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著名民间文化学者刘锡诚先生多年来在“非遗”的保护、考察、咨询和理论探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作者应邀在 一些省市的“非遗”保护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等专业机构的授课、讲演稿,所遴选的文章均具有应“非遗 ”保护工作的需要而撰的特点。对“非遗”的保护、普查、建档、数据库建设、传承人认定、干部培训、项目论证、评审申报等工作 均有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图书 |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著名民间文化学者刘锡诚先生多年来在“非遗”的保护、考察、咨询和理论探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作者应邀在 一些省市的“非遗”保护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等专业机构的授课、讲演稿,所遴选的文章均具有应“非遗 ”保护工作的需要而撰的特点。对“非遗”的保护、普查、建档、数据库建设、传承人认定、干部培训、项目论证、评审申报等工作 均有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目录 全球化与文化研究 社会经济发展与民间文化的保护 原点:多样性与多样化 文化圈与文化“飞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西部为例) 抢救性保护和生态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信仰和神秘思维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判断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古村落 传承与传承人论 转变理念正当时 对几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问题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的民间文学普查 新世纪民间文学普查与保护 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的理念与方法 原始艺术及其观念在民间文化中的遗留与影响 整体研究要义 “活态”保护的一种模式 留住我们的文化根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四大关键 基于实践的学理探索 政府主导与专家参与 保持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 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脉 春节:慎终追远生生不息 清明节的天候和物候 黄石与《端午礼俗史》 民间传说及其保护问题 牛郎织女传说的时代命运 “梁祝”的嬗变与文化的传播 关于“梁祝义(宜)兴说” 略谈白蛇传传说 湮没的文化有待出发 湘西:什么最重要? 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 蓝夹缬与昆曲的葛藤 大地震后的文化担当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锡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73356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00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首版时间 | 2009-05-01 |
印刷时间 | 2009-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103-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2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2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