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从现代性转向后现代性的热烈论争中,哈贝马斯的介入注定要引起最广泛的讨论,他的成就无疑在于把论争的水准提高了几个层次。对于任何并非专研哈贝马斯著作的人,《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提供了进入其思想的最佳门径。
图书 |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人文与社会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有关从现代性转向后现代性的热烈论争中,哈贝马斯的介入注定要引起最广泛的讨论,他的成就无疑在于把论争的水准提高了几个层次。对于任何并非专研哈贝马斯著作的人,《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提供了进入其思想的最佳门径。 内容推荐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收录了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十二篇讲稿,它们是对于法国后结构主义激进理性批判的回应,也是对康德之后欧洲哲学主流全面而公允的评估。哈贝马斯追踪了导致我们当代处境的那些历史转折点,通过与过去和现在批评家和理论家的广泛对话,试验了他有关后现代话语之适当形式的观点。关于乔治·巴塔耶、米歇尔·福科、雅克·德里达和科尔内利乌斯·卡斯托里亚迪斯的章节尤其值得关注,它们堪称晚近德法思想之间相互影响的最早成果。 目录 作者前言 一 现代的时代意识及其自我确证的要求 (附:论本雅明的《历史哲学论纲》) 二 黑格尔的现代性观念(附:论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 三 三种视角:黑格尔左派、黑格尔右派和尼采 (附:论过时的生产范式) 四 步入后现代:以尼采为转折 五 启蒙与神话的纠缠:霍克海默与阿多诺 六 形而上学批判对西方理性主义的瓦解:海德格尔 七 超越源始哲学:德里达的语音中心论批判 (附:论哲学和文学的文类差别) 八 在爱欲论与普通经济学之间:巴塔耶 九 理性批判对人文科学的揭露:福科 十 权力理论的困境 十一 走出主体哲学的另一条路径:交往理性和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 十二 现代性的规范内容(附:论卢曼的系统理论对主体哲学遗产的接受)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人文与社会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国)于尔根·哈贝马斯 |
译者 | 曹卫东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71582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4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1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516.59 |
丛书名 | |
印张 | 14.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10-1997-05 |
版权提供者 |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