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潜艇(深海沉浮的夺命幽灵)/兵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潜艇——深海沉浮的夺命幽灵》是“兵典丛书”中一部关于潜艇的分册。这本书收录了潜艇发展史上不同阶段的最为经典、最为著名、最具影响力的潜艇,以这些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潜艇作为主角,讲述了它们的身世背景、性能特点以及在战场内外的故事,从潜艇的角度展现了人类海战的历史。

我们相信,这些潜行于水面之下的幽灵是有生命的,它们将告诉我们那个狭小的潜艇内部浓缩了多少军事科技,那浩瀚的海洋上有多少未知的凶险,那漆黑的水下世界曾上演何等的传奇……

内容推荐

《潜艇——深海沉浮的夺命幽灵》收录了潜艇发展史上不同阶段的最为经典、最有代表性、最具有影响力的潜艇,《潜艇——深海沉浮的夺命幽灵》讲述了它们的身世背景、性能特点,以及在战场内外的故事,从潜艇的角度展现了人类海战的历史。

潜艇的诞生迎合了海洋战争的需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潜艇早已成为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在战争中发挥着其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录

第一章 幽灵问世——早期潜水艇

 首次潜水:亚历山大大帝和玻璃桶的传奇

 潜水战船:为战争而生的武器

 世界第一艘军用潜艇——“海龟”号

 现代潜艇的鼻祖——霍兰潜艇

 第一艘在公海远航的潜艇——“亚古尔”号

 划时代的双壳潜艇——“纳维尔”号

 战事回响

 首沉战舰的潜艇——“亨利”号

第二章 蛟龙出海——一战时期的潜艇

 引言 战火中的新生——从附属舰种到海战生力军

 一艇沉三舰的U型奇兵——U-9号潜艇

 皇家海军的后起之秀——英国E级潜艇

 传奇般的“海上疯子”——U-21号潜艇

 战事回响

 无限制潜艇战

 英德潜艇博弈战

第三章 群龙闹海——二战时期的潜艇

 引言 潜艇新时代

 战略思想的转变让潜艇得以重用

 武器装备左右潜艇战的成败

 战争的洗礼催生潜艇战法的进步

 贵族气质的传奇潜艇——U-47号潜艇

 德国潜艇头号王牌——U-99号潜艇

 击沉盟国商船最多的潜艇——U-107号潜艇

 二战盟军头号猎杀对象——U-571潜艇

 历史上最成功的袖珍潜艇——XE-3号潜艇

 不该被遗忘的“东洋恶龙”——乙型潜艇

 “大凤”号重型航母的终结者——“大青花鱼”号潜艇

 猎杀“信浓”号航母的潜艇——“射水鱼”号潜艇

 希特勒最后的秘密武器——U-XXI型潜艇

 战事回响

 二战U艇经典战术——“狼群战术”

 比“泰坦尼克”号更惨烈的大海难

 德国U艇覆灭记

第四章 龙王争霸——冷战时代的潜艇

 引言 “常核”并举的冷战时代

 冷战时苏联唯一的飞航导弹柴电潜艇——651型J级

 法国飞鱼——“阿戈斯塔”级

 冷战常规潜艇之王——俄罗斯“基洛”级

 东瀛海底魔鬼——“春潮”级潜艇

 第一艘核潜艇横空出世——“鹦鹉螺”号核潜艇

 第一种弹道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级潜艇

 被限制使用的深海怪物——“阿尔法”级核潜艇

 无敌勇士——“征服者”号核潜艇

 冷战至尊——“拉斐特”级核潜艇

 当代“潜艇之王”——“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红海巨兽——“台风”级弹道导弹和核潜艇

 战事回响

 冷战潜艇战:美“全核潜艇”VS俄“核常并重”

 美苏潜艇相撞事件解密

第五章 神龙归来——当代常规潜艇

 引言 常规潜艇新纪元

 第一艘装备AIP技术的常规潜艇——瑞典“哥特兰”级

 21世纪的海上“隐形杀手”——1650型“阿穆尔”级

 无与伦比的海神——以色列“海豚”级

 世界上最大的一级常规潜艇——澳大利亚“科林斯”级

 德意志制造——德国U212/U214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

 战事回响

 深海纵横:仿生学推动潜艇发展

第六章 龙腾四海——当代核潜艇

 引言 顺应世界潮流,水下各有千秋

 史上最贵的潜艇之王——“海狼”级核潜艇

 沉没的终结者——“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海底利剑——“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几乎完美的水怪——“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

 英国新一代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前卫”级潜艇

 胜利之艇——“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称霸海洋的利器——“弗吉尼亚”级核攻击潜艇

