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比《德川家康》更值得品读和研究,毛泽东、麦克阿瑟、比尔·盖茨等人盛情激赞,无论政界官要、军事领袖、商场战神都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书。
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也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橫跨欧严大陆的游牧帝国,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丰沛的奇迹,他的一生震撼整个世界。
图书 | 成吉思汗(经典图文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成吉思汗》比《德川家康》更值得品读和研究,毛泽东、麦克阿瑟、比尔·盖茨等人盛情激赞,无论政界官要、军事领袖、商场战神都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书。 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也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橫跨欧严大陆的游牧帝国,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丰沛的奇迹,他的一生震撼整个世界。 内容推荐 一个草莽出身,自幼丧父的蒙古硬汉,于逆境中越折越坚,创建了横跨欧亚大陆的游牧帝国,称雄于世。他的成就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庞沛的奇迹,他的一生震撼了整个世界。 本书为国际著名世界史专家经典作品,在众多的成吉思汗传记作品中,独树一帜、更具收藏价值。全书全面介绍了成吉思汗的一生,真实而生动地叙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攻克金都、大规模西征以及临死前的三条遗嘱和别具一格的葬礼等等传奇经历。全书气势磅礴,工笔重彩,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具有史诗风格的,可读性很强的长篇历史人物传记小说。 目录 第1部·祖先 1.苍狼和白鹿的后裔 2.天上来客 3.孛端察儿的功劳 4.牧民的卑微与高大 5.蒙古首须在金王宫殿 6.俺巴孩的惨死 7.蒙古的赫拉克勒斯 第2部·成吉思汗的一生 1.勇士也速该与“祭司王约翰” 2.也速该之夺取诃额仑夫人 3.成吉思汗的童年 4.被逐出氏族的孤儿 5.成吉思汗童年杀弟 6.成吉思汗之被擒 7.成吉思汗之越狱 8.马匹之被劫掠 9.成吉思汗之婚姻 10.黑貂皮袄 11.孛儿帖之被掳掠 12.成吉思汗夺回孛儿帖 13.兼夜而行与两部落的分手 14.蒙古人之王成吉思汗 15.鼎烹战俘 16.宴会后的冲突 17.脱斡邻勒绝处逢生 18.成吉思汗助金讨伐塔塔儿部 19.成吉思汗之诛杀蒙古亲王 20.深山突袭 21.成吉思汗胸怀博大 22.对立汗与暴风雨中的大战 23.成吉思汗之受伤与者勒蔑之忠诚 24.“伤汝战马之箭,乃吾自岭上所射也!” 25.“若汝等手执乃汗来降,我必族斩汝等!” 26.消灭塔塔儿部落联盟 27.塔塔儿姊妹的心 28.桑昆拒绝与成吉思汗家结亲 29.誓言与背叛之间 30.两牧民救成吉思汗 31.红柳林附近的恶战 32.成吉思汗的眼泪 33.“我等可往拾之如马粪!” 34.成吉思汗诉状 35.巴勒注纳湖之苦水 36.兼夜行军,突袭制胜 37.克列亦惕部公主的命运 38.“汝竟踏碎此死者之头颅矣!” 39.“然地上则只可有一汗也!” 40.进兵杭爱山 41.成吉思汗的以人肉为食之狗 42.蒙古军之围攻与塔阳汗之丧命 43.美女忽阑提出的理由 44.成吉思汗恨之入骨的蔑儿乞惕人 45.成吉思汗与扎木合的高乃依式的对话 46.126年即位大典:蒙古帝国宣告诞生,成吉思汗奖励功臣 47.成吉思汗的怯薛军 48.在西伯利亚泰加森林中 49.神权与王权的较量:通天巫的野心 50.成吉思汗剪除通天巫 51.进逼中原 52.报仇雪耻:成吉思汗向金王宣战 53.蒙古军突破长城,侵入华北大平原 54.蒙古军攻占北京 55.成吉思汗得逢学者耶律楚材 56.丝绸之路上的畏兀儿人:成吉思汗的文化教员 57.者别由蒙古侵入帕米尔 58.蒙古商人之被杀 59.大战之前:成吉思汗的遗嘱 60.攻入穆斯林世界 61.愤怒之风:不花刺的陷落 62.移军撒马尔罕 63.火攻玉龙杰赤 64.跟踪追击苏丹漠罕默德 65.愤怒之风席卷呼罗珊 66.席卷阿富汗的风暴 67.从摧毁城市到开始领悟城市文化 68.成吉思汗与死亡问题:召见炼丹术土 69.民吉思汗之召,过漠北蒙古之地 70.成吉思汗与哲人晤谈 71.志得意满,大军凯旋家乡 72.铁骑纵横波斯、高加索和俄罗斯 73.休息中的几年 74.重返中原 75.“我就是,也要像他所说的那样讨伐他。” 76.“我的儿啊,父亲大概到了寿终的时候了” 77.像雄鹰盘旋于天宇…… 78.在上面,密林中,某树下…… 译后记 试读章节 这个故事发生在北亚的一个地形十分复杂的地区。