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纵虎归山/大自然探奇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大自然探奇系列”之一,是继“我的山野朋友系列”之后推出的又一套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书系,是作者在大自然中跋涉三十年留下的珍贵笔墨,辑录了作者多年来探险生活的奇闻奇遇。讲述了大自然与人血脉相通的恩情故事,内容多为纪实小短篇,侧重真实性、报导性和瞬间的感悟。

内容推荐

母虎弃子,谁来做新生幼虎的奶娘?纵虎归山,百兽之王如何才能回归山林?回家路上的相思鸟会落入怎样的陷阱?西双版纳的动植物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共生关系?儿时跳浪的记忆如何成就了日后的探险人生?……

大自然与人血脉相通,让我们悉心报笞大自然的恩情!

目录

·水中逃生记

·清清回水湾

·赞美水和森林的节日——泼水节散记

 龙舟·喜剧

 摆市·敢吃

 高升·懒猴

 泼水·卫士

·为虎添翼的人

 和老虎藏猫猫

 为虎崽找奶娘

 一、二、三——跑!

·相思鸟要回家

·纵虎归山

试读章节

龙舟·喜剧

坐落在澜沧江边的州首府允景洪,被高大的棕榈树、端庄的贝叶棕、秀丽的槟榔树、茂盛的芒果树以及肥大的芭蕉树掩映着。树上开的是娇艳的凤凰花,攀在墙头的是锦霞般的叶子花、成串成串的爆竹花,各种各样的花在屋前、小树丛中喷红吐艳。街上挤满了熙熙攘攘的哈尼族、基诺族、拉祜族以及佤族的青年男女,更多的是手撑各色阳伞、摆动筒裙的傣族姑娘们。这些穿着节日盛装的人们,都如花一般喜气洋洋。允景洪成了绿阴中的花海!

在西双版纳傣族的三天新年中,主要活动有赛龙舟、赶摆、放高升以及丢包等,而以泼水达到狂欢的高潮。

赛龙舟的地点在澜沧江边。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它发源于青藏高原,从西藏东部流入云南,出了国界线,则被称为湄公河,它流经老挝、柬埔寨等国,最后注入太平洋。澜沧江河床逶迤,在西双版纳的流程有150多公里,流经地区多是高山峡谷,相对高差大,水急滩多,波涛滚滚。在傣族人民的心里,它既是幸福的甘泉,又是暴虐的魔王。而举行赛龙舟活动的这段,江面宽阔,水流也缓。

早晨,下了场喜雨,空气很清新,而且空气中还弥漫着绿叶的芳香。刚过中午,江边已响起铓锣震撼人心的召唤。人们穿过芭蕉林,就能够看见高高的河岸上那彩旗飘扬的观礼台,观礼台是新建的。今年来的外宾和华侨特别多。十来条整装待发的龙舟已停在江面。这里的龙舟有20多米长,比我家乡的要长得多。据说一条龙舟大概可容纳60名划手。左侧凌空的发射架上也已摆齐一排排高升。

河滩上挤满了人,从高处望去,到处是三五连片的花伞,它们组成了各种奇妙的图案。不用问,那伞下一定是傣族的姑娘们,她们多喜三五成群、静静地站在一起,悄声细语地谈着、庄重地笑着。难怪有位来写生的美术家惊叹:她们赞美孔雀,其实,她们就美得像孔雀。

风从河谷里吹来,热烘烘的。金灿灿的阳光在水面上跳动,连河边的浅水处也站满了人。我忍不住下到河里,但没一会儿,就被冰凉的水撵上岸来。同伴告诉我,澜沧江水来源于雪山冰川。

划船的健儿们还没有出场,文艺表演的队伍就来了,他们的节目多以歌舞为主。人群立即根据喜好,很自然地分成了几圈儿。基诺族的舞,粗犷、豪放,除了几面大木鼓,他们没有别的乐器伴奏。小伙子们弓腿扬臂、擂鼓击拍;姑娘们则舞出变化多端的动作,这真是“击鼓起舞”了。

最使我感到亲切的是他们表演的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这和我们家乡在春节踩高跷时表演的传统节目相似:美貌的姑娘扮演蚌姑娘,手持一张破网的渔翁充当丑角。姑娘扇动两片大壳,不时地夹住渔翁的头颈。渔翁的狼狈、蚌姑娘的智慧不断地引起观众的哄堂大笑。但傣族同胞的节目里多了只扮演鹬的大鸟,这也就分去了丑角渔翁的不少笑料。我倒是注意到了几位演员的装扮,很奇怪,无论渔翁还是蚌姑娘,都没有穿傣族的服装,穿得倒像是汉族人的样子。这很可能是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那见利忘义的鹬鸟形象也是他们新的创造!

