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火炮(地动山摇的攻击利器)/兵典
内容
编辑推荐

《火炮——地动山摇的攻击利器》是“兵典丛书”中一部了解和记录各类经典火炮的一个分册。通过这部书,我们对于火炮会有更多的了解。这不是一部一般的科普读物,而是一部火炮家族的名炮列传。从庞大的火炮家族中,我们精心选择了各类火炮中最为经典、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火炮,讲述了各类火炮的专业知识与历史演变,各型号火炮的设计建造、性能特点、参战经历、著名战役等,试图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火炮。

内容推荐

《火炮——地动山摇的攻击利器》收录了最为经典、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火炮,讲述了各类火炮的专业知识与历史演变,以及各型号火炮的设计制造、性能特点、参战经历、著名战役等。《火炮——地动山摇的攻击利器》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本火炮家族的名炮列传。火炮自从诞生以来,足迹遍布欧、亚、非大陆。战争因为它的出现而升级,武器的杀伤力因为它的出现而强大。它在常规兵器中的地位牢不可破!

目录

第一章 古代和近代的大炮——遥远的轰天之雷

 火炮的元祖——抛石机

 现代大炮的鼻祖——火铳

 欧洲现代大炮——后装线膛炮

 力量惊人的大口径巨炮——臼炮

 中国明代中期主力火炮——佛朗机炮

 欧洲名炮——红夷大炮

 反击沙俄的利器——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第二章 榴弹炮——现代战场上的火力猛将

