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晋战事
内容
编辑推荐

三晋:山西,因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春秋时期为晋国所有,故简称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又称三晋。

战事:本书精选发生在山西的六十一个典型战例,每个战例分为“提要、战前态势、作战经过、战例启示”四个部分。上编记述古代诸侯争霸天下的征战;中编记述的主要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著名战斗;下编记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阎锡山在山西反动统治的主要作战。

内容推荐

《三晋战事》精选了发生在山西的六十一个典型战例,按战争发生的时间顺序分为上、中、下编,每个战例分为“提要、战前态势、作战经过、战例启示”四个部分。上编记述的是古代诸雄争霸天下的征战;中编记述的主要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著名战斗;下编记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阎锡山在山西反动统治的主要作战。对这些典型战例的学习和分析,能为了解山西军事历史的人们提供一些素材,能为研究古今战史的有识之士提供一些借鉴。

目录

前言

上编

 假途灭虢之战(公元前658年—公元前655年)

 秦晋韩元之战(公元前645年)

 晋阳之战(公元前455年—公元前453年)

 阏与之战(公元前270年)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

 安邑之战(公元前205年)

 白登之围(公元前200年)

 柴壁之战(公元402年)

 霍邑之战(公元617年)

 柏壁之战(公元619年)

 太原之战(公元757年)

 潞州之战(公元907年—公元908年)

 石敬瑭攻灭后唐之战(公元936年)

 河中之战(公元948年—公元949年)

 晋州之战(公元951年)

 高平之战(公元954年)

 宋灭北汉之战(公元979年)

 宋金太原之战(公元1125年—公元1126年)

 郭登与瓦刺大同之战(公元1449年)

 宁武关炮战(公元1644年)

中编

 东征战役(1936年2月20日—5月5日)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2日—11月8日)

 平型关伏击战(1937年9月25日)

 辛庄伏击战(1937年lO月10日)

 雁门关伏击战(1937年10月18日—21日)

 奇袭阳明堡(1937年10月19日)

 七亘村重叠伏击战(1937年10月26日—28日)

 广阳伏击战(1937年11月4日—7日)

 晋西北反围攻作战(1938年2月21日—4月1日)

 午城井沟战斗(1938年3月14日—19日)

 神头岭伏击战(1938年3月16日)

 晋东南反九路围攻(1938年4月15日—27日)

 长乐村追击战(1938年4月15日—16日)

 町店伏击战(1938年7月6日)

 汾离公路伏击战(1938年9月14日—20日)

 邵家庄伏击战(1938年10月28日)

 滑石片伏击战(1938年11月3日—4日)

 上下细腰涧战斗(1939年5月12日—15日)

 晋西北反“扫荡”作战(1940年6月7日—7月6日)

 涞灵战役(1940年9月22日—10月lO日)

 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7日—28日)

 黄崖洞保卫战(1941年11月9日—19日)

 田家会战斗(1942年5月14日—19日)

 沁源围困战(1942年11月11日—1945年4月11日)

 甄家庄战斗(1943年10月5日—11日)

 韩略村战斗(1943年10月24日)

 晋绥军区攻势作战(1945年2月17日—9月12自)

下编

 上党战役(1945年9月10日—10月12日)

 晋北战役(1946年6月16日—8月15日)

 闻夏战役(1946年7月13日—22日)

 大同集宁战役(1946年7月31日—9月16日)

 同蒲战役(1946年8月14日—9月1日)

 临浮战役(1946年9月21日—24日)

 吕梁战役(1946年11月22日—1947年1月2日)

 汾孝战役(1947年1月13日—29日)

 晋南战役(1947年4月4日—5日9日)

 正太战役(1947年4月9日—5日8日)

 运城战役(1947年12月17日—28日)

 临汾战役(1948年3月7日—5月18日)

 晋中战役(1948年6月11日—7月21日)

 太原战役(1948年10月5日—1949年4月24日)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战前态势

在隋末农民起义的高潮中,太原留守李渊和他的儿子李世民、亲信刘文静经过精心准备,于公元617年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正式起兵。李渊打着“废昏立明”的旗号,率兵南下,攻克河东的绛州、汾阳后,渡河西进,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唐朝政权建立之后,逐步巩固了关中及西北地区,本可乘胜东向平定中原。但在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向唐发动进攻,打算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直接威胁到了唐赖以发祥的根据地——晋阳。唐不得不应对刘武周的挑战。

