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敦煌语丝
内容
试读章节

留下吴道子画风的地方

藏经洞的经卷、文书固然已散藏在巴黎、伦敦等世界名都的博物馆,但今日莫高窟七百个石窟中的彩塑和壁画却是敦煌艺术的宝库。彩塑是石窟的艺术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等大小二千四百一十五尊,这些彩塑,自魏晋经隋唐到宋元,各代有各代的风格,有佛家彩塑博物馆之称。至于壁画,面积有四点五万平方公尺,如果把这些画排成两米高的画式展出,有二十二公里半长,绝对是世界最长的古代画廊了。这些壁画时间跨度大,由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历十个朝代,不啻是一部从中古到近古的绘画史。我素喜雕塑与绘画,而这正是敦煌石窟艺术的核心,所以最想有一日能亲眼目睹。唐代的艺术更是我爱中之爱,莫高窟恰恰又是唐窟最富,有二百三十二个之多。论唐代艺术之高卓百代者,莫若其诗、文、书、画。而集诗、文、书、画四美于一身,被林语堂赞为“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尝言:“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杜诗、韩文、颜书都吟过、读过、临过,唯独吴画则从未看过,而敦煌壁画,却尽多唐人之作,虽然没有吴道子的亲笔,但“吴带当风”的韵致,在石窟中的人物画、观音像、舞人、飞天图中是可以意会的。我与敦煌唐画的照面是看了张大干的临摹之作。大千居士是当代享大名、却又是多争议的大家,画界中很多人以他是“伪作大师,,而贬之。大干居士确多仿摹之作,而最要命是应酬画太多,反不见他创作力度之高,不论如何,徐悲鸿以“五百年来第一人,,誉之,岂是糊涂话?他是第一个去敦煌临画的人,一九四一年整整花了三个月时间,千辛万苦,抵达敦煌,又穷两年时间,披风戴雪,在灰沙扑面,灯火荧荧,无比艰苦的状况下,临摹了逾百张壁画。因为他,敦煌壁画之宏大富美才彰显于世,并有了‘‘敦煌画学’’之说,其功岂小也哉?也是因为他的识见与游说,才促使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家于右任发起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信念。说真的,我之想亲临敦煌石窟,固然是最想一睹唐代人之原画,也很想看看大干居士临摹了哪些敦煌壁画。

新亚书院的丝路文化游

二○○七年十月,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有“丝绸之路文化六天游”,得知领队是建筑系的何培斌教授,我即刻报了名。元祯膝痛,不良于行,只好独自上路了。培斌在爱丁堡大学专攻古建筑,之后又在伦敦亚非学院研修敦煌之学,他去敦煌已有无数次了,随他去丝绸之路的文化之旅,就算没有事前的大量阅读,也不会深入宝山,空手而回。这次六天游,所经皆古丝路上的重镇要隘,所看都是石窟、博物馆与墓穴,所观赏者莫非彩塑与壁画。行前,我已作了阅读笔记,游访期间,每到一地,更作笔记,入夜再作整理,深感此行颇多收获,了却平生一愿。返港后,因有会议、讲演,做眼睛手术等事,久久不能提笔,农历新年,最得闲,于是凭笔记、图文、照片,一一回顾,写下所见、所闻、所思,因所写都是丝路上的点点滴滴,故日“敦煌语丝”。

西安:古丝路的起站

十月六日,天未亮便被闹钟唤醒,退休三年来的一大舒服事便是不需用闹钟了。团队旅游常是没有自由的寻乐。清早,新亚书院黄乃正院长夫妇好心雇计程车来接我这个老新亚人。抵赤绒角机场,约二十位团友都陆续集合。他们都是新亚校友或校友的家人朋友。校董会的梁英伟伉俪一早到了,他对敦煌之行有很大期待。好高兴老友夏仁山兄也来了,他与我是团中唯二到了“古稀今不稀之年”的、未敢称老的老人。

香港飞西安约两个半小时,从一个高度现代化的都会到一个两千年前已十分显赫的古都,没有时差,但文化落差是可以感受到的。十几年前我曾来此,当然看到震惊中外的兵马俑。有人说,看中国古都,看地上的去北京,看地下的到西安。我心中的长安始终比眼中所见的西安美。我是从唐诗进入长安的,长安是唐诗中吟唱最多的古都。的确,古西安是唐代都城,当时可能是世界过百万人的第一大城市,而唐以前,秦汉皆设都于此,她是中国大一统帝国时代最早的都城。自汉以来,长安就是古丝路的起站,唐僧西去求佛也是从长安出发的。

我们首站是西安,但非此行丝路之游点,只是以西安为转机去敦煌的中途站。在紧凑的行程里,还是从容地参观了新建的西安博物馆,它与陕西博物馆皆为著名建筑师张锦秋的手笔。这座外观以天圆地方体现古典观念的建筑,与唐代所建的小雁塔,遥相交映。馆内收藏了西安各个历史年代遗存文物十三万件,看是看不尽的,只有选择参观,在佛像馆、唐三彩馆已看得不亦乐乎,我更在大厅几幅敦煌壁画前徘徊流连。

敦煌未到,却已心驰神游于莫高窟了。出了馆,在去机场途中,浮光掠影所见,西安的城市建筑,显然是传统与现代在对话、交融、拔河。最近二十年,全国数以百计的大小城市,自东而西,从南到北,都在红红火火地新建、重建,这是千年来第一次全国性市容的大变换,它将决定内地二十一世纪乃至今后五百年内地城市的面貌。真的,在这风起云涌的建筑大浪潮中,内地城市如何在现代化中保有古典趣味,如何在全球化中保有自己的风格,实在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中一个必须思考的大课题。P4-10