 沙场点兵:隔山打牛的长臂大炮

 兵器传奇:榴弹一出,谁也争锋

 慧眼鉴兵:火器至尊

 “斯大林之锤”——苏联B-4榴弹炮

 百战重炮——德国SFH18榴弹炮

 “帕拉丁战神”——M109自行榴弹炮系统

 战事回响

 大时代的“小钢炮”:M-1式75毫米榴弹炮二战纪事

第三章 加农炮——大口径的攻城利器

 沙场点兵:平射的攻坚利器

 兵器传奇:“长脖子炮”担当穿甲奇兵

 慧眼鉴兵:地面战场突击主力

 名噪一时的“巴黎大炮”——德国“威廉”火炮

 火炮之王——德国“多拉”巨炮

 “红色”火炮——苏联ZJS-3型76毫米加农炮

 苏联“风信子”——2S5式152毫米自行加农炮

 战事回响

 超级大炮:挖掘火炮射程极限

 世界著名加农炮补遗

第四章 加农榴弹炮——数字化战场之神

 沙场点兵:火炮家庭中的新主角

 兵器传奇:“独角兽”的进化

 慧眼鉴兵:一炮兼两炮

 苏军“重锤”——D-20牵引式加榴炮

 “非洲的长矛”——南非G-6轮式自行加榴炮

 韩国之星——K-9型155毫米52倍自行加榴炮系统

 战事回响

 世界著名加榴炮补遗

第五章 火箭炮——千里之外的雷霆之击

 沙场点兵:从“喀秋莎”火箭炮说起

 兵器传奇:老炮新生,更胜当年

 慧眼鉴兵:快速机动的“闪击”尖兵

 暴力女神——苏联“喀秋莎”火箭炮

 配备8种弹头的“火神”——巴西阿斯特罗斯II多管火箭炮

 火箭炮之王——美国“钢雨”M270式火箭炮

 “死亡风暴”——苏联“龙卷风”火箭炮

 战事回响

 世界著名火箭炮补遗

第六章 高射炮——火炮中的防空利刃

 沙场点兵:打气球起家的高射炮

 兵器传奇:名副其实的防空火炮

 慧眼鉴兵:多种高射炮脱颖而出

 二战高射炮之神——德国88毫米高射炮

 万国防空屏障——瑞典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

 二战威力最大的高射炮——日本150毫米高射炮

 德意志新贵——德国“猎豹”35毫米自行高射炮

 美军中的“约克中士”——美国M247自行高射炮

 战事回响

 世界著名高射炮补遗

第七章 迫击炮——步兵支援火力

 沙场点兵:机灵鬼和小炮之王

 兵器传奇:从摩得发迫击炮开始说起

 慧眼鉴兵:小炮之王

 希特勒青睐的重炮——德国“卡尔”600毫米自行迫击炮

 迫击炮中的化学武备——美国M24.2英寸化学迫击炮

 二战德国重炮——德国“虎”式重型自行迫击炮

 炮中极品——瑞典“阿莫斯”120毫米双管自行迫击炮

 “飞翔”的迫击炮——德国“鼬鼠”2空降迫击炮作战系统

 战事回响

 八路军迫击炮击毙日军“名将之花”

 抗日多用炮——迫击炮的创意战法

第八章 坦克炮——陆战之王的利爪

 沙场点兵:穿甲能手坦克炮

 兵器传奇:加农炮坦克炮小传

 慧眼鉴兵:穿甲专家

 “虎”式克星——苏联JS-2坦克122毫米坦克炮

 “虎王”利刃——德国“虎王”坦克KwK43L71型88毫米坦克炮

 火力威猛的智者——美国M26“潘兴”坦克M3型90毫米坦克炮

 陆战王牌坦克炮——德国莱茵120毫米坦克炮

 战事回响

 二战著名坦克炮补遗

第九章 反坦克炮——坦克终结者

 沙场点兵:向坦克开炮

 兵器传奇:坦克终结者的故事

 慧眼鉴兵:坦克克星

 诺曼底登陆中的反坦克利器——美国57毫米反坦克炮

 T34坦克的终结者——“黄鼠狼”自行反坦克炮

 主战坦克的克星——俄罗斯“章鱼”125毫米反坦克炮

 战事回响

 世界著名反坦克炮补遗

第十章 航空机关炮——雄鹰卫士

 沙场点兵:战机近距格斗武器

 兵器传奇:历史悠久的航炮

 慧眼鉴兵:导弹为主,航炮为辅

 火神计划——美国“火神炮”M61航炮

 “雌鹿”獠牙——苏联Gsh-23L型航炮

 战事回响

 被忘却的武器——重型航炮

第十一章 舰炮——昔日的镇海神器

 沙场点兵:海军昔日兵器之王

 兵器传奇:永不沉没的舰炮

 慧眼鉴兵:宝刀未老的当代舰炮

 舰炮之尊——日本“大和”级战列舰460毫米联装炮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舰炮——MK7舰炮

 舰炮王者——美国MK45型127毫米舰炮

 舰炮中的“沙皇”——AK-630M型6管30毫米舰炮

 下一代舰炮——AGS155毫米舰炮系统

 战事回响

 日德兰海战——“大炮巨舰”时代的绝唱

 用舰炮击沉航母——“沙恩霍斯特”号的海战神话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欧洲现代大炮——后装线膛炮

冷兵器时代,一个士兵手里有一把火铳,那就是最完美的武器了。这几乎是每个士兵心中最大的梦想。随着欧洲进入工业时代,各种各样的火器和火炮便像雨后的小草一样,冒出头来。欧洲是现代工业和现代文明的起点,先进的现代工业促进了各种各样的武器的产生。现代火炮是在欧洲火炮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3世纪,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得以发展。

在中世纪的欧洲,流传着这样一个哲学上的命题:“是火器带来了战争,还是战争带来了火器?”不管怎样,14世纪上半叶,欧洲便制造出发射石弹的火炮。于是,1346年,在英法克雷西战役上,英王爱德华三世使用了20门火炮,发射石弹轰击法军,给法军以重创。相对于中国的造炮技术,欧洲在当时要落后得多,早期的火炮多用锻铁制造,炮架也很简单,基本上是床式炮架或用木墩固定。

可以说,早期火炮大都是从炮口装填弹药,炮膛内没有膛线的前装式滑膛炮,火炮上没有或只有很简陋的瞄准和反后坐装置,射击时往往还需要人工点火,炮弹也只是石制或铁制的实心弹、爆炸弹以及将石头或金属碎块、铅弹装在铁筒内制成的霰弹。17世纪以后,随着科学的进步,枪械和火药技术的发展,近现代火炮逐步发展起来。

