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最幸福的四国找幸福》——艾美奖获得者、美国《国家地理》特派记者丹·比特纳力作。全世界最有力的幸福探寻之作。带你去“世界幸福之都”,丹麦的日德兰半岛,新加坡,墨西哥的新莱昂州,加州的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城,采访数百名居民,探寻幸福的奥秘——到底什么才是我们值得追求的人生?
图书 | 去最幸福的四国找幸福 |
内容 | 编辑推荐 《去最幸福的四国找幸福》——艾美奖获得者、美国《国家地理》特派记者丹·比特纳力作。全世界最有力的幸福探寻之作。带你去“世界幸福之都”,丹麦的日德兰半岛,新加坡,墨西哥的新莱昂州,加州的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城,采访数百名居民,探寻幸福的奥秘——到底什么才是我们值得追求的人生? 内容推荐 幸福是什么? 只有你自己知道,也只有你自己才能评价你目前到底有多幸福。 这趟幸福之旅,是一次对美好生活的追寻,更是一场对心灵的洗礼。 丹·比特纳走遍世界、历时7年,和他的团队采访了丹麦、新加坡、墨西哥和美国的圣路易斯·奥比斯波这四个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地区的数百名各界人士——到底有没有所谓的秘密,能让所有人都拥有持久的幸福感? 翻开《去最幸福的四国找幸福》这本书,跟随丹去走走吧,你将发现无论自己行走于何处、收入多少,都不重要,因为幸福从未远离你。 目录 序 寻找幸福 第一章 幸福的真谛——来听听专家的看法 第二章 丹麦——世界幸福地区中的“常青树” 第三章 新加坡——你能创造一个幸福的国度吗? 第四章 墨西哥——幸福的秘诀 第五章 圣路易斯·奥比斯波——一个真实的美国梦 第六章 活在当下——持久幸福的秘诀 第七章 特别的人生礼物——我们真的能够永葆青春吗? 试读章节 想要了解一个城市,不妨抬起头猛嗅两下,总能发现一些什么。秘鲁的利马市有一股浓浓的柴油味儿,韩国首尔飘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大蒜味儿,肯尼亚拉穆市四处弥漫着丁香的芬芳,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则充斥着汗液的味道,这些气味都让我印象深刻。但哥本哈根却让我糊涂了,因为我惊讶地发现这座拥有近两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竟然一点“气味”都没有!顶多有一点儿从旁边的波罗的海飘来的咸味儿。 “我闻了半天,什么都没闻到啊!”我的朋友安德斯?韦伯的描述最恰如其分,“好像那些出挑的人都藏起来了。” 那是一个暖洋洋的下午,我们俩并排骑着自行车在哥本哈根鹅卵石铺成的小街上闲逛。安德斯是一名记者,29岁,一头毛绒绒的金发,皮肤很白,一双蓝眼睛十分机敏。他是丹麦最出名的广播新闻节目的制作人之一,几乎每天早上都可以从广播中听到他浑厚的男中音。不过,在下班之后他就成了我的私人导游,常带我在城里四处转转,也顺带帮我联系采访。 就在前天,我们放弃了租来的汽车,跨上两辆自行车——有点像电影《欢乐满人间》中的那种——现在已经变成我采访的专用交通工具了。我的计划是先仔细观察一番哥本哈根的居民,有机会的话再亲眼看看传说中的“丹麦式幸福”到底是什么样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发现这个斯堪的纳维亚小国的国民普遍呈现出极高的幸福水平,也正因如此,丹麦成为了世界幸福地区中的“常青树”。那么,丹麦人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会带来如此正面的感受?他们的幸福感与我在新加坡和墨西哥遇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究竟什么才是“丹麦式幸福”呢? 在哥本哈根,安德斯几乎去哪儿都要骑自行车,像他一样选择骑车代步的人占到哥本哈根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和世界大多数地方不同的是,在这儿骑自行车的人才是整个地区的主宰。宽阔的自行车双车道,骑车者专享的“右侧先行”特权,崇尚清洁拒绝污染的环保理念,还有专为步行者设计的有着九百年历史的街道,都让骑两个轮的比开四个轮的更有优势。骑车人通常肩并肩,边骑边聊。骑得慢的靠右侧走,那些穿着莱卡自行车服的骑手们则嗖嗖地在左侧车道呼啸骑过。你居然可以看到有人边骑车打手机!实际上,自行车在这个国家十分普及,政府也提倡大家骑车出行。你能看到穿着一身西装的男人在骑车,公文包就放在新潮的车筐里;还能看到穿着长裙和高跟鞋的女士在蹬车。因为骑车本身很简单又很酷,所以大家都很愿意骑车代步。据统计,哥本哈根每天骑车上下班的人行驶距离加起来超过100万公里,这也难怪丹麦人比周边的英国人、德国人和瑞典人都更苗条更健康了。 