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焕灵编著的《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采用比较法、案例法、文献法和调查法,分别就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的产生及现状、学生纪律处分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学生纪律处分纠纷解决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详细阐述,提出了构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制度的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将会对高校稳定教育、教学秩序,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产生积极影响。
图书 | 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教育博士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马焕灵编著的《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采用比较法、案例法、文献法和调查法,分别就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的产生及现状、学生纪律处分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学生纪律处分纠纷解决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详细阐述,提出了构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制度的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将会对高校稳定教育、教学秩序,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产生积极影响。 内容推荐 《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由马焕灵编著,是“教育博士文库”系列之一。 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是近年来教育法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全面深入研究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问题,完善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的解决机制,对于摆脱学生纪律处分纠纷解决的困境,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的构建进程,促进新的高等教育秩序的形成,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比较法、案例法、文献法和调查法,集中讨论以下五个问题。 一、纪律处分纠纷的产生原因、发生状况以及争议所在。纠纷的产生缘起于学生对纪律处分不服。纠纷的争议集中在处分标准、处分程序和救济途径的选择三个问题上。 二、纪律处分纠纷的解决途径及其问题。途径主要有校内申诉、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等,尽管不乏成功的案例,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与障碍。 三、纪律处分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及其定位。鉴于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权在性质上是一种不能排除国家影响的社会自治公权力,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必然存在行政与民事两种法律关系。因此,从学校管理权的来源出发,通过确认纪律处分的性质和相应的法律关系,进而可以选择相应的解决途径。 四、纪律处分纠纷解决内部机制的完善。其一,完善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1)明确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存在的理论前提:秩序与自由的统一;(2)完善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的标准:范围标准是三维场域,内容标准是最低的权利保障和最低的义务履行,程度标准是比例原则,依据标准是符合法治精神的校规;(3)完善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的程序:可借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纪律处分程序”设计程序公正的纪律处分制度。其二,确立高等学校学生的纪律处分校内申诉权。纪律处分申诉权应是学生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一项宪法性程序权利。其三,设立学生纪律处分校内申诉机构。学生纪律处分申诉委员会应定性为校内行政仲裁机构,并在学校组织结构中独立设置。其四,完善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申诉制度。高等学校应当遵循合法、公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以学校名义遵循起草、审查与决定、备案与公布、修改与废止等程序来制定有关纪律处分申诉制度。其五,保障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申诉制度的有效运行。(1)运行原则:合法、公正、公开、及时、方便学生的原则,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的原则,一次仲裁的原则,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适性进行审查的原则,不调解原则,回避原则;(2)与外在程序的衔接:通过修改《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提高高等学校学生申诉制度的立法地位,并明确校内申诉制度与外在法律救济途径的衔接方式。 五、纪律处分纠纷外部机制的完善。其一,完善与纪律处分纠纷处理有关的教育行政申诉制度。(1)教育行政申诉制度在法律上应该定性为教育行政仲裁;(2)确认纪律处分纠纷的教育行政申诉途径,有充分的法律依据表明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纪律处分纠纷的解决负有责任,它不能怠于行使申诉受理权;(3)教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对高等学校的纪律处分规章审查行使教育行政监督权;(4)应制定相关规范保证教育行政申诉的公正实施,如可由教育部制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教育行政申诉实施办法》来确保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处理纪律处分纠纷的职责。其二,完善教育行政复议制度。(1)确认行政复议制度作为解决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的必要途径,如开除学籍行政处罚和由纪律处分引发的拒绝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的行为应当纳入行政复议渠道;(2)为纪律处分纠纷的解决改进行政复议制度,《行政复议法》应该对明显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实行暂停执行和先行撤销制度,应该健全《行政复议法》对抽象行政行为中的规定的处理机关和处理程序规定,明确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认定标准,增强行政复议对不当行为进行监督的可操作性。其三,完善诉讼机制。(1)完善与纪律处分纠纷处理有关的行政诉讼机制:通过深层次的司法解释可以确认高等学校的行政被告资格;法院加强对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规定的审查;(2)完善与纪律处分纠纷处理有关的民事诉讼机制: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在程序上或者行为上侵害了学生的财产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和隐私权等权利时,学生完全应当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目录 序 第一章 导言 一、问题提出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框架 第二章 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的产生及现状 一、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的产生 二、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的基本状况 三、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的主要争议 第三章 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的处理及困境 一、处理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的途径 二、高等学校学生法律救济制度的缺陷 第四章 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 一、学术界对于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争论 二、对争论的评价及高等学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定位 三、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行为性质的确认 四、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解决途径的选择 第五章 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解决的内部机制(上) 一、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标准的完善 二、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程序的完善 三、批判与构建:以《华东师范大学本专科学生违纪处分办法》为例 第六章 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解决的内部机制(下) 一、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申诉权的确立 二、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校内申诉机构的设立 三、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校内申诉制度的制定 四、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申诉制度的运行 第七章 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解决的外部机制 一、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解决与教育行政申诉制度的完善 二、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解决与教育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 三、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解决与诉讼机制的完善 结语 附件 一、本书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和高等学校规定 二、本书涉及的其他案例 三、调查的主要问题 四、经典案例的主要材料 五、草拟文件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教育博士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马焕灵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1560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4 |
出版时间 | 2011-03-01 |
首版时间 | 2011-03-01 |
印刷时间 | 201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47.36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