健儿们出场了。七八支队伍——每队以不同色彩的包头巾为标志,水红、翠蓝不一——每人手持短桨。欢声腾空而起,响彻江面。原来队伍中还有三队飒爽英姿的姑娘,一律杏红短衫、绿裙,她们也手持短桨。据说,这是她们第一次参加比赛。

无数面铓锣大作,轰然作响。一声令下,十来条龙舟脱弦齐发,犹如一支支彩色的箭翎。指挥者俯身船头,以手支撑,上下起伏,英武勇猛。高升也响了,拖着长长的尾羽呼啸着、飞腾着,直指蓝天白云。

河滩、江面欢声雷动:

“水!水!水!”  “洪——窝!窝一洪!”

每条龙舟都激起一片晶亮的水雾,阳光中闪起一条条虹带,像是疾风拥起的缕缕霞霓,在金色的波涛上奋飞。

“洪——窝!窝——洪!”

“水!水!水!”

连观礼台上也欢腾起来了,州委书记也起立呼喊,为英雄们加油、欢呼!

象脚鼓敲起来了!获胜的龙舟上的水手们被人群拥上了岸。在铓锣、象脚鼓的引导下,他们翩翩起舞,边舞边走向主席台。人们早已在那里为健儿们准备好了一碗碗米酒……

“水!水!水!”

猛然间,男队中爆发出一声声吆喝,他们争先恐后地向领奖处跑去……

不知什么时候,女队的姑娘们早已悄无声息地跑到了主席台,端起米酒大口大口地痛饮。

小伙子们一头冲进姑娘们的圈子,向她们扑去。

姑娘们似乎直到此时才意识到危险,一个个尖起嗓子喊了声“呦!”然而,红衫绿裙只是稍稍闪了一下,她们并没有躲开,倒是无比欢畅地笑着……

傣族人民欢呼时喊“水”!那意思和“乌拉”“万岁”是相似的。但我不明白,他们为何要呼喊“洪——窝!”傣族的同志告诉我,这和赛龙舟的故事有关。

勐巴拉纳西国王的六个女儿都嫁走了,只剩下最漂亮的小女儿女南丹博腊。她不愿嫁给宰相的儿子,却自己挑中了其貌不扬、出身贫贱的小伙子岩洪窝。国王为此异常愤怒,想出各种办法要除掉岩洪窝,但都被岩洪窝的机智、勇敢所挫败。最后,昏庸的国王要七位女婿以赛船争夺王位,其实是想“借刀杀人”。谁知,岩洪窝在坚贞的爱情的鼓舞下,在龙王和天神的帮助下,最终赢得了胜利,而国王、宰相以及六位女婿等一切恶势力,统统葬身鱼腹。人们高呼着岩洪窝的名字,欢呼真善美的胜利!

汉族端午赛龙舟,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的一生是悲壮的,曾遭到恶势力的陷害。但他对祖国无比热爱,对真理坚定求索,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傣族人民却赋予了赛龙舟另一层含意:真善美终于战胜了邪恶!

我思索着汉、傣两族人民所赋予赛龙舟的深刻含意……

P53-61

序言

叽里咕,叽里咕

——童年片断

我的童年应到故乡的沙滩、草滩、芦苇丛中去寻找。

我的故乡是巢湖北岸的一个小村,在长临河镇西,叫西边湖村。家门一开,湖面上浩渺的滔天波浪、蓝天上悠悠的白云、姥山岛上雄伟的宝塔以及浮在湖中的孤山都会映入眼帘。

村里的乡亲们多以种菜为生,偶尔也会通过打鱼捕虾来补贴家用。旧社会的苦难、父亲的早逝以及连年的水灾,使我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不幸。然而在那里,还有着另一个世界,一个带给我欢乐、也引导我开始思索的世界。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夏天是被南风吹来的。风卷着堆雪般的浪涛,日日夜夜地轰鸣着。人还末走到湖边,飞溅的水花已像蒙蒙的细雨一样洒来,惬意极了。

波峰浪谷也是我们嬉戏的运动场。敢于跳浪,是会令同伴竖起大拇指的。当山岳般的波浪压来时,我们都纵身跳起,探身波峰,再稳稳地落到浪谷。这是一件多么冒险而又舒心的事!说是冒险,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从波峰落下时,身子要稳稳当当的,否则,如果脚一歪,细沙一抽,整个人就会跌入水中,被大浪卷走!不过,凡是玩过跳浪的人都不怕晕船,都敢于在狂风巨浪来临时驾着一叶小舟出湖!

