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君博士所著的本书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对这一决定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考察,结合中国实际构建了货币供给模型和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分析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口径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作为研究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的又一新的成果,该书不仅理论上有所创新,而且更加贴近实际,增强了对现实的解释力。
图书 | 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明君博士所著的本书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对这一决定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考察,结合中国实际构建了货币供给模型和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分析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口径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作为研究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的又一新的成果,该书不仅理论上有所创新,而且更加贴近实际,增强了对现实的解释力。 内容推荐 已有的信用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的:一是经济总量对货币供给量的决定;二是货币口径和流通速度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三是货币创造机制中非央行控制因素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本文将这三个方面统一在一个模型中进行分析。这个模型可以用两个公式来表示: 商业银行的=信贷需求额[(PT-货币替代品所执行的支付流量-现金所执行的支付流量)/V-自有活期存款-非银行贷款融资融入活期存款] 商业银行的信贷提供额=基础货币×min(mm,ml,mc) 第二个公式中的“信贷提供额”必须满足第一个公式中的“信贷需求额”,这也正是货币供给内生性的核心理念所在。 围绕着上述两个公式,本文进行了“剥洋葱”式的分析。沿着第一个公式进行的思路分析如下:1,确定“社会流通商品交易价格总量”PT。其决定因素共有四个:(1)社会流通商品交易价格总量一利润率曲线,它主要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2)贷款利率水平;(3)存款利率水平;(4)盈利率低于贷款利率的企业的自有资金存量水平。2,再先后确定货币替代品所执行的支付流量、现金所执行的支付流量以及活期存款的流通速度,从而求得活期存款总量(即M1-M0)。3,从活期存款的来源来看,活期存款由“自有活期存款”、“非银行贷款融资融人活期存款”以及“银行信贷融资形成的活期存款”三者构成。在前二者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求得企业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需求额”。沿着第二个公式进行的思路分析如下:1,求得“由于货币乘数公式约束导致的最大信贷额/基础货币”mm;2,求得“由于存贷比约束导致的最大信贷额/基础货币”ml;3,求得“由于资本充足率导致的最大信贷额/基础货币”mc;4,最终求得商业银行的信贷提供额=基础货币×min(mm,ml,mc)。然后由“信贷提供额=信贷需求额”最终完成货币供给内生分析的整个过程。 货币供给内生决定过程中的货币替代品、现金、活期存款流通速度、自有活期存款、非银行贷款融资融人活期存款、商业银行信贷额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关系。非银行贷款融资中公众、企业、政府等之间的货币信用额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额、准金融机构融资额的关系也是互动的关系。正是这些互动的关系,使得货币供给涉及部门众多、决定过程复杂,也决定了货币供给量必然是一个内生决定的量。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有限,存贷款利率浮动的空间很小,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外生制订。存贷款利率的制订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确保该利率组合条件下商业银行的信贷需求数量必须等于其“应该”提供的信贷额(即货币数量必须满足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二是确保商业银行可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 我国货币供给管理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有:2,将活期储蓄划人M1;2,改进货币流通速度的统计方法;3,对商业银行放贷的真正限制进行真实性调查;4,加强对贷款满足率的调查。 “高利率、高信贷满足率”组合才是高效的货币供给,而“低利率、低贷款满足率”虽然也能够保证物价稳定,但并没有确保利润率高的企业获得资金,因此没达到最佳社会效益。 本文分析的结论是:从M0、M1、M2不同口径来看,中国的货币供给都具有内生性。M0(现金)具有内生性的根本原因在于选择现金还是选择转帐(银行存款)作为交易(保存金融资产)方式是企业居民的自由。M1(现金+活期存款)具有内生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现金和活期存款作为融资支付的媒介受制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M2(M1+定期存款)具有内生性的根本原因在于:M2:M1+定期存款=公众最初存款+商业银行信贷额。由于公众最初存款为一个定量,同时商业银行信贷额为一个倒逼性内生变量,因此M2也是一个内生变量。即,M2具有内生性。准货币(定期存款)也具有内生性。 外汇占款是当前影响我国基础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初始阶段,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极小。输入型通货膨胀是一个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外生变量。由于我国境内不允许用外币进行结算,我国的货币替代主要是体现在外币存款对人民币定期存款的替代方面。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是辩证的关系。内生性与外生性同时存在的理论基础为经济变量影响的相互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货币供给内生性越来越强。 目录 导论 0.1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0.2 一些概念界定 0.2.1 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分类 0.2.2 基础货币的形成 0.2.3 内在货币与外在货币 第1章 货币供给内生性质的文献综述 1.1 贵金属货币供给内生性质的文献综述及评价 1.1.1 关于贵金属货币供给内生性质的文献 1.1.2 对贵金属货币供给性质理论的评价 1.2 信用货币供给内生性文献一:凯恩斯及其以前 1.2.1 银行学派的内生性观点 1.2.2 《货币论》时期的凯恩斯的内生性观点 1.2.3 熊彼特的内生性观点 1.3 信用货币供给内生性文献:拉德克利夫报告、格利和肖及托宾 1.3.1 拉德克利夫报告的内生性观点 1.3.2 格利和肖的内生性观点 1.3.3 托宾的内生性观点 1.4 信用货币供给内生性文献三:后凯恩斯主义学派 1.4.1 温特劳布的内生性观点 1.4.2 卡尔多的内生性观点 1.4.3 莫尔的内生性观点 1.5 信用货币供给内生性文献四:国内一些学者 1.5.1 宁咏的内生性观点 1.5.2 孙伯银的内生性观点 1.5.3 杨力的内生性观点 1.5.4 巴曙松的内生性观点 第2章 货币供给内生决定机制的研究 第3章 货币供给内生性与信贷(一) 第4章 货币供给内生性与信贷(二) 第5章 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国际部门 第6章 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现实表现及实证性分析 第7章 现实中的货币供给内生性以及货币给内生性的政策含义 第8章 本文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明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79754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822.2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