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燕都文丛(第2辑共20册)(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燕都文丛(第2辑共20册)(精)》由唐淑荣和史长义主编。

第二辑“燕都文丛”的编辑,距第一辑(2004年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出版时隔四年。四年间,有许多文化建设中的大事值得大书特书,载入史册。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构想,文化的地位更加凸显,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软实力”。新农村文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各项基础文化建设工程正全力推进。“燕都文丛”第二辑的隆重推出,既是献给伟大祖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国60周年的一份厚礼,也是房山区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的又一个辉煌成果。

内容推荐

这本《燕都文丛(第2辑共20册)(精)》由唐淑荣和史长义主编,本辑“文丛”,除了从众多诗词爱好者的作品中精选出的旧体诗词集《西山知秋》,另有房山区的19位作者的19部作品,包括了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短篇小说,总字数约250万字,作品内容之丰富,作者数量之多,为房山区前所未有。

《燕都文丛(第2辑共20册)(精)》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人在旅途

心比天大

大事小情

故乡情韵

闻喜堂续记

情系青山

西山知秋

守护者

从眼角落下的文字

雨缘

露珠

炼“金”记

周口店之恋

故乡月

世相剪影

小城春秋

晨雾

恩爱火狐

弯弯桃河水

爱之幻梦

试读章节

情绪与操守

情绪是生命的状态,操守是人性的运作。

凡常夫妻,素日未见得怎样的恩爱。白天距离最近的是搅做一团的那副碗筷,夜间挨得最紧的是榻上那两床铺盖。各自的日子只在餐桌、床榻这两点交叉。

倘若一方(丈夫或妻子)遇有不测,另一方顿觉天塌地陷般的苦难,生也艰难。即刻昏死的也有,一夜之间愁白了头的也有。剔除其间爱的成色,便是纯粹的善良人性使然。你想啊,为了别人的灾难自身竟也生出了苦难感,能够昏死或者愁白了头,这几乎就是人性的至善了。因为事发时间的短促,所以他(她)们的样相便没有多少理性的成分,系人性花朵的自然绽开——美艳凄绝。躺倒的人亦能感觉漆黑之中火的光热,进而一声感叹——我找了一个好人做伴,死也闭眼了。兴许就是这朵美艳凄绝的人性之花系牢了他(她)们的生命。依据时尚的说法,感情是银行,有支取也有存储。此话当真,如果为你死过一次,你的积蓄定然透支,从此再无感情供你消费。所以时尚的感情论是现实利害的计算,与人性悖道。我愿意相信,贞洁的感情是人性花朵之上的露珠——光艳鲜润。此说,当不欺人亦不自欺。

躺倒的人就此作古,自此两个人的日子便绝了一脉。活着的一方生活轨迹细弱得可怜,日子沉闷得令人窒息,他(她)没有办法不为死者活得身心憔悴。这是善良的人性在大悲苦面前本能的操守,非任何理智能够左右。如果参与了人性的运作,那么替你抚养孩子、赡养老人便成了他(她)们的本分。这样,生者活得自尊,死者也睡得安稳。躺倒的人久病不愈,端水喂药地侍弄,形影厮守的必然是两个人的日子叠合成一道厚重的影线。这番操守里呈现出的本质特征——心甘情愿,非强烈的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力所能成就,系善良人性的自然表露。

穷尽一生,淡味的生命状态终究无法绕过,所以有人对生命发出了现实的拷问——

无疑,我们应该把生命交与自然,使之产生瞬间的和谐,让灵魂生发片刻的激越,然而,片刻之外的漫长时光应该怎样安置我们的生命?

凸凹先生有极神圣的生命引领——

每个人都是一座圣庙的建筑师,他的身体是他的圣殿。在里面,他应该用他自己的方式来崇敬他自己的神。这个神,就是各自的操守。操守无高低之分,只要能使我们的内心贞洁起来。贞洁是人性的花朵……

有这样一则故事。

寂寥的“我”,偶然地结识了一位风尘中的寂寞女子。因为孤寂着,两颗心便贴得很近。相约的时间却迟迟无法到位,“我”不顾一切地要通了电话。

做什么呢?

等你呢!

吃饭了?

等你回来一起吃!

等你回来——那一处,是“我”情感的最终归宿。于是决定,即刻起程,但却找不到回去的道路。“我”只有在守望中寻找,在寻找中守望。这朝圣般的守望与寻找,便成了“我”生命的要义。

相约的日子,女人着装朴素,随意而整洁,全然不见这一职业的妖艳。屋内的陈设简朴洁净。饭食也由她亲手调制,简单可口。厚实的温馨使“我”领略了家的真正含义,她让“我”生出了绵长而深刻的思念。