 战事回响

 美军核潜艇战记

 史上最不幸的潜艇——苏联K-19核潜艇受难记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首次潜水:亚历山大大帝和玻璃桶的传奇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梦想着探寻海底世界的秘密——那蔚蓝色的海水下面到底是什么第是什么让那汹涌的海浪击穿岩石,又是什么让那些巨大的战舰、油轮葬身鱼腹第千百年来,我们对海底的探索从未停止,也从未满足。

人类早在公元前350年就开始设法进入海底,去破解那深水世界的秘密。当时,有个马其顿王国,濒临大海,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也是靠山爱山、靠海爱海的人。他想潜入海底,饱览海底风光,做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世大帝。有一天,亚历山大突发奇想,把自己装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桶里,开始了人类最早的潜水行动。名人的影响是具有蝴蝶效应的,在亚历山大大帝潜水之后的几千年里,很多潜水员和探险者多次效仿亚历山大潜人海底,正是这样,潜水的基本原理被人们发现。

时光荏苒,潜水的历史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被彻底改变,画家兼发明家的达·芬奇神奇地画出了潜艇的设计图,而潜艇研究者意大利人伦纳德则提出了“水下航行船体结构”的理论。

水下也能行船第人们带着质疑的目光审视着这个改变历史的理论。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船,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它的船体像一个木柜,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这艘潜水船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载12名船员,能够潜入水中3~5米。此潜水船的下潜是靠改变潜艇的自身重量来实现的。潜艇有多个蓄水舱,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超过它的排水量,潜艇就下潜。德雷尔的潜水船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所以他被称为“潜艇之父”。

此后百年间,潜艇的发展进入了“慢车道”。直到1724年,俄国人叶菲姆·尼科诺夫又制造出了一艘潜水船,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树脂、铁条、铜皮等材料制成。此后,潜艇的发展又一次进入停滞期。

潜水战船:为战争而生的武器

人类膨胀的野心引发了战争,战争又催生了各种各样的新式武器,潜艇便是其中之一。

17世纪初,荷兰物理学家德雷尔的潜水船成功下海,让人们看到了潜艇的巨大威力和战争潜力,因为它永远躲在暗处偷袭敌人,就像杀手,就像幽灵。终于,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潜艇这个躲在暗处的杀手被派上了战场。

当时,英军的军舰横扫大西洋,美联军有些独木难支。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戴维特·布什内尔在华盛顿将军的支持下,开始研究用潜水船打击英军的方法,潜艇发展史上著名的“海龟”艇就这样诞生了。虽然“海龟”号的攻击没有成功,但这不妨碍它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军用潜艇”,因为它已经是一件完备的海底兵器,是具有杀伤力的。

时光流转,“海龟”诞生后直至19世纪初,如人们期待的那样,潜艇终于进入了正常发展时期。

爱尔兰裔的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在战争狂人拿破仑的大力支持下,对“海龟”实施了解剖,研制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鹦鹉”号。在随后的战争中,“鹦鹉”号成功击沉双桅战舰“多罗西”号。可以这么说,“鹦鹉”号在很多方面已经接近了现代潜艇,因为它首次使用了水平舵,能够操纵潜艇保持或改变在水中的深度,大大改善了潜艇的操纵性。

几十年后,也就是19世纪中叶,德国人威廉·鲍尔根据富尔顿的设计改进制成了“火焰”号潜艇,其动力装置与自行车很相似,是用脚踏轮来带动螺旋桨转动。“火焰”号开创了潜艇历史上艇员逃生并且获得成功的先例。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为了打破北军对南军的封锁,亚拉巴马州的贺瑞斯·亨利于1863年和工程师麦克林、沃森三人一起研制出了“亨利”号潜艇。在1864年2月17日夜,“亨利”号击沉了北军的轻巡洋舰“豪萨托尼克”号。这是人类历史上潜艇作战的第一次实战胜利。

在“亨利”号击沉轻巡洋舰之后,人们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潜水艇是否能击沉巨大的战列舰呢第大家都知道,在航空母舰诞生之前,海洋上的霸主是战列舰。在作战飞机尚未装备军舰时,舰艇上最主要的武器就是舰炮,而战列舰之所以能在诸多舰种中排为龙头老大正是因为它拥有最厉害的火炮。

战列舰当霸主期间,其他战舰绝不敢说个“不”字,因为战列舰不仅攻击能力强,自身的防护能力也很强,不但装甲特别厚,而且设计有好几道水密隔舱,这样一旦被鱼雷击中,或是撞上水雷,海水不会漫延到所有舱室,战列舰不至于很快地沉没。

可以这么说,在以后的几百年里,潜艇的出现是随着水面舰艇的发展而作为对立面出现的,是水面舰艇的克星,双方在发展中对抗,在对抗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

