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导弹(千里之外的雷霆之击)/兵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导弹——千里之外的雷霆之击》是“兵典丛书”中了解和记录各类经典导弹的一个分册。通过这部书我们会对导弹有更多的了解。这不是一部一般的科普读物,而是一部导弹家族的“明星”列传。从庞大的导弹家族中,我们精心选择了各类导弹中最为经典、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导弹,讲述了各类导弹的专业知识与历史演变,各型号导弹的设计建造、性能特点、参战经历、著名战役等,多角度、全方位解读导弹。希望能以这样的方式在最大程度上展现导弹家族的惊世传奇。

内容推荐

《导弹——千里之外的雷霆之击》是“兵典丛书”中了解和记录各类经典导弹的一个分册。这不是一部一般的科普读物,而是一部导弹家族的“明星”列传。通过这部书,读者可以对导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庞大的导弹家族中,《导弹——千里之外的雷霆之击》精心选择了各类导弹中最为经典、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导弹,讲述了各类导弹的专业知识与历史演变,各型号导弹的设计建造、性能特点、参战经历以及著名战役等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全面展示了导弹。

在本书的是一个章节中,对一些“明星”导弹,如“撒旦”导弹、“东风”导弹、“飞毛腿”导弹、“飞鱼”导弹、“海鹰”导弹等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大量配以真实的图片,力图向读者展示各种导弹的全貌和特色。

目录

第一章 地对地战略弹道导弹——战场上的王道

沙场点兵:战略性的威慑与打击

兵器传奇:二战的产物,航天技术的基础

慧眼鉴兵:长途飞行的制导武器

世界最早的弹道导弹——V-2火箭

导弹之魔——俄罗斯SS-18“撒旦”导弹

“飞天神箭”——美国“大力神-2”导弹

美利坚的“和平大棒”——美国“和平卫士”导弹

战略导弹之王——俄罗斯SS-52“白杨”导弹

美利坚“忠实民兵”——“民兵-3”型导弹

战事回响

古巴弹道危机中不为人知的内幕

第二章 地对地战术弹道导弹——战场上的生力军

沙场点兵:战场上的重量级攻击武器

兵器传奇:更远、更准、更强

慧眼鉴兵:剖析战术弹道导弹

美国王牌导弹——“潘兴II”导弹

“山姆大叔”的绝密武器——美国MGM-140型陆军战术导弹系统

海湾战争领衔主角——俄罗斯SS-1“飞毛腿”导弹

印度的骄傲——“大地”导弹

第三章 潜射导弹——水下的神秘杀手

沙场点兵:“出水火龙”

兵器传奇:潜射导弹的问世

慧眼鉴兵:潜射导弹发射原理

威胁世界的导弹——“三叉戟”牵涉弹道导弹

法兰西镇国利器——法国M4潜对地战略导弹

战事回响

只有大国才能玩的神器:固体燃料潜射洲际导弹

第四章 舰舰导弹——碧海刺客

沙场点兵:舰艇攻击利器

兵器传奇:浪花上的导弹竞赛

慧眼鉴兵:舰舰导弹解析

法国“飞鱼”——MM38型近程舰舰导弹

俄罗斯秘制导弹——“花岗岩”反舰导弹

俄罗斯新一代反舰导弹——SS-N-22舰舰导弹

第五章 岸舰导弹——海岸神箭

沙场点兵:登陆舰的克星

兵器传奇:岸防火力的革命

慧眼鉴兵:“海军岸防兵”

俄罗斯岸防新卫士——“巴尔”-E岸舰导弹

法兰西的“世界级”导弹——MM-38“飞鱼”岸舰导弹

第六章 巡航导弹——长途奔袭的精准杀手

沙场点兵:高技术战争中的主角

兵器传奇:战场上的开路先锋

慧眼鉴兵:巡航导弹的结构

极端火力——“鱼叉”系列反舰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之斧——BGM-109“战斧”巡航导弹

印度神奇导弹——“布拉莫斯”导弹

神秘的隐身杀手——美国AGM-129巡航导弹

俄罗斯巡航王者——Kh-555巡航导弹

战事回响

海湾战争中的巡航导弹攻防战

第七章 地空导弹——蓝天卫士

沙场点兵:现代必备防空武器

兵器传奇:空中不速之客的噩梦

慧眼鉴兵:防空利箭

美国导弹之盾——“爱国者”防空导弹

中东战争的主角——萨姆-6防空导弹

战事回响

俄罗斯神器:S-400防空导弹系统

第八章 舰空导弹——护卫舰队的“长空利箭”

