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泥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流传地区广泛、种类题材多样,是中华民族绚丽的民间艺术瑰宝之一。它们具有造型整体感强、形态优美生动、色彩淳朴明快等共同的特征。民间泥塑的传承者以其勤劳和智慧在艺术实践的求索中,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间泥塑风格。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民间泥塑技法。内容主要包括各民族、各地区有代表性和鲜明特点的泥塑艺术情况、知识、流派、优秀作品介绍与制作技巧。
图书 | 中国民间泥塑技法(中国民间传统工艺技法系列培训教材)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泥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流传地区广泛、种类题材多样,是中华民族绚丽的民间艺术瑰宝之一。它们具有造型整体感强、形态优美生动、色彩淳朴明快等共同的特征。民间泥塑的传承者以其勤劳和智慧在艺术实践的求索中,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间泥塑风格。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民间泥塑技法。内容主要包括各民族、各地区有代表性和鲜明特点的泥塑艺术情况、知识、流派、优秀作品介绍与制作技巧。 目录 第一章 民间泥塑概逋/1 第一节 民间泥塑的历史沿革与发展/3 一、史前至汉代时期/4 二、魏晋南北朝及隋代/5 三、唐宋时期/5 四、元、明、清时期/8 第二节 民间泥塑的地域分布及特点/14 一、火暴热烈——凤翔泥塑/14 二、神秘古朴——淮阳、浚县泥塑/15 三、俏丽明快——无锡惠山泥塑/17 四、瑰丽浑厚——宁夏杨氏泥塑/19 五、生动华丽——广东大吴泥塑/20 六、鲜艳简洁——高密聂家庄泥塑/23 七、率真豪放——白沟、玉田泥塑/23 八、诙谐传神——北京泥塑/25 九、清新素雅——“泥人张”彩塑/27 第二章 民间泥塑的工艺技法/29 第一节 民间泥塑的塑绘手段/32 一、塑造/32 二、绘色/33 第二节 民间泥塑的传统制作工艺/37 一、凤翔泥塑制作工艺/37 二、淮阳、浚县泥塑制作工艺/40 三、无锡惠山泥塑制作工艺/43 四、宁夏杨氏泥塑制作工艺/47 五、广东大吴泥塑制作工艺/50 六、高密聂家庄泥塑制作工艺/50 七、白沟、玉田泥塑制作工艺/53 八、北京泥塑制作工艺/56 九、 “泥人张”彩塑制作工艺/58 第三节 民间泥塑的造型规律/71 一、形态/7 1 二、色彩/77 第四节 民间泥塑的创作实践手段/82 一、民间泥塑的艺术表现手法/82 二、塑诀与绘诀/88 第五节 民间泥塑的基础造型训练/91 一、浮雕动物——挂鱼/91 二、圆雕动物——马/95 三、圆雕动物——公鸡/99 四、圆雕动物一猪/103 五、圆雕人物——老太太/108 第三章 作品赏新/115 一、凤翔泥塑/117 二、淮阳、浚县泥塑/122 三、无锡惠山泥塑/]28 四、宁夏杨氏泥塑/133 五、广东大吴泥塑/138 六、高密聂家庄泥塑/142 七、自沟、玉田泥塑/146 八、北京泥塑/149 九、 “泥人张”彩塑/156 后记/16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民间泥塑技法(中国民间传统工艺技法系列培训教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白庚胜//于法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58022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6 |
出版时间 | 2009-09-01 |
首版时间 | 2009-09-01 |
印刷时间 | 200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529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81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