1846年,意大利陆军少校G·卡瓦利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门后装式线膛炮。先前的前装式滑膛炮,一来装填弹药很不方便,二来射击速度慢,更为重要的是弹丸飞行不稳定,射击精度低,射程近。

相反,线膛炮的炮管内有两条螺旋膛线,能使发射后的炮弹旋转,飞行稳定,提高了射击精度,增大了火炮射程。该炮设计了新型的尾部炮闩,实现了炮弹的后膛装填,发射速度明显提高。卡瓦利少校还一改过去的球形弹丸形状,发明了与后装式线膛炮相匹配的具有圆柱形弹体、船尾形弹尾、锥形弹头的炮弹,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与现代炮弹外形相似的卵形炮弹。

卡瓦利的一系列发明和设计在火炮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使火炮本身和炮弹具有了现代火炮的某些特征,是古代火炮向现代火炮迈进的关键一步。

第一门具有现代反后坐装置的火炮,是由德维尔将军、德波尔上校和里马伊奥上尉3人组成的法国炮兵研制小组在1897年发明的75毫米野战炮。这门火炮所采用的长后坐原理本是德国人豪森内研究发明的专利,但德国军队拒绝采用这一专利。法国于1894年从豪森内手里购买了这项专利,并根据它研制了具有液压气动式驻退复进装置的炮架,称之为弹性炮架。炮身安装在弹性炮架上,可大大缓冲发射时的后坐力,使火炮不致移位,使发射速度和精度得到提高,并使火炮的重量得以减轻。弹性炮架的采用缓和了增大火炮威力与提高机动性的矛盾,并使火炮的基本结构趋于完善。75毫米野战炮已初步具备了现代火炮的基本结构,这是火炮发展过程中划时代的突破。

在75毫米野战炮的研制过程中,法国人成功地躲过了德国情报侦察和窃取活动,他们表面上进行弹簧式复进机构的多次试验,将敌方引入歧途。结果,德国人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仿制的法国野战炮,却是一种技术落后的假炮,使德国的炮兵装备落后了许多年。

1914年9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马恩河战役中,法军炮兵用75毫米野战炮猛轰德军,使其伤亡惨重,为法国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法国买来德国人的先进发明专利,又对德国人进行保密和欺骗,还反过来打击德国人。这对德国人来说,真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惨痛的教训。

19世纪末,各国炮兵相继采用缠丝炮管、筒紧炮管、强度较高的炮钢和无烟火药,提高了火炮性能。采用猛炸药的复合引信,增大了弹丸的重量,提高了榴弹的破片杀伤力。20世纪初,火炮还广泛采用了瞄准镜、测角器和引信装订机等仪器装置,由此进人了现代火炮的时代。

力量惊人的大口径巨炮——臼炮

 何为臼炮?据历史记载,臼炮是一种口径大、身管短(口径与炮管长度之比通常在1:12到1:13以下)、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线弹道的滑膛火炮。因其炮身短粗,外形类似中国捣米用的石臼,因此在汉语中被称为“臼炮”。

最初出现于14世纪,发射石弹。早期的臼炮主要用于攻城战。

1377年,中国明朝曾制造了一种臼炮,口径达210毫米,全长仅为100厘米的攻城炮。

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一种身管短粗的火炮,炮膛为滑膛,无膛线,采用前装弹,发射一种球形实心石弹。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攻城战、1489年苏格兰的达姆伯顿攻城战等战役中,攻城一方都使用了大口径臼炮。

17世纪以后,随着铸炮工匠研制水平的不断提高,臼炮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有的能摧毁坚硬的防御工事,有的能杀伤敌人,还有的专门用来海战。

P7-9

序言

什么是火炮?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当我们去深究的时候会发现,这个问题有着深邃的意义。