书评(媒体评论)

金先生学术以外的文章我尊称为“金体文”,深情的回眸贯穿学问的兴味,体贴的叮咛蕴藏明慧的观照,那是这位学者的独门本事,越是孤寂的氖围越是挥洒得挺拔……我更歆慕的从来是金耀基笔底的心间漫游。

——著名作家董桥

目录

新序

原版序

敦煌语丝

归去来兮,天台

最难忘情是山水

附录

 人间壮游——追念王云五先生

 怀忆国学大师钱穆先生

 儒者的悲情,儒者的信念——悼念徐复观先生

 天涯点滴悼景师

 劈开了木雕艺术的新天——记朱铭的木雕展

 肖像雕塑的“终极表现”?!——吴为山的肖像雕塑

 中国水墨画的一座奇峰——晁海的绘画语言

 朱光潜与中国美学

 “相思”欲静,而山风不息——敬悼父亲

序言

《敦煌语丝》是我第三本语丝,她的两个姐妹篇《剑桥语丝》和《海丝堡语丝》早在内地问世,现在她也与神州的读者见面了。

《敦煌语丝》是我三次神州之行所写的三个长篇的文集。这三次神州之行对我都有特殊的意义。一九八五年是我第一次踏上阔别了三十四年的祖国,那时改革开放不久,“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残破山河,依然历历在目,大江南北所到的北京、南京、苏州、无锡、杭州、上海和广州七个城市,有的新机初露,杂乱中已透显生气;有的仍是苍白灰暗,贫穷中奄奄不见精神,我就所见、所闻与所感写成《最难忘情是山水》的长篇。二十五年后的今天重读此文,真有换了世界之感。一九八五年回到少年时的十里洋场,竟见不到一幢新楼,而今日重来上海,一九四九年号称“亚洲第一高楼”的国际大饭店已淹没在巨厦森立之中,难见眉目。二。一。年上海世博会,浦东、浦西隔江辉映,尽显大都会气象,黄浦江两岸之风光璀璨壮观与香港维多利亚港两岸所见,互有精彩,今日之上海,已大可与香港在城市魅力中争胜了。一九八五年所写《最难忘情是山水》一文中的记述,已成为我生命历程中的点滴记录,也算是为大江南北的城市留下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些样貌。

二○○七年七月与十月,我回到离别了一个甲子的家乡——浙江天台;又去了一生常在梦游中的沙漠艺都——敦煌,先后写下《归去来兮,天台》和《敦煌语丝》两个长篇。天台是我的原乡,因父亲自青年时代就在外读书做事,抗日胜利后举家到上海,约在十二岁时,我才有机会随父母返家乡小住。二○○七年返天台时,我已是过了“古稀”之年,真正是少小离家老大回。此次回乡,不止了却了祭祖的心愿,更让我在温馨的乡情中有了一次“发现”天台之惊喜。天台是千年古城,天台山是天台之精灵所在,它是佛教第一宗(天台宗)的发祥地,也是道教南宗的祖庭。东晋文豪孙绰礼赞天台山是“山水之神秀者也.”,遍历中国名山大川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把天台山作为他出游的第一座名山,诗界名士李白、王维、孟浩然、刘禹锡、白居易、杜牧等皆曾登临吟诵。据载有唐一代,有逾四百位诗人先后慕名而来,所称“浙东唐诗之路”的目的地就是天台山。我的《归去来兮,天台》写的不仅是我的原乡,也写神州一座绝色的山水之城。

《敦煌语丝》一文是本集中一个最长的长篇,篇名也成了书名。敦煌是我认为一生中不能不一到的地方。这个座落在“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之外的戈壁沙漠中的艺术石窟群,在我亲临登访前,已不知有过几回梦游了。当我老眼目睹莫高、榆林、炳灵寺的魏晋、隋唐、宋元的壁画、塑像时,内心的欢悦是笔墨难以言传的。敦煌之行,不啻是穿越了千年的历史隧道,做了一次长长的美的巡礼。敦煌有说不尽的故事,《敦煌语丝》是我写的敦煌故事。

二○一○年春,北京中华书局的焦雅君女士来电函,表示中华书局希望为《敦煌语丝》出版简体字版,这是我很乐意的,而在香港出《敦煌语丝》繁体字版的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林道群兄也欣然同意,从而“语丝”的三姐妹都可在神州与读者晤面了。是为序。

金耀基

二○一○年十月十六日于香港

内容推荐

《剑桥语丝》与《海德堡语丝》是一对姐妹,由金耀基所著,现在加上这本写中国的《敦煌语丝》便成了“语丝”的三姊妹了。

这本《敦煌语丝》是作者三次神州之行所写的三个长篇的文集,收入了《敦煌语丝》、《归去来兮,天台》、《最难忘情是山水》等文。

编辑推荐

世间有几处地方,有生之年,总觉应该一到,敦煌便是其一。

少时听到敦煌的名字,只晓得那是远在天边的地方,少不了许多遐思。敦煌在我心中是与阳关、玉门关连在一起的,是一个与戈壁沙漠、驼队铃声、西风、夕阳连在一起的图像。

这本《敦煌语丝》是金耀基的散文集,是作者三次神州之行所写的三个长篇的文集。《敦煌语丝》一文是本集中一个最长的长篇,篇名也成了书名,是作者写的敦煌故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敦煌语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耀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79654
开本 32开
页数 1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4
14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