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牡丹亭(上下电视剧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南宋绍兴年间,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情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媾。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墓地情况,柳生又不辞而别,就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杜宝升任平章军国重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内容推荐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杰作,这个戏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梦中相恋、人鬼结合的故事,曲折反映明代封建礼教、道学与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矛盾,深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家庭关系的冷酷和虚伪,热情歌颂青年一代渴望自由幸福而进行的不屈斗争。剧作的情节基本上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生活予以概括、构想的,但人鬼恋爱、还魂复生等关目的描写,又有某些历史根源。据汤显祖《<牡丹亭>题词》所述:“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衍之。

试读章节

传说五百年前的花神岛,生活着一群美丽的仙女,《牡丹亭》凄婉动人、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就从这座神秘的仙岛开始——花神岛横卧在一片雾霭蒙蒙的天宇中,岛上繁花似锦,牡丹、迎春花、茉莉、百合……树枝间新透出叶芽,浓郁地点缀在一片蓊然的绿云之间,如纱的轻雾,轻笼着一望无际玉带似的天河,桃色的云,在绿意葱郁的花神岛上游晃。那茂密的枝叶间,两只白色的仙鹤在仙岛上追逐、翱翔,它俩憩息枝头,一面闲暇地啄理羽毛,一面喁喁细语,那似珠滚玉盘般轻柔圆润的声音,在花丛中低低徘徊,突然,一朵桃云正冉冉经过凤凰木顶上,五彩的云中缓缓探出百花神美丽的身子,只见她轻踏彩云,双颊绯红,华美的裙裾在春风中轻轻飘动,她灵巧地游曳在广袤的天宇中,风声在她耳畔呼呼作响,一会儿,百花神轻盈飘落在岛中,岛上陡然热闹起来,花卉枝叶间,闪闪晃晃,清脆细碎的啾啾声此起彼伏,眨眼间,一群美丽的花神仙女突然从隐匿的花丛中探出头来,兴奋地朝百花神奔过去,百花神莞尔一笑,望着漫天的花海,大声喊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赐福世人,花开人间。众花神听令:守时而开,勿违花期。”

百花神的声音在空谷中徐徐回响,花神们齐声回道:“谨遵百花神之命!”话音刚落,无数道绚丽的彩光从岛上飞泻而出,流动的彩光在风中飘舞,撒落人间,金色的霞光透过浓郁的树梢的缝隙,跳跃在岛上一个石磨大小的石盘上,石盘上面镶嵌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宝石。只见万道彩光闪电般射入石盘的宝石中央,石盘立即发出绚烂的光彩。

P3

序言

《牡丹亭》是我国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在我国古典戏剧乃至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思想内涵深刻,艺术成就卓越,创作手法新颖,堪称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瑰宝。该剧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在艺术构思上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在人物塑造上注重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形神兼备,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语言风格上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力求浓丽华艳,意境深远,脍炙人口。《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作者对爱情独到的认识与表现,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作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艺术特色。作者旗帜鲜明地把主人公的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典范来展现,不再是重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类的反抗精神,体现了“爱情不灭”的理念,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女主人公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生,这一崭新的人物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反映了中国古代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解放,渴望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强烈呼声,批判了宋明时期“去天理,去人欲”的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牡丹亭》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明代社会一经推出,影响深远,家传户诵,备受欢迎,几令旷世传奇之作《西厢记》减价。据记载,当时扬州女子冯小青读其剧作后为之共鸣,以至于“忿惋而死”;娄江女子俞二娘读该剧深有所感,十七岁便“悲愤而亡”,汤显祖闻讯,挥笔写下了《哭娄江女子二首有序》,以此悼念;杭州女伶商小玲在主演到《牡丹亭》“寻梦”一出戏时,泪随声落,气绝而殒,卒于台上。扬州少女金凤钿读过《牡丹亭》后,崇拜汤显祖的才气,写信给汤显祖欲托终身,只因书信传递不及,一时不见回音,金姑娘在焦急等待中伤心而逝……这些都真切地反映了汤显祖《牡丹亭》在那个时代所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影响。

《牡丹亭》问世以后,各类刻本、各种曲艺如昆曲、鼓词、弹词、小唱等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仍是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之作(近年来,白先勇先生所谓青春版《牡丹亭》炒得脍炙人口,也足以说明它的价值所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不仅通过林黛玉之口热情地赞颂了《牡丹亭》,而且还成为揭示林黛玉内心世界的有效手段。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文艺形式(剧种):诸如昆曲、芭蕾舞剧、京剧、现代舞剧、音乐剧、话剧、越剧、沪剧、黄梅剧等都演出过《牡丹亭》,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影响,受到广大观众的普遍欢迎和喜爱。但由于昆曲的唱腔,包括其他剧种的唱腔普通观众都听不太懂,实质上广大读者是不完全了解汤显祖《牡丹亭》的具体、完整的内容的。况且,这些舞台艺术的《牡丹亭》通常表现的只是其中的一折或几折,并不是汤显祖《牡丹亭》的全部。为了便于《牡丹亭》的广泛传播和普及,也为了让普通百姓都能够熟知所谓高雅的《牡丹亭》的艺术,我们根据剧本《牡丹亭》进行了改编。本书的改编和出版,既是对汤显祖《牡丹亭》的演绎和诠释,也是对其进行广泛的普通和推广,这对于揭示封建道统、礼法本质,颂扬美好纯真的爱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教育意义,对于弘扬和谐主题、展现时代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于普及古代名著、传承经典文化也具有广泛的推动作用。我们热切地盼望广大读者能够喜欢它。至于改编的水准如何,只能任凭读者去评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牡丹亭(上下电视剧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汤显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39056
开本 16开
页数 5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43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3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