每当提起战争,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武器往往便是枪炮。自冷兵器时代结束后,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火光冲天的、烟火弥漫的景象,与刺鼻的硝烟便成了构成战争的重要元素。如果战争是有味道的,那么便是硝烟的味道;如果战争是有声音的,那么便是枪炮声;如果战争是有色彩的,那么便是炮弹爆破之时的烟火色。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火炮就是战争的代言。

战争有正义与邪恶之分,但兵器本无邪恶和正义之分。只不过是邪恶的一方拿它来侵犯他人,正义的一方拿它来保卫自己。如果我们应该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从相对公正客观的角度去解读这些火炮,便会发现火炮不仅仅是一种兵器。一种火炮被发明出来,它能代表的是人类科技的进步、智慧的进步,尽管有时战争会将有些兵器丑化,使其成为杀人的恶魔。但我们仍然不能否认,那一件件技术完美的火炮背后,充满着人们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与对智慧的不懈追求。从这个层面来看,火炮是人类智慧与科技的结合物,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火炮是人类发明出来的,是人类谱写了火炮的历史。但是与此同时,火炮也影响了人类的历史。火炮在兵器史、战争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火炮的故乡是中国,现代火炮是从中国古代发明的抛石机发展而来的。抛石机最早用于战争是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8世纪,火药的发明使抛石机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公元10世纪,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后,抛石机便由抛石变为抛火球,火球又被称为火药弹。这便是最早的火炮。据考证,中国最古老的火炮要比欧洲现存最古老的火炮的发明早半个世纪。

13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帝国军队挥师征战,能够打败交战国的主要原因,就是火炮武器的使用。虽然中国是最早制造火炮的国家,但落后的科技让火炮的发展也随之停滞。直到13世纪,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发展,从而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

14世纪上半叶,欧洲开始制造出发射石弹的火炮。到了15世纪中期,火炮与火药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跃升为重要的武器。最明显的例子,是在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的一役。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宏大、最坚固的堡垒和要塞,被突厥人用远程巨炮连轰了两个星期后,终于将城墙的一角炸塌。从此,世界上再没有火炮轰不垮的堡垒了。

中世纪的火炮,威力已经不小,但在战场上的作用有限,因为当时的火炮仍非常笨重,在作战时,很难移到新的位置上开火。从这以后,人们就在思考与研究,如何让火炮在战场上发挥出巨大的威力。正是出于战争的原因,火炮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一种新式火炮也由此诞生了。

15世纪末,榴弹炮便问世了,并在战场上大显身手。这种炮是由荷兰人首先研制成功的,它有射程远和打得准的优点,又有较好的机动性,因而很快成为欧洲各国军队中的宠儿。经过几个世纪的征战,它仍威风不减当年,而且越战越勇,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缺少的火力装备。榴弹炮拉开了火炮发展的序幕,在它之后出现了加农炮、迫击炮、火箭炮、加榴炮等多种火炮。

此外,近现代,随着其他武器的发展,火炮被用于更多领域,出现了更多种类的火炮,如高射炮、坦克炮、反坦克炮等等,并被广泛用于战场,对战争乃至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上述这些火炮自问世后,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战争中纷纷争相亮相,成为局部战场的决定性力量,成为配备陆海空三军的常规武器。特别是在一战、二战中,这些火炮作为各国地面部队的主要重型攻击武器,被大批量地广泛运用,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外,除了陆地作战外,火炮也被用于海面作战与空中作战,其意义也同样深远。

自14世纪起,火炮逐渐从陆地战场登上海洋战场,出现了舰炮。舰炮的运用彻底改写了人类海战的历史。将人类的海战模式从接舷战时代带人到炮战时代。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就是海上炮战取代接舷战的开始。

自此以后,舰炮成为各国舰船海战的绝对主力攻击武器。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航空母舰与舰载机以及舰载导弹问世,舰炮其主力地位才被取代。而这之间的所有海战,都可以看做是舰炮的海战。特别是一些重大海战如英德日德兰海战、中日甲午海战、日俄对马海战等,就是舰炮海战的代表作,而这些海战的历史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另外,在舰船与舰炮发展进步的同时,一些西方国家更是仰仗船坚炮利打开了许多亚非拉国家的大门,从而开始了其海外殖民地的扩张与资本的原始积累。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随着飞机的发明火炮被用于空中战场,出现了航炮。在导弹出现之前,航炮都是作战飞机空中较量的主要武器。其间著名的作战飞机之间的空中格斗主要依靠的是航炮。

