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昨夜西风(那些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传教士)
内容
编辑推荐

郑连根编著的《昨夜西风(那些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传教士)》一书将告诉我们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如何跨越传统中国与先进欧美国家的隔阂,与近代中国一起经历剧变。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郑连根编著的《昨夜西风(那些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传教士)》。《昨夜西风(那些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传教士)》的内容提要如下:

他们是一个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群;他们在给中国带来基督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文化、新科技乃至新思想。

他们不是慈善家,却改变了许多疾苦民众的生活。

他们在中国办学校、建医院、救济灾民、结交政要,甚至参与维新变法。这些行为对衰败、落后、贫穷的近代中国具有深远的影响。

有趣的是,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长期生活在中国,最后竟变成了汉学家,成为向西方传播汉学的使者……

在华传教士问题是近代中国的另一个历史侧面,他们是大时代变迁下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有助于看到更真实更全面的历史。

目录

前言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的互动

第一辑 趣闻与正事

 彼得·伯驾与林则徐的疝气

 罗孝全与洪秀全:从师生到敌人

 徐继畲和雅裨理之间的友谊

 布朗与容闳:开启中国留学之门

 传教士给予王韬的启示

第二辑 西学与东方

 李提摩太:亲历晚清四十五年

 丁韪良的中国传奇

 李佳白:从传教士到社会活动家

 傅兰雅:从传教士到翻译家

第三辑 传教与汉学

 传教士倪维思与烟台苹果

 理雅各:从传教士到汉学家

 带枪传教的狄考文

 卫礼贤和他的《中国心灵》

 明恩溥的中国研究

第四辑 报刊与传播

 马礼逊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郭士立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传教士报刊的非宗教化倾向

 互动与转换:“洋报人”林乐知在中国

第五辑 教育与社会

 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

 司徒雷登的若干个前缀词

 教会女校与中国的女子教育

 昨夜西风——教会学校在中国

附录一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之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彼得·伯驾(Peter Parker)是美国来华的第一个传教士,在近代中外关系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于1834年10月来到中国澳门和广州,于1835年11月在广州创办了新豆栏医局,这是外国传教士在近代中国开设的第一所西医医院。由于医院的经费由英、美商人捐助,伯驾在1839年以前一直免费为中国百姓治病。正因如此,在开设的第一年,新豆栏医局就诊治病人2152人次,赢得了中国百姓的信任。更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清朝的官员也慕名请伯驾看病,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林则徐。

道光十九年(1839年)春,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广州着手禁烟。林则徐本来就有疝气病,来广州后劳累过度,旧病复发。这一年的7月,林则徐托人与伯驾取得联系,讨教了两件事:其一,西方有无戒鸦片瘾的特效药;其二,能否治疗疝气病。前者为公,后者为私。伯驾答复,没有戒鸦片瘾的特效药,但治疝气病有办法,不过要病人亲自来,因为他要给病人量身定制一个疝气带。这时,有趣的事情出现了,林则徐以为,身为钦差大臣,自己的身体不能轻易地给外国人看,如果再把身体的隐私部位暴露给传教士,那实在是有失“官体”的事。所以,就找了个身材和自己相仿的人作替身,派他去见伯驾。伯驾虽然对林则徐的做法难于理解,但还是给林则徐建了一个编号为6565的病历,为其诊断了病情,托人带去了药物和疝气带。经伯驾的治疗后,林则徐的病情明显好转。为表感谢,林则徐派人给伯驾送去了水果。

如果事情到此结束,人们可能就把它仅仅当成一段历史趣闻了。可是,问题没这么简单。林则徐在治疗疝气时的表现,可以说是当时中国人思想局限性的一个象征。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人普遍的观念是:大清国是“天朝上国”,大清国的军队是战无不胜的,大清国的皇帝是永远圣明的,而英吉利不过是“蕞尔岛夷”!长期的闭关锁国使得中国人根本不了解西方,不了解人家西方的工业革命与思想启蒙,更不了解所谓的“西学”和国际法则。

