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中的话语形成》由于尔根·施瑞尔主编,是比较教育及国际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经典之作,适合教育研究者、管理者、从业者及对教育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参考和阅读。
本书是比较教育及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是获得学界权威高度评价的必读学术经典。
自2000年出版以来,本书影响卓著,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图书 | 比较教育中的话语形成/研究方法系列/北大高等教育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比较教育中的话语形成》由于尔根·施瑞尔主编,是比较教育及国际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经典之作,适合教育研究者、管理者、从业者及对教育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参考和阅读。 本书是比较教育及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是获得学界权威高度评价的必读学术经典。 自2000年出版以来,本书影响卓著,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内容推荐 近年来,新的理论和基于理论的方法论正迅速涌入比较社会科学这个大的领域以及比较教育研究之中。《比较教育中的话语形成》所收录的文章对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批判性探讨,例如自组织社会系统理论和形态发生学方法,经济发展中的长波理论和世界体系分析,历史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以及批判解释学与后现代理论,等等。 借助于这些理论与方法,这些由来自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学者撰写的章节为有关现代世界的社会与教育层面的比较研究勾勒出了不同的研究纲领。由此,他们也呈现了重新思考比较教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思想基础,或者说话语形成的参考框架。 《比较教育中的话语形成》由于尔根·施瑞尔主编,是比较教育及国际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经典之作,适合教育研究者、管理者、从业者及对教育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参考和阅读。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导言 第一章 培养下一代大学教师的新挑战 第二编 全面审视研究生教育:影响深远的实证研究 第二章 未来大学教师们,准备好了吗? 第三章 从助教到教师:道路有多长? 第四章 研究生们期待什么? 第五章 研究生为什么辍学? 第六章 十年:phd们在做什么? 第三编 改革的尝试 第七章 教学之道:教与学的“学术” 第八章 培养未来大学教师的“国家计划” 第九章 如何让博士们大显身手? 第十章 积极行动的博士们 第十一章 培养“专业工作者”的“舞会” 第十二章 共赢:解决师生冲突的法则 第四编 未来的方向 第十三章 筑就大学教师成长的坦途 作者介绍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比较教育中的话语形成/研究方法系列/北大高等教育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于尔根·施瑞尔 |
译者 | 郑砚秋//齐雯//赵万霞//周泽军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8202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40-059.3 |
丛书名 | 研究方法系列 |
印张 | 2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7-3944 |
版权提供者 | Comparative Education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