在这个地区,北部是雄伟起伏的山峦,有阿尔泰山、萨彦岭、杭爱山、雅布洛诺夫山脉、兴安岭。这些山峦海拔一般都高达2000米,山上大都布满了茂密的森林。这些森林只不过是西伯利亚泰加森林的延伸。同西伯利亚泰加森林一样,在这里,山的北坡上多是高大而耐寒的落叶松,南坡上多是一般的松树。这种亚高山森林一直延伸到海拔1900米甚至2200米高处。森林以下则是湿润的山坡和幽深的峡谷。在这种山坡上和峡谷里,生长着许多潇洒的雪松。再往下,在河流的两岸,人们可以看到挺拔的杨树、美丽的松树和轻盈的柳树,它们像是沿岸给河水送行,一直送到辽阔的草原中心方才止步。 这个地区的牧场从山麓开始伸展开去,牧草特别丰美。但是,越是往南,由于戈壁地区风色的影响,随着土质的不同,这种亚高山牧场就逐渐演变成了布满百合科植物、苦艾和狗牙根草的草原。在这个草原上,狗牙根草是牲畜最喜欢吃的牧草。春暖时节,一望无际的草原宛如宽广的绿毡,曾引起过无数歌颂英雄业绩的抒情诗人的倾心赞叹。春天过去,夏天来临。6月时,草原上缀满鲜花,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一直持续到7月中旬。之后,酷热的风掠过草原,一扫满地的碧绿,整个草原顿时一片枯黄。 由此可见,在这里,草原的“微笑”为时并不长。10月开始,冬天来临,暴风雪肆虐无忌。从11月开始,坚冰在地,水竭不流,溪流上下,顿失滔滔。直到4月,地气转暖,流冰始漂。在这严寒的冬季,整个蒙古地面只不过是朔风凛冽的西伯利亚地区的一部分。而从7月中旬起,酷热的气候又使蒙古地面变成了亚洲撒哈拉的一部分:草原在烈日下颤抖,烈日在空中燃烧;而每天中午时分,则又必遭到暴风雨的突然袭击。所以,蒙古四季气温变化颇大:在库伦,即今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冬天最低气温为-42.6℃,夏季最高气温则高达38.2℃。此外,无论是在舂夏还是在秋冬,无论是在山区还是在草原,狂风常常会从天而降,其风力之强劲几乎可以把人从马上掀下来。蒙古人之所以成为古代强悍的种族,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在这种恶劣的气候中,在这片充满风险的土地上千锤百炼出来的。只有具有强健的体魄和意志不易被摧毁的人,才能在这种气候变化无常的条件下生存下去。这些森林狩猎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在森林的边缘地带以狩猎为生的民族和在大草原上以游牧为生的民族)的粗犷形象是低低的鼻梁,高高的颧骨,肤色深棕,目光犀利,胸廓坚实,虎背熊腰,关节粗大,双腿罗圈(因常年骑马所致)。他们的马匹并不高大,而且鬃毛蓬乱,但却像他们一样粗暴和耐劳。此等之马,此等之人,天生不惧风暴雨雪的袭击,不畏卷着热沙的狂风的扫荡,天生善于北登林木森森的群山,南越滴水不见的戈壁,天生要驰骋奔突,与草原和森林的动物图腾——狼和鹿竞技争先。狼和鹿!从那些有趣的铜质徽章和小塑像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狼和鹿的形象。从西伯利亚中部的米努辛斯克到古代中国边境的河套鄂尔多斯地区,这种徽章和小塑像突出代表了公元前7世纪到中世纪中期北亚人民的艺术特点。蒙古人的传说和突厥人的传说(前者很可能是从后者而来)不正是把狼和鹿看成是他们的共同祖先吗?蒙古人在成为草原游牧民族以前,起初是森林狩猎民族。据说,在北方,有一座林木茂密的名叫额儿古涅·昆的山,山上有一个山洞。一天,一只苍狼,更确切地说是一只青色的狼(孛儿帖赤那),从这个山洞里走出来。后来这只狼碰到了一只作为它未来的伴侣的牝鹿(豁埃马兰勒),双双跑到了后来的蒙古国土。据成吉思汗家族的史家说,这只狼和这只鹿从贝加尔湖(腾汲思海)来到斡难河之源——不儿罕山(圣山),即今之肯特山脉,定居下来。这里是圣地。此山脉海拔高达2800米,山顶是光秃秃的花岗岩石和片麻岩石,蒙古人的至高无上的神长生天就住在这山顶上。山顶以下是稠密的森林。后来,成吉思汗一生中每当处于转折关头,就来此登上圣山,拜倒在长生天下,求长生天保佑他渡过难关和取得成功。 所以,肯特山似乎可以说是蒙古命运的主宰。此山脉将此地分 为两个地区,北面是森林地区(泰加森林的延伸),南面是草原地区(草原地区以南是荒凉的戈壁滩)。至于那只狼和那只鹿在其源头定居下来的斡难河,则是这两个地区之间的过渡性河流。它的上游地区是泰加森林地区,它的下游是草原地区。草原上的河床是黏土和沙土,河水时而枯竭,时而泛滥。河的两岸牧草丰美,最宜放牧。那只苍狼和那只白鹿在上天安排的这个地方相爱,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巴塔赤罕。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家族的祖先。 关于巴塔赤罕的后裔,有关史书罗列了一大串人名,显得枯燥而乏味,尽管这些人名有时也反射出奇异的色彩。例如,在名单上有个名叫也客你敦的人,意即“巨眼”,类似于希腊神话中的独眼巨人库克罗普斯。关于也客你敦的情况,史书上毫无记载,因而无从得知。跳过也客你敦以后的几代,我们似乎才找到了一点头绪。脱罗豁勒真伯颜生都蛙锁豁儿和朵奔篾儿干。从朵奔篾儿干起,我们才发现成吉思汗祖先各代相传的情况。 