刘武周原是隋马邑鹰杨府校尉,义宁元年(公元617年)二月,乘农民起义蓬勃发展之时,杀死太守王仁恭起兵,遣使附于突厥,先后攻占雁门(今山西代县)、楼烦(今山西静乐)、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等郡,被突厥立为定杨可汗,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刘武周也自称皇帝。原活动于易州(今河北易县)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宋金刚,被河北义军领袖窦建德击败后,率余众4000归附刘武周。李渊建唐后,宋金刚建议刘武周“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刘武周听计而行,在突厥支持下举兵南下。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三月,刘武周遣大将宋金刚率2万人马南侵,又引突厥之众,兵锋甚盛。四月,军于黄蛇岭(今山西榆次北),距太原近在咫尺。留守太原的唐齐王李元吉强令车骑将军张达仅率100名步兵试战,结果全军覆没,张达愤而投降刘武周。刘武周乘机攻占榆次、介州(今山西介休)及石州(今山西离石)等地,长驱南下,兵逼太原。唐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卿李仲文率兵驰援,刘武周撤围而去。五月,刘武周军攻下石州,攻陷平遥(今山西平遥)。六月,刘武周部将黄子英在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霍州以北汾河河谷)计败唐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等,太原告急。李渊以右仆射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讨伐刘武周。九月,裴寂军进至介休,屯兵度索原(今山西介休东南介山下),刘武周的西南道大行台宋金刚截断唐军水源,并趁唐军移营就水时,纵兵出击,大败唐军。李元吉见援兵屡败,弃太原城逃奔长安,晋阳遂告失守。刘武周占据太原后,即派部将宋金刚攻陷晋州(今山西临汾),进逼绛州(今山西绛县),直捣龙门(今山西河津东南),宋金刚还进攻翼城、绛县一带,迫使唐晋州道行军总管裴寂节节败退。兵锋所至,几乎席卷整个黄河以东,唐军仅固守虞州(今山西运城)、泰州(今山西万荣)等一隅之地。同时,夏县(今山西)吕崇茂也响应刘武周,杀死县令举兵反叛。隋将王行本据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南)亦与之相应。河东大有尽失之势,一时唐廷上下为之震骇。

唐廷对如何应对河东形势或争或弃有两种意见。李渊认为“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李世民却富有远见地指出:“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富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并主动请缨亲率3万精兵,平刘武周以克复太原。李渊斟酌再三,同意了李世民的意见,尽发关中之军,令李世民统率前往讨伐刘武周。十一月,唐军乘坚冰由龙门方向渡过黄河,屯军柏壁,与宋金刚主力对峙,并同固守绛州的唐军形成掎角之势,使宋金刚军不得前进,柏壁之战遂拉开序幕。

二、作战经过

绛州自古就是军事要地,柏壁南依峨嵋,北控汾河,沟壑纵横。李世民驻军的秦王堡,形同铁壁,易守难攻。这时,河东因连年战乱,军粮很难征集,李世民便发布安民告示,使远近民众归附,纷纷送粮送草,保证了军粮供应。时值隆冬,李世民屯军柏壁后,采取休兵秣马、清壁挫锐的策略,每日派出少量部队外出侦察,不作大的军事行动,只派副将进扰,以消耗敌人,并亲自窥察敌情。与此同时,唐高祖遣永安王李孝基、陕州总管于筠、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俭等攻打夏县的吕崇茂,吕崇茂不敌,向宋金刚求援,宋金刚派尉迟敬德、寻相前往救援,结果大败唐军,擒其四将。但当尉迟敬德等回军浍州时,李世民瞅准机会,令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至美良川(今山西夏县北)拦击,获得重大胜利,杀敌2000余人。不久,敬德、寻相等又秘密率领精骑东援蒲坂(今山西永齐西南)之王行本,李世民侦知后,亲率步骑3000人抄近道夜奔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截击,大破之,敬德、寻相只身逃走,余军全被歼灭。此时,唐军士气大振,诸将都请求与宋军决战,但李世民冷静地分析了情况,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他对众将说:“金刚悬军深入,精兵猛将,咸聚于是,武周据太原,依金刚为扦蔽,军无蓄积,以掳掠为资,利在速战。我闭营养锐以挫其锋,分兵冲其心腹,彼粮尽计穷,自当遁走。当待此机,未宜速战。”遂继续执行疲敝敌军、釜底抽薪的计划。派左行军总管刘弘基,行军侧总管张纶率兵进逼西河,断宋金刚的粮道。武德三年正月,唐将秦武通攻蒲坂,王行本不敌出降。二、三月间,刘武周数次派兵攻潞州(今山西长治东)、浩州(西河郡改州)均告失败,其护卫粮道的黄子英亦为唐骠骑大将军张德政袭杀,张难堡(今山西平遥西南)被唐军占领。至此刘军南运粮道为之断绝,军心动摇,形势对唐军更为有利。