19世纪的最后十年中,潜艇已成为至少是具有潜在威慑力量的武器了。但是由于当时的英国、美国等海军大国对潜艇仍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潜艇只不过是弱小国家用于偷袭的武器,因此阻碍了潜艇的发展。

但是,当1898年法国的“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用鱼雷击沉了英国战列舰“马琴他”之后,英国人终于醒悟了,强烈要求英国政府赶快行动,以抗衡法国人因建造潜艇而带来的海上新威胁。同样德国和俄国也在无意之中领悟到潜艇可能将成为一种实用性武器而投入到建造潜艇的热潮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几年的时间里,潜艇终于越造越大,越造越好,并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着。

由于潜艇发展到此时,仍然开不快、行不远,鱼雷带得又很少,更因为不能在水下长期潜航,所以,它所担负的只能是保护本国海岸、在基地附近巡逻的任务。

世界第一艘军用潜艇——“海龟”号

完备的海底兵器:战火中诞生的“海龟”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的战舰如同凶猛的狮子一样,总是在美国的海面和港口上横行霸道,伺机捕食。

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戴维特·布什内尔深知改变历史的时刻来临了,他通读了所有关于潜艇的书籍,深信潜艇的巨大威力。

P2-4

序言

什么是潜艇?最权威的解释是:潜艇是一种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也称潜水艇,是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潜艇在战斗中的主要作用是:对陆上战略目标实施核袭击,摧毁敌方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消灭运输舰船、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艇和潜艇;执行布雷、侦察、救援和遣送特种人员登陆等。

潜艇是一种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其主要活动范围是在水下,其核心能力僦是“潜水”,这是潜艇有别于其他类别舰艇的根本所在。如今,我们谈到某种型号的潜艇,往往注重的是其作战能力,而忽略了其最为根本的能力——潜水。如同第一架飞机的诞生,仅仅是为了实现人类飞行的梦想一样,潜艇最初被制造出来,也只是为了满足人们潜行于大海的梦想。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船,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这便是潜水艇的雏形。

19世纪90年代,美国青年西蒙·莱克由于受了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的影响,开始建造潜艇。1898年,他建成的“亚古尔”号潜艇仅靠自身的动力,从诺福克航行到了纽约,成了第一艘在公海远航的潜艇。

人类为了实现梦想而使得潜艇诞生,但是真正成就潜艇的却并非梦想,而是现实,残酷的现实——战争。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美国人D.布什内尔建造了一艘单人驾驶,以手摇螺旋桨为动力的木壳潜艇“海龟”号。1776年,“海龟”号试图偷袭英国战舰“鹰”号,但未能成功,这是使用潜艇袭击敌舰的首次尝试。虽然未能成功,但它揭开了潜艇实战的序幕。

经过许多先行者的艰辛探索,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潜艇终于在19世纪末登上了历史舞台。同样出于战争目的—一为了利用潜艇骚扰和打击英国海军,爱尔兰人约翰·霍兰投入大半生时间研制了多艘潜艇,并在1897年,成功制造出了划时代的“霍兰-6”号。它在潜艇发展史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被公认为“现代潜艇的鼻祖”。

20世纪初,潜艇装备逐步完善,性能逐渐提高,出现具备一定实战能力的潜艇。这些潜艇采用双层壳体,具有良好的适航性,排水量为数百吨,使用柴油机,电动机双推进系统,水上航速10~15节,水下航速6~8节,续航力有明显提高,武器主要有火炮、水雷和鱼雷。此时的潜艇已具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主要海军国家共拥有260艘潜艇。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U型潜艇大行其道,给英法列强以足够的打击,它让潜艇成为海军必有的一种战争工具和模式。战争期间,潜艇共击沉舰艇192艘。潜艇在攻击海上运输船方面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战果,仅被德国击沉的运输船就有1300余万吨。一战后,世界各国开始加紧了潜艇的研制。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国共拥有九百余艘潜艇,这些潜艇无论在吨位、航速、航程、潜深上,还是在武器装备、水声设备、电子设备以及动力装置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战期间是潜艇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潜艇在技术性能、作战规模、战术水平等方面都有了质的进步。潜艇排水量增加到2000余吨,下潜深度100-200米,水下最大航速7~10节,水上航速16~20节,续航力达1万余海里,自给力1~2个月,装有6~10个鱼雷发射管,可携带20余枚鱼雷,并安装1~2门火炮。战争后期,潜艇装备雷达、雷达侦察仪和自导鱼雷,这使潜艇的攻击能力大为增强。德国潜艇还安装了用于柴油机水下工作的通气管,大大增加了潜艇在水下的续航力和航速。潜艇战斗活动几乎遍及各大洋,担负攻击运输舰船、水面战斗舰艇和侦察、运输、反潜、布雷和运送侦察、爆破人员登陆等任务。