缘于对家的感悟,想到一首歌《酒干倘卖无》,明白了反复“酒干倘卖无”的道理——是对家的渴望,也是对家的思念。

正是缘尽情未了。

有这样一种情景。  一对老年夫妻早已干不动活计,笑声也久不爽朗。

庭院之内,高岗之上,男人手举一柄烟斗呆望远方,若有所思若无所思;妇人低头缓慢侍弄手中的菜蔬,似作非作。

这番景致让人感动,心生顿悟——尘埃落定,淡泊是也。

其实,淡泊是生命的终极结论。

感受人性的温暖是最受用的生命状态。P9-11

序言

李青

恰逢纪念国家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国60周年之际,房山区“燕都文丛”第二辑出版了。本辑“文丛”,除了从众多诗词爱好者的作品中精选出的旧体诗词集《西山知秋》,另有房山区的19位作者的19部作品,包括了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短篇小说,总字数约250万字,作品内容之丰富,作者数量之多,为房山区前所未有。

第二辑“燕都文丛”的编辑,距第一辑(2004年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出版时隔四年。四年间,有许多文化建设中的大事值得大书特书,载入史册。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构想,文化的地位更加凸显,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软实力”。新农村文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各项基础文化建设工程正全力推进。“燕都文丛”第二辑的隆重推出,既是献给伟大祖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国60周年的一份厚礼,也是房山区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的又一个辉煌成果。

生活是文学的源泉。而缱绻乡情,又是人们最普遍的一种情感。不少优美的诗文,都源自对故乡的依恋,源自对童年美好事物的回忆。沈从文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一文中说:“我虽然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都是水边的故事。”“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

本辑“燕都文丛”,就有不少作品写的是“水边的故事”。张振乾的小说集《故乡月》,写的是故乡——滹沱河畔的故事,写“故乡月”、“村戏”、“油灯”,还写“掏鸟蛋”、“海碗”……野趣沸沸,虽然是柴门小户,蓬门荜窦,却也在清淡、静谧、自在的宁静中,使人感到有股热流在脉脉涌动。刘文江的散文集《故乡情韵》,则取材于拒马河畔,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情趣深浓。同样是“乡情”,同样是“故乡的故事”,王凤梧的小说集《露珠》,仿佛是一幅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风情画,小说文字优美,有音韵感。其中《露珠》曾由《小说选刊》选载。小说中的人物“露珠儿”、“夏雨儿”、“柳絮儿”……一个个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而另几位作者的作品,或是小说,或是散文,有的如清浅的素描,有的则在平实的叙事中,凸显出生活的蹀躞和岁月的沧桑。“有两种树木值得品味。一种是经年古树,一种是疯长的幼苗。前者溅出蚀骨的沧桑,后者让人感受极强的生的意志。”(阎朝来散文集从在旅途》)这里是写“树木”,也是写人生。“桃花开了,是桃花的胭脂染红了夕阳呢,还是夕阳的红唇吻红了桃花?”(张永顺小说集《弯弯桃河水》)美的文字,源于对故乡美的深切感受。“暑热过去是秋天。白露风一刮,花源断了,天气寒了,小蜜蜂在贮藏越冬之前群起而攻之,将‘懒汉’驱出巢外。”(苏宝敦小说集《炼“金”记》)没有对故乡生活的稔熟,绝写不出这样真切可感的文字。“在许多年里,奉安城里几乎是自成一片气候的。最异于城外的是它极少刮强劲的风。”这是刘泽林的小说集《小城春秋》里的句子。小城里的“故事”,有温婉的少男少女的细腻情感,也有反映岁月变迁的凝重叙述,源自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源自对故土的情愫。

本辑“燕都文丛”收入的所有文章,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间。文学的繁荣,离不开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国家的改革开放,才有了文学事业万紫千红的今天。

“已经很久了,我一直在为同一主题而歌唱。”(宁建诗集姒眼角落下的文字》)“春天来了/我能感觉到春天的呼吸/春天来了/我能聆听见春天的话语”(王健诗集《守护者》),春天来了,岂止诗人在聆听春天的话语,在为同一主题歌唱,细微的感怀,真挚而火热的情思和奇丽的想象,正是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在人们心中的折光。而这种折光,在作家凸凹那里,于宏阔的视野中,明晰地透出哲理的阐释和思索的光芒。他的散文集《心比天大》,在潇洒从容的风格中,透出豁然的心境和深邃的思想,内中的散文《门外剧谭》已选入《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7散文》,《徒出困境》被收入《2007年中国散文精选》。

张昊的小说集《世相剪影》,则属于“燕都文丛”第二辑中的“别一类”作品。小说用幽默荒诞的手法,着力刻画世相百态,运笔凝练。人苦心“驯猫”,最终却悲剧性地改变了动物的本性,本来打心底里怕鬼,却要装扮成打鬼的“钟馗”,其取材、立旨和写法,都显得奇特而独到。

2004年,“燕都文丛”第一辑出版后,《北京日报》曾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了“房山作家群”。“燕都文丛”第二辑的推出,将进一步显示出这个作家群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在北京文学界的影响。这是一个由老、中、青三代作家构成的梯队形的创作群体,是一个在文学事业上孜孜不倦刻苦追求的群体。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扎实地推进,文学创作也愈加繁荣,希望房山的作家戒骄戒躁,努力奋进,为房山区的文学事业、北京的文学事业乃至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百花园中独领风骚、竞放异彩。

(作者系北京作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燕都文丛(第2辑共20册)(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淑荣//史长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829525
开本 32开
页数 374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60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0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4
136
3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