二战之后,火炮对于海军与空军的意义已经逐渐削弱,但作为一种必备辅助性武器得以延续下去。但是作为陆军来说,火炮仍然是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火力突击力量,它们具有强大的火力、较远的射程、良好的精度和较高的机动能力,能集中、突然、连续地对地面和水面目标实施火力突击,主要用于支援、掩护步兵和装甲兵的战斗行动,并与其他兵种、军种协同作战,也可独立进行火力战斗,可称为“陆地战争之神”。

在现代立体化战争中,火力仍然是战斗力的核心。火炮是战场上的火力骨干,以其火力强、灵活可靠、经济性和通用性好等优点,成为战斗行动的主要内容和左右战场形势的重要因素。火炮既可摧毁地面各种目标,也可以击毁空中的飞机和海上的舰艇。因此,作为提供进攻和防御火力的基本手段,火炮仍然是地位牢固的重要常规兵器。

 通过上述对火炮历史的简单了解,我们可以看出火炮在兵器史、战争史与整个人类历史中所占有的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火炮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

究竟什么是火炮?这一问题本身有着深邃的意义,从不同层面有着不同的解读。除了上面的几种解读,或许我们还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更多的解读。

《火炮——地动山摇的攻击利器》是“兵典丛书”中一部了解和记录各类经典火炮的一个分册。通过这部书,我们对于火炮会有更多的了解。这不是一部一般的科普读物,而是一部火炮家族的名炮列传。从庞大的火炮家族中,我们精心选择了各类火炮中最为经典、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火炮,讲述了各类火炮的专业知识与历史演变,各型号火炮的设计建造、性能特点、参战经历、著名战役等,试图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火炮。

什么是火炮?我们不妨从这些火炮的身上寻找答案。答案就在那神秘的兵工厂内,就在那幽深漆黑的炮膛里,就在那炮声滚滚的战场之上,就在那凯旋的炮兵威武的军礼之中……

后记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与写作,这本书终于得以完成了。相信不同的读者朋友对于什么是火炮这一问题已经有了更多的见解。其实,我们所关注的并非火炮本身,而是与之相关的更多方面、更高层次的内容。火炮只是一个媒介或窗口,通过对火炮家族的了解和认识,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思考,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例如,细心的读者可能会从本书这些武器的选取上看出一个问题。这些历史上最经典的、最具影响力的火炮大多掌握在少数几个西方发达国家手中,而不是掌握在作为火药与火炮的创始者——中国,或者其他国家手中。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分析与思考,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火炮,或者说一类火炮,它是否先进,不是靠某个人的智慧,也不是靠某些人的才能,这种先进的兵器背后必定有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个国家必须拥有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三者缺一不可。此外,还要有正确的军事战略以及对武器先进性领先优势的保持。而这些正是少数几个西方发达国家所拥有的,是中国等国家所缺少的。不仅火炮如此,其他兵器也一样。

其实战争也是如此,战争所消耗的不仅是武器、弹药与人员,还有战争背后的国家——国家的资源、国家的命运和国家的灵魂。

除了上述这些问题外,只要我们解放思想,细心发现,就会从这本书中寻找到更多的内容,从而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

当然,这本《火炮——地动山摇的攻击利器》也因作者水平有限、资料不足等原因,有着很多遗憾,就像一种新生火炮一样,有不理想的地方。但这并不妨碍读者对于火炮家族的了解,相反,读过此书,在有所收获的同时,会引发更大、更多的疑问,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对火炮的发现探索之路,必会有更多的收益,而这才是本书的真正目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火炮(地动山摇的攻击利器)/兵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兵典丛书编写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04163
开本 16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J3-49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51
18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