沙场点兵:海面保护神

兵器传奇:航空导弹演义

慧眼鉴兵:海军之盾

航空导弹的先行者——美国“海麻雀”航空导弹

俄罗斯王牌——S-300F航空导弹

不列颠舰队护卫——“海狼”舰空导弹

战事回响

美国“黄铜骑士”航空导弹传奇

第九章 空空导弹——长空利刃

沙场点兵:战机的傍身利器

兵器传奇:制导模式的进步

慧眼鉴兵:空战尖兵

空空导弹的王者——AIM-9“响尾蛇”导弹

AIM-120——美国AMRAAM中距空空导弹

装备最多的中距空空导弹——AIM-7“麻雀”导弹

三角旗出品——AA-11“射手”空空导弹

第十章 空地导弹——天雷生地火

沙场点兵:来自上面的敌人

兵器传奇:大话空地导弹

慧眼鉴兵:大陆威胁者

百步穿杨——AGM-84E“斯拉姆”导弹

越战中的雷达噩梦——AGM-45“百舌鸟”导弹

中东战场上生猛的“幼畜”——AGM-65“小牛”导弹

战事回响

美、俄空地导弹战略大对决

第十一章 反坦克导弹——陆地之王终结者

沙场点兵:为坦克而生的导弹

兵器传奇:反坦克导弹的前世今生

慧眼鉴兵:破甲先锋

海湾坦克的梦魇——BGM-71“陶”式反坦克导弹

空地铁拳——AGM-114“海尔法”反坦克导弹

一去不回的长矛——“标枪”反坦克导弹

战事回响

声名显赫的“三代弹”——AT-14“短号”反坦克导弹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沙场点兵:战略性的威慑与打击

所谓地对地弹道式战略导弹,是指从地面包括地下井或机动运载工具上发射的按弹道轨迹飞行的射程大于约1000千米以上,打击地面目标的导弹。按动力装置的不同,它们又可区分为液体导弹和固体导弹两种类型。由于其通常携带核弹头,射程远,速度陕,命中精度高,杀伤破坏威力大,故而平时是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在现代军事装备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战时用来打击敌方政治经济中心、军事和工业基地、核武器库、交通枢纽等重要战略目标,能发挥巨大作用。

弹道导弹具有如下主要特点:一是通常采用垂直发射,导弹平稳、缓慢上升,有利于缩短导弹在稠密大气层中的飞行时间;二是导弹沿着一条预定的弹道飞行,攻击固定目标;三是导弹绝大部分弹道在稠密大气层以外,故动力装置只能使用火箭发动机;四是弹头再入稠密大气层时,速度大,空气动力加热剧烈,故须采用有效的防热措施;五是导弹飞行姿态的修正,须借助推力方向的调节或改变喷管内排出气流的方向来实现。作为高技术武器的弹道导弹,通过制导系统,达到能按预定弹道飞行,并准确实施打击目标的目的。

兵器传奇:二战的产物,航天技术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初,导弹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各国从德国的V-1、V-2导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使用中,意识到导弹对未来战争的作用。美、苏、瑞士、瑞典等国在战后不久,恢复了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经进行的导弹理论研究与试验活动。英、法两国也分别于1948和1949年重新开始导弹的研究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初起,导弹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中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及多种战术导弹,各国相继装备了部队。1953年美国在朝鲜战场曾使用过电视遥控导弹。但这时期的导弹命中精度低、结构质量大、可靠性差、造价昂贵。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战争的需要,导弹进入了改进性能、提高质量的全面发展时期。战略弹道导弹采用了较高精度的惯性器件,使用了可贮存的自燃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采用地下井发射和潜艇发射,发展了集束式多弹头和分导式多弹头,大大提高了导弹的性能。巡航导弹采用了惯性制导、惯性-地形匹配制导和电视制导及红外制导等末端制导技术,采用效率高的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和威力高的小型核弹头,大大提高了巡航导弹的作战能力。战术导弹采用了无线电制导、红外制导、激光制导和惯性制导,发射方式也发展为车载、机载、舰载等多种,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精度、生存能力、机动能力、低空作战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导弹进入了全面更新阶段。为提高战略导弹的生存能力,一些国家着手研究小型单弹头陆基机动战略导弹和大型多弹头铁路机动战略导弹,增大潜地导弹的射程,加强战略巡航导弹的研制。发展应用“高级惯性参考球”制导系统,进一步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研制机动式多弹头。以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为例,从1957年8月21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枚SS-6洲际弹道导弹以来,世界上一些大国共研制了20多种型号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50多年来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战术导弹的发展出现了大范围更新换代的新局面。其中几种以攻击活动目标为主的导弹,如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和反飞机导弹,发展更为迅速,约占20世纪70年代以来装备和研制的各类战术导弹的80%以上。

