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前门--王永斌口述老北京生活/北京旧闻故影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看史料枯燥无趣,还是听口述来得精彩。本书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北京民俗家,讲述着老北京独有的社会风情和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尤其让人神往的,是那曾经云集众多老字号,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同时也浓缩了老北京神韵和市井众生相的前门一带一段段如烟往事。听老先生口述历史,配以珍贵的老照片,神游老北京。

内容推荐

前门外胡同里的百姓人家,大栅栏晨的五行八作,天桥里的百态人生,庙会上的目不睱接,老北京街头巷尾的吹拉弹唱……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讲述了一段活色生香老北京的风情。

为了能够把读者带入王永斌先生的生活情境中,编者在书中插配了一百余幅老照片。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生活

 一、童年的足迹

 二、启蒙之路

 三、孩子的游艺

 四、百姓人家

 五、北平沦陷

 六、大栅栏里的小学徒

 七、1949年以后

第二部分 民俗

 一、一年四季逛庙会

 二、繁华无限说庙市

 三、天桥里的百态人生

 四、婚嫁

 五、殡葬

 六、节日

第三部分 工商

 一、五行八作

 二、旧京集市

 三、大前门

 四、沧桑大栅栏

 五、王府井、东单、西单

 六、商道

题外话

试读章节

我是1940年到大栅栏那儿学徒的,到1945、1946年,当时大栅栏整条街全长270多米,有店铺七八十家,虽然北京已经沦陷了,但还是相当繁荣。大致我能回忆出来,在大栅栏街北,从东往西来说,最东口有滋兰斋糕点铺,是卖南方糕点的;第二家是晋昌果局,可能是山西人开的;和晋昌果局空一个胡同有一个珠宝市;隔着胡同是有福来纸烟店,卖纸烟的,虽然这个店铺很小,但买卖却相当兴旺;另外就是卖糖葫芦的文魁斋;后边那家是公益厚土膏店,卖大烟的,后来改了大同洋行,是拍卖的。当时的拍卖行大部分卖的是旧货,但大同洋行卖的都是当天早晨来的新货,一般下午就卖完了,可见,它的东西好又便宜;和大同洋行挨着的就是东鸿记茶叶庄,那时候卖茶叶的大部分是安徽人,但这家是山东人开的,就是开瑞蚨祥的孟家;挨着东鸿记茶庄的是祥义绸缎店,据说是一个叫小德张的太监开的,现在祥义绸缎店还存在,依旧保持原来店铺的样子,绿罩棚,绿铁门,门上还铸有花;挨着是聚庆斋糕点铺;糕点铺旁边是瑞蚨祥绸缎店;再西面就是二妙堂咖啡馆,卖冷饮咖啡、牛奶;二妙堂西面是庆乐戏园,后来好像是杂技排演场;挨着的是吴德泰茶庄,是安徽人开的买卖,和吴裕泰是一回事,都是北京吴家茶庄的大户;西边有一个同济堂药铺,是鹤年堂的分号;再有一个盛祥新衣庄,卖成衣的;西边就是聚兴烟店,里面卖的不是纸烟,而是过去烟袋抽的叶子烟,关东烟、兰花烟、槟榔、豆蔻等也都卖;然后是厚德福饭铺,是专门做河南菜的,很有名;旁边是晋阳会馆,里边还有一个义善水会,是民间自己组织的救火队,属于大栅栏地区的;下边有一个广盛祥绸缎庄;挨着是凤翔金店,卖金银首饰的;豫丰烟店,卖叶子烟的;豫丰烟店西边就是门框胡同,是一个小胡同;隔着门框胡同的是一品斋鞋店,卖千层底布鞋的老字号;西边的大香宾鞋店,是卖新鞋的,大部分是绣花鞋,皮鞋也有;再西边就是广生行化妆品商店,卖香水的,是洋买卖;挨着就是曾被烧的那个老德记大药房,那时候已经修起来了;在老德记药房西边的是瑞蚨祥西号,刚才那个是东号;西边就是美华鞋店,卖新鞋的;再西边是香云阁香蜡店,后来改了一个冰棍房,是朝鲜人开的,那时候刚开始有冰棍;下边是西鸿记茶庄,也是孟家开的;再西边,挨着西鸿记茶庄的是瑞蚨祥皮货店,还有两个茶庄;再有一个是老九霞鞋店,卖缎子鞋、绣花鞋;挨着它的大昌源也是卖绣花鞋、新鞋和皮鞋的;后边还有一家卖酱牛羊肉的店铺;再挨着的是广德楼戏院;广德楼戏院西边有永顺和干果铺,山西人开的;还有一个屈臣氏大药房,屈臣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老字号;西边还有一个永和茶汤铺和一个山西人开的聚顺和干果铺,是卖核桃、花生、瓜子的;最西边有永利果局,卖鲜果的,这是路北。