宋金刚在浍州与李世民相持约五个月后,终因粮尽兵困,被迫率军北撤。李世民见时机成熟,遂挥军乘势追击,至吕州(今山西霍州北),“吃掉”后卫寻相所部,马不停蹄又乘胜再追,一昼夜兼程200余里,战数十次,士卒们饥饿疲劳到了极点。至高壁岭(今山西灵石西南),刘弘基拉住李世民的马辔进谏道:“大王破贼,逐北至此,功已足矣,深入不已,不爱身乎?且士卒饥疲,宜留壁于此,俟兵粮毕集,然后复进,未晚也。”李世民认为机不可失,依然策马而进,率领诸军奋进,终于在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霍州以北汾河谷)追上宋金刚主力,一天中八战皆捷,俘斩敌1万人。至此,李世民和众将士已经二日未吃饭,三日未解甲了。宋金刚率余部2万人退守介休,背城列阵,南北7里。李世民令总管李绩、程知节、秦叔宝攻其北端,翟长孙、秦武通攻其南端。既战,唐军先稍事退却,待宋金刚正面进攻时,李世民又率精骑出其阵后攻击,大败金刚军,斩3000人,其部将尉迟敬德、寻相、张万岁等人收余众举介休、永安(今山西灵石东)降唐。刘武周见大势已去,遂弃太原与宋金刚逃奔突厥,不久亦为突厥所杀。李世民收复并州(今太原)。P50-53

序言

山西,因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春秋时期为晋国所有,故简称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又称三晋。

山西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矿产资源、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古至今,山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理位置看,他是华北平原、内蒙草原、黄土高原三个自然单元衔接的地区。南依中原腹地,北邻塞外大漠。登高太行山俯瞰,眼前是京津和华北大平原,站在太行山南端,广阔的中原大地可一览无余。从战略位置看,全省以山河环抱,左枕太行之麓,右跨黄河之滨。北有两道长城座落的山脉横亘,南有紫金、王屋诸山。被晋文公称赞为“表里山河”。山西险固的地理形势,在军事上占有独特的重要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历代战事看,在中国几千年社会周而复始的不断裂变与重新组合中,许多当权者对北方都视山西而定天下,并以山西为其自然屏障,派最得力的将领驻守防卫。当中央王权强盛一统之时,凭借山西,外可拒侵,内可治乱;当中央王权崩溃之时,谁拥有山西,谁便可以纵横四方。所以,山西自然成为了兵家征战逐麓的大舞台。在革命战争和反抗外国侵略战争的岁月中,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八路军和人民解放军,在山西这块热土上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创造了战胜敌人的各种战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山西的山山水水到处都闪耀着革命先烈血染的风采。

历史是一面镜子。作为一名军人,借古鉴今,应该时刻牢记:战争并不遥远,和平需要珍惜,更需要捍卫。作为当代军人,不仅要以“能战”奠定和平大厦的根基,而且要以“能赢”托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晋战事》精选了发生在山西的六十一个典型战例,按战争发生的时间顺序分为上、中、下编,每个战例分为“提要、战前态势、作战经过、战例启示”四个部分。上编记述的是古代诸雄争霸天下的征战;中编记述的主要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著名战斗;下编记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阎锡山在山西反动统治的主要作战。对这些典型战例的学习和分析,如果能为了解山西军事历史的人们提供一些素材,能为研究古今战史的有识之士提供一些借鉴,编者则心意足慰。

编者

二○○八年十月十八日

后记

我是山西人,我非常热爱故乡这片土地。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养育了我,更重要的是在中华民族融合、发展过程中,在朝代更替的历史进程中,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中,这片土地承载了厚重的历史,给我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也是我编著《三晋战事》的源泉和动力。

我从小生长在吕梁山革命老区,后又在太行山革命老区工作,有机会到一些战场古迹和革命遗址走访参观,三晋厚重的军事文化历史,使我感叹,更使我感动,也使我萌发了编著《三晋战事》的念头。

尽管有主观愿望,但真要编著一部反映战事的书,还是很犯难。一来自己才疏学浅,虽说是个军人,但未曾上过战场,充其量只能说是一个战史爱好者,无论从能力和阅历上,都没有资格“评析战例”;二来“书到用时方恨少”。查阅史实,翻找史料,十分困难。所以,从开始动笔到形成书稿,用了两年多时间,期间几经艰辛甚至几欲“搁浅”。幸得各位老首长、老领导和老战友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山西省军区军史志副主编牛惠玉和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教授朱宾、史延胜、魏广军的鼎力相助,提供了很多资料,还亲自审阅了书稿。我的同事赵国卿、罗冰鸿和陈彦彬,帮助我查找资料,打印、校对书稿,付出不少辛苦;我的战友郭健,不但对本书的编著提出了意见,还亲自设计了封面;我的老乡、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学员队政委马文,对本书的出版费了不少心血。在此,我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主要有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国历代战争简史》,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50个经典战例评析》和《中国抗日战争60次军事行动》,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今中外典型战例评析》(上、下),中华书局出版的《山西通志(第三十六卷军事志)》。同时,在网上下载了不少参考资料、图片,吸收、采用了专家对战例研究的诸多成果。如有不妥,敬请见谅。

由于自己认知水平和理论研究能力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和问题,特别是对战例的分析,一些观点和见解还值得推敲商榷。欢迎各位领导、专家、战友和读者不吝赐教。

编者

二○○八年十月十八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晋战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车瑞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35710
开本 16开
页数 3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6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89.25
丛书名
印张 2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