导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问世以来,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得到了快速发展。导弹的使用,使战争的突然性和破坏性增大,规模和范围扩大,进程加快,从而改变了过去常规战争的时空观念,给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导弹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集成,它的发展既依赖于科学与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又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因而导弹技术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另外,导弹技术还是发展航天技术的基础。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世界各国已研制成功150余种运载火箭,共进行了4000余次航天发射活动。以运载火箭为主要支撑的航天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高技术产业,它是人类对外层空间环境和资源的高级经营,是一项开拓比地球大得多的新疆域的综合技术,它不仅为人类利用开发太空资源提供了技术保障,而且还为人类现代文明的信息、材料和能源3大支柱作出了开拓性贡献,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社会与经济效益。因此,当今世界的航天技术领域已成为各技术先进的大国角逐的重要领域。

综观世界各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史,几乎都是与液体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苏联发射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火箭,是由SS-6液体洲际弹道导弹改装成的,以后又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了“东方”号、“联盟”号和“能源”号等运载火箭,在航天活动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火箭,也是以“红石”液体弹道导弹为基础改制成的,以后又在“雷神”、“宇宙神”、“大力神”等液体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发展了“雷神”、“宇宙神”、“大力神”、“德尔塔”等系列运载火箭。西欧诸国早期联合研制的“欧洲”号火箭,也是以英国的“蓝光”液体弹道导弹为基础,直到20世纪80年代又发展研制成功“阿里安”系列运载火箭。

P2-4

序言

导弹是“导向性飞弹”的简称,是一种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攻击指定目标,甚至追踪活动目标的自动飞行武器。其任务是把战斗部装药在打击目标附近引爆并毁伤目标,或在没有战斗部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动能直接撞击目标,以达到毁伤效果。简言之,导弹是一种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射向目标的武器。

现代军事较量中,导弹作为现代高技术兵器之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多次局部战争中独领风骚。其拥有杀伤力大、打击目标精准、多功能、高效率难防御等众多优点,成为军事打击的宠儿。纵观世界经济与军事力量格局的历史演进,各国为了巩固国防力量,加强对外威慑,都为导弹的研制与开发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有军事专家声称,现在的军事对抗已经进入“导弹世纪”。

威力巨大的导弹,与中国还有起始之缘。导弹的横空出世,与火药和火箭的发明密切相关。中国的四大发明闻名世界,黑火药作为其中之一,浸满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秦汉炼丹师以身试药,从无数次惨痛的爆炸中得到感悟;三国的聪明技师马钧,发明“爆仗”成为鞭炮的始祖;唐代将士用投石机投掷火药包以烧伤敌军,成为原始的火炮;宋代更是开创了枪炮的先河,将火药装填在竹筒里,火药背后扎有细小的“定向棒”,点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药迅速燃烧,产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飞向敌阵爆炸,这成为世界上第一种火药火箭。

中国是火箭的故乡,火箭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将士用火把绑在箭上,射向敌军,被称为火箭。火箭也在其最初的应用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实战威力。

总而言之,中国的古代发明对导弹的问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自火药问世后,经历过多种形态,最终至近代演变成为现代火箭,效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纳粹德国。二战前的德国,火箭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33年,德国火箭专家多恩伯格和布劳恩一起领导的火箭研制组着手研制两种火箭,一种是外形酷似飞机的飞航式火箭,另一种是飞行轨迹为抛物线型的弹道式火箭。

1937年冬季,他们进行火箭的飞行试验。点火命令下达后,当火箭缓缓离开发射架升到几百米高空时,火箭发动机突然熄火,很快就坠入大海,试验失败。但是,失败黼让布劳恩等人丧失信心,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在1942年10月13日成功地把改进后的A-4火箭送上了蓝天。A-4火箭后来被命名为V一2导弹。