下面说街南,也是从东往西,把口儿的是长和厚绒线铺,卖绒线和针头线脑的;往西是一个胡同,是粮食店,挨着是逸民药房,卖西药的;西边是长盛魁干果铺,这是老字号;挨着的就是四箴药房,也是卖西药的;接着是精明眼镜行和东兆魁帽子店;还有天蕙斋鼻烟铺,是卖鼻烟的;西边有一个及时钟表铺;还有个恒义钟表铺,它还代卖洋货,是北京最早代卖洋货的,比如香水了、袜子了;挨着恒义的是协盛祥新衣庄,它和西服庄不一样,卖的是中式的成衣;协盛祥挨着的是乐家老铺宏仁堂药铺,还有德昌帽庄,这也是老店铺;挨着就是瑞蚨祥的货栈,放货的;再往西是步瀛斋鞋店、华美大药房、三庆戏园子、三盛荷包店、张一元文记茶庄、东方鞋店,卖新式鞋的;挨着的是同仁堂乐家老药铺,隔着一个小胡同,很窄,叫同仁堂夹道;挨着就是达昌眼镜行,西边就是聚明斋帽扇店,既卖帽子也卖扇子;再往西就是卖西药的欧美大药房和云香阁货栈;再西边有一个银号,名字想不起来了;挨着是华盛顿钟表店和生大漆店;再往西就是达仁堂药铺,也是乐家的;挨着是大观楼电影院和兴顺纸烟铺,卖洋烟卷的;再往西就是白敬字眼药,这也是很有名的;挨着是远东帽子店,卖新帽子的;再西边有L个是卖鲜果的万顺果局、信增钟表店。大概七八十家,一个挨着一个,没有空闲之地。P201-202

序言

请王永斌先生口述“老北京生活”的这一想法,缘于近几年国内图书馆界对口述历史的关注。

口述历史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或录影的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它在复原历史方面,有着其他文献资料所无法替代的价值。以往的文献,比较偏重于记录统治阶层的活动,偏重于社会精英的活动,偏重于政治方面的活动,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则记录较少,即使有,也大多是枯燥的统计数据,缺少鲜活的个案记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传统史学主要是统治阶级、精英人物的领地,口述历史则向民众敞开了大门。”(熊月之:《口述史的价值》)口述历史使千百万的普通民众得以有机会参与历史的创作。我们由此看到民众是如何观察和审视历史的,历史的画面将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利用口述的方法来记述历史,古已有之。但是,口述历史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却是现代的事情。现代口述史学兴起的标志,是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的建立。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口述史学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国家相继得到发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文学、人类学、民俗学、灾难学、新闻学、医学等领域。

在全球,口述历史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而且从事口述记录工作的往往不是历史学家,更多的是图书馆或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对图书馆来说,开发口述历史资源已成为抢救史料和补充馆藏的重要策略之一。

早在1968年,美国图书馆学简·查谢教授就在《大学与研究性图书馆》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口述历史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强调了图书馆面临的新责任和机遇。

此后,图书馆界一直在讨论着口述历史在图书馆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比如,口述音像资料如何整合到已有的馆藏中?现在我们已经听不到“图书馆员是否参与口述历史资源的生成?”这类的讨论,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已经积极开始了各种口述计划的实施。

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开始了口述历史的搜集工作,并成为澳大利亚口述史的收藏和领导中心。新西兰国家图书馆也设立有口述历史档案馆。英国图书馆设立的国家声音档案馆从1983年开始收藏口述史资料,1999年该馆与英国BBC电台、英国口述历史学会联合开展口述历史项目“世纪之谈——BBC千年口述历史项目”。这个项目通过采访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来记录20世纪的历史。

香港博物馆自1980年代开始口述历史工作,以“香港人及其生活”为主题,聘请香港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参加,比较集中的话题是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香港市民生活,包括家居生活、饮食习惯、工作娱乐、交通、居住习惯、社交圈子、团体生活、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念等方面。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及社会学系联合主持了“香港口述历史档案计划”,于2001年至2004年间共收集了约200个口述历史档案,这些档案记录了不同阶层、族群、行业、团体、小区人士的第一手经验和个人记忆。访谈采用人生历程和主题取向并重的方向,记录受访者生命中的重要记忆,例如出生、家庭、学习、教育、就业、移民、家乡联系、婚姻、居住与小区、娱乐与社交,社会和政治参与,以至个别重要史事的见证。其中179个记录已经数字化,记录档案包括:访谈录音、访谈逐字稿、访谈简介及摘要,以及该受访者提供的旧照片、信件、证件及文牍等制作而成的数字化副本。现由香港大学图书馆特藏部管理。

汕头大学图书馆在香港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下,将口述历史资源的采集、开发和利用纳入到特藏部的工作范畴中。

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国内外的口述历史计划,大多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性,成为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地方口述历史办公室主任维拉·鲍姆,以倡导口述历史与图书馆的联合而闻名,早在1970年,她就认为地方图书馆构建区域口述历史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一个地区的口述历史资源库,就是这个地区的集体记忆。