一天,都蛙锁豁儿兄弟二人来到不儿罕山,即上文提到的肯特山。他们猱升登山,上山后往下一看,见山下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名叫统格黎克溪,乃鄂尔浑河之支流。此时沿统格黎克溪正走来一群人。都蛙锁豁儿对其弟朵奔篾儿干说: “兄弟,我看到那一群迁徙来的百姓之中,有一个帐舆的前座,坐着一位美貌的女子。倘若她尚未嫁人,我可去为你说亲。” 都蛙锁豁儿所见不错,那车中确有一女子,名叫阿兰豁阿。阿兰豁阿出身富门,属豁里秃马惕森林狩猎部落人。豁里秃马惕人在贝加尔湖以西以狩猎为生。她的父亲豁里刺儿台同部落里的其他人不和,一气之下离开家乡,携带家眷和貂皮等财物来到这不儿罕山谋生。恰遇都蛙锁豁儿来提亲,便满口答应。因为他认为,这是他争取得到此地人容纳的天赐良机。就这样,朵奔篾儿干娶了美人阿兰。 P8-10 后记 提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名字,在中国(且不说在世界上)已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但是,对于成吉思汗的家世,他童年的苦难,他创业的艰难,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哀乐喜怒,以及他的功过曲直,是非长短等,知道得较为清楚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成吉思汗戎马一生,搏击一世,在统一蒙古各部,出兵南下,挥师西征以后,就溘然长逝了。但是,他的战马的铁蹄留下的回声,却一直在震撼着人们的心;赞誉者有之,咒骂者有之,谈成吉思汗色变者亦有之。从中国到波斯,从波斯到欧洲,学者们争相了解他,研究他,探索着他之成为“一代天骄”的秘密。勒内·格鲁塞就是这些学者之一。 勒内·格鲁塞,法国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生于1885年,卒于1952年。勒内·格鲁塞一生潜心研究东方历史和文化,写出了二十几部重要著作,其中《十字军东征史》(写于1933—1936年),《草原帝国》(写于1942年)和本书(写于1944年),是世界历史名著。他还专门撰著了《中国历史》(写于1952年)一书,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他为历史学的发展,为向世界介绍东方文化和历史,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对世界历史学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了著名的学者,被接纳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公元12—13世纪,漠北历史进程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推上了成功的顶峰。当时蒙古地面部落星罗棋布,互相兼并残杀,最后形成几个大的部落联盟:东部有塔塔儿部,北部有篾儿乞惕部,中部有克列亦惕部,西部有乃蛮部,还有作为著名纵横家扎木合为首的札答阑部,等等。同这些庞大的部落联盟相比,蒙古部是一个较为弱小的部落。各部落联盟之间互相攻伐,征战不休,战争变得越来越残酷,严重地阻碍着蒙古历史的发展。在这种分裂混乱中,人民渴望统一和安定。时势造英雄。成吉思汗顺应了这一历史要求,成就了统一大业。本书作者一再强调指出了这一点,叙述成吉思汗如何得人心,如何满足人们要求统一的愿望,如何使统治的民族从小到大,以弱胜强的过程。蒙古高原上各部族在成吉思汗的旗帜下统一起来,作为独立的实体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成吉思汗对蒙古族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成吉思汗超过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其他许多杰出领袖人物(匈奴的冒顿,突厥的土门、室点密兄弟,回纥的怀仁可汗等)的地方,是他能够坚定不移地将草原帝国的疆域从大漠之边向南推进到华北,为他的继承者进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自从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中国北部长期陷于割据状态。至契丹占据幽云十六州,白沟河便成了辽、宋两国不可逾越的深渊,河北三镇之地几成化外。12世纪初女真南下,更把中国从淮河中流拦腰切断,分成两个天下。此外,西北有哈剌契丹(西辽)和夏,西南有大理、吐蕃。它们都各自为政,互相攻伐,把中国弄得四分五裂。当时这些割据政权,大都委靡不振,偷生苟活,没有一个能担当起统一全国的责任。成吉思汗以勃兴的武力,迫降畏兀儿,灭亡西辽,臣服西夏,击败金朝,扫除各族间的疆界,消灭分割汉族的墙壁,为后来的元朝建立大一统局面准备了条件。成吉思汗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卓越贡献正在于此。