林则徐是道光年间最伟大的政治家,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爱国情怀和实干精神永远值得人们敬仰,可是即便如此,他的思想观念仍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不仅仅体现在看疝气上,也体现在他呕心沥血所领导的禁烟运动中。林则徐和他领导的禁烟运动的历史功勋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可是,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所采取的一些“严切手段”在今天看来却大有检讨的必要。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一书中,著名的历史学家李剑农先生就指出:“他(林则徐)那恳切至诚的精神,我们至今还应该敬仰佩服。但他对外的思想知识,为时代所拘,因之所采取的手段方法,也不能不错误,我们不能为他讳饰。他的注意点,专在鸦片一件毒物上面:第一要消灭已经到了广东的鸦片,第二要断绝以后鸦片的来源。凡他认为可以达此目的的一切手段,尽量采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李剑农先生的话,我们不妨简单地回顾一下历史。1839年3月18日,刚到广州八天的林则徐就下了两道“谕帖”,命令中外所有商人必须将现存所有鸦片一律上缴,不许有丝毫隐匿;同时要出具保证书,声明“嗣后来船,永不夹带鸦片,如有夹带,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第二天,林则徐又下令,在广州的所有外商,在鸦片未缴清之前一概不许离开广州。随即,在外国人的商馆周围布置卫兵,“稽查出入”,商馆与黄埔、澳门之间的船舶往来也一并截断,不许私通信息。接着,又将外国人所雇佣的中国仆役从英国商馆撤离,于是,所有的英国人均被围困于商馆之内,“形若狱囚”。林则徐以为,把外国商人围禁在商馆之中,他们没有办法,就只能将鸦片交出来了。果然,英国商务监督义律迫于形势,通令英商将所有鸦片交出,共20,283箱。这些鸦片后来在虎门销毁。

如此一来,林则徐的第一个目的——消灭已经到广东的鸦片——已然达到。只要英商再写下日后“永不夹带鸦片”的保证,整个禁烟运动就可大功告成了。可是,义律坚决不让英商出具这样的保证书。他认为,查出商人夹带鸦片,不经过正常的审判程序,就“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是一种非常粗暴的不法行为,与现代的法制观念万万不相容,遂命令英国商人退出广州,移住澳门。然后他在澳门致函林则徐,希望在他没有接到英国政府的训令之前,林则徐能够准许英国商船在澳门起卸货物。这一要求也遭到了林则徐的拒绝,中英关系日趋紧张。

随后发生了林维喜事件,此事成了战争的导火线。1839年7月7日,英国水兵多人到香港附近的尖沙咀买酒,因买酒不成,遂对当地百姓施暴,居民林维喜被殴打致死。事情发生后,中英两国为争夺裁判权再次发生争执。中方以犯罪地点在中国领土为由,要求义律将凶犯交给中国,而义律不肯。林则徐遂沿用嘉庆时期的旧例,对英国人“禁绝柴米”,“不准买办食物”,以此“压服”英国人。此后不久,战争爆发。

P3-5

序言

他们是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传教士。

一度,我们视他们为“文化侵略者”。

可是,随着时光将情绪化的泥沙沉淀,我们发现传教士们在近代中国还干过这样一些事情:在传播基督教之外,他们搞慈善、开医院、办教育、办报纸、翻译西学书籍,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西方文明的传播者。

他们与中国名流交往,交往中发生过许多趣事,这些细节为我们解读那段历史提供了可感可触的鲜活场景。

他们对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他们中的某些人还成了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把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

他们当然也有他们的偏见和局限,但这些不应该成为我们有意“屏蔽”他们的理由。

且让我们正视他们,正视一段近代史中不该忽略的篇童……

本书无意也不想对传教士问题做出“盖棺定论”式的评判,只是想从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互动的视角切入,告诉读者一些鲜为人知的传教士故事、现象及相关的发展脉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昨夜西风(那些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传教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连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10866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79.91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5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6:36:01