两个月后,布劳恩等人研制的另外一种飞航式火箭获得成功。这种火箭被命名为V-1导弹。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枚弹道式导弹和第一枚飞航式导弹,于1942年年底相继在德国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导弹成为各国军事研究所的重要研发对象。各国从德国的V-1、V-2导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使用中,意识到导弹对未来战争的作用。美、苏、瑞士、瑞典等国在战后不久,恢复了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经进行的导弹理论研究与试验活动。英、法两国也分别于1948年和1949年重新开始导弹的研究工作。

自20世纪50年代初起,导弹开始大规模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中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及多种战术导弹,各国相继装备了部队。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战争的需要,导弹进入了改进性能、提高质量的全面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导弹更是进入了全面更新阶段。

导弹武器的问世,改变了现代战争的作战样式。在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局部战争中,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作战效果,一再证明导弹武器的强大威力,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的“导弹发展热潮”。

直到21世纪初的今天,导弹家族已经拥有了众多成员,全世界各国研制的导弹型号已经达到800多个,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继加入了自行研制导弹国家行列,由少数大国垄断导弹发展的局面已经打破,导弹开发速度日渐加快,新型号的平均研制周期已从以往的8~10年,缩短为5~7年。

现如今,人类已经迈入一个崭新的世纪,但是战争的乌云仍然笼罩着我们这个蓝色星球的许多角落。局部战争此起彼伏,导弹武器总是在各个战场上扮演着杀手的角色,甚至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构。导弹的技术与部署更是成为各国军事实力的重要体现。可以说,导弹的问世,为世界的军事文化写上了辉煌的一笔。

《导弹——千里之外的雷霆之击》是“兵典丛书”中了解和记录各类经典导弹的一个分册。通过这部书我们会对导弹有更多的了解。这不是一部一般的科普读物,而是一部导弹家族的“明星”列传。从庞大的导弹家族中,我们精心选择了各类导弹中最为经典、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导弹,讲述了各类导弹的专业知识与历史演变,各型号导弹的设计建造、性能特点、参战经历、著名战役等,多角度、全方位解读导弹。希望能以这样的方式在最大程度上展现导弹家族的惊世传奇。

后记

武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刚刚学会使用石块和木棒的时期。在那个懵懂的时候,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手中的猎食工具很可能在某些场合变成了部落之间相互残杀的武器。

现代兵器及兵器技术的发展也有几百年的历史。当人类告别血淋淋的冷兵器时代,满怀欣喜地迎接新时代到来的时候,那些新式兵器的发明者与使用者或许想不到,兵器技术的发展是一柄寒光闪闪的双刃剑。

一方面,对于兵器的使用者而言,兵器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打击或威慑他国。但是与此同时,当兵器的拥有者越来越多,兵器便成为了威胁所有人生命的凶器。

在20世纪40年代,在多国专家的努力下,核武器诞生了,随后它与导弹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于是一种可以足以带给人类灭顶之灾的超级兵器问世了,那就是装载了核弹头的导弹。

核武器的威力我们都有所了解,而导弹更是让核武器如虎添翼,使其拥有了全球打击的能力。

据估计,现在全世界一共存有20000余个核弹头,有人说会把地球毁灭几十次。这个几十次的说法是否准确我们不得而知。也没有必要去争论,因为我们已经从历史中得知了核武器的威力,而且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人类根本一次都无法承受那样超大规模的毁灭性打击。即便是没有核弹头的常规导弹,其威力之大也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

在20世纪中叶,在面对“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不是核战争”的提问时,为原子弹发明提供了理论奠基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先生做了如此精妙的回答:“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武器一定是棍棒和石块。”

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那些当年参与发明核武器与导弹的先人,在后期都极力反对导弹和核武器的发展。

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导弹,在惊叹于导弹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力的同时,在想到要用导弹来捍卫自身利益的同时,在注重导弹发展进步的同时,是否还可以像爱因斯坦他们那样拥有新的思维呢?是否也应该注意到这种兵器对于包括我们在内的全人类的威胁呢?是否也该对导弹这种兵器的未来乃至我们自己的未来进行反思呢?

更多地了解,是为了更好地思考;更好地思考,是为了更多的和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导弹(千里之外的雷霆之击)/兵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兵典丛书编写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04187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J76-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50
18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