸟,我并不陌生,前几年去黄山的时候还偶遇过它。

记得在黄山西北部的黟县,我寄宿在一个当地人的家里。有一天清晨,我被一阵嘹亮的鸟鸣声唤醒。我走出屋外,珠兰散发出的浓浓的香气,立即沁入了我的肺腑。这里是茶乡,有很多村民栽培供窨茶用的珠兰、茉莉,并用珠兰、茉莉制出花茶。清晨,太阳刚嵌进两峰之间,草尖儿上的露珠、浓绿的树叶、潺潺的溪水都映上了一抹朝霞。

我循声找了半天,才在一棵高大的银杏树上发现了两只娇小玲珑的鸟,它们身体的颜色主要为橄榄绿,有着金黄色的胸脯,红艳艳的翅缘,尤其是它们的红嘴,就像朝霞在古老的银杏树上结出的两颗果实。

其中一只鸟站在横枝上,耸冠抖羽,对着红日、翠岭和缕缕的云丝,唱出一串串婉转悠扬、清脆嘹亮的歌声,另一只鸟则答以三声一度的和声。歌声、和声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你知道它们是什么鸟?”我专注的神情被房主发觉了,他不知何时已悄悄来到我身边。

“相思鸟!”大约是这两只鸟的临风高歌给了我灵感,我竟然无比自信地脱口而出。其实,在这之前,我只知道有种名叫“相思鸟”的鸟,却从未与它见过面。

“你懂得不少。相思鸟又叫红嘴玉!”房主也被撩起了兴致。

追溯起来,这大约是我写《千鸟谷追踪》的一点点原因。熟悉皖南山情的同志可能会从这部小说中看出,故事的发生地点也正是我和相思鸟初次见面的地方。

有了这次巧遇,又知道相思鸟就是山乐鸟之后,我更是处处注意它们了。每年初春,相思鸟从南方陆续归来,在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奇峰秀岭中营巢繁殖。深秋,它们则带着新的一代,浩浩荡荡地结群向南迁徙。

相思鸟常栖息在肥绿的阔叶树上或茂密的竹林中。即使是考察队队员也常常只能耳闻其声,难得一睹芳颜,更何况黄山多云雾,这就更增添了它们的神秘色彩。  P61-71

序言

叽里咕,叽里咕

——童年片断

我的童年应到故乡的沙滩、草滩、芦苇丛中去寻找。

我的故乡是巢湖北岸的一个小村,在长临河镇西,叫西边湖村。家门一开,湖面上浩渺的滔天波浪、蓝天上悠悠的白云、姥山岛上雄伟的宝塔以及浮在湖中的孤山都会映入眼帘。

村里的乡亲们多以种菜为生,偶尔也会通过打鱼捕虾来补贴家用。旧社会的苦难、父亲的早逝以及连年的水灾,使我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不幸。然而在那里,还有着另一个世界,一个带给我欢乐、也引导我开始思索的世界。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夏天是被南风吹来的。风卷着堆雪般的浪涛,日日夜夜地轰鸣着。人还末走到湖边,飞溅的水花已像蒙蒙的细雨一样洒来,惬意极了。

波峰浪谷也是我们嬉戏的运动场。敢于跳浪,是会令同伴竖起大拇指的。当山岳般的波浪压来时,我们都纵身跳起,探身波峰,再稳稳地落到浪谷。这是一件多么冒险而又舒心的事!说是冒险,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从波峰落下时,身子要稳稳当当的,否则,如果脚一歪,细沙一抽,整个人就会跌入水中,被大浪卷走!不过,凡是玩过跳浪的人都不怕晕船,都敢于在狂风巨浪来临时驾着一叶小舟出湖!

细软的金色沙滩,简直是我们这帮孩子的魔毯。我们不仅可以在沙滩上寻找甲鱼-上岸的踪迹,从沙堆中捉住它们,还可以展开一切稚嫩的想象,用沙砌起城堡、亭台楼阁,开掘河流,布防攻战。等到大浪来抹平一切,我们也累了,随身一歪就躺到沙滩上。看着白云在湛蓝的天空中悠悠地飘动,我仿佛感到了母亲的爱抚,听到了外祖母推着摇篮时的低吟。

我对于建筑和雕塑的最原始的印象,大概就是从沙滩上得来的。我从中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