二战期间,潜艇共击沉运输船5000多艘(2000多万吨),大、中型水面舰艇300余艘。战争中反潜兵力和兵器也得到很大加强和发展,被击沉的潜艇达到1100多艘。在二战时期,德国在潜艇作战中运用了赫赫有名的“狼群战术”,给盟军特别是英军的海军舰艇予以重创。此外,以美国为代表的其他进行了潜艇作战的国家,也在实战中积累了作战经验,提高了作战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海军十分重视新型潜艇的研制。核动力和战略导弹的运用,使潜艇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核潜艇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海军行列后,一直是各大国海军竞相发展的宠儿。在五个核大国中,美国率先实现了潜艇全部核能化,英国、法国也在20世纪90年代基本实现了潜艇核能化。俄罗斯虽然在核潜艇建造数量上是世界之最,但仍保留了一部分常规潜艇,而中国还是以常规潜艇为主,只拥有少数核潜艇。在世界其他国家中,除了印度租借过俄罗斯一艘核潜艇外,均因各种原因没有装备核潜艇。所以,常规潜艇仍在当代海军潜艇部队中占有一席之地。

核潜艇虽然先进,但也存在着技术复杂、造价昂贵、只适合在深海使用的弱点,一般国家往往没有战略需要,或是没有经济和科技实力,所以迄今世界上只有五个核潜艇大国。而常规潜艇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各种新技术的改造,具有技术成熟、造价低廉、浅海活动力强等诸多优点,很适合中小国家装备。特别是不依赖空气的AIP推进系统,使常规潜艇这株百年老树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潜艇自问世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百余年间,不同的历史阶段,涌现了不同型号的潜艇,各时代的潜艇都不乏佼佼者。

《潜艇——深海沉浮的夺命幽灵》是“兵典丛书”中一部关于潜艇的分册。这本书收录了潜艇发展史上不同阶段的最为经典、最为著名、最具影响力的潜艇,以这些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潜艇作为主角,讲述了它们的身世背景、性能特点以及在战场内外的故事,从潜艇的角度展现了人类海战的历史。

我们相信,这些潜行于水面之下的幽灵是有生命的,它们将告诉我们那个狭小的潜艇内部浓缩了多少军事科技,那浩瀚的海洋上有多少未知的凶险,那漆黑的水下世界曾上演何等的传奇……

后记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与写作,这本书终于得以完成了。当我们再次回忆我们所讲述的每个潜艇时,我们有些恐惧。在近似于黑暗的深海中,潜艇默默航行,潜艇上的士兵在默默祈祷,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下一秒钟将要发生什么。也许,这就是潜艇的魅力吧。它就像一个间谍,永远躲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等待、等待、等待,最后送出致命的一击。

这本《潜艇——深海沉浮的夺命幽灵》记录了很多著名的潜艇从研制到战场上的种种故事,从中我们发现,人类对于海底世界充满好奇,人类多么想像鱼一样钻进海底,畅游一番,这是人类的梦想。在这种梦想中,人类开始有了欲望,要是能在海底攻击舰艇,那该是一件多么以逸待劳的事儿啊,于是,人们在梦想的潜艇之上安装了欲望的武器,于是,潜艇成为了大洋杀手。就像“基洛”级潜艇总设计师尤里·科尔米说的那样——潜艇是人类发明的最复杂的武器。是啊,一个梦想似的,像鱼一样畅游海底的载体,最后变成了一个战争的工具,这多少让人有些痛心。但历史证明,正是战争和欲望促进了潜艇的长远发展,从早期的柴油动力变成现在的核动力,从早期只能下潜几十米到现在能下潜几百米。在这个层面上,潜艇和战争永远是悖论的两极,他们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战争,那么潜艇很可能还保留着一个世纪之前的那种模样;如果没有潜艇,那战争的形式也不会变得像今天这样丰富。

如今的潜艇尽管已经相当先进,但仍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海洋战争中,势必继续扮演重要角色。至于未来的潜艇将会怎样,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只有在未来中找寻答案了。

当然,这本《潜艇——深海沉浮的夺命幽灵》有着很多遗憾,因为很多跟潜艇有关的精彩的故事都没有公开,我们只能看见一部分。即使只有一部分,我们也是满足的,因为这些故事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回到了那可怕的海底,回到了让人恐惧的潜艇内部,也是这一部分资料让我们看清了战争的本质:人类战争,落后必然挨打,和平需要用武器来捍卫与实现。只有拥有先进的武器,方能让战争来得更迟些,更晚些,让和平来得更早些,更持久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潜艇(深海沉浮的夺命幽灵)/兵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兵典丛书编写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04194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925.66-4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50
18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4: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