细软的金色沙滩,简直是我们这帮孩子的魔毯。我们不仅可以在沙滩上寻找甲鱼-上岸的踪迹,从沙堆中捉住它们,还可以展开一切稚嫩的想象,用沙砌起城堡、亭台楼阁,开掘河流,布防攻战。等到大浪来抹平一切,我们也累了,随身一歪就躺到沙滩上。看着白云在湛蓝的天空中悠悠地飘动,我仿佛感到了母亲的爱抚,听到了外祖母推着摇篮时的低吟。

我对于建筑和雕塑的最原始的印象,大概就是从沙滩上得来的。我从中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

冬天,湖水退去,裸露出来的褐色湖滩便成了大雁的居留地。翌年,经过几场软软的风、细细的雨,蓼叶吐红,柳条发青,芦笋冒尖儿,平展的湖滩上又铺了层茵茵绿草。悠然自得的放牛伢子骑着牛来了,扎着红头绳的小丫头挥着竹竿把鹅群赶来了……湖滩就成了别具情调的牧场,也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的乐园!我们在这里捉蟋蟀、挖茅根、拔茅翎、闯关、打仗……对我们最有诱惑力的是找云雀的窝。云雀二边婉转地叫着,一边打着旋往天上飞。这时,我们总会拍着小手,和着它的叫声,唱道:

叽里咕,叽里咕,

我在烟囱理个窝,

大姐烧火燎了我。

叽里咕,叽里咕,

我在芦柴缝理个窝,

只怕大风刮翻窝。

叽里咕,叽里咕,

我在树洞理个窝,

又被蛤蟆占了窝。

叽里咕,叽里咕,

只好在草窠理个窝,

担心害怕放牛哥。

叽里咕,叽里咕,

……

我们那一双双小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目光紧紧追着那飞旋的云雀。等到它变成一个小黑点儿,我们的脖子就酸得撑不住了,眼睛也涩得难受极了。然后,一个恍惚,那小黑点儿消失了,只有云雀的叫声还在湛蓝的天空中,犹如轻梦一般飘荡着。

不久,那银铃般的叫声像是融入了云霄,我们只能听到风拂过湖面时的低语。突然,从蓝天白云中掉下一个黑点儿,愈来愈大——啊,是那美丽的云雀!是它唱累了,还是那悠悠的白云散了?眼看它就要砸到地上……就在我们为它的命运担忧得心都要蹦出来的时候,云雀却一下子张开翅膀,掠过柳梢、芦尖儿,贴着低低的青草,消失在绿茵中。我们像是被湖滩弹了起来似的,立即向云雀跌落的地方跑去,想在那里找到云雀的窝。可哪里有什么云雀窝?就连云雀也不见了,难道它钻进了土里?抑或是它仍然留在茫茫的天际,而跌落的只是它的影子?

这个美丽而又神出鬼没的精灵,不知牵动了我多少情思!直到我四十来岁的时候,见到一位在内蒙古草原上捕鸟的人,才解开了在我脑海中存留了几十年的谜。他告诉我,找云雀窝,应是“看起不看落”。也就是说,人们在云雀起飞处的附近才能找到它的窝,而当云雀要降落时,它便会制造种种假象,迷惑对它心怀叵测的敌人……

这或许就是吸引我观察鸟类的原因吧。

只要是闷热的夜晚,我总会死乞白赖地要跟随隔壁的大爷去“罩生”。

浅浅的湖滩是鱼的产卵场。当夜幕降临时,在湖滩的粼粼波光中,鱼群来了。鲫鱼一路噼里啪啦地撒着欢儿,而鲤鱼则沉稳得多,只是冷不丁地打了个响响的水花。最有趣的是胡子鲇,别看它平时张着大嘴专吃小鱼,这时却温顺极了。它翻转过来,将蛋青色的肚皮露出水面,摇摇晃晃的。

我帮大爷提着马灯,他则提着篾罩,在刚刚没过脚面的水里追着鱼群。我们有时一罩能罩住四五条胡子鲇。有一天,天太黑了,还飘着蒙蒙的细雨,大爷不想带我去,就给我讲了很多“鬼打墙”的故事,以及他能想得起来、编得出来的关于湖滩的恐怖的故事。于是我犹豫了,畏惧了。

第二天早上,我看到大爷用绳子拖回了一条20多斤的大青鱼,当他叙说着如何和大青鱼搏斗了几小时,终于罩住它的时候,我懊恼极了——真后悔没有亲眼看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机会看到那样壮观的场面,只能将它作为永远的向往和懊悔留在心里。

这个充满生机、熙熙攘攘的湖边世界,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了无比深厚的爱的种子。此后,我常常去崇山峻岭、大漠戈壁、雪峰冰川以及江河湖海,寻找生出的绿叶、开出的紫色小花、飞出的鸟群、起航的白帆以及五光十色的幻想。

或许这就是我在写作时,为何笔端常常含有对故乡的深情以及希望寻找童稚的原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纵虎归山/大自然探奇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先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099910
开本 32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0
14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