冬天,湖水退去,裸露出来的褐色湖滩便成了大雁的居留地。翌年,经过几场软软的风、细细的雨,蓼叶吐红,柳条发青,芦笋冒尖儿,平展的湖滩上又铺了层茵茵绿草。悠然自得的放牛伢子骑着牛来了,扎着红头绳的小丫头挥着竹竿把鹅群赶来了……湖滩就成了别具情调的牧场,也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的乐园!我们在这里捉蟋蟀、挖茅根、拔茅翎、闯关、打仗……对我们最有诱惑力的是找云雀的窝。云雀二边婉转地叫着,一边打着旋往天上飞。这时,我们总会拍着小手,和着它的叫声,唱道:

叽里咕,叽里咕,

我在烟囱理个窝,

大姐烧火燎了我。

叽里咕,叽里咕,

我在芦柴缝理个窝,

只怕大风刮翻窝。

叽里咕,叽里咕,

我在树洞理个窝,

又被蛤蟆占了窝。

叽里咕,叽里咕,

只好在草窠理个窝,

担心害怕放牛哥。

叽里咕,叽里咕,

……

我们那一双双小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目光紧紧追着那飞旋的云雀。等到它变成一个小黑点儿,我们的脖子就酸得撑不住了,眼睛也涩得难受极了。然后,一个恍惚,那小黑点儿消失了,只有云雀的叫声还在湛蓝的天空中,犹如轻梦一般飘荡着。

不久,那银铃般的叫声像是融入了云霄,我们只能听到风拂过湖面时的低语。突然,从蓝天白云中掉下一个黑点儿,愈来愈大——啊,是那美丽的云雀!是它唱累了,还是那悠悠的白云散了?眼看它就要砸到地上……就在我们为它的命运担忧得心都要蹦出来的时候,云雀却一下子张开翅膀,掠过柳梢、芦尖儿,贴着低低的青草,消失在绿茵中。我们像是被湖滩弹了起来似的,立即向云雀跌落的地方跑去,想在那里找到云雀的窝。可哪里有什么云雀窝?就连云雀也不见了,难道它钻进了土里?抑或是它仍然留在茫茫的天际,而跌落的只是它的影子?

这个美丽而又神出鬼没的精灵,不知牵动了我多少情思!直到我四十来岁的时候,见到一位在内蒙古草原上捕鸟的人,才解开了在我脑海中存留了几十年的谜。他告诉我,找云雀窝,应是“看起不看落”。也就是说,人们在云雀起飞处的附近才能找到它的窝,而当云雀要降落时,它便会制造种种假象,迷惑对它心怀叵测的敌人……

这或许就是吸引我观察鸟类的原因吧。

只要是闷热的夜晚,我总会死乞白赖地要跟随隔壁的大爷去“罩生”。

浅浅的湖滩是鱼的产卵场。当夜幕降临时,在湖滩的粼粼波光中,鱼群来了。鲫鱼一路噼里啪啦地撒着欢儿,而鲤鱼则沉稳得多,只是冷不丁地打了个响响的水花。最有趣的是胡子鲇,别看它平时张着大嘴专吃小鱼,这时却温顺极了。它翻转过来,将蛋青色的肚皮露出水面,摇摇晃晃的。

我帮大爷提着马灯,他则提着篾罩,在刚刚没过脚面的水里追着鱼群。我们有时一罩能罩住四五条胡子鲇。有一天,天太黑了,还飘着蒙蒙的细雨,大爷不想带我去,就给我讲了很多“鬼打墙”的故事,以及他能想得起来、编得出来的关于湖滩的恐怖的故事。于是我犹豫了,畏惧了。

第二天早上,我看到大爷用绳子拖回了一条20多斤的大青鱼,当他叙说着如何和大青鱼搏斗了几小时,终于罩住它的时候,我懊恼极了——真后悔没有亲眼看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机会看到那样壮观的场面,只能将它作为永远的向往和懊悔留在心里。

这个充满生机、熙熙攘攘的湖边世界,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了无比深厚的爱的种子。此后,我常常去崇山峻岭、大漠戈壁、雪峰冰川以及江河湖海,寻找生出的绿叶、开出的紫色小花、飞出的鸟群、起航的白帆以及五光十色的幻想。

或许这就是我在写作时,为何笔端常常含有对故乡的深情以及希望寻找童稚的原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遭遇戴帽叶猴/大自然探奇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先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099897
开本 32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0
147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