所以,毛泽东同志曾称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把他与中国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提并论。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之一,这是毫无问题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的杰出人物统一中国,他所建立的政权也是中国的政权,他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也是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那种所谓“正统”的观念是错误的。成吉思汗为当时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当时蒙古军队的南下,也给封建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的中原地区带来了一些落后的制度和影响,在一个相当的历史时期中对内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起了若干消极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应当看到的。 成吉思汗的西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现象。他对花剌子模帝国的征讨是由于对方无理挑衅,对欧洲的远征是追逐夙敌的连锁反应。西征的结果,一方面,它确实给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不少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严重破坏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这一基本事实,应当首先看到。但另一方面,西征客观上冲破了亚欧各国的此疆彼界,沟通了东西交通,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成吉思汗从动身西征起,就采用中原的交通制度,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驿骑”、“铺牛”和“邮人”,把中原旧有驿站系统延伸到西域。这一艰巨事业一直持续到他的子孙后代。西征时带去了大批汉族技术人员,沿途劈山开路,修筑桥梁,改善东西交通条件。为了维护道路上的安全,他还特别在交通大道上设置护路卫士,颁布保护来往商人安全的札撒,出现了东西交通畅通无阻的时代。中国的创造发明如火药、纸币、驿站制度等输出到了西方,西方的药物、织造品、天文历法等也输入到了中国。明初郑和西使,可以看做元代海外交通事业的继续和发展。而这一事业的开创者,正是西征时的成吉思汗。所以,成吉思汗的西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本书作者一反波斯一些历史学家一概否定和咒骂成吉思汗西征的态度,力排众议,既指出了西征对当地造成的破坏,又指出了花剌子模帝国苏丹应当担负的挑起战争的责任,指出了成吉思汗维护和发展东西方贸易往来的正当愿望。这种全面地、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态度也是难能可贵的。 在当时的蒙古地区,各部落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是各部落的贵族争夺霸权的斗争,迫害、摧残成吉思汗一家的是敌对部落的贵族集团,与对方的人民群众没有关系。同样,迫害成吉思汗祖宗的是金王朝的统治集团,与金国的普通百姓没有关系。杀害成吉思汗的使臣和商队的是花刺子模帝国的统治者,与花剌子模的百姓毫无关系。这些民族和国家的人民都处在被统治地位。成吉思汗利用民族矛盾进行复仇,不分青红皂白地屠杀对方民族和国家的人民,这是成吉思汗为实现统治欲望而采取的手段。这里,涉及复杂的民族问题,也涉及复杂的政治问题。 总的说来,本书作者在写那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写成吉思汗这个历史人物时,态度是严肃的、客观的。全书叙述了成吉思汗的家世、童年、征战,直到逝世的全部历史。本书向我们揭示出一个民族,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由弱小变成壮大、由落后变成先进的。对中国,是如此;对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也都是如此。这一点,对后人是有启发意义的。另外,作者在本书中突出描写了成吉思汗重视知识、重视知识分子、从谏如流的优点。作为一个叱咤风云但又目不识丁的一世之雄,在7个世纪以前就能做到这一步,很不容易。本书史料十分丰富,通过阅读此书,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地理、历史和军事知识。