骑过尼哈芬滨海区之后,安德斯和我便沿着古老的人工运河一路骑下去,河岸两侧的风光各不相同,一侧是一间间咖啡馆,另一侧是五颜六色的房屋——有绯红色、淡蓝色、淡金色……再接下来,穿过了小镇广场,我们骑上了一条之字形的砖石小路,路边是三三两两的食品摊,小贩们正叫卖着熏鲱鱼(可不是刨冰和热狗哦!)。进入城中心,我们从一条古老的石子路上颠簸骑行,这些路都有着拗口的名字,像Vesterbrogade和?esterbrogade,据说铺路的圆石已经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了。等出了老城区,我终于看见了一些现代的丹麦建筑,比如在“斯卢瑟霍门”【译者注:原文为Sluseholmen】住宅新区里,四四方方的白色砖楼让人一看就知道设计师小时候肯定对积木特别着迷;还有著名的城市音乐厅,到了夜晚就会点亮,像一个深蓝色的立方体,绚烂夺目。 我骑车的时候通常不太会把交通灯当回事儿。我也知道穿越车流很危险,但红灯对于我来说更像一个提示,而不是一种必须要遵守的命令。丹麦人则完全不同。在每个交叉路口人们都十分自觉地在等绿灯,而且两手会放在两侧或干脆揣在兜里,即使是骑车也是如此。 “丹麦人都这样吗?”我问安德斯。 “当然了!”他回答说,“就算是在凌晨两点,根本看不到车影儿,我们也会等绿灯的。” 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尽管丹麦被誉为全球幸福水平最高的地区,但我在路上碰到的丹麦人却极少有看起来很高兴的样子。相反,在哥本哈根,路上大多数行人给我的感觉是很保守、甚至不苟言笑的。他们在街上走的时候似乎注意力只放在自己身上,而且就像其他大城市的居民一样,他们总是看起来匆匆忙忙,尽力避免和周围的人眼神接触。这让我想起了丹麦还有几个很出名的特点,比如寒燥漫长的冬季,人才辈出却也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讲的:丹麦人内向和外向的区别是什么呢?内向的丹麦人只是低着头看自己的鞋;外向的丹麦人好一点,他会把头抬起来一点点看看对方的鞋。(“听到我们这里是幸福之乡的说法,我都惊呆了!”当地一位著名的喜剧演员跟我说,“也许是丹麦人回家之后,在厨房里装作很高兴的样子吧。”)那么,既然丹麦人的性格中有这么严肃的一面,那为什么他们还会以幸福程度高而闻名呢?是不是前人的描述不够严谨客观?还是这种性格只是丹麦人的一个侧面而已? 这种强烈的反差很有意思。你看,新加坡人对生活的最满意度全亚洲最高;墨西哥人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生活的乐趣,幸福程度在北美洲最高。但丹麦人却被称作是“全世界的幸福专家”。在全球各项关于幸福感的调查中丹麦人总是高居榜首,这不仅因为他们的幸福水平高,也因为他们认同自己幸福水平高的事实。换句话说,丹麦人确实是能够持久幸福的人群。只是,这又怎么解释他们性格当中的阴沉严肃呢? 当我和安德斯骑着车在哥本哈根狭窄的街道上穿行时,我脑中全是这些问题。在一个拐弯的地方,我瞄到一个长得很友善的年轻女孩,她梳着圆圆的冬菇头,穿一件扎染过的T恤的,她也在看我。在我从她身旁骑过的时候,我挥了挥手,女孩马上把头转开了。 P25-29 序言 比特纳——这位知名作家和探险家为了研究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群,跋山涉水,足迹遍布全球,最后终于发现了一些简单的可以让人们开启真正幸福之门的秘密。 他深入地研究了为什么这些人群的幸福程度比其他人群更高,这一研究又会怎样帮助我们自身获得幸福。所以,忘掉你此前听说的一些能增强幸福感的因素吧!那些收入更高的人会比别人更幸福吗?不会。性别平等是幸福的关键吗?也并不一定!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是那些林木葱郁、海滩碧浪环绕的热带小岛吗?去书中找答案吧,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去最幸福的四国找幸福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丹·比特纳 |
译者 | 韩亮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62568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6 |
出版时间 | 2011-02-01 |
首版时间 | 2011-02-01 |
印刷时间 | 2011-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712.65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京权图字01-2010-4438 |
版权提供者 | Sterling Lord Literistic,Inc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