目前我国的口述史研究正处于草创阶段,图书馆地方文献机构不失时机地参加进去,充分利用自己人才和研究领域上的优势,全面地收集和生产口述历史资料,不仅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研究能力,拓展新时期地方文献工作的新领域,而且对地方文化的建设,城市记忆的保留,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首都图书馆地方文献中心是专职收集北京地区文献的机构,地方文献涉及内容广泛、文献类型多种多样。我们深刻认识到区域性的口述历史资源,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有兴趣参与到口述历史的生产与保管工作中去。

作为口述历史的初学者,在学习国内外口述历史的理论与经验后,我们认为第一个口述历史的选题,应当选择一个熟悉的人或熟悉的领域,才是最稳妥的方法。

2005年夏天,我们拜访了王永斌先生。王先生是前门中学的退休教师,业余时间偏重于对北京商业史的调查和研究,对北京的掌故逸闻如数家珍,曾出版过《北京大栅栏》、《话说前门》、《杂谈老北京》、《北京商业街和老字号》、《北京关厢、乡镇和老字号》、《商贾北京》等著作。

我们仗着与王先生十多年的交情,即便有失误和冒昧之处,也不会影响沟通,这对我们之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来说,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王先生早年曾走访过北京城很多老字号商铺的掌柜和伙计,对如何访谈颇有感触。王先生的访谈经验,不但当作趣闻讲给我们听,而且他也在身体力行地考虑和配合着这个口述计划的实施。使我们第一个口述历史计划得以顺利完成。

在制作访谈大纲时,我们与王先生一起商讨,限定了访谈的范围。我们达成明确共识:要记录的是王先生的生活经历,而不是他的研究成果与心得。解放以前,王先生的主要生活范围在外城,即崇文门外和前门外,所以这个口述的地域范围也大部分是在北京外城。通过一个老北京人的回想,让我们了解那一时期北京外城百姓的生活。

王永斌先生生于1924年,开始访谈时已8l岁高龄,但记忆力超强,对过去的人名、地名记忆犹新。多年的讲课生涯,使他出口成章,市民生活的浸染,使他京腔京韵,京味十足。

王先生幼时上过私塾,也接受过新式学堂教育,还曾在日本人控制的北方中学就读。沦陷时期,王先生目睹了北平的变化以及在北平发生的大事。1937年北平沦陷后,王先生又在大栅栏的精明眼镜行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

除了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王先生还对婚丧嫁娶、时令年节、庙会等体现老北京民俗的活动有着亲身经历。他自幼即在父亲的带领下各处游玩,领略老北京风隋,天桥、京城各大庙会庙市,甚至京郊妙峰山等地也都曾游遍,其他诸如听评书、看戏、养鸽子、游二闸等老北京游艺项目也均有涉猎,对于老北京民俗有着独到的理解。

王先生在大栅栏学徒时,对老北京的商业民俗及商业文化有了切身体验,激发了他此后对北京商业民俗及文化的研究热情。1949年以后,在中学任教的王先生还经常去大栅栏等地实际探查,采访当地老人,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结合亲身经历,加上阅读大量书籍,对北京商业史有较深的研究。

访谈工作从2005年11月14日正式开始,为照顾王先生的身体,每周两次人户采访,每次持续两小时左右。至2006年1月10日,先后人户采访16次,录制音频资料30余小时。

后期整理工作,让我们犹豫踌躇的,主要是在于对声音转化为文本时出现原意变化的程度把握。口述历史的特点,在于它的口述形式,即话语的部分。在声音转为文本时,势必要对口述原意有所变动。即使我们小心翼翼,但扭曲失真的地方难免会出现。

口述者的声调高低、音量大小、节奏快慢,往往含有一定的深层意义,当说话的情绪和含义有所改变时,声调、音量和节奏自然会随之转变。同样一句话,分别以平静的声音,和稍微亢奋的声音说出来,意思便会有所不同。而我们在文字上是感觉不到音调与节奏的。

我们在说话时,不会自觉地分出段落,也不会清楚而又系统地使用标点符号。在后期编辑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增加文字的标点符号和段落划分。更加难以把握的是对口述者“絮叨”的宽容与删除的节制。可是,如果不这样做,文字又会变得不可读,不顺畅。我们在努力寻找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为了减少因编辑带来的原义损失,我们尽可能保留了口述者口语的成分,比如北京方言和对“儿化音”的处理。为了增加本书的可读性,我们还在书中添加了注释和背景知识的补充,对于文字稿中的老北京话、旧地名、现已不常见的旧京行当、事物,利用《北京土语辞典》、《崇文区地名志》等专业的工具书进行注释;对历史事件、人物及在口述过程中提到的文献记载内容等进行背景知识介绍。在整理时,如果发现有与以往观点不同之处,我们也会在注释上标明还有其他观点与看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分辨。

为了能够把读者带入王永斌先生的生活情境中,我们在书中插配了一百余幅老照片。希望这个初作的口述记录作品能够成为我们未来工作的基石,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图书馆同行介入到这项工作中来,为自己的城市留下真实的记忆。

最后,由衷感谢王永斌先生及夫人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王炜郭铧

2008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前门--王永斌口述老北京生活/北京旧闻故影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731866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1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3: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