在艺术上本书也颇具特色。书中既有壮阔的战争场面,又有使人如身临其境的景物描写;既有简略的铺叙,又有绘声绘色的人物对话,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有起伏,有曲折,充满立体感。在重大事件上大笔挥洒,在间歇处细笔描绘,好似一部交响乐作品,既有金戈铁马、动人心魄的乐章,又有娓娓动听的小调插曲,从各个角度描写了这样一位“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的英雄人物。作者在撰写此书时使用的是散文笔法,作品的散文风格非常突出,具有一种散文美。在世界上,研究蒙古史和成吉思汗的书籍和资料浩如烟海。作者从大量史料中选取足以表现成吉思汗一生的材料,加以整理,组织成一部紧凑的巨著,信笔写来,有如行云流水,毫不给人以堆砌史料的枯燥感,没有大家手笔是很难做到这一步的。 关于本书的翻译,有几点需要说明: 一、本书不是历史论著,而是历史人物传记作品。但既是历史人物传记,就有两层意思需要考虑,一是“历史”,二是“传记”。对于历史学,本译者是门外汉,因此只能采取老老实实、严肃认真的态度,不武断,不杜撰,尽量做到一些专门译法查而有据。为此,译者在翻译此书过程中,阅读和参考了七八部历史论著,查阅了《世界通史》和《中国通史》的有关章节。但尽管如此,仍难免会有错误。愿蒙海内有关学者之法眼垂青,更希广大读者之批评指正。关于本书中的译名,各种有关著作之间极不统一,都是研究专著,究竟以哪部著作的专门名词译法为准,笔者曾一度颇费踌躇。最后斗胆决定,关于写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和南征部分,人名和地名等专名按《蒙古秘史》的译法;关于写成吉思汗西征部分,译名按国内出版的有关译著翻译。个别译名有改动,例如“铁木真”,《蒙古秘史》中作“帖木真”,这次根据本传记作者的解释译作“铁木真”。 二、本传记由于不是历史论著,所以对有些史料没作详细考证,关于背景的注释也极少。但书中涉及的背景知识较多,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阅读起来多有不便,甚至会发生误会。为了帮助读者阅读,特根据有关史料增加了一些注释。 三、译稿对原著题目稍作改动,个别文句略有删节。 由于本人学识浅薄,加之时间仓促,翻译中定会有错误之处,切望读者和有关专家批评指正。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承蒙许多同志提供了大量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译者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有关战争的记载都从历史土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战斗情况的详细记录,且被保存得很好,那么军人将仍然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从那些记载中,军人可以获得有用的知识,塑造一支用于未来战争的军队。这位令人惊异的领袖的成功使历史上大多数指挥官的成就黯然失色。 ——麦克阿瑟(美国五星上将) 成吉思汗是拉近世界的最伟大的人,最完美地将人性的文明与野蛮这两个极端集十一身……欧洲人眼中的“上帝之鞭”,名副其实的“人类之王”。世界秩序因他而改变,人类的世界观因他而升华。 ——《华盛顿邮报》 一只有别人都失败才是真正的成功。他(成吉思汗)是个蒙古文盲,但绝对是位杰出的将军。 ——拉里·埃里森(世界首富,甲骨文公司CEO) 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为其父效力,我无这种好运。 ——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帝国缔造者) 由于有了蒙古人,人类才第一次拥有了世界史,而蒙古人倔强不拔、勇猛无敌的精神和机智敏捷的性格塑造出了伟大的成吉思汗。网络还未出现的七百年以前,蒙古人打通了世界各国的关系,建立了围际关系新秩序。 ——金大中(韩国前总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成吉思汗(经典图文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勒内·格鲁塞 |
译者 | 谭发瑜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34794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09-10-01 |
首版时间 | 2009-10-01 |
印刷时间 | 200